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对免疫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免疫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免疫原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教师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免疫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小组实验,如免疫实验、疫苗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完成免疫相关的项目,如设计免疫预防方案、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4.鼓励学生参与免疫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免疫知识竞赛、免疫科研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免疫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疫苗的制作过程等,引导学生关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知识,如流感疫情、疫苗接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教学案例通过以上五个亮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教学重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
二、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人体三道防线的多媒体动画软件。
2.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分析资料,引出重点]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
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多媒体2):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 2 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精品文档学生:增加了?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免疫与计划免疫-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入在生物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免疫和计划免疫这两个词,它们是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
那么什么是免疫和计划免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身体内发挥保护作用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当人体外来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反应,消灭有害的外来微生物和细胞,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抗体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协助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
三、免疫的类型免疫分为无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无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的抵御力,主要由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提供,包括皮肤、粘膜和分泌物等。
2.特异性免疫:由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提供,这种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针对特定的抗原,如细胞表面抗原、病毒抗原等。
四、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指的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对人群中某些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作出免疫防护的行为,以达到控制、消灭、根治此疾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全球医学领域的一项核心战略。
计划免疫通常是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实现,通过接种疫苗让身体建立起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计划免疫的意义计划免疫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和治疗,减少疾病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此外,计划免疫也可以切实提升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显著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计划免疫所使用的疫苗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小、预防效果持续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免遭疾病侵袭。
六、计划免疫的实施计划免疫的实施需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和科学管理,确保疫苗接种行为得到充分地实施和安全有效的保障。
在计划免疫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比如确定接种疫苗的适宜人群、选择合适的疫苗、建立接种点等。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3.掌握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计划免疫的程序和实施。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免疫系统吗?它有什么作用?2.你听说过计划免疫吗?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二、知识探究(25分钟)1.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学生可用思维导图或笔记整理出关键信息,并与全班分享。
2.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包括:(1)计划免疫是一种预防性的免疫方法,通过提前注射疫苗来激活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辨识和抵御相应的病原体。
(2)计划免疫的原理是通过疫苗引发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便在将来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三、拓展延伸(25分钟)1.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包括:(1)疫苗接种:疫苗是一种含有病原体抗原的溶液,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予,常见疫苗包括破伤风、百日咳、麻疹等。
(2)免疫程序: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年龄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如婴儿时期注射破伤风疫苗、麻疹疫苗等。
2.计划免疫的效果评估(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评估计划免疫的效果。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免疫覆盖率:检查已接种疫苗的人数和比例,以评估免疫覆盖率。
(2)疫苗效力:通过监测免疫有无产生抗体,来评估疫苗的效力。
(3)疫苗安全性:了解疫苗接种后是否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计划免疫的优点和局限是什么?(2)你认为计划免疫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知识检测(10分钟)教师出示一份简答题试卷,要求学生回答免疫相关的问题,如免疫系统的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等。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免疫的深入概念和机制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免疫知识体系,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5.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6.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医生为患者诊断疾病,分析免疫反应过程,从而加深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7.案例教学法:引入计划免疫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免疫学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免疫系统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神奇作用产生好奇。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免疫与计划免疫,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解释免疫的概念,阐述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一、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及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
-掌握免疫是生物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了解先天性免疫与后天性免疫的区别。
-学习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产生抗体等。
2.学习计划免疫的意义、常见疫苗及其接种程序。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可以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
2.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计划免疫的范畴?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甲型流感疫苗
D.肺炎球菌疫苗
3.填空题: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____、____、____等。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以下几点:
-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认识到计划免疫对预防传染病的意义。
-掌握我国常见疫苗的种类、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3.掌握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学习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了解这些疾病的防治原则,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计划免疫的意义和常见疫苗的接种。
-免疫概念的理解是基础,需要学生深刻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免疫应答过程的复杂性是学习的难点,需通过直观教具和动画辅助讲解。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3.描述免疫的功能并简单阐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经过免疫知识学习,让先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认识重点与难点1.确定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内容是全部教材的重点。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及特异性免疫。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材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进而明确先本性免疫和后本性免疫的区别。
并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顺应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创设引入(多媒体音像):观看历史上发生的大型传染病事情,激发先生学习的愿望和情感。
出示课题,师生认定目标。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一直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甚么?吃一样的鱼、虾等食品,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甚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甚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二)师生活动主干线:1、人体的三道防线自主探求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成绩一:为甚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阐明皮肤具有甚么作用?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先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自主探求二: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成绩二:病菌在甚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先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想一想,我能行:(1)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2)师生共同大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初中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 掌握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区别;3. 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方式。
教学重点:自然免疫、获得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有关免疫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自然免疫:人体天生具备的免疫机制,如皮肤、黏膜等;2. 获得性免疫:通过接触病原体产生的免疫系统;3. 计划免疫: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区别,并报告讨论结果;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虫害和植物的互动;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有关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小短文。
六、教学反馈(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板书设计:1. 免疫与计划免疫2. 自然免疫 vs 获得性免疫3.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方式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觉接种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疫苗的种类和适用对象。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相信对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
二、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三道防线的多媒体动画软件。
2.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
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多媒体2):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思考:(多媒体3,为什么人能在大量病原体生活的环境中生活?)
板书: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更形象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
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对照多媒体14讨论:)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
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
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对照多媒体25掌握免疫的功能,26表格巩固,28解决疑问)
4、计划免疫:(通过多组幻灯片了解、掌握)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黏膜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
答案:D
2.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
C.皮肤和黏膜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答案:C
二、观察与思考
3.某正常人与麻疹患者接触后,并未染上麻疹,试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麻疹是一种传染病,当人体染上麻疹病毒后,就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抗体能与麻疹病毒这种抗原结合,从而将其杀灭或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抗体在杀灭麻疹病毒后还能继续存留在人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入侵。
因此曾患过麻疹或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就具备了抵抗麻疹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就不怕传染上麻疹了。
4.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泪液是体液的一种,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可对多种病原体起到杀菌作用,所以属于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
因此泪液杀菌为非特异性免疫。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调查你和你身边的人的免疫情况。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自身或身边的人的健康状况。
活动内容:
1.以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对被调查者的身体状况,曾经患过的传染病及康复情况,曾接种过的疫苗及未曾接种的疫苗作详细真实的记录。
2.有关自已儿童时期的状况可以向家长询问或通过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调查。
3.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人、调查时间、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从事职业及其资料的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