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ME-指南解析

合集下载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其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2019 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的乳腺癌指南,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指导。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份重要的指南。

首先,在诊断方面,指南强调了多学科综合诊断的重要性。

以往,单一的检查手段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

如今,结合乳腺超声、钼靶X 线、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等,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和分期。

这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指南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了更细致的指导。

保乳手术加放疗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其疗效与全乳切除相当,且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和生活质量的需求。

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也更加规范,避免了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指南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了分层管理。

对于低危患者,可能仅需要内分泌治疗;而对于高危患者,则可能需要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甚至靶向治疗。

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 阴性的患者,21 基因检测等工具可以帮助评估复发风险,从而更精准地决定是否需要化疗。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是治疗的一个重点人群。

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而帕妥珠单抗的加入则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双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成为了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这一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指南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案,包括单药化疗、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特征、身体状况、既往治疗情况等因素。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发病率在1%至4%之间,其中约15%的孕产妇死亡是由妊娠合并心脏病相关并发症引起。

在中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例如,2017年上海市因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人数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26.5%,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造成危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

为了规范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国内外已颁布诸多指南,其中2019年XXX发布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是一份重要的指南,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对其进行解读。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会增加。

孕妇自妊娠第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孕32~34周达到高峰,平均血容量增加40%~50%,循环总量大约比妊娠前增加1200~1600 ml。

在孕晚期,孕妇的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同时伴随膨大的子宫挤压胸腔,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分娩时,产妇用力屏气致使其胸腹腔压力短时内急剧增高,肺循环压力与腹压加大,更加重了心脏负担,此时产妇极可能出现发绀、心衰。

分娩后,产妇体液重新分布,48小时内心率和血压先迅速下降,3~6天因组织内滞留的水分重新进入循环系统,使循环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发生产后短期内急性心衰。

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产妇表现为高静水压和低胶体渗透压,此时若合并严重心脏病、子痫前期,产妇极易发生肺水肿。

妊娠期间,心脏结构会随着血容量的增加而出现适应性的调整,表现为左心室心肌质量增加,如足月妊娠时左心室和右心室重量分别较产前增加约50%和40%;同时伴随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约20%的孕妇在足月时发生生理性舒张功能不全。

此外,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生理性高凝状态也增加了孕产妇心衰发生的可能。

因此,早期诊断和分级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非常重要。

2019指南推荐了改良的世界卫生组织风险分级方法和多学科合作分娩管理,以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

大多数孕妇的心脏储备能力较好,即使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合理的药物管理和严密监测下,也能安全度过妊娠分娩过程,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2019版国际压疮指南要点回顾 共40页

2019版国际压疮指南要点回顾 共40页
南都不再被推荐用于指导临床。
证据级别(LOE)
干预研究
证据级别 诊断研究
预期研究
级别1 级别2
结果明确、低误差风险的随 机试验,系统性文献综述或 荟萃分析……
高质量(横断面)研究的系 统性综述,具有一致的参考 标准和盲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高质量系统 性综述(纵向)
结果不确定、中-高度误差 风险的随机试验
高质量(横断面)个案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连续患者个体中具有应用 一致的参考标准和盲法
级别3
有同时或同期对照的非随机 非连续性研究,或未应用一 随机对照试验的单一组别患者
试验
致参考标准的研究
中的预后因素分析
级别4 级别5
有历史对照的非随机试验
病历对照研究,或独立性弱 病例系统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非独立性参考标准
或低质量前瞻性队列研究,回
顾性队列研究
无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标 推理机制的研究(无参考标 不适用
明受试者编号
准)
证据强度 A
该建议由直接的科学 证据支持,这些科学 证据是通过对患者 (或高危人群)进行 合理设计和严格对照 的试验得出的,并可 提供统一致支持意见 的统计学结果。(1 级研究)
压疮的评估
对肤色较深的患者进行皮肤评估时,要优先评估: •皮温 •水肿 •受检组织相对于周围组织硬度的改变。(SOE=B;
SOR=) 由于并非总能在颜色较深的皮肤上发现红斑,所以对于肤
色较深者来说,局限热感,水肿,受检组织相对于周围组 织硬度的改变(如硬结/硬化)是早期压疮所致皮损的重 要指标。
3.3.移动装置和操作装置使用完毕后,勿将其留在原处; 除非设备的特定设计目的正是在此。(SOE=C;SOR= )。

2019版: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管理(全文)

2019版: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管理(全文)

2019版: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管理(全文)胃癌在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率中排名第3位。

每年全球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为非贲门型胃癌,主要发生于胃窦、胃角、胃体及胃底部[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 pylori)慢性感染是非贲门肠型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全球至少80%胃癌可归因于H. pylori 感染。

非贲门肠型胃癌的发生通常经历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的过程(Correa级联反应)[3]。

内镜下胃黏膜活检可发现癌前病变,近年来胃癌筛查和监测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东亚,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已在胃癌高发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开展;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也使死亡率显著降低[4,5]。

而在胃癌发病率低的国家如美国,全民范围的筛查尚未得到认可;而对特定人群如具有组织学危险因素、特定种族及来自胃癌高发区的移民等是否有必要进行筛查和监测仍需明确。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为发生异型增生前的组织学改变,与胃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在胃癌筛查和监测中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标志[3]。

但是,目前全球对GIM的管理模式尚存在较大差异,也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GIM患者管理指南。

因此,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发布本指南[6],指导临床医师对常规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GIM的患者进行管理。

一、指南解读本指南基于PICO框架确定了对于常规内镜检查中发现GIM的患者管理中的3个主要临床问题。

PICO框架包括如下要素:人群(Population)、干预措施(Intervention)、比较(Comparator)和结局(Outcome)。

1.对于GIM患者,是否需要进行H. pylori检测和治疗H. pylori是胃癌的致癌因子,全球范围内89%的非贲门型胃癌与H. pylori感染有关[7]。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⑴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

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

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不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因此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

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 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c型或d型),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

1.3.3 乳腺临床体检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4 乳腺自我检查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医院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2019年版)

医院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2019年版)

医院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2018年版)目录1 范围 (2)2 术语与定义 (2)3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2)4 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3)5 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 (6)6 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 (9)7 应用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 (9)8 对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10)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常用质控规则及含义 (1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功效函数图法 (1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操作过程规范图法 (14)图C.1 操作过程规范图 (1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基于患者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检验服务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的定量测定。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GB/T 19000-2016,3.2.10]2.2室内质量控制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检验人员按照一定的频度连续测定稳定样品中的特定组分,并采用一系列方法进行分析,按照统计学规律推断和评价本批次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以此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环节中的不满意因素。

2.3质量控制策略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质控品种类、每种检测频次、放置的位置,以及用于质控数据解释和确定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的规则。

2.4测量偏倚 measurement bias [JJF 1001 5.5]简称偏倚(bias)系统测量误差的估计。

2.5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 [JJF 1001 5.10]简称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量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要点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要点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要点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的要点肺癌是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我国和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一、肺癌的筛查1.高危人群的选择:建议年龄在55-74岁,吸烟量达到30包/年的个体参加低剂量CT(LDCT)肺癌筛查。

如果已戒烟,戒烟时间不到15年也应该参加筛查。

年龄在45-70岁,且有一项肺癌高危因素的个体也可作为筛查的条件。

这些因素包括吸烟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个人肿瘤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有长期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等。

但不能耐受可能的肺癌切除手术或有严重影响生命的疾病个体不建议进行LDCT筛查。

2.筛查频率:建议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间隔时间超过2年的筛查模式并不推荐。

年度筛查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3.筛查的管理:建议直径≥5mm结节需接受进一步检查。

阳性结节的定义如下:(1)基线筛查:直径≥5mm非钙化肺结节或肿块,或发现气管和(或)支气管可疑病变定义为阳性。

(2)年度筛查:发现新的非钙化肺结节、肿块或气管和支气管病变,或原有肺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则定义为阳性。

4.结节的临床管理步骤:二、肺癌的诊断一)罹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推荐意见: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既往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肺纤维化)和家族肿瘤疾病史等均是罹患肺癌的危险因素。

1.吸烟:2.环境污染:3.职业暴露:4.肺癌家族史及既往肿瘤病史:5.年龄:6.其他:二)肺癌的临床表现1.原发肿瘤表现推荐意见:中央型肺癌可表现出相应的呼吸道症状,周围型肺癌早期常无呼吸道症状。

1)咳嗽、咳痰:2)咯血:3)喘鸣、胸闷、气急:4)体重下降、乏力、发热:5)胸痛:6)声音嘶哑:7)吞咽困难:8)上腔静脉综合征:9)膈肌麻痹:10)胸腔及心包积液:11)Pancoast综合征:2.远处转移表现1)颅内转移:2)骨转移:3)肝转移:4)肾上腺转移:5)淋巴结转移:6)其他:3.其他表现1)高钙血症:2)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寡转移是指仅有单个器官受到孤立转移病灶的情况,其中又分为同时性寡转移和异时性寡转移。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IIb
风险评估
即使患者的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值低或者简化的 PESI 为 0,也应考虑通过影像学或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右心室功能
IIa
经过验证的肺栓塞可能性评分,结合临床、影像以及有预后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可以考虑对肺栓塞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分层
IIb
急性期的治疗
开始口服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若适合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 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 ),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 I
对于急诊室就诊的疑似肺栓塞低度可能的患者,新指南给出肺栓塞排除标准(Pulmonary Embolism Rule-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肺血管病中心 通信作者:柳志红 Email:liuzhihong_fw@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9)12-1155-0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12.002
2014 年 2019 年
IIa
I
IIb
IIa
IIb
IIa
III
IIb
1 诊断 肺栓塞发生时由于血栓堵塞肺血管床的大小、程度、速度以及患者的基础心肺功能状态不同使得肺栓
塞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复杂性,从没有或有极少的临床症状到急性右心衰竭所致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 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近年随着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认识的提高,现代非侵入性诊断策略 [ 主要是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肺血管造影(CTPA)] 的广泛使用和越来越多的被接受,以及出于医学和法律方面的考虑,使得 临床医生对肺栓塞进行了过度检查,其目的是排除任何出现胸部症状的患者肺栓塞的诊断,而不是确认高度 疑诊患者的肺栓塞诊断,导致成本 - 效果不平衡。晚近北美一些研究显示疑诊肺栓塞的检出率已低至 5%[2], 这一数字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报道 [3] 的约 50% 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对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规范管理, 遵循更安全、更容易使用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过度使用肺栓塞的确诊检查而给患者 造成额外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 临床患病概率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和上海地区CAP非典型病原体比例
40%
30%
20%
27.1%
10%
0% 北京
28/103
33.6%
上海
82/244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27(1):27-30 2)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9,3(6):321-324
P接ati受ent充s r分ec治eiv疗in的g a患de者qu百ate分th比erapy Len患gt者h o住f h院os时pit间al(sta天y ()days)
2019 IDSA/ATS指南成人CAP最常见的致病原
门诊病人
• 肺炎链球菌 • 肺炎支原体 • 流感嗜血杆菌 • 肺炎衣原体 • 呼吸道病毒
住院病人(非ICU) 住院病人(ICU)
• 肺炎链球菌
• 肺炎链球菌
• 肺炎支原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肺炎衣原体
• 军团菌属
• 流感嗜血杆菌
• 革兰阴性菌
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作用研究
• 研究概况:
– 资料来自全球两大综合数据库 – 共纳入4337例CAP患者 – 比较覆盖或不覆盖非典型病原体两种治疗方案对以下
指标的影响:
• 达到临床稳定的时间 • 住院时间 • 总死亡率和CAP相关死亡率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175:1086-1093
肺炎链球菌 (%)
32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支原体
(%)
(%)
28.0
18.0
肺炎衣原体 (%) 5.0
36.2
3.4
8.7
8.7
23.9
2.3
1.3
13.5
29.0
11.0
5.0
7.0
24.0
12.0
13.0
8.0
5.9
4.9
15.0
12.0
23.8
4.8
14.3
7.1
10.3
9.2
20.7
6.6
张劲农主编,循证呼吸病治疗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13% 6% 3%
20%
12% 5% 6%
2.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175:1086-1093
亚太地区CAP中非典型病原体的调查
• 亚洲12个中心1756 CAP 患者 • 获得1374 例患者双份血清 • 非典型病原体: 23.5% 的 CAP 病例
– 肺炎支原体: 12.2% – 肺炎衣原体: 4.7% – 嗜肺军团菌: 6.6%
MIC AUC/MIC MIC AUC/MIC MIC AUC/MIC
1 48 1 101
4 12 4 25
2
24
2
50.5
0.25 144
0.5 72
0.25 144
莫西沙星对发生一步突变的菌株仍保持优秀的抗菌活性
Dalhoff A et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9;22(4):203-221 U.S. Package Inserts for Avelox U.S. Package Inserts for Levaquin
-内酰胺, 553 (84%)
-内酰胺+克林霉素 34 (5%)
-内酰胺+TMP/SMX 18 (3%)
-内酰胺+庆大霉素 16 (2%)
接受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治疗的患者比例
来自CAPO数据库的数据
全球
区域 I 区域 II 区域 III 区域IV
美国/加拿大 欧洲 拉丁美洲
亚太
CAP患者总数
加拿大连续近20年肺炎链球菌耐喹诺酮类监测 证明莫西沙星耐药发展缓慢
耐药率(%)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抗感染治疗方案 Regimen 1 Regimen 2 Regimen 3 Regimen 4
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n= 2,878)
-内酰胺 +大环内酯 1,130 (51%)
喹诺酮类 681 (31%)
-内酰胺+喹诺酮类 240 (11%)
大环内酯 54 (2%)
不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n= 658)
50 (20–35)
预防耐药
100
~AUC:MIC= 100
有效 ~AUC:MIC= 35
35
0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750 mg q12h 500 mg qd 750 mg qd 400 mg qd 400 mg qd
Adapted from Doern GV. CID. 2019: 33 (Supp 3): S187-92 Ball P. The Quinolones.Third Edition. Ed: Academic Press. 2000; 1-31.
成人CAP诊治指南解读
治疗失败和死亡率与是否遵循指南的关系
治疗失败
n
%
遵循
126/974
12.9
不遵循
49/249
19.7
死亡率
n
%
遵循
52/960
5.4
不遵循
22/245
8.9
p=0.03
Menendez R et al. AJRCCM 2019; 757-62
p=0.008
指南解读的意义
• 了解CAP病原构成的现状及规律 • 病原耐药特性的演变规律 • 经验治疗所选择药物的原则
2,878
1,408
782
655
33
接受覆盖非典型病 原体治疗的患者数
2,220
接受覆盖非典型病 原体治疗患者比例
77 %
1,292 91 %
582
343
74 %
53 %
3 10 %
Arnold et al. AJRCCM 2019;175:1086
2019年IDSA/ATS成人CAP指南
CAP患者
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治疗的收益
不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达到临床稳定 的时间
3.2 days 3.7 days
P<0.001
住院时间
6.1 days 7.1 days
P<0.01
总死亡率
7.0 % 11.1 %
CAP相关死亡 3.8 %

6.4 %
P< 0.05
P<0.01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175:1086-1093
成人 (%) 35.0 18.6 6.5 6.1 18.8 29.8 43.4 26.8 5.4 12.3
Ngeow YF et al. Intern J Infect Dis 2019;9:144
中国城市成人CAP患者 各种致病原发生率
2019.12-2019.12,610例CAP患者,7个城市的12家医院
内酰胺类
新大环内酯+ß-内 酰胺类或单用呼
吸喹诺酮
IDSA/ATS指南对β内酰胺推荐的变化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住院ICU
住院非 ICU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高 耐药性肺链 感染率高
有基础疾病或 前3个月用过
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FQ可以降低CAP初始治疗失败率
Thorax 2019;59:960–965.
呼吸喹诺酮
• 吉米沙星 320mg • 莫西沙星 400mg • 左氧氟沙星 ≥750mg
• 非呼吸喹诺酮
– 环丙沙星 – 左氧氟沙星 500mg
Why?
对肺炎链球菌的AUC:MIC 比值
300
(148–240)
250
200
游离 AUC:MIC 150
(80–133)
(55–88)
100
(25–42)
Target 研究——莫西沙星单药 vs.
-内酰胺 ± 大环内酯治疗 CAP
• 静脉/口服莫西沙星 7-14 天vs. 静
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继之以口 100
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静脉/口
服克拉霉素
80
*
93 85
9*4
82

两组共62例患者,静脉 (平均 3 天) 转为口服
%
60 40
5*9 47 5*0
• 开放 RCT • n = 258 莫西沙星 • n = 280 对照药
• 约 50% 符合1项重度 CAP 标准
• 平均年龄 55.4 岁
20
0
愈 治 床 临
成功
热 退



莫西沙星
18 35
D3 PO %
亡率 死
对照药
*p <0 .05
3.Finch R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9;46:1746-54
中华医学会2019年指南 成人CAP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原
需住院、但不必收住ICU
• 肺炎链球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混合感染(包括厌氧菌) •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肺炎支原体 • 肺炎衣原体 • 呼吸道病毒等
需入住ICU的重症患者
A组 • 肺炎链球菌 •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 亚洲 CAP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高
Ngeow YF, et al. Int J Infect Dis. 2019, 9:144-53;
亚洲CAP 研究——非典型病原体比例
中心 北京 上海 香港 首尔 台北 曼谷 马尼拉 吉隆坡 雅加达 新加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