什么是消炎药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在你的概念里,是不是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不同的,要区分这两个概念,首先我们看一下炎症的概念。
炎症炎症通常称为发炎。
它是机体遭受有害刺激物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时,在受作用的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引起组织的损伤,继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游出及液体的渗出,最后常以组织增生、修复损伤而告痊愈。
临床上,发炎的部位常表现红(局部充血)、肿(组织肿胀)、热(炎区温度升高)、痛(疼痛)及机能障碍(器官组织的机能下降)等症候。
引起炎症的原因较多,如高温、射线、强酸、强碱、细菌、病毒等。
下面是细菌引起局部炎症过程的图解。
消炎药消炎药,是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也就是减少图中方框1中的一些促炎因子。
抗炎药有两大类: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
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抗生素命名的由来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抗生。
利用抗生现象,人们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
严格来说,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已知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有什么区别

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生活中,只要出现头疼脑热,身边就会有人说:“快吃点抗生素,好的快”,当感觉嗓子疼时,又会说:“吃点消炎药吧,有炎症啦”,这样服用药物真的正确吗?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真的有那么神奇的疗效吗?一、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是一回事吗?生活中很多人都搞不清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三者之间的区别,片面的认为抗生素、抗菌素和消炎药是一回事,混淆了三者的概念。
实际上,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药并不是一回事,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抗菌素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的活性药物。
抗菌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抗生素,像平时我们经常提到的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另一种为合成型抗菌药,这种药物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像咪唑类、磺胺类等药物都属于合成型抗菌药。
由此可见,抗生素是抗菌素中的一种。
消炎药是可以消除人体内各种炎症的药物,通常又叫抗炎药,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激素类消炎药,另一类为非甾体类消炎药。
其中激素类消炎药主要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区分抗生素、抗菌素和消炎药。
第一、向开具处方的医生咨询。
第二,仔细的查看药物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上标明该药物对感染或者因为细菌引发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那么可以判断该药物属于抗菌药物。
第三,常见的抗菌药主要有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
二、发烧就要服用抗菌药吗?细菌的确可以造成人体发烧,但是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发烧。
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那么服用抗菌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像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感冒发烧。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抗菌药呢?1、经过诊断,确定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就可以通过服用抗菌药治疗。
2、确定感染疾病的病原为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等,都可以服用抗菌药。
3、在选择抗菌药时,应该全面的考虑药物在人体的分布情况、代谢情况、抗菌作用等。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是什么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常见问题,炎症往往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面对炎症时,作为常用的治疗药物,抗生素与消炎药往往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对于炎症因子的控制,从而有效实现健康的恢复。
基于此,人们往往容易将抗生素与消炎药混为一谈。
针对这种观念,医疗人员指出,这两种药物并不相同。
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问题的了解,在本文中,医疗人员针对这两种药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什么是“发炎”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炎症主要是指人体对于外来物质感染以及其他因素所致损伤所出现的应激反应。
总的来看,该病可分为非感染性炎症与感染性炎症等,其区分标准主要在于患者有无细菌性炎症表现。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相关部位可出现疼痛、发热以及肿胀等表现,进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在炎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与消炎药往往是较为常见的药物,然而,二者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治疗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区别。
(一)药物性质不同从药物性质的角度分析,抗生素主要是高等动植物或微生物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代谢产物。
相比之下,消炎药主要属于镇痛解热类药物,其主要分为甾体类药物与非甾体类药物两大类型,其中,甾体类药物主要指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以及泼尼松等,非甾体类药物主要是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以及阿司匹林等。
(二)作用对象不同从作用对象的角度分析,抗生素主要针对导致患者出现炎症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处理。
在临床过程中,对于微生物、细菌以及真菌等物质,其具有较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
相比之下,消炎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针对于患者炎症本身进行干预,基于此,消炎药可以被视为一种针对于炎症进行治疗的药物。
(三)作用机制不同从作用机制的角度来看,抗生素可以有效实现对于细胞功能的合理干扰,从而有效实现微生物、细菌以及病菌等感染问题的合理抑制,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消炎药、抗生素、抗菌药

曾用名“抗菌素” “抗菌素”的叫法不科学: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真菌、支原体、衣原 体等多种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因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 1982年,将“抗菌素”的名称规范为“抗生素”。
甾体类抗炎药
类固醇是一类机体会自然合成的物质,即人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 松、地塞米松等。应用在药物中的时候,作为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 见的。
非甾体抗炎药
常见的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吡罗昔 康,酮咯酸等等。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主要是指对所用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 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drug)是指用于 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此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 或杀灭病原体而对人体细胞几乎没有损害。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和抗病毒 药。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 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 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 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所指的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 为抗菌药物。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 中的抗菌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消炎药≠抗生素≠抗菌药物
• 消炎药?抗生素?抗菌药物?
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这三种用错会致命

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这三种用错会致命抗生素的种类丰富,而且应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频率较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抗生素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然而,大部分都会将抗生素、抗菌药和消炎药混为一谈,混淆他们的概念,在用药方面缺乏重视,有时会用错药物,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究竟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有什么不一、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概念辨析抗菌药:指的是可以抑制细菌繁殖或者是消灭细菌的药物,主要用来预防并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此类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另一类是抗生素。
抗生素:指的是由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等微生物,或者是高等的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能够抑制细菌能力、彻底消灭细菌的药物。
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比方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以及头孢素菌等等,它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代谢产物,它可以有效抑制其他种类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可以发挥清除不良微生物的作用。
除了抗菌,抗生素在心绪管疾病的治疗、抗肿瘤以及抗排斥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用于抗肿瘤的抗生素主要有博来霉素和丝裂霉素;用于器官移植之后发挥抗免疫排斥作用的药物主要是环孢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是汀类药物。
有可能是抗生素的抗感染作用明显,因此它原本只是用来阐述药物的来源,如今转变成抗菌药物的形象代言。
消炎药:指的是对抗炎症反应的药物,它不仅拥有影响机体炎症的反应机制,还拥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在医学领域中,主要把消炎药分成两种,第一种是类固醇类的消炎药,比方说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以及氢化可的松等;第二类是非类固醇类消的炎药,即人们常说的用于消炎止痛的药物,最常见的是布洛芬、阿司匹林、芬必得以及扑热息痛……二、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的使用误区误区1:抗菌药、抗生素和消炎药相同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混淆这三个名词,认为抗菌药、抗生素和消炎药是同等的关系,此种观点大错特错。
抗生素是抗菌药的一种,消炎药用于消除机体内部的炎症。
孕妇可以吃点什么消炎药

孕妇可以吃点什么消炎药孕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特别关注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可是在生活中,孕妇身体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比如感染引起的发热、喉咙痛、尿路感染等,在这种情况下,消炎药就成为了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同时,许多孕妇也会担心药物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那么孕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消炎药呢?一、了解什么是消炎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消炎药。
消炎药是一种能够杀死细菌、病毒、真菌或抑制它们生长的药物。
消炎药可以按照其抗菌谱宽度、药理作用方式和元件分类。
常用的消炎药包括磺胺类、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等。
二、孕妇可以吃哪些消炎药1、磺胺类消炎药磺胺类药物安全系数较高,如果孕妇确实需要药物的帮助,磺胺类消炎药可以作为首选。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杀死它们。
但是应注意不要过量使用,过量使用磺胺类药物会破坏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群,导致负面影响。
2、青霉素类消炎药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类最常见的抗生素。
因为其杀菌作用和安全性,青霉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孕妇和新生儿的治疗。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死它们。
3、头孢类消炎药头孢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但是,与其他消炎药物相比,头孢类消炎药的安全性还不是特别确定,孕妇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时要谨慎。
4、其他消炎药物除了以上三种消炎药物,还有许多其他消炎药物,如红霉素、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等。
这些药物不太适用于孕妇,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三、注意事项虽然孕妇可以吃一些消炎药物,但是,在使用药物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1、药物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
2、如果药物被开立了,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3、在使用药物期间,孕妇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
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4、不要随意更改剂量,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5、如果孕妇怀孕前已经患有某些疾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寻求适当的医疗建议。
头孢、阿莫西林≠消炎药,很多人都吃错了(药学科普)

头孢、阿莫西林≠消炎药,很多人都吃错了(药学科普)许多人会将头孢类和阿莫西林等消炎药混淆,其实二者并非同一类药物。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途径,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有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唑林等。
而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也可以对许多细菌起到杀菌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机制,导致细菌死亡。
阿莫西林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虽然头孢类抗生素和阿莫西林都是常见的广谱抗生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稍有不同。
因此,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正确的抗生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的,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现象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所以请勿滥用抗生素,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来看看吧!消炎药是什么?为什么头孢、阿莫西林≠消炎药消炎药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杀菌、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作用,从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消炎药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β-内酰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
头孢、阿莫西林等药物虽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并不代表它们就是消炎药。
事实上,除了抗生素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药物也能有抗炎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因此,虽然头孢类、阿莫西林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和感染,但并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归为消炎药的范畴之中。
在使用消炎药或其他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类型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认识头孢、阿莫西林的基本情况1.基本作用头孢菌素是一种β内酰胺抗生素,其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能够让细胞壁破损导致细胞内容物渗透,使得细菌死亡,是一种杀菌剂。
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相同,也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杀菌剂。
抗生素使用误区

抗生素使用误区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很多人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药物。
(消炎药是对症治疗,抗生素是对因治疗。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消炎镇痛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清除后,炎症也会慢慢消退。
例如,某患者去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出布洛芬和氨苄西林。
其中布洛芬是消炎药,起到清除炎症和解热的作用;氨苄西林是抗生素,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3:无规律服用抗生素也许你早已知道抗生素用多了不好,于是经常在病情有所缓解时,便自作主张将服用剂量减少或停药。
药物不同于食物,其发挥作用有自身的特殊性。
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如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而那种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而加大剂量的行为,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一般来讲,正常使用抗生素要在病情好转后继续使用48到72小时。
如果病情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体内的病原菌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干净或只是暂时受到抑制,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使病原菌产生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消炎药,什么是抗菌素,什么是抗生素?!
一、抗生素是比较大的概念,包括抗菌素,抗肿瘤,抗免疫的三部分。
1、抗菌素是能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抗菌消炎药中最大的一类。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依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故能治病。
还有的抗生素可治疗恶性肿瘤。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品种繁多,下面列举一些市场上有售和医院中常用的品种,可分为八大类。
但须注意的是,目前这类药均属处方药在应用时应注意安全。
(1)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
②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2)氨基糖甙类:常用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等。
(3)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4)大环内酯类:常用品种有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等。
(5)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即氯霉素。
(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卷曲霉素、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
2、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有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3、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
二、消炎药又分两种说法
1、群众说:把消炎药和和抗菌素统称消炎药,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2、医学说:青霉素不是消炎药,抗菌素也不是消炎药。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消炎药并不是医学中的称呼,在医学中青霉素、头孢这类药物被称为抗菌素。
常见的八类抗菌素: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2)消炎药极其种类
消炎药主要有非甾体类和甾体类。
非甾体类消炎药中包括我们熟悉的阿司匹林,布洛酚,对乙酰氨基酚。
甾体类主要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代表性的就是强地松和地塞米松。
三、抗菌素与消炎药的区别
(1)我们所用的抗菌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真菌,是杀灭微生物的。
(2)而消炎药是针对非菌性炎症的。
他们产生效果的机理不同,在副作用,疗效等也不尽相同。
比如甾体类消炎药的药性就非常强,常用于大面积烧伤,结核病等急症,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
四、抗菌素与消炎药的共性
总的来说抗生素与消炎药都具有抗炎作用。
抗生素有时也称抗菌素,说明是对抗细菌的。
(eg: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但后来发现抗菌素不只是对细菌起作用,还可以对肿瘤等疾病起作用,因而现在多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也称为消炎药,是因为由细菌引起的各种炎症,如咽炎、扁桃体炎、肺炎、肠炎、脑膜炎等,经抗生素治疗能痊愈。
但严格地讲,抗生素并非直接消炎,所以不能看成是消炎药。
炎症是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发炎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最易理解的是皮肤脓肿,表皮可发红、肿胀、皮肤的温度增高,用手摸时有热感,有自觉痛、压痛。
但是并非所有的炎症均具有上述四大表现。
常见的炎症是由各种细菌或病毒引起,寄生虫病也有炎症表现。
另外,尚有不少炎症与感染无关。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烧伤或烫伤所致皮肤表现,也为炎症。
因此,除抗生素外,
尚有其他非感染性炎症。
应用已久的磺胺类药可以起到与抗生素相同的作用,一般将其称为消炎药。
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引起的各种皮疹,可以用激素治疗。
激素也为消炎剂。
除激素外,尚有非激素类的消炎剂,如现在应用的退烧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这些消炎剂可以使炎症的渗出减少,肿胀减轻,疼痛消失,最终炎症消退。
当皮肤被烫伤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如及早在皮肤上涂抹些酱油,肿胀也可减轻而消退,疼痛也随之而消失。
酱油也成为消炎剂,因酱油中含有食盐,在皮肤表面涂上酱油时,由于渗透压的不同,皮肤外的盐可将皮肤内及皮肤下的渗出液吸出,而使肿胀的炎症消退。
又如口腔或舌面有溃疡、糜烂,有时涂上鱼肝油、紫药水就可以治愈,这些也是消炎药。
(eg: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
所以,由于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所用的消炎药、消炎方法也不同。
不能片面地认为,有炎症就要用抗生素。
如仅是口腔溃疡、皮肤烫伤、新生儿脐部有渗出液(涂上紫药水即可)就静脉用高级抗生素,不但效果不明显,有可能会对小儿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抗生素预防不了感染;抗生素并非适用于所有炎症。
抗生素=消炎药等抗生素的九个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td][/tr][/table]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
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