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建筑电气照明设计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编制说明二〇一八年七月广东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是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6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847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范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提出,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施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一直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
近年来,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新校舍,虽然教室的照明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依然停留在十分落后的状态:教室照明设计、布置不合理,使用的灯具简陋、老化,使用光效低的光源,造成灯光频闪、照度低、均匀度低、存在眩光等问题。
落后的教室照明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视觉健康和学习效率。
2007年上海同济大学发布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课题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显示,孩子们的视力之所以下降,教室照明环境不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存在诸多健康隐患:一是黑板照度不够,无黑板灯具,反射眩光严重;二是教室课桌面水平照度均匀度较差。
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发表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显示,教室朝向合格率为%,有%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仅有%的教室采光系>%;有%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仅有%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两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仅有%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
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
2010年,北京市教委与市卫生局对学校教学照明环境进行了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教室及背板照明条件不合格的学校共有1496所。
中小学校建筑电气设计要求

中小学校建筑电气设计要求1、中小学校应设置安全的供电设施和线路。
2、中小学校的供、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小学校内建筑的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应设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
总配电装置的位置宜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且便于进出线。
(2)中小学校内建筑的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设备应设电能计量装置并采取节电措施。
(3)各幢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置电源总切断装置和可靠的接地装置,各楼层应分别设置电源切断装置。
(4)中小学校的建筑应预留配电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及配电设备位置。
(5)室内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
(6)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应符合以下原则:1)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2)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置单独支路;3)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4)空调用电应设专用线路。
(7)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的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2个~3个教室为宜。
(8)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宜集中控制。
(9)采用视听教学器材的教学用房,照明灯具宜分组控制。
3、学校建筑应设置人工照明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及楼梯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2)教室黑板应设专用黑板照明灯具,其最低维持平均照度应为5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最低均匀度宜为0.7。
黑板灯具不得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眩光。
(3)教室应采用高效率灯具,不得采用裸灯。
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的距离不应低于1.70m。
灯管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4)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并不应产生直接眩光。
4、教室照明光源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80的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对识别颜色有较高要求的教室,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90的高显色性光源;有条件的学校,教室宜选用无眩光灯具。
5、中小学校照明在计算照度时,维护系数宜取0.8。
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电源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每组电源插座均应为220V二孔、三孔安全型插座。
某地区中学强电电气设计施工图(总套)

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DB51T

ICS03.180A 18备案号: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2015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of classrooms in schools and children gardens2015- 发布 2015-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Ⅰ)1 范围 ............................................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3 术语和定义 ..................................................... .. (2)4 教室照明质量要求 ................................................. (5)5 灯具的技术要求 ................................................ . (8)6 电子镇流器的技术要求 ............................................. . (9)7 光源的技术要求 ........................................ (9)前言为保障学生视力健康,抑制视力不良发病率,提高教室照明光环境质量,加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GB7793-2010《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T 13379-2008《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和DB31/539-2011《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结合四川省教室照明实际情况和部份地方教室照明改善工程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建筑照明标准和照明节能标准而制定。
学校电气设计要点

1总则学校建筑包括中小学校建筑和高等学校建筑。
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
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
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
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
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的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
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
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
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
2.高等学校建筑。
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
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
校区主体建筑可以是教学主楼,也可以是图书馆、科研中心等部分。
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学建筑,主要指普通教室及公共教室。
专业性教学建筑,主要指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科研性建筑、实习工厂等四部分。
图书馆建筑是高等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设计要突出使用功能,宜采取开放型布局,以开架阅览为主,同时应考虑图书馆工作自动化、图书借阅、阅览现代化设备的发展趋势,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筑电气照明课程设计

建筑电气照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建筑电气照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理解照明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参数,如照度、色温、显色性等;3. 了解照明设备的选型、布置及安装要求;4. 掌握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建筑电气照明需求,进行合理的照明设计;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照明系统模拟和计算;3. 能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照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 培养解决实际照明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电气照明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照明设计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绿色照明、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工程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导向,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电气照明基本概念与原理- 照明术语和定义- 照明原理及光源特性- 照明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 照明设计技术参数- 照度、照度均匀度- 色温、显色性、色差- 眩光、反射比、亮度3. 照明设备选型与布置- 灯具类型及性能参数- 灯具的选型与应用- 照明设备的布置原则4. 照明系统设计- 设计流程与方法- 照明计算与模拟- 设计图纸的绘制5. 照明设备安装与调试- 安装工艺与要求- 线路连接与保护- 照明系统的调试与验收6. 照明系统安全防护- 安全规范与标准- 防护措施及案例分析- 照明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电气照明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照明设计技术参数第三周:照明设备选型与布置第四周:照明系统设计第五周:照明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六周:照明系统安全防护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三章“建筑电气照明设计”相关内容相对应。
DB51 T 2118-2016 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 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 7793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7000.1 灯具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7000.201 灯具 第 2-1 部分:特殊要求 固定式通用灯具 GB 7000.202 灯具 第 2-2 部分:特殊要求 嵌入式灯具 GB/T 18595 一般照明用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 GB/T 10682 双端荧光灯 性能要求 GB18774 双端荧光灯安全要求 GB/T 15144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 性能要求 GB 17625.1 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 1904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7896 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10.1 灯的控制装置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19510.4 灯的控制装置 第 4 部分: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19510.9 灯的控制装置 第 9 部分:荧光灯用镇流器的特殊要求 GB/T14044 管型荧光灯用镇流器 性能要求 JGJ/T 119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EN 50294 镇流管电路总输入功率的测量方法 ERP/EC 245 灯具生态设计要求指令 3 术语和定义
3.17 显色性 colour rendering 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摘要:结合近年中小学校建筑工程设计实践,由实例出发从施工图总结中小学校电气设计要点。
对施工图要点,照明和弱点系统等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照明控制;插座设置;弱电设备布置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大省惠州市大亚湾区,学校共分2期建设,其中小学部+初中部面积17800m2,综合教学中心面积10263m2,学生公寓面积20000m2,教师公寓面积4123m2,音乐礼堂面积3208m2,风雨操场面积5005m2。
2用电指标JGJ310-201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中小学校园总变配电站变压器容量指标为20~30VA/m2,对不设置空调的教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规定如下表:3负荷等级负荷分级《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2规定,教学楼、宿舍楼的主要通道照明,风雨操场或体育场馆的比赛负荷、观众席及主要通道照明等负荷,食堂的厨房主要设备用电,冷库,主要操作间、备餐间照明、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大型设备用电等均为二级负荷,其他的如空调、普通照明、动力等为三级负荷。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已建成及规划待建的各单体建筑的功能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的负荷等级随之改变。
因此在整个校区建设过程中要随时保证负荷等级规划紧跟形势变化。
4低压配电系统各变电所中均采用2台变压器分别接一路高压电源,两路变压器平时分列运行,在 0.4kV低压侧设置母联开关,当其中一路高压电源故障或变压器故障时。
由另一台变压器承担一、二级负荷,同时利用分励脱扣器切除部分非重要负荷以防止单台变压器过负荷运行。
各变电所或配电室的低压配电形式根据负荷等级及设备容量而有所变化;消防负荷采用双路电源供电至末端配电箱自动互投供电;非消防二级负荷由变电所采用双回路供电至各建筑物进线总配电箱自动互投,然后放射式配电;三级负荷从变电所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配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摘要】中小学校环境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孩子,其特点是未发育成熟,而且在校时间长,所以在学校电气照明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另外还应注重人体工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
针对中小学建筑电气照明要求的特殊性,本文作者对中小学校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室照明设计;照明质量;照度计算
引言
中小学校照明中,照明质量是最重要的问题,教室照明是学校照明的关键场所。
教室照明要解决长距离注视黑板、近距离作笔记和阅读的视距调节等问题。
因此,从保护视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出发,努力处理好教室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满足学生和教师的视觉作业要求,同时对各类教学场所进行合理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照度水平、亮度分布、色温和显色性及眩光限制等问题。
一、教室照明
1.1 教室照明设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对教室照明做出了规定:要求教室照明由原来的150 lx提高到300 lx,其照明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教室光源的显色指数 ra(表示光源对色彩的还原能力的指标)需要达到80以上[1]。
这一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室的照度标准水平,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教
室照明设计之前应了解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1)教室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不应采用东西朝向。
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
教室外部走廊在教室南面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2)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2%,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
(3)为防止窗的直接眩光,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
(4)为防止黑板的反射眩光,其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
(5)为提高教室的采光效果,室内各表面应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装修,房间内各表面的反射比值应按规定选取。
(6)教室课桌面照度不应低于300 lx,美术教室课桌面照度不应低于500 lx,教室黑板照度不应低于500 lx。
1.2 教室照明设计原则
(1)教室课桌布置是规律性排列,教室照明通常由对课桌的一般照明和对黑板照明组成。
照明设计采用在顶棚上均匀布灯的照明方式,为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桌面和黑板的亮度为最高。
(2)为减少眩光区和反射区,荧光灯灯具宜纵向布置,并与黑板垂直。
灯具布置在垂直黑板、课桌、通道上空,使课桌形成两侧面来光,照明效果较好。
普通教室顶棚高度一般是2.8~3.0m,普通教室灯具距地安装高度宜为2.5~2.9m,灯具距课桌面宜为1.7~2.1m。
(3)学生视野中不产生黑板的反射眩光和黑板灯的直射光。
为避免对学生产生反射眩光,黑板灯具的布灯区为:第一排学生看黑板顶部,并以此视线反射至顶棚求出映像点距离l1,以p点与黑板顶部作虚线连接,见图1,灯具应布置在该连接虚线以上区域内[1] 。
灯具不应布置在教师站在的讲台上水平视线45度仰角以内位置,否则会对教师产生较大的眩光。
图1 教师、学生、黑板三者光照位置示意图
(4)教室照明控制,宜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黑板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有投影屏幕时,在接近投影屏幕处的照明应能独立关闭。
1.3 教室照度计算
目前照度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利用系数法、逐点计算法、单位容量法。
利用系数法适用于反射条件好的房间,此方法考虑了直射光及反射光两部分所产生的照度,计算结果为水平面上的平均照度。
然而利用系数法仅仅将靠顶棚空间比ccr和室空比rcr划分成两种形式,不能满足众多不同光照特性的环境。
而且如今室内装饰材料丰富多彩,使得现有的顶棚有效光反射比已远远达不到要求。
逐点计算法适用于直射光照明的场所,可直接求出水平面照度和任意面上一点的照度。
然而逐点计算法其计算结果仅为最小照度值,仅适用于大面积、高净空、维护反射比较低的室内空间[2]。
教室的照度计算一般简化用单位容量法进行。
它主要计算单位被照面积所需的灯具安装功率[3]。
1.4 灯具的选择与布置
教室照明灯具应选用t8、t5型三基色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并使用电子镇流器。
应采用直接型配光的灯具,悬挂式灯具最好采用具有蝙蝠翼式光强分布的灯具,有条件的可采用带格栅或带漫射罩型的灯具。
不宜采用裸灯或盒式荧光灯具。
教室在采用直管型荧光灯照明时,灯具应和黑板垂直布置,从而使学生看到的灯具的发光面积减小,防止光幕眩光。
1.5 教室照明设计实例
某普通教室顶棚高3m,面积为7.2×9.0m,其照明灯具布置如图2所示。
教室照明选用t8型12套36w三基色直管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单管格栅荧光灯罩,灯具分三排布置;黑板选用三套t8型36w 专用灯具。
教室荧光灯长轴方向应平行于视线方向或垂直黑板布置,这样可以减少直接眩光和课桌面与纸面的光幕反射。
为了获得良好的照度均匀度,在布置荧光灯时灯具距高比(灯具之间的水平距离与灯具悬挂高度之比)一般取垂直灯轴方向距高比为1.5:1,平行灯轴方向距高比为 1.3:1。
二、其他照明
(1)阅览室照明
灯具布置时长边与读者主视线平行,与外侧窗平行。
阅览室多采用混合照明方式,即用局部照明来提高桌面照度,以节约能源。
设计中局部照明的灯具设在读者的左前方,以避免光幕反射,提高可见度。
光源选用荧光灯,应采用优质的电子镇流器,以防噪声干扰。
(2)操场照明
操场一类的体育场所照明设计考虑到空间高度的限制,既要达到照度标准,又要满足照明质量要求,因此应选用配光合理、有合适距高比和亮度限制较严的灯具。
灯具安装高度6m以下时,宜选用荧光类灯具;灯具安装高度6一12m时,宜选用功率不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