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秦兵马俑》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语文第9课《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第9课《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第9课《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雄伟壮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壮观场面。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夸张句。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二)新课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字词含义。

3.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秦兵马俑模型,介绍制作过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实录课堂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兵马俑吗?生1:知道,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物。

课堂实录2: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和夸张句。

生2:比喻句有“秦兵马俑就像一座巨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生3:夸张句有“数以万计的陶俑,排列整齐,气势磅礴”。

课堂实录3: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制作的秦兵马俑模型。

生4:我制作的秦兵马俑模型有四个俑,分别是将军俑、武士俑、弓箭手俑和车兵俑。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秦兵马俑的壮观场面,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

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

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三、精读课文(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

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1.2学会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秦兵马俑。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1.2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2.1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2.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展示一组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秦兵马俑的了解。

2.讲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2.1教师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包括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建陵墓等。

2.2学生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意义。

3.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3.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秦兵马俑的服饰、发型、表情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风格4.1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秦兵马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比较和评价。

5.实践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秦兵马俑的风格进行模仿创作。

5.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对秦兵马俑的疑问。

6.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了解程度和审美能力。

3.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教案三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教案三篇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看过国庆大阅兵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

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

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

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板书课题。

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学鸟瞰统率端详匀称配合雕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身材魁梧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

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篇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关键语段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填写学习单、观察说话等方法,感受课文用词准确,抓住特点、观察想象等写作上的特点,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读文品句的过程中,指导情感朗读,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第五单元,围绕着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

在课堂里我们感受了长城的气魄雄伟、品味了颐和园的秀丽风光。

那么现在,同学们,你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了吗?(PPT)一起看大屏幕。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是呀,世界遗产必定是罕见的、无法替代的,具有突出的价值。

2、1987年12月,我国又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

带上序号,一起读课题。

3、那么俑是什么意思呢?俑在字典中的解释:古代陪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的军队官兵和战车战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想想兵马俑给你怎样的印象?2、谁能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四年级语文上《秦兵马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秦兵马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秦兵马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文化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雄伟壮观。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1.课文《秦兵马俑》2.生字词卡片3.相关图片、视频资料4.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吗?(引导学生说出秦始皇陵兵马俑)2.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壮观景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2.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关注秦兵马俑的特点,如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2.引导学生关注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

(二)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秦兵马俑的手抄报,展示秦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等。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秦兵马俑》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秦兵马俑》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秦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神态和特点。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举世无双”和“规模宏大”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举世无双”和“规模宏大”造句。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图片。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秦始皇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吗?(举世无双、规模宏大)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兵马俑写了哪些内容?(2)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3)全班交流:请同学们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总结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拼写、解释。

(3)练习用“举世无双”和“规模宏大”造句。

4. 朗读课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是齐读、个人读、配乐朗读等。

5. 小结作业(1)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举世无双”和“规模宏大”这两个词语,写一段话描述你们最喜欢的景点或事物。

六、教学拓展1. 请同学们课前收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课上分享,让大家对秦兵马俑有更全面的了解。

2. 组织一次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兵马俑的规模和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秦兵马俑》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

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

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

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

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
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
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

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

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

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
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
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

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

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
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四、作业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将军俑威武勇猛久经沙场
武士俑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英勇善战
马俑神态各异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秦兵马俑》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边放课件(片头)教师边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展示课件背景资料,师生欣赏。

师: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生1:很神奇。

生2:令人难以相信。

生3:规模宏大
……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三自然段。

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作业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