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中国不会亡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洛川会议后, 中共领导军民 在华北、华中、 以及华南和东 北地区广泛开 展游击战争, 即配合了国民 党的正面战场, 又发展壮大了 自己。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 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 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冯玉祥
马 占 山
马占山
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 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 使日本成了“暴发户”。
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 36人埋尸体!
1927 年 “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 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 那。”
4个半月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使 中日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 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
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确立“开拓 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 方”的对外 扩张政策;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洛川会议后, 中共领导军民 在华北、华中、 以及华南和东 北地区广泛开 展游击战争, 即配合了国民 党的正面战场, 又发展壮大了 自己。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 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 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冯玉祥
马 占 山
马占山
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 政策
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 使日本成了“暴发户”。
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 36人埋尸体!
1927 年 “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 服满蒙。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 那。”
4个半月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使 中日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 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
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确立“开拓 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 方”的对外 扩张政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1张PPT)

冀中地区地道战示意图
游击战争
地雷战
地道战
4.政策和措施: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根据 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成 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整体。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敌后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 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全民族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 战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正面战场
学习与 探究
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新四军等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 区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 别 作战方式 划分成若干战区, 动战 正面阻击敌人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 作战地位 导作用,是抗战的 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 主战场 战场
A.实行减租减息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D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地点: 1937年9月;山西 平型关 2.部队、指挥者: 八路军一一五师; 林彪 3.经过、结果:八 路军在平型关设伏,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 时,从不同方向全 线开火。经过近一 天的激战,将日军 全部歼灭。
抗日战争ppt优秀课件

精神支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 抵抗和民族精神,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评价
抗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不仅使中 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 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地道战与地雷战: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地道战的战术运用
地道战是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游击战方式,通 过挖掘地道,利用地道进行战斗和生活。
地雷战的威力
地雷战则是人民群众利用自制地雷打击敌人的一种有效方式,给敌 人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综合实力。
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要不断进 取,不断进步,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
会落后于时代,遭受挨打的命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给人 类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和平 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
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国 家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落后
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02
抗日战争的历程
战争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战争爆发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 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国民政府在初期采取不抵抗政策,导 致东北、华北等地迅速失守。
初期阶段
中国军队在战争初期未能有效抵抗日 本侵略,导致大片国土沦陷。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PPT课件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 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 、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 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 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 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 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 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 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 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 、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 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
湘鄂西根据地
5
.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 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 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 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 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 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 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 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 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 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 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 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10
.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 创建时间:1929.01
❖ 地域: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
❖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
❖ 所辖面积:8.4万多平方公里
❖ 部队:红四军、红五军(创立后的主要 武装力量为红一方面军)
❖ 事件:成立苏维埃政府
❖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
11
革命根据地。
2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 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 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 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革命根据地

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 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 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 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 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 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 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1930.8~1931.11)至1930年6月,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赣南、闽西、赣东北、鄂豫皖、湘鄂西、东江、琼崖、左右江等8块 革命根据地都已建立了特区苏维埃政府,8月,中共中央在南昌成立了以毛 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前,该委员会 实际起着临时政府的作用。领导人:毛泽东、朱德、曾山、邓子恢、黄公略、 彭德怀、林彪、谭震林、方志敏、邵式平等。 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是在土地革命战 争后期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合并创建的。 创建初期它北靠长城、南至渭北平原,西倚六盘山麓,东临黄河。1935年2 月5日周家碱联席会议正式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至1937年2月改为 陕甘宁特区,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于9月6日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PPT课件

夜袭 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册
发展
北
京
顺
义
焦
庄
户
地
道
战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
遗 址
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
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单一的躲藏成
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
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
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
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
第六单 元
第六单
册
元
建立 陕甘宁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
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
册
元
发展 ①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
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
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
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 战
地雷 战
麻雀 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册
发展
第六单 元
1937年八路军阳明堡机场夜袭战,歼灭日军100余人, 毁伤飞机24架
夜袭战术夜间进行的战斗。利于秘密接近,近战 歼敌,出奇制胜。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册
发展
第六单 元
麻雀战是抗日游 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 麻雀在觅食飞翔时, 从来不成群结队,多 半是一二只,三五只, 十几只,忽东忽西, 忽聚忽散,目标小, 飞速快,行动灵活。 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 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 作“麻雀战”。
第二阶段,继续攻击日 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 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部的日 军据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0张PPT)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三.百团大战
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 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 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概况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
指挥 彭德怀领导10多个团
主要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 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 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 据点
彭德怀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毁 正太 路张 净至 桑掌 段的 铁路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 地 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后, 战士 们在 长城 烽火 台上 欢呼胜 利
战役 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 9月
平型关
八路军 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 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
台儿庄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战役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抗战以来正面 战场的最大胜 仗
百 团 1940年 华 北 大 战 8月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神话的破灭是
在________之后(
C)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四块重要敌 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三 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 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八路军总 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叙述与上述材料无关 的是( B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7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 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中国军队指挥:林彪 4、经过: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 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 日军 5、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6、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平型关 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林彪 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 地的建立 与发展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时间:1940年下半 年 指挥:彭德怀 目标:破袭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规模:一百多个团,两千多千米的战线 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
3个半月 想一想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意义。
①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 威望,锻炼了军队;④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振奋了抗日的信心;⑤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 沉重打击。
一百多个团,两千多千 米的战线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 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 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在前线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重点拆毁 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八路军战士在长城烽 火台上欢呼胜利
埋伏在“青纱帐” 里的八路军士兵
战果
相关史事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 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千米,桥梁和隧道 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 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中国军队指挥:林彪 4、经过: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 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 日军 5、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6、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平型关 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林彪 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 地的建立 与发展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时间:1940年下半 年 指挥:彭德怀 目标:破袭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规模:一百多个团,两千多千米的战线 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
3个半月 想一想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意义。
①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 威望,锻炼了军队;④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振奋了抗日的信心;⑤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 沉重打击。
一百多个团,两千多千 米的战线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 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 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在前线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重点拆毁 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八路军战士在长城烽 火台上欢呼胜利
埋伏在“青纱帐” 里的八路军士兵
战果
相关史事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 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千米,桥梁和隧道 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鄂赣根据地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 苏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 区,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 ,1927年 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 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 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 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湘鄂赣 革命根据地真正始创于1928年7 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 导的平江起义。同年7月24日, 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 平江起义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 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经过深入的土地革命,1929年 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 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 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五军。之 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 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
广东琼崖根据地
❖ 琼崖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南岛。1927年10 月,中共琼崖(即海南岛)特委杨善集、王文明 等领导安定、琼山、万宁、乐会(今属琼海)等 地农民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和琼崖革命根据 地。1932年冬后,留下的少数人由冯白驹等领导 在山区坚持斗争。1936年春,成立琼崖工农红军 游击大队,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湘鄂西根据地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 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 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 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 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 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 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 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 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 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 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 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 创建时间:1929.01
❖ 地域: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
❖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
五军(创立后的主要 武装力量为红一方面军)
❖ 事件:成立苏维埃政府
❖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
广东琼崖根据地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 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 、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 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 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 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 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 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 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 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 、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 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
川陕根据地
❖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在1932年冬,张 国焘、徐向前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方面军主力16000余人,由鄂豫 皖区进入川北,与王维舟率领的当地 革命武装会合,攻下南江、通江、巴 中等县,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 陕革命根据地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 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 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 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 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的第二疆域”,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 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地土地革命斗争, 建立了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 政权组织,境内留下了中共陕南特委 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 ,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 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 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 ,涌现了陈小平,陈浅伦等一批革命 英烈。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 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 拥有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达4.5万余人。是红 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
❖ 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的 农民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1929年5月,徐 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南 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 ;1929年11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 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 了皖西根据地,三块苏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广东东江(海陆丰)根据地
❖ 1927年5月1日,中共东江特 委彭湃(东江特区革命委员 会委员长)、陈魁亚(东江 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 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海丰陆 丰、紫金三县建立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早 的地方革命政权。8月,成立 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1928 年2月,根据地失守,党政机 关与革命武装撤往附近的八 乡山、大南山一带坚持斗争 。1930年5月建立红十一军, 成立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
革 命 根 据 地 与 抗 日 根 据 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 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 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 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 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 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 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 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 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 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 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 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 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
❖ 创建时间:1940 ❖ 地域:琼崖即海南岛,位于广东
省西南部南海中,其北部平原, 中部和东南部均为山地
❖ 领导人:冯白驹、马白山 ❖ 部队: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
十四区独立队
❖ 意义: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 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 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 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是华 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个重 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