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家乡寿光的变化及原因
关于山东省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省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山东省寿光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
本文基于对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梳理,对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寿光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在新农村建设中,寿光市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
在实地调查中,记者发现,寿光市许多村庄已经进行了经验性尝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山东省寿光市石桥头村,拥有了清新怡人的环境,各种花卉、乔木等草木繁茂,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居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同时村庄旅游吸引力也增强。
(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寿光市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实地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寿光市的一些村庄,农村环境设施逐渐完善,如供水、电、交通、通讯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在支持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金政策的帮助下,许多贫困村庄的基础设施改造进展较快,获益明显。
(三)农村经济不断增强寿光市新农村建设还注重发展农村经济。
在实地调查中,记者发现,寿光市许多村庄已经完成了农村电商网点的建设,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得到了有效开发。
同时,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和村民积极创业。
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短期内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也为长远的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寿光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美丽乡村建设仍有差距在寿光市新农村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差距。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改善村庄环境卫生设施,还需要增加村庄文化气息,提高村庄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地方政府和村民还需进一步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之不断深入。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今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家乡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拮据。
但如今的家乡变得繁荣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种植的作物增产高效,家乡的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农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家乡的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家乡成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
四十年来,全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十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耕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工业气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环保意识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项环保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也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变化让老百姓喜出望外。
家乡的风景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很低,村里连个小学都没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全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为家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没有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家乡在村级干部的带领下,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协会和组织,村里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的事务也变得规范、有序。
村干部负责任,廉洁奉公,为村民排忧解难,全村的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寿光近30年的变化

很高兴来到这为大家讲述我的家乡这30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作为一名寿光人,我感到更多的是荣幸,谢谢老师和同学给我的这次机会我的家乡是有蔬菜之乡的寿光,说起寿光,大家想到的就是蔬菜,迄今为止,寿光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3届蔬菜博览会,而且,我们的菜博也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品牌展会,所以才被称之为中国农展会的第一品牌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地方被称为什么什么之乡,一定是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汉字的鼻祖仓颉也是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更重要的是1500多年前,也就是北魏时期,贾思勰在这里著书《齐民要术》,这是世界农学的第一部专注,这是古代的事再跟大家说说寿光现在的事,改革开放后,寿光首先,率先创建了冬暖式的蔬菜大棚,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蔬菜的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2000年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那就是我们的菜博会,一直延续到现在,引起来全国乃至世界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寿光人为之骄傲,让我们山东人为之骄傲,让我们中国人为之骄傲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5年,我们寿光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发展缓慢,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处于末位,在山东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
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北部一些村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到14%,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到53%和33%,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村通客车、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市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2003年以来在潍坊市组织的历次县市区现场观摩点评考核中,寿光市连续9次位居首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2007年,寿光市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5项,夺得潍坊市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
对“寿光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对“寿光模式”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寿光模式”备受关注,是重庆市推广的一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以不打破国家体制和制度为前提,通过发挥乡村资源和人力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从多方面进行了调研,并进行思考,认为“寿光模式”有其可学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寿光模式的优点1.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海滨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加上琼海的渔业优势,形成了以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该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2.发挥资源优势:寿光模式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
该地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相比其他农村地区均具有优势。
如利用富硒土壤和天然温室等自然优势发展特色蔬菜;利用寿光的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支撑下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寿光模式通过传统经营模式的跨越式革新,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得到快速推进。
比如推行“领头雁”制度,将一部分富余劳动力搬到非农产业中去发展,实现出产增收,并且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同时,采取中介机构推销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在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为该区域的农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二、寿光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1.资源投入不减:该模式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路上成功的关键在于资源投入不减,也就是说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
但是这样的资源投入方式未来的支持能否维持,未来的责任主体是谁还存在很多未知数。
2.人口日益“空心化”:寿光模式侧重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却忽略了后备力量。
在农村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退休的老人和在家带娃的年轻人,人口日益“空心化”,导致了培养新型乡村人才的难度加大。
3.寿光模式复制难度较大:在寿光市文化、地理、人口、经济背景的基础上,形成了寿光模式,这是很难复制到其他区域的。
农村改革与结构调整系列报道之七寿光大棚新故事[1]
![农村改革与结构调整系列报道之七寿光大棚新故事[1]](https://img.taocdn.com/s3/m/45e1ceb4960590c69ec376d0.png)
栏。
缡辑曼鍪臻E-mail:njt州一hzfal63.coin・观察思考・2008年第11期・1・农村改革与结构调整系列报道之七“没有别的,我们种大棚就是善于学习,敢于尝试。
”九年来,寿光的蔬菜产业走过了一段非比寻常的路,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有一串脚印清晰可鉴.那就是寿光农民的创新:从王乐义的“冬暖式大棚”到“桃王”刘成德的“一边倒”,从黄荣名的“荣名葡萄”到张砚祥的“蔬菜医院”,寿光农民的创新和一年一届的菜博会交相辉映。
是菜博会给了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农民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正是这些农民的存在,才让菜博会的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一年比一年精彩。
菜博会期问,记者走}方了当地种菜的一些农民和农业专家,听一听他们种大棚的故事。
就是要多琢磨多学习寿光市纪台镇李家官庄村的种植户李仁圣是个爱琢磨的人。
“1999年我种大棚西瓜,由于品种的原因,瓜太脆,一采摘就裂,更别提运出去卖了。
损失很大。
后来我试着用葫芦进行嫁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种大棚就是要多琢磨。
”在李仁圣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了几个散破的木头框子,他介绍说,这又是他“搞创新”的结果。
“去年,菜博会组委会让我帮助研制方形西瓜,拿到会上去展览。
开始我怎么也拐不过这个弯来,西瓜都是圆的,哆JIUI_,有方形的西瓜呀?”可他还真较上了劲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给西瓜做起了“房子”:开始时使用一个木制的方形盒子,后来两瓜长得大些了,就把盒子给撑破了。
“没想到,种子生长的力量这么大。
后来我用铁箍把木盒子同定好,盒子是完好无损了,可是生长出来的西瓜却并不美观,专家说,这是缺乏光照的缘故。
最后我想到了用有机玻璃盒子来培育方形西瓜。
”经过多番尝试,今年的菜博会上,方形西瓜也得以首次展H{了。
李仁圣说,看到参观的人惊叹于自己培育的方形西瓜时,他感觉就像村里人羡慕自己孩E刍E一予考L大学一样高兴。
凶为身体的原冈,文家街道桑家村妇女主任文秀芹有几年没种大棚了。
寿光农业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

寿光农业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探寻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快的步伐,是目前全国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
多年来,寿光农业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是引领全国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其中原因值得分析和探究。
文章从发展理念、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市场流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便对推动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山东省寿光市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
多年来,寿光农业特别是蔬菜产业经历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发展过程,在经营理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规模、农业品牌创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市场物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因此,分析寿光农业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有利于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工作着力点。
一、发展理念上领先没有理念上的领先,就没有行动上的率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先进理念的引领。
多年来,寿光农业之所以能够永立潮头,先进的发展理念是基本前提。
一是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
通过引进工业组织形式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服务等连为一体,把市场化、标准化等工业经营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壮大了农业的整体实力。
二是用品牌化理念塑造农业。
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寿光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通过强化标准化生产,搞好品牌创建;强化科技研发,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推介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品牌农业的发展。
目前,寿光已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认证 600 多种,“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全国知名商标十几个。
品牌优势的扩大,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寿光农业的整体形象,塑造出了“寿光农业”这个大品牌。
三是用高端化理念规划农业。
农业高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潮流,只有高端化才能带来农业的高效益,农民的高收入。
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5篇

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5篇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1)由于我村地理位置特殊,是有名的“南大洼”,但相对而言水利条件较好,加之前几年的扶贫工作的推进,如何使村民利用好资源优势,真正做到增产增收,成为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寿光的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意识到单靠传统的种植模式是行不通的,改变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方式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们通过种植胡萝卜、萝卜、大白菜、土豆等蔬菜,初步积累了经验,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组织参观学习,重点培养蔬菜专业户,村“两委”、党员带头,带动全村发展蔬菜产业。
同时,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合作社为依托,从厂家直约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科学种植,配方施肥,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副镇长陈宗进指出,各村党支部书记要抓住外出学习的机会,结合自身情况谋求村庄发展之路。
他强调,外出学习不仅要带“眼”参观,更重要的是带“心”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要向寿光“菜王”王乐义学习,有钻劲,有干劲,要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深层次进行学习研究,先“两委”后党员再群众带头发展村庄产业,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2)7月5日—9日我们思政教学部组织全体老师对山东省寿光、青岛等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
考察中,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齐鲁大地上火热的创业激情和浓厚的发展氛围,特别是寿光人、海尔人的胆识气魄,惊人的发展速度,骄人的发展业绩,令每一个参加考察的老师为之折服,海尔、寿光在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放眼世界,立足长远。
从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
更加坚定了对共产党的信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
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一、山东寿光观感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辖19处乡镇、街道,人口108万。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41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迁、展望与感悟

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全国各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也不例外。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对家乡的变迁、展望与感悟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一、家乡的变迁1.农村改革改革开放初期,家乡的农村改革带来了土地承包制度,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承包权。
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家乡的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崛起,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2.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家乡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生活便捷,城市的魅力日益彰显。
3.产业升级家乡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传统的农业产业逐渐向现代农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也在迅速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家乡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展望1.绿色发展未来,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绿色发展成为了家乡发展的主旋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家乡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家乡将迎来更加清新、宜居的发展环境。
2.智能科技家乡的未来发展也离不开智能科技的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的广泛应用,家乡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将为家乡带来更多的发展亮点。
三、感悟作为家乡的一员,我对家乡的变迁和发展充满了感慨和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走过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逐渐走向开放包容、繁荣昌盛。
我深刻理解到,改革开放为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每一个家乡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对于家乡的展望,我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家乡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起来,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未来的发展展现出了无限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对家乡的变迁、展望与感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后家乡寿光的变化及原因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3日调查地点:寿光市圣城街道、寿光市羊口镇滨海开发区调查方法:访谈法、文献法、网络调查对象:居民、政企负责人、企业员工调查内容:改革开放后家乡寿光的变化及原因调查人员:丁春凯、夏晓飞、张涛、张晓琳、毛爱霞调查背景:寿光因蔬菜而闻名全国,近几年来,随着蔬菜博览会的开展,使家乡这个县级小城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
“蔬菜之乡”的称号也随着这十几届的菜博会而实至名归。
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下辖县级市,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如今已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百强县市等等的荣誉。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然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已经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不仅折射出了菜乡人的勤劳与智慧,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经过访谈和文献得知,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解决吃饭问题,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步行,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到达县级市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寿光乃至全国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
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也已进入寿光的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寿光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使寿光一个边境小城达到了116万人。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菜乡人”的生活的改变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后的改变。
调查内容:寿光市人民的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改革开放使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
农业结构单一,靠天吃饭。
工业基础薄弱,城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1981—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
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
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之乡”。
二、积极探索符合寿光实际的发展之路寿光市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
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
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寿光人民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靠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实现了发展的突破和飞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概括起来讲就是: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一)充分利用初始农业优势,用农业培养工业。
寿光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及时认准了这个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快速起步。
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
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
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寿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寿光的标志性特色和重要闪光点。
(二)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和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构筑现代工业体系。
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寿光市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工业强市。
目前,寿光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三)城市与农村有效联动,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工业崛起使寿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寿光市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五化”、“五通”、“两改”、“一有”建设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011年财政比2000年增加7倍;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3%,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四)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实行了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名牌奖励、上市融资、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组建城市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探索采取特许经营和“转让—经营—转让”(TOT)、“建设—经营—转让”(BOT)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围绕推动工作落实,创新实践了“市委常委包片、政府市长分线、人大政协切块”的工作办法,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
(五)紧跟党的政策,抓住每一次机遇。
改革开放使寿光抓住改革与开放的机会,大力推进农业的改革发展。
黄渤海经济区的划分使寿光又一次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发展,在农业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的促进、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六)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这是寿光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几十年来,寿光市坚持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长效机制,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推动寿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寿光市提出,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十一五”及2020年期间,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的“六大板块”,即突出现代商贸特色的中心城区板块、重点发展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东城新区板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南部板块、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业和造纸包装业的西部板块、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部板块和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寿北板块。
发展措施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自主创新、生态环保、寿北开发和人才强市“四大战略”,着力突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规模化、城镇特色化、社会和谐化、党建品牌化“六大重点”。
结果分析及合理化建议: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寿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新的时代赢得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
蔬菜、盐产业基地,为家乡寿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在渤海开发区林立而起的工厂,更进一步大大增加了寿光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
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家乡寿光抓住了改革开放新的机遇,创造了属于菜乡人的文化。
使家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在寿光这个县级小城,吸进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充分体现了寿光经济的发展迅速与稳定。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主要到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寿光人口达到113.94万。
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带来诸多的问题,交通堵塞已经问题明显,由交通堵塞更带来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孩子受教育问题严重突出,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最为严重的是随着黄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大量工厂兴起。
工厂的兴起导致经济开发区的环境急剧恶化,周边居民生活条件急剧下降,因工厂的兴起导致庄家的破坏时长发生。
另外,工厂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爆炸、毒气泄漏的事件时常发生。
在看中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应坚持发展绿色科技的同时改进生产技术,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蔬菜之乡”的努力下,寿光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