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与反思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1节,主要讲述现代通信技术中的电话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电话的发明背景、电话的基本构造、电话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发明背景,知道电话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能够运用电话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话的基本构造、电话的工作原理。
难点:电话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模型、电路图、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流的,然后提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远距离的人相互听到对方的声音呢?2. 教材讲解:介绍电话的发明背景,展示电话的基本构造,讲解电话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电路图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话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话装置。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讨论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电话的发明背景2. 电话的基本构造3. 电话的工作原理4. 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话的发明背景。
2. 请画出电话的基本构造图。
3. 请解释电话的工作原理。
4. 请举例说明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材讲解环节,通过展示电话的基本构造和讲解电话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了电话的基本知识。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电路图理解和设计电话装置,加深了对电话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了设计,讨论了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话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话通信、电话网络、电话智能化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通过实验观察,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通信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了解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话的工作原理及其优越性。
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电话信号传递过程的欲望。
3.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思考未来通信技术的可能性。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话信号的传递过程,并认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话的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信号的传递过程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在这些内容中,学生需要了解电话的发明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电磁波在电话通信中的应用。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一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二十一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主要介绍了电话的工作原理、种类以及应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话的历史、发展,掌握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话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话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话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电话、了解电话,逐步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的历史和发展,知道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各种电话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话的工作原理。
2.各种电话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电话、了解电话,逐步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设备,如电话、电话线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以便进行分析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信鸽、电报等,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古代人们是如何解决远距离沟通的问题呢?引发学生对电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电话设备,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电话等,让学生对电话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讲解电话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电话的演变过程。
3.操练(15分钟)讲解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如电磁感应、电流传递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电话的工作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话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初中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顺风耳——电话》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首先分析电话的结构及电话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并介绍了电话交换机的用途以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途;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流传递信息的学习和讨论,体会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有将科学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电话交换机的用途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
【教学难点】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二、说学情在思维方式方面,初三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时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进一步发展。
初三学生生活经验也较为丰富,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情。
在知识储备层面,学生已经对电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不过学生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熟悉,所以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可综合应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法方面,采取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和现代人都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通过类比古今传递信息的途径,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简单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案(公开课)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1.1现代顺风耳——教案+同步练习21.1现代顺风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开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难重点重点:1.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难点:了解交换机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由导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电流把信息传递到远处活动:教师介绍贝尔创造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看PPT课件和阅读P145—P146。
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最简单是哪两局部组成?〔2〕是怎么样传声的?教师归纳总结:〔1〕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话筒由金属盒、碳粒、膜片构成。
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的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是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信号。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构成。
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膜片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
它是使变化的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知识点二、交换机刚问世时,一部机要与多少部通话,就要有多少对线与外部相连,话机太多时很难做到与每部都单独连线. 想想议议:一个地区有5部,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通话,要架设多少对线学生用笔代替导线画出连接方法.数出需要电线的数量.你能否想出一个方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中的任意两部都可以相互通话学生尝试在图中画出方法.把所有的都接到虚线框内,在虚线框内转接,实现两两间通话,这样可以省线.虚线框内的就是交换机,一个地区的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都编上号码.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以下图是交换机工作示意图,你能说出它是如何工作的吗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分析得出:甲组中的某一拨打乙组中的,左侧的交换机先接通右侧的交换机,右侧的交换机再接通所需的.“占线〞现象:甲、乙两组间是通过两个交换机接通的,两交换机间的线路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两交换机间有太多的用户要打,它们间的线不够用,就会出现占线现象.阅读课本交换机的开展历程,大致了解交换机的开展历史.占线时对方话机并不一定在使用,但连接两台交换机之间的连线一定在使用,这种现象长途时比拟常见. 信号最初是模拟信号,但是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比方在长距离传输和屡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会丧失一局部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知识点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信号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利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模拟通信的例子吗学生讨论,了解模拟通信,生活中模拟通信的有收音机、电视等信号传输.2.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利用数字、符号的组合来表示的信号.你能利用符号来表示信号吗例如,把一句话转化成数字信号.学生讨论,方法是给符号编码.例如利用数字表示字母和音调给信号编码.利用0,1的组合来表示信号.学生活动:在远距离无法听到声音,利用灯泡亮表示“1〞,不亮表示“0〞.利用“0〞“1〞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学生设计电路:利用此电路来设计信息编码.播放谍战片中有关密码本的汉字电报码,电报码就是给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模拟通信:信号占用频道较窄,利用率高.缺点:抗干扰能力弱,耗能多.数字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信息处理方便,平安性高.缺点:本钱较高、信息利用率低.三、板书设计第1节现代顺风耳——四、教学反思1.的构造与原理尽量表达方法与思想的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十一单元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案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指导【教课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教学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学习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学习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古到今人们都要用各种方式来传递新息,如“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那么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呢?电话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为什么能传声呢?关于电话的一些知识大家了解多少呢?学生自读,列出自读提纲:1、电话的简单组成。
2、老式话筒怎样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的?3、听筒是怎样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的?4、电话交换机有什么作用?程控电话有哪些功能?5、占线的原因有哪些?6、电话分哪两种?什么叫模拟信号和模拟通信?什么叫数字信号和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有什么缺点?数字信号有什么优点?【知识梳理】1.构造:话筒和听筒是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串联在电路中的.2.基本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3.话筒工作原理:说话声音引起话筒的金属盒内碳粒忽松忽紧的变化→话筒中的电阻忽大忽小→电路中电流忽弱忽强.4.听筒的工作原理: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电磁铁对铁片引力强弱变化→铁片的振动→声音5、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模拟信号:电流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和声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材分析电话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通信工具,学生对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
本节通过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鉴于学生对于电话的内部结构、连接电话的网络不了解,教师可采用实物剖解、学生连图、多媒体、电话示教板演示等手段,教授相关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了解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如何传递信息。
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和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教学难点】电话交换机作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
教学准备一、新课引入:暑假快要到了,小华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在小区物业找份临时工工作以增加社会阅历,远在北京的爸爸要求小华及时将工作情况和体会与爸爸交流,小华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告诉爸爸呢?二、知识讲解: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问题1:古人想要与远方的人沟通他们会怎样做?问题2:我们很想与远处的同学或朋友相互沟通了解近况,你可以怎样做?问题3:如果我们想用最快的方式进行联系,哪种方法最好呢?(打电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电话这个通信工具。
教师首先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
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1章《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
2.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3.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4.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5.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学难点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顺风耳已越来越普及,那你有没有想过现代通信的方式有哪些?如图所示,电话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板书课题)二、自研互学【自主探究】(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自主阅读教材P145~14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最简单的电话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如图所示是电话的话筒和听筒的工作原理图。
(1)话筒的实质是一个大小可以变化的电阻,它可以将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2)听筒的实质是一个电磁铁,它可以将对方的按声音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变为变化的磁场,从而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还原出对方的声音。
3.电话的原理是: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听筒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二)电话交换机自主阅读教材P146~14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使用电话交换机能够提高(选填“提高”或“降低”)线路的利用率。
5.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地的电话连接示意图,若甲地的某人想与乙地的朋友通话,则信号是从甲地的电话机上传递到甲地的电话交换机上,再传递到乙地的电话交换机上,最后传到乙地朋友家的电话机上。
(选填“甲”或“乙”)6.打电话时,有时出现“占线”现象,此时对方的话机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正在使用,而是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的用户要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车前学校陈道锋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话的基本结构以及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
2.通过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交换机的用处。
教学难点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由导出新课题电话。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电流把信息传递到远处
活动1:教师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看PPT课件和阅读P145—P146。
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最简单电话是哪两部分组成?(2)电话是怎么样传声的?
教师归纳总结:(1)电话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话筒由金属盒、碳粒、膜片构成。
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的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是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信号。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构成。
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膜片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
它是使变化的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探究点二电话交换机
活动1: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的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花香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要架设10对电话线。
活动2:思考能够想出一个办法,要求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人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互相通话?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装交换机,就知需5对电话线。
活动3:播放交换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从片中了解交换机的发展,以及电话使人与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探究点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活动1 :教师让学生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
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活动2: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电话信号分为哪两种,什么叫做模拟信号?什么叫做数字信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
归纳总结:电话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
用电流传递信号叫做模拟信号,它具有的特点:将声音转化为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它具有的特点是将一系列点和画组合的信号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
莫尔斯电码
板书设计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反思
1.电话的构造与原理尽量体现方法与思想的设计。
如要想把声音信变成电流信号,改变电流,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想办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动变成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总之讲解宜从其本质上讲,学生理解起来才透彻。
2.电话交换机让学生感受,通过设计几种电话的连线,感到多部电话机间的通信通过交换机相连确实才是一个好的办法,现代光缆通信已让“占线”减少了很多。
3.数字信号可以让学生多练习,我在课堂上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