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

1.病理学2.适应3.亚致死性损伤4.萎缩5.肥大6.增生7.化生8.变性9.细胞水肿10.脂肪变11.虎斑心12.心肌脂肪浸润13.玻璃样变14.淀粉样变15.粘液样变性16.病理性色素沉着17.脂褐素18.病理性钙化19.营养不良性钙化20.转移性钙化21.坏死22.核固缩23.核碎裂24.核溶解25.凝固性坏死26.干酪性坏死27.坏疽28.液化性坏死29.纤维素性样坏死30.糜烂31.窦道32.空洞33.机化34.包裹35.凋亡36.凋亡小体37.修复38.创伤性神经瘤39.细胞外基质40.肉芽组织41.瘢痕疙瘩42.创伤愈合43.一期愈合44.二期愈合45.纤维性骨痂46.心力衰竭细胞47.肺褐色硬化48.槟榔肝49.混合血栓50.延续性血栓51.层状血栓52.再通53.静脉石54.交叉性栓塞55.逆行性栓塞56.白色梗死57.红色梗死58.炎症59.变质60.渗出61.速发短暂反应62.穿胞作用63.速发持续反应64.迟发延续反应65.趋化作用66.吞噬作用67.炎症介质68.细胞因子(cytokine)和化学因子69.类白血病反应70.完全愈复71.渗出性炎72.假膜性炎73.蜂窝织炎74.肉芽肿75.肿瘤的异质化76.直接蔓延77.转移(78.Krukenberg瘤79.肿瘤的分级80.肿瘤的分期81.异位内分泌肿瘤82.副肿瘤综合症83.交界性肿瘤84.癌肉瘤5.角化珠87.实性癌(solidcarcinoma):或称单纯癌86.粘液癌(mucoidcarcinoma):又称为胶样癌88.癌前病变89.非典型性增生90.原位癌(91.肾胚胎瘤92.癌基因93.病毒癌基因94.原癌基因95.隐性癌基因96.分子***97.端粒(98.促癌物99.致AS性脂蛋白表型100.脂纹101.纤维斑块102.粥样斑块103.AS性固缩肾104.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105.恶化性稳定型心绞痛106.自发型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变异心绞痛)107.Liddle综合症108.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109.833+B细胞同种抗体110.风湿细胞111.风湿小体112.疣状赘生物113.疣状心内膜炎114.McCallum斑115.绒毛心116.Roth点117.Osler小结118.Fiedler心肌炎119.肺腺泡120.肺肉质变121.硅结节122.胸膜斑123.石棉小体12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2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6.疣状癌127.瘢痕癌128.燕麦细胞癌129.假幽门腺化生130.肠上皮化生131.疣状胃炎132.Barrett食管133.早期胃癌134.革囊胃135.CEA136.胞浆疏松化137.气球样变性138.嗜酸性变139.嗜酸性小体140.点状坏死141.碎片状坏死142.桥接坏死143.毛玻璃样肝细胞144.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145.假小叶146.小肝癌147.髓外造血148.淋巴样肿瘤149.R-S细胞150.镜影细胞151.霍奇金细胞152.陷窝细胞153.“爆米花”细胞154.细胞期155.Burkitt淋巴瘤156.满天星现象157.髓样肿瘤158.绿色瘤159.Ph1染色体160.类白血病反应16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ngerhans细胞163.Heymann肾炎164.大红肾16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66.新月体167.大白肾168.嫌色细胞癌169.纳博特囊肿170.真性糜烂17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72.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173.子宫腺肌病174.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5.葡萄胎176.绒毛膜癌177.Call-Exner小体178.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79.硬化性腺病180.小叶原位癌181.APUD细胞,APUD瘤182.Simond综合征183.Sheehan综合征184.纤维性甲状腺炎185.许特尔细胞瘤186.砂粒体187.嗜铬细胞瘤188.沃-弗189.卫星现象190.噬神经细胞现象191.鬼影细胞192.PrP病193.缺血性脑病194.层状坏死195.Verocay小体196.神经原纤维缠结197.Hirano小体198.结核结节199.原发综合征200.开放性愈合201.结核瘤202.干性结核性胸膜炎203.伤寒细胞204.髓样肿胀期205.凹空细胞206.隐性梅毒207.树胶样肿208.白色肺炎209.Kaposi肉瘤210.嗜酸性脓肿211.假结核结节212.象皮肿213.干线性肝硬化214.腊样变性215.阿米巴肿216.含铁小结217.无反应性结核218.肿瘤219.肿瘤的实质220.肿瘤的间质221.肿瘤的异型性222.间变223.间变性肿瘤224.肿瘤的演进225.癌脐226.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27.心肌纤维化228.高血压脑病229.细支气管230.呼吸性细支气管231.小气道232.慢性阻塞性肺病233.慢性支气管炎234.肺气肿235.继发性颗粒固缩肾236.VonHippel-Lindan(VHL)病237.腹膜假粘液瘤238.迟发性神经原死亡239.软脑膜癌病240.老年斑241.含铁血黄素1.: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病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某些异常物质的出现或原有物质的过多堆积。

3、肉芽组织:是富有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4、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或排出时,可由新生的肉芽组织所取代,称为机化。

5,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内淤积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黏集或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7、栓塞:在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某处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8、梗死:机体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供应中断而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9、炎症: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10、假膜性炎:有假膜形成纤维性炎又称假膜性炎。

11、窦道: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盲管。

12、蜂窝组织炎:指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3、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4、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16、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已累及上皮或表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17、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8、发热: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19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良好状态。

20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体积缩小称为萎缩22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23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统称肉瘤.24低渗性脱水:由于失钠大于失水,以失钠为主的脱水,血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25缺氧:当组织细胞氧的供应不足或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26乏氧性缺氧:指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缺氧.27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为主要特征进而引起重要生命器官与细胞功能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皮一层和脑干)的永久性丧失。

病理学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

病理学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

名词解释(学习考试专用)1. 栓塞(embolism)【答案】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2. 血栓形成(thrombosis)【答案】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 脂肪变性【答案】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4.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答案】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5.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答案】①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②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③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答案】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7. 肥大【答案】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8.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答案】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9. 再生(regeneration)【答案】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10. 变性【答案】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明显增多。

11. 疖(furuncle)【答案】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12.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答案】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1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答案】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14. 水样变性【答案】细胞内水分增多,又称细胞水肿15. 梗死(infarct)【答案】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1. 细胞增生:细胞增殖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可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增大。

2. 细胞凋亡:细胞有序死亡的过程,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来清除异常、老化或受损的细胞。

3. 肿瘤: 一种细胞异常增生的病理状态,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通常表现为组织或器官的肿块。

4. 癌症: 恶性肿瘤的常用名称,指由恶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5. 炎症: 组织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伴有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血管扩张和组织修复。

6. 溃疡: 组织表面剥脱的损害区域,通常由炎症、损伤或缺血引起。

7. 肺气肿: 肺组织正常结构的气囊性扩张,常伴有肺容积增大和呼吸功能受限。

8.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内积聚胆固醇、脂肪和钙盐,导致血管逐渐硬化、狭窄和失去弹性。

9. 坏死: 细胞或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或死亡,失去生命活性。

10. 间质纤维化: 组织或器官中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结构扭曲和功能受损。

11. 血管瘤: 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周围间质的肿瘤组织构成。

12.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淋巴结的过程,常作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13. 核分裂: 细胞核中染色体间的分离和分配过程,通常伴随细胞分裂。

14. 组织坏死: 组织广泛、持续或丧失血液供应的死亡,通常由缺血、感染或外伤引起。

15. 脂肪变性: 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颗粒在细胞内沉积,形成脂肪变性。

16. 萎缩: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和功能的持续减小,通常是由于细胞数量减少或细胞萎缩导致的。

17. 肉芽肿: 一种炎症反应,由活动型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围绕和聚集形成的肿块。

18. 纤维化: 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生和构建,导致结缔组织增多和器官功能减退。

19. 淋巴增生: 机体对感染或炎症刺激的反应,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形成淋巴结等淋巴组织的肿大。

20. 组织化学: 利用特定染色剂和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组织或器官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定位。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一、名词解释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因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而导致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器官的萎缩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的过程称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坏疽(gangrene):是指大块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根据形态不同,坏疽可分为三种: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并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为肉芽组织。

心力衰竭细胞:肺泡腔处有水肿液及出血,急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中有较多漏出的水肿液和不等量红细胞、巨噬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一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槟榔肝(nutmeg-liver):在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见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切面上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槟榔肝”。

血栓(Embolism)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沿着浓度梯度向炎症组织的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

肿瘤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称为肿瘤异型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

1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2坏死:以溶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3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4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5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6梗死: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7、肉芽肿: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物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

8异型性:无论在瘤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学结构上,肿瘤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反映了肿瘤分化程度)9:癌前病变:指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这些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10、假小叶: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在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和再生的肝细肝细胞团。

11、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12、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13风湿小体:风湿性肉芽肿,也称阿少夫小体。

多见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是一种肉芽肿型病变,形状略呈梭行形。

镜下中心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Aschoff细胞,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又称心衰细胞。

15.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

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并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

;酶解性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属于液化坏死范畴;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瘢痕组织(iscar tissue);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其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颜色和气味。

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

;水变性细胞损伤后钠水的过多积聚;肥大与增生: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再生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复缺损;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细胞微细胞坏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坏死彻底,不见组织结构轮廓。

;核碎裂(karyopyknosis)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细胞质中,也可有核固缩裂解城碎片而来;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浆水分增多,多角形细胞变大变圆,胞浆透明淡染;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栓塞性脓肿由栓塞于毛细血管的化脓菌引起的脓肿;脓性卡他粘膜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并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

;酶解性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属于液化坏死范畴;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瘢痕组织(iscar tissue);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其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颜色和气味。

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

;水变性细胞损伤后钠水的过多积聚;肥大与增生: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再生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复缺损;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细胞微细胞坏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坏死彻底,不见组织结构轮廓。

;核碎裂(karyopyknosis)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细胞质中,也可有核固缩裂解城碎片而来;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浆水分增多,多角形细胞变大变圆,胞浆透明淡染;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栓塞性脓肿由栓塞于毛细血管的化脓菌引起的脓肿;脓性卡他粘膜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

此时,中性粒细胞主要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3.炎细胞浸润: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由于趋化性而进入组织内的现象。

4. 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

5. 调理素:存在于血清中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Fc段和C3b等。

6. 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渗出)的一类化学介质。

7.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8. 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9. 表面化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

粘膜的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性炎。

10、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1. 积脓:浆膜腔或内脏空腔器官的被复粘膜化脓,脓液积存在腔内,如胸腔积脓。

12.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

13.卡他性炎:粘膜组织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

卡他是向下流的意思,渗出液沿粘膜表面向外排出,故称卡他性炎。

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卡他等类型。

例如,感冒初期鼻粘膜的浆液性卡他。

14. 疖: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的脓肿叫疖。

15、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多数相互沟通的脓肿。

16、假(伪)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

常见假膜性炎有菌痢、白喉等。

17.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

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18. 完全愈复:病因被清除,少量的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病变组织可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称为完全愈复。

19.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称为菌血症。

20. 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和病理变化(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称为毒血症。

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21. 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如高烧、寒战、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称为败血症。

血中可培养出病原菌。

22.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

除败血症表现外,由于化脓菌团栓塞引起全身多发性小脓肿,称为脓毒败血症。

17. 慢性炎症:病程持续几周~几月,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潜隐的逐渐发生。

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渗出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3.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

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4.绒毛心:心外膜腔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

可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

25 .炎性积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聚集于浆膜腔(心包腔、腹膜腔、胸膜腔),叫炎性积液。

1.肿瘤(neoplasm,tumor)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

2.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

只向表面生长—良性。

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

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

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

5.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6.间变性肿瘤: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恶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决定着该肿瘤的命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等。

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

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肿瘤生长。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

肌成纤维细胞:收缩、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

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

12.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13.克鲁根勃格瘤(Krukenberg瘤):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种植性转移至卵巢。

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附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亚克隆,这些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7.恶病质(cachexia)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

21.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22.肉瘤(sar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23.癌肉瘤(carcinosarcoma):一个肿瘤中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称癌肉瘤。

24.假包膜:肉瘤作浸润性生长时,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似包膜,其中有浸润的肿瘤细胞。

25.癌症(cancer):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

26.角化珠(癌珠)(keratin pearl):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

27.实性癌(solid carcinoma):又称单纯癌。

是由腺上皮发生的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

多发生于乳腺,少数也可发生于胃、甲状腺。

镜下见癌细胞形成实体的巢状团块或条索状,异型性高,核分裂多见。

28.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实性癌癌巢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较多,质地硬,称为硬癌。

29.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有的实性癌癌巢大而多,间质结缔组织相对较少,质软如脑髓,称为软癌或髓样癌。

30.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粘液腺癌中,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称之。

32.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可能,如不及时治愈则可转变为癌的疾病和病变。

33.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这一术语主要应用于上皮,包括被覆盖上皮和腺上皮。

34.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癌变在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达全层,未穿过基底膜,属早期癌。

38.小叶原位癌: 癌组织限于乳腺小叶中的腺泡或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属原位癌。

39.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三角:骨肉瘤时,肿瘤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呈梭形膨大,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常见出血坏死,侵犯破坏骨皮质。

其表面的骨外膜常被掀起,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内有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

在X线上称为Codman三角。

44.癌基因(oncogene):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其在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后,其结构发生变化而被激活为癌基因。

45.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是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内具有调节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作用的另一类基因,与癌基因作用相反,能抑制细胞生长,其功能丧失则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分化。

46.端粒: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具有保护DNA双链末端使其免遭降解及彼此融合,起稳定染色体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