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燃烧和灭火课件》PPT课件

《燃烧和灭火课件》PPT课件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游戏问答】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
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
36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 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
37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物质 具备的 现象 条件
1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白磷 温度
氧气
2 水中的 可燃物 白磷 温度
3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红磷 氧气
.
14
物质 具备的 现 条件 象
1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白磷 温度 氧气
2 水中的 可燃物 白磷 温度
3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红磷 氧气
.
白磷
红 磷 铜片
热水 (90℃)
白磷
燃烧需 要氧气
2、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 住,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
10
实验 一
实验 二
实验 三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木条燃烧起来,而石 头不能燃烧。
木条易燃,石头不能燃烧, 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 需要可燃性
用烧杯罩住的蜡烛慢 慢熄灭,另一支蜡烛 正常燃烧。
燃烧需 要温度
15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 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乙醇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558 700--750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2022年人教版省一等奖PPT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2022年人教版省一等奖PPT

5.在人体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C )。
A.碳
B.氢
C.氧
D.钙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知识精讲】 1.人体的元素 我们人体约含有 50 多种元素,含量较多的元素有__1_1__种。 (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__0_.0_1_%__的元素叫常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__0_._0_1_%__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是5种,即铁、__锌__、__硒__、__碘__、__氟__。
1.人体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靠食物摄入的,下表列出了几种 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元素种类 钙 铁 锌 碘
主要食物来源 奶类、绿色蔬菜、豆类、虾皮等 肝脏、瘦肉、蛋类、鱼类、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海产品、加碘盐
2.如果人体所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 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来予以补充。
·人教版
第19课时 │ 考点聚焦
3.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
4.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 离现场、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
·人教版
第19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
命题角度: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1 [2011·广安]为探究物质燃烧条
件,某同学做了如图19-2所示实验:已知
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
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
错误的是
( D)
·人教版
第19课时 │ 归类示例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的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公开课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公开课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第24页/共36页
第25页/共36页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大火灾中有288名 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 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
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② ③④)⑤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 ③匍匐前行,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木船可燃燃烧物的条件
可燃物

木船.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9页/共36页
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
无可可燃燃物物 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是:
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第10页/共36页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C烧杯里的碳酸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第14页/共36页
活动与探究: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 个简易的灭火器
CO2 越来 越多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第15页/共36页
三、常用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讨论: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燃烧和灭火(公开课)ppt课件

燃烧和灭火(公开课)ppt课件

你的理由(灭火原理) 清除(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11
灭火的根本:破坏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清除或使可燃物 品隔离
与其他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12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灭火?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3.森林火灾。 4. 家中的电器着火。
13
1
14
2、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灭火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或隔绝空气
15
16
4
17
第一关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氧气) 4.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6
一、燃烧的条件
同时 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物质的固有属性)
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石子不能燃烧
石子没有可燃性
燃烧要具备什么条件?
可燃物
3
实验7-1
信息:1.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 白磷的着火点为40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0C
实验方案 (1)铜片上的白磷
现象 燃烧起来, 产生白烟
(2)铜片上的红磷

《燃烧和灭火》ppt

《燃烧和灭火》ppt

总结的能力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
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推导灭火的原理。
一般13% 比较感兴 趣23%
不感兴趣3%
1 2 3 4
非常感兴趣 61%
引导实验探究法 情景式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探究的方法 合作学习法
创设情景 体会学科价值
建立概念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学生智慧的火花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指导学生的同时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也时时受到学生的启发
教师
不再满足于课本上有限信息 更加关注社会生活 重视积累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信息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科学探究 燃烧的条件
科学探究 燃烧的条件
学生智慧的火花
科学探究 燃烧的条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贴近生活 推导灭火的原理
每年全国发生的火灾导致直 接财产损失超过了18亿元。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贴近生活 推导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学生的成长……….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PPT优秀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初中化学人教版1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初中化学人教版1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去 真切地 感悟这 种人间 真情, 并让学 生体会 爱的伟 大,从 而也能 奉献爱 心。

3.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 理,把 纷繁的 事物经 过高度 浓缩, 使之呈 现出简 洁美, 给人以 启迪, 令人从 中品味 出诗意 。

4.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 的想法 ,而是 以孩子 的口吻 ,从孩 子的视 角去观 察生活 ,认识 生活, 想象生 活,感 怀生活 ,拉近 了沟通 的距离 ,增强 了亲切 感。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提问:
怎样才能让物质燃烧呢?燃烧具有哪些条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1:在500 mL 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 用硬纸圈圈住的一
小块白磷。在烧杯
上盖一片薄铜片,
铜片上一端放一小
堆干燥的红磷,另
一端放一小块已用
滤纸吸去表面上水 的白磷(如图所
现象
示),观察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了, 而红磷和热水中的白 磷都没有燃烧。
可燃物的处理举例:
(1)避免工人把吸烟剩的烟头扔在可燃物旁 边,引起火灾。
(2)使燃烧物和未燃烧物隔离,限制燃烧范 围。
(3)把工地上用的自燃物品应放在通风处, 避免自燃。
氧气的处理举例:
1.阻止空气注入燃烧区域 。使用不燃或难燃 的石棉被、等捂盖燃烧物;用砂土埋没燃 烧物;例如用干粉灭火器
2.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 。往燃烧物上喷二 氧化碳等不燃烧气体; 例如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

5.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 ,抒情 色彩极 为浓重 ,容易 打动读 者感染 读者, 读后能 给人以 启迪与 思考。

6.童 年 生 活 , 是无 忧无虑 ,天真 烂漫的 时光, 对它的 描摹更 能激起 学生的 共鸣, 相似年 纪发生 的事情 也会更 具说服 力,更 能使学 生体会 作者丰 富的情 感,能 引导学 生健康 的成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止吸烟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烟火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小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气(或空气); 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氧 (3)达到燃烧
•2、灭火的原理: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 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 ”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 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
•考考你的眼力
•你认识这些图标吗?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实验7-2]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
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
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
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
原因。
•①


•①中的蜡烛一会熄灭; ②中的蜡烛燃烧情况不变; ③中的蜡
烛很快熄灭.
•①中的蜡烛因缺氧而熄灭;②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 其着火点经上,所以继续燃烧;③中产生了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 化碳,使蜡烛熄灭.说明将可燃物置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条件 下,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5.(广东省汕头市)《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
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 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 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 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 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 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再次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得出结论]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
•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C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 的在于( ) •C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3. 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 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练习与实践: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 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法错误的是 ( )
•A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7.(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 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 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 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增大可•D燃物的温度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ppt 课件
•图7-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
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
的联系。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可燃物是燃烧现象能发生的首要条件 •请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可燃物):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2.试根据灭火的原理 和前面实验,设计一个简 易的灭火器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讨论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 • 的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杯水车薪 •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 熄灭
•钻木取火 •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
•煽风点火 •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能燃烧。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鞭炮
• 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纸 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点燃鞭炮 时,火药在密闭的空间中发生急速的 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 的热,对纸筒产生强大的压力,胀破 纸筒而发生爆炸。
•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
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②红磷不
燃烧。
③水下的
白磷不燃烧。
•现象:
水中
的白磷燃烧, 发黄光,
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
•√
•×
•×
•√
•√
•×
•√
•×
•[讨论与交流]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3、达到燃烧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空
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火——善用之为福
•不善用之则为祸
•饭店厨房 •钢铁厂
•大兴安岭火灾 •衡阳火灾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1.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气,当氧气量不足时,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
•4、用湿布覆盖,结果蜡烛熄灭了。
•(降温和隔绝氧气)
•5、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降温至着火点下)
•6、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 结果蜡烛熄灭了。 •(降温至着火点下)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Na2CO3+2HCl=2NaCl+
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
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
灭火的是 ( )
•D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
烧,其原因是(
•A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沙子
•√ •棉花
•水
•√ •√ •√ •火柴
•木材
•酒精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另两个条件的可能性
•√•纸
•岩石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7-1]在500mL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 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白磷,另一端 放红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 •空气或氧气 上述烧杯中的 白磷,通入少 量氧气,观察 现象

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
• 小结:
• 1.要有可燃物。 • 2.要有氧气(或空气
)。 •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 1.清除可燃物或使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绝。
• 2.隔绝氧气(或空 气)。
• 3.降温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成语中的化学
•釜底抽薪 •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你理解了爆炸吗?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 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 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行 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点燃一根蜡烛,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
•所提供的物品: 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 胶头滴管等。也可以不用上述物质.
•1、用沙土覆盖,结果蜡烛熄灭了。 •(隔绝氧气)
•2、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
快熄灭。
•(去除可燃物)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
因是:
•移。走可燃物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
烧提供了
,•使充火足的烧氧得气更旺。
6.(肇庆)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
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
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