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以下是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1. 快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症状:皮肤: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哮喘、喉咙肿胀循环系统:心跳快速、低血压、晕厥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他:焦虑、意识模糊、嗓音嘶哑等2. 立即呼叫紧急救援:如果症状严重,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号码(如911或国内的急救号码),并告知操作员患者正在经历过敏性休克。
3. 停止接触过敏源:如果知道过敏源,立即将患者与之分离,防止继续接触。
4. 让患者平卧:患者应平卧在硬表面上,抬高下肢(如果可能)以提高血液回流。
这有助于维持心脏输出。
5. 给予急救药物:如果患者已知过敏反应并且有药物可供使用,例如肾上腺素自用注射器(Epinephrine Auto-injector),则应按照医生或药物标签上的指示给予患者注射。
通常,这需要注射到大腿外侧。
6. 给予氧气:如果可用,给予患者氧气以改善呼吸。
7.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脉搏、呼吸率和血压,并记录下来。
8. 准备静脉通路:准备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液体和药物。
9. 给予液体:如果血压降低,可给予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以维持血容量。
10. 寻求医疗帮助:即使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也必须尽早送往医院,因为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复发。
11. 观察患者:在急救前和医疗专业人员到达之前,继续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
请注意,过敏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以上流程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但最好接受专业医疗培训以熟悉正确的急救技巧和过敏性休克的管理。
同时,个人过敏患者应与医生讨论并制定个性化的应急预案。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1.了解过敏史和过敏源:在应急预案中,重要的是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他们之前是否遇到过类似的过敏反应。
此外,了解可能的过敏源,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将有助于确定是否有过敏风险。
2.识别过敏性休克的症状: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能包括呼吸急促、气喘、喉咙紧闭、面部和嘴唇肿胀、皮肤发红或起疹子、恶心和呕吐等。
应急预案中应指导救援人员识别这些症状,以尽早采取行动。
4.停止进一步接触过敏源:如果已经确定过敏源,立即停止进一步接触。
如果是由食物引发的过敏反应,将其置于一旁,以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5.维持呼吸道通畅: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最重要的。
如果患者有气喘或呼吸急促的症状,帮助他们保持坐姿,并确保他们的呼吸道不被阻塞。
6.声明过敏史和相关药物: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请告诉救援人员,以便他们避免给予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此外,提供任何与当前情况相关的药物和治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7.抗过敏药物:如果患者有过敏反应史,他们可能已经被医生建议携带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注射器。
如果患者有该药物在身上,请帮助他们使用,并告诉救援人员是否已经注射。
8.快速转诊到医院: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就医。
救援人员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最近的医院,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护。
9.监护病情和继续治疗:在医院中,医护人员将继续监护患者的病情。
他们将评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病情。
这可能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给予液体支持、使用呼吸机等。
10.记录和反思:在救治过程中,及时记录所有信息,包括响应时间、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病情。
这将有助于提供给医生进行后续的评估、治疗以及制定预防措施。
总之,对于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是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的关键。
及早的识别和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病情,并帮助患者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便在医院接受更进一步的治疗。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
2、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迅速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通知医生。
3、遵医嘱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和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
5、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末梢循环、尿量等.
6、做好基础护理,不得随意搬动患者,注意保暖。
7、保留可疑致敏物,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
↓
↓。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常常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面对过敏性休克的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抢救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1. 立即停止致敏原接触。
当发现有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时,首先要立即帮助患者远离致敏原,避免继续接触,以防症状加剧。
2. 呼叫急救人员。
在确认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情况和患者所在位置,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3. 让患者保持平躺。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将患者平躺,抬高双腿,以便减轻休克引起的血压下降。
4. 给予氧气。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患者吸氧,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5. 使用肾上腺素。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如果患者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可以帮助患者自行注射肾上腺素,但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呼吸、脉搏、意识等,及时向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最新病情信息。
7. 协助急救人员。
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工作,如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协助患者移动等,以便急救人员更好地进行抢救工作。
8. 送往医院。
一旦患者得到急救,要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直到病情稳定。
以上就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过敏知识的学习,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希望这些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过敏性休克,制定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的五个部分,包括应急响应、急救措施、紧急医疗处理、预防措施和后续处理。
一、应急响应:1.1 快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症状:了解过敏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皮肤瘙痒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过敏性休克,并进行紧急处理。
1.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对方病情严重,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1.3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激动,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加重。
二、急救措施:2.1 寻找过敏原并予以移除:如果已经确定了过敏原,尽快将其从患者身边移除,以避免进一步接触和过敏反应的加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协助其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起或半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3 鼓励患者使用紧急救助药物:如果患者已经使用过敏紧急救助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三、紧急医疗处理:3.1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无论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有多轻或多重,都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和程度。
3.3 监测患者病情: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及过敏反应的进展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四、预防措施:4.1 了解过敏源:对于已经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尽可能了解过敏源,并避免接触该过敏源,以预防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
4.2 佩戴过敏警示标志:对于已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建议佩戴过敏警示标志,以便他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应急响应:过敏性休克现场处理方案

应急响应:过敏性休克现场处理方案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
在现场处理过敏性休克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应急响应的处理方案:
1. 确认过敏性休克症状: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喉咙紧闭、皮肤发红或荨麻疹等。
在现场,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来确认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
2.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通知急救人员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告知现场的具体位置。
急救人员将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救助。
3. 让患者坐下:如果患者还没有坐下,帮助他们找到一个稳定的位置坐下来。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防止他们因昏倒而受伤。
4. 不要离开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始终保持与患者的接触。
监测患者的症状,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5. 寻找过敏原:如果患者知道自己对某种物质过敏,尽可能寻
找过敏原并将其远离患者。
这有助于防止过敏反应进一步恶化。
6. 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喝水:尽管有些人可能认为给患者喂食或
喝水有助于缓解症状,但这是错误的做法。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口服任何物质。
7. 避免使用对过敏患者有害的药物:在现场处理过敏性休克时,避免使用未经医生指示的药物。
错误的药物使用可能加重患者的症状。
8. 提供急救培训:为了更好地应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建
议接受急救培训。
这将使您能够更快地采取正确的措施,并提供有
效的帮助。
请记住,以上处理方案仅为应急响应,而不是替代医疗护理。
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抢救必须快速有效,争分夺秒。
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其次是扩容和激素治疗。
正确而及时地应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在给药方面,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首选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需稀释后小剂量缓慢推注,或者放到液体点滴。
皮下注射的效果不可靠也不稳定,不建议使用。
在给予肾上腺素时,要注意剂量和浓度,避免过量或不足量的应用。
肾上腺素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时要谨慎。
肌注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1000,一次性肌注量为0.2~0.5 mg;静脉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以用0.05~0.1 mg肾上腺素(1:)静注。
在静脉给药时,每次用0.5~1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注5分钟以上,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另外,指南还提供了一种持续静脉滴注的用法,剂量为0.1~0.5mcg/min/kg,可以替代静脉推注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肌注药物不能直接静脉用药。
如果进行静脉用药,要有持续心电监护以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建议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
对于过敏性休克,及时给予肾上腺素后,激素的抗炎抗休克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激素药种类较多,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选用甲强龙还是地塞米松呢?糖皮质激素因为起效慢,所以在过敏性休克中是次选药物。
XXX主编的《循证内科学》提到,可以使用氢化可的松200~400 mg或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滴注。
为什么不推荐甲强龙呢?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的使用,又有什么不同呢?关于过敏性休克,激素用药选什么,如何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临床情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观点一: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休克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变态反应作用,还能扩张支气管。
但如何选择呢?①氢化可的松属内源性激素,在体内不需要转化,短效弱效,使用剂量大,2012 SCC推荐使用于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急救SOP

过敏性休克急救SOP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生命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急救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对于及时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急救SOP的内容和步骤。
一、过敏性休克的定义和症状1.1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过敏反应,通常由过敏原引起,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
1.2 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
1.3 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SOP的步骤2.1 确认患者处于过敏性休克状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2 将患者平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剂。
三、过敏性休克急救药物和剂量3.1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首选药物,剂量为0.3-0.5mg(1:1000)肌肉注射。
3.2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剂量为25-50mg口服。
3.3 心血管支持药物如多巴胺可用于维持血压,剂量为5-20μg/kg/min静脉滴注。
四、过敏性休克急救后的处理4.1 患者稳定后,应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4.2 医院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过敏反应情况。
4.3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预防过敏性休克的措施5.1 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等。
5.2 患者有过敏史的情况下,应随身携带过敏急救药物。
5.3 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时发现过敏原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论:建立科学的过敏性休克急救SOP对于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人们对过敏性休克急救的认识,及时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如不迅速抢救,则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有效!
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其次扩容、激素治疗。
正确而及时地应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过敏性休克,正确应用肾上腺素是关键
1. 过敏性休克早期给予肾上腺素
2019《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使用肾上腺素应对过敏反应,通常会给有过敏性休克风险的人开具处方并建议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对于成人和 30 kg 以上的儿童,肾上腺素的推荐剂量为 0.3 mg,对于 15 至 30 kg 的儿童,肌内肾上腺素的建议剂量为 0.15 mg。
若患者对第1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10 min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2剂肾上腺素
2. 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肌内注射
在大多数严重过敏反应情况下,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如果病情较重,肌内注射没有使症状缓解,可以考虑静脉途径给药。
为什么不皮下注射呢?
分析:按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皮下供血肯定是不足的,因此皮下注射的效果不可靠也不稳定。
所以最好是肌注或者静脉给药,但静脉给药需稀释后小剂量缓慢推注,或者放到液体点滴。
只要不是复苏,严禁肾上腺素原液静脉推注。
过敏性低血压 / 休克中或者稀释 10倍,或者放到液体中静脉点滴。
3. 肾上腺素是把双刃剑指征掌握要正确
一旦决定给予肾上腺素,无论是肌内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要充分考虑给药的风险。
包括过量和不足量应用肾上腺素,都是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常见错误。
当没有静脉肾上腺素的指征而给予肾上腺素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VT,甚至 VF 而死亡。
有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指征而没有应用时,可能会导致治疗不足,加重休克和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抢救重症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是一把双刃剑。
4. 给药方式:剂量、浓度要搞清
肌注:浓度 1:1000(即 1 mg/mL),一次性肌注量为0.2 ~0.5 mg,也就是0.2~0.5 mL。
静脉:浓度 1:10000(即 0.1 mg/mL),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以用 0.05 ~ 0.1 mg 肾上腺素(1:10000)静注。
即每次用0.5~1 mg 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10 mL,缓慢静注 5 分钟以上,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另外,指南还提供了一种0.1~0.5mcg/min/kg 的持续静脉滴注的用法,可替代静推应用。
提醒:切不可将肌注药物直接静脉用药。
如果进行静脉用药,要有持续心电监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因此应用过程中建议血液动力学检测。
另外,及时给予肾上腺素后,激素的抗炎抗休克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激素药种类较多,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是选用甲强龙还是地塞米松呢?
过敏性休克,正确应用肾上腺素是关键
糖皮质激素因为起效慢,所以在过敏性休克中是次选药物。
胡大一主编的《循证内科学》里面提到这样使用:氢化可的松 200~400 mg 或者地塞米松10~20 mg 静脉滴注。
为什么不推荐甲强龙呢?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的使用,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关于过敏性休克,激素用药选什么,如何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临床情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观点一: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休克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变态反应作用,还能扩张支气管。
但如何选择呢?
①氢化可的松属内源性激素,在体内不需要转化,短效弱效,使用剂量大,2012 SCC 推荐使用于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②甲强龙属外源性激素,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转化,中效弱效,主要分布于肺部,ARDS 时推荐使用,可减少肺间质水肿,防止肺纤维化。
③地塞米松亦属于外源性激素,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转化,长效中效,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强于其他两个,抗炎强,作用时间长。
关键在于,地塞米松在皮肤小血管分布浓度高,组织穿透力强,可有效减少渗出,缓解皮肤充血症状,对过敏性休克尤为适用。
观点二:地塞米松在抢救车或抢救箱里是常备药,药物来源比甲强龙方便。
另外地塞米松不用稀释直接抽出可以静推,也是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但甲强龙是粉剂需要稀释后再推注,且不在抢救车内备用,所以一般不会被使用于过敏性休克。
虽然是一些细节问题,但会直接影响到抢救的流程能不能快速有效。
观点三:选用地塞米松或者是选用甲强龙,根据二者的作用起效时间来看,还是应首选甲强龙,毕竟起效时间快。
而临床上,大多数医生在处理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时,喜欢应用地塞米松,只不过是沿袭下来的用药传统和用药习惯而已。
所以,激素如何用,主要看侧重点:氢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地米正好相反。
为起效快,自然是氢可;
但有部分人过敏会二次发作,这时,地米的长效也是可圈可点。
而甲强龙,在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两方面,表现都是居中。
不过,过敏性休克需综合治疗,还需补液,抗组胺等,具体如何用药,还是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来选择。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第 1 步:切断过敏原
(1)经皮肤接触摄入:常见的有昆虫叮咬,如蜜蜂、黄蜂等。
(2)经呼吸接触摄入:常见的有吸入花粉过敏等。
(3)经消化道接触摄入: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进食某些食物也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
如鸡蛋、海鲜、菠萝、桃子、花生(儿童期)等等。
如果是经口摄入食物导致过敏性休克,就需要留置胃管了,必要时洗胃。
(4)经静脉摄入:药物过敏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注射途径给药,口服药物亦可引起。
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如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剂等。
提醒:了解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窗,有助于判断过敏原。
大多数药物注射或昆虫叮咬在 5 ~ 15 min 即可出现症状。
严重者可在 5 min 之内发作,往往发病越早病情越重。
食物过敏者则可在 20~ 60 min 发病。
第 2 步:保证呼吸道通畅
给予 4~5L/min 高流量吸氧,同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第 3 步:肾上腺素来帮助
由于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再次提醒: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切不可直接静脉使用,务必稀释!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第 4 步: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为方便抢救,务必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静推地塞米松 5 ~ 10 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可选用氢化可的松 200~ 400 mg 或甲泼尼龙 80~ 120 mg 缓慢静滴。
当收缩压降至 80 mmHg 以下时,应同时给予抗休克药物,如静滴去甲肾上腺素:用 1 ~ 2 mg 去甲肾上腺素加入 100 mL 液体中,以 4 ~10 μg/min 的速度滴入。
或给予间羟胺 10~ 40 mg 加入 100 mL 液体中缓慢滴注。
根据血压的波动情况随时调整滴速;伴有心力衰竭可同时给予其他具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5 ~ 20mcg/kg/min)。
过敏时由于组胺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出血管外,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故应同时补充生理盐水等液体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第 5 步:辅助用药
组胺的释放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罪魁祸首,因此抗组胺的治疗也是势在必行的。
通常肌注异丙嗪 25~50 mg。
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 20 mg 或地氯雷他定 10 mg。
也可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10~20 mL 抗过敏治疗。
提醒: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需要用等量的 5%~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 5 mL,以免血钙升高过快引起心律失常。
使用葡萄糖酸钙期间禁止使用强心苷类药物。
过敏性休克抢救务必争分夺秒,如果人手充足,几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
总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是个既考验速度,又考验医生应变能力和临床知识储备的过程。
正确使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