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二、翻译题三、阅读题姓名: 得分:1.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闸述了逆境出人才的观点,自然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 .文章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闸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D .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4.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富贵不能淫》《郭永传》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郭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 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 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 (yì)]埋葬。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 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22.《孟子》三章对比阅读期末真题集锦二、《富贵不能淫》(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①虞常②,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③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④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⑥乳⑦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论:定罪。
②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
③拟:比划。
④弥:充满。
⑤膏:做肥料。
⑥羝(dī):公羊。
⑦乳:产子。
⑧去(jǔ):同“弆”,收藏。
⑨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畔.主背亲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4.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第8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八上第22课)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焉:怎__么__,__哪_里_________
5.父命.之
命:_教__导_训__导__。________
6.女:_同__“__汝_”__,__你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7.正:_准__则__,__标_准________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句:_(大__丈__夫__应__该_)_住__进__天__下__最_宽__广__的__住__宅__—__—_仁__,__站__在__天__下__最_正__确__的_____ _位__置_—__—__礼__,__走__着__天_下__最__正__确__的__道__路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
9.与民由.之 由:遵__从________ 译句:_与__百__姓__一_同__遵__循__正__道__而__行_。_________
10.独行其道:_独__自_走__自__己__的__道__路________ 11.淫:_惑__乱__,__迷__惑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法_________ 12.移:_改__变__,__动_摇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用__法_________ 13.屈:_屈__服__,__这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文中表示“放纵”?A. 淫B. 移C. 屈D. 顺2. “大丈夫”在文中的含义是指:A. 有权势的人B. 有道德修养的人C. 有财富的人D. 有地位的人3. 以下哪个句子不是孟子所说的?A. 富贵不能淫B. 贫贱不能移C. 威武不能屈D. 得志,与民由之4. “居天下之广居”中的“广居”是指:A. 宽敞的房子B. 社会地位C. 道德品质D. 家庭环境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孟子提到的“大丈夫”品质?A. 诚信B. 友善C. 爱国D. 敬业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丈夫”在文中的含义。
2. 请解释“得志”的含义。
3. 请解释“贫贱”的含义。
4. 请解释“威武”的含义。
5. 请解释“独行其道”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_____。
”2. “富贵不能______,贫贱不能______,威武不能______。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简要概括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5分)请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5分)请分析文中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形象,以及其所处的环境。
九、主旨剖析(5分)请剖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 淫2. B. 有道德修养的人3. D. 得志,与民由之4. C. 道德品质5. D. 敬业二、解释字词答案1. “丈夫”:在文中指成年男子,特指有道德修养和担当的男子。
《孟子三章》(2)富贵不能淫-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_____)丈夫之冠.(_____)妾.妇(_____)富贵不能淫.(_____)【答案】yǎn ɡuàn qiè yín【解析】除多音字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异读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安居而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丈夫之冠.也(5)父命.之(6)往之女.家(7)必敬必戒.(8)此之谓.大丈夫【答案】(1)真正,确实(2)停息(3)怎么,哪里(4)行冠礼(5)教导,训诲(6)同“汝”,你(7)谨慎(8)称为【解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B.戒.之日必敬必戒.C.以.顺为正者徐以.杓酌油沥之D.居天下之.广居夫君子之.行【答案】D【解析】 A.能够/实现;B.告诫/谨慎;C.把/用;D.均为“的”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B.富贵不能淫.C.贫贱不能移.D.威武不能屈.【答案】A【解析】A项为动词,其他三项都属于使动用法。
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告诚自己,不要违背丈夫。
)B.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遵守的规则。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 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答案】 A【解析】A有误。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关键词“戒”的意思为:留神,当心,谨慎。
故选A。
6.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用设问句提出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
《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六、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答: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