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欢愉读书观

合集下载

关于阅读让我快乐的演讲稿(7篇)

关于阅读让我快乐的演讲稿(7篇)

关于阅读让我快乐的演讲稿(7篇)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观众:大家好!作为一名爱好读书的人,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验。

阅读不仅让我快乐,更让我收获良多,让我从中汲取到了生命的智慧,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

阅读让我快乐,这不只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在我孤独时能够陪伴我的总有那些让我痴迷的文字,那些能够丰富我的生命的故事。

每当我走进图书馆或书店,我总是兴致勃勃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无论是看小说,或是看科普读物、历史书籍,我总能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获得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与书为伴的时光总是能让我忘却一切纷繁复杂的事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悠然自得。

在阅读的同时,我也能大量地收获知识,这些知识在与人交流时也能够展现出来。

阅读让我在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提高,这也为我更好地转变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我的职场工作中,如果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别人的想法,就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阅读也让我拥有了更好的情商。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理解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包括快乐,痛苦,孤独和幸福。

通过阅读,我能够接受并理解这些情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

同时,阅读带给我的情感体验也多姿多彩,有时悲怆,有时欢愉。

这些情感也一度成为我内心的宝藏,让我在孤独或失落时也能感到心中暖意。

阅读让我成长,让我拥有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每当我看完一本书之后,我总会深思自己的生命,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共鸣来寻找自己的倾向和追求。

阅读让我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树立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存状态。

阅读让我的心态也更加健康,让我能够从书中得到启示和重生。

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也帮助我更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和困境。

我的欢愉——《我坚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600字

我的欢愉——《我坚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600字

我的欢愉——《我坚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600字
我的欢愉——《我坚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600字
下午,接到陆老师的电话,很突然,陆老师平时也很忙,很多事情需要她去操持。

今天的电话,是因为她最近从我的文字里知道我最近低沉的状态,为了安慰我、鼓励我:越是艰难的时刻,挺过去了,就越可能是成长的契机。

没有时间说更多的话,感动却氤氲开来。

我想起了很多人,在我陷入困境时是如何给我力量:家人在经济上、情感上的无私支持;想起在遭遇了遵义附的变故之后,语文组2办公室里的姐妹们,是怎样地劝说;想起了在那些无法排解的忧伤面前,为数不多的好友是怎样化解我内心的孤独与悲伤的……
奥普拉在第一部分“欢愉”里,用故事告诉我们她的欢愉,吃一餐美食、吃有机食物,是她的欢愉;和朋友畅谈,拥有多年的挚友,是她的一种欢愉;放开自己,跳进人生的舞池,发现生活的惊喜,是她的欢愉;阅读、灵魂练习,更是她神圣的欢愉。

我知道,我其实也有那么多欢愉的条件,是过于挑剔、不善言表的心,自动忽略了它们:我拥有健康,我每天吃的蔬菜、肉蛋,包括面条、调料、食用油、大米,都是双方父母或者亲戚自己种植或喂养,我们的饮食践行少盐、少油、少调料的烹调原则,我有机会每天在家吃饭;我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却不乏为我快乐、为我分忧的家人和
朋友;我有一个并不富裕也不浪漫然而却彼此忠诚、互相爱惜的伴侣,还有一个活泼可爱、好养好带的小孩子;我也体会过阅读的快乐、学习的价值,有时我会突然发现当前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要更灵动时,会被自己不经意的改变惊到,进而欢喜无比!
是什么让我对这些欢愉视而不见?是忘了记录,忘了试着去写下这些让人开心的时刻——心田不种下快乐,就会被忧伤占领。

不要忘了,去种下欢愉的种子,让她们茁壮成长。

我阅读我快乐读后感

我阅读我快乐读后感

我阅读我快乐读后感在作者的眼里眼里,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提升人的内涵,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平台,是领略万千世界的百宝箱。

书中说道:爱读书的园长是最受人尊敬的园长,爱读书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女人,爱读书的教师是最优雅的教师。

书中的“三最”观念激励我们紧随其步伐,不断地读书,读好书,读名著,写心得体会,写读书感受,不断地把自己培养成最受人尊敬、最美丽、最优雅的女人。

和作者一样,出去参观古迹、文化遗产时我也喜欢走在队伍的后面,仔细观摩、研究其历史背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阅历。

现在,好多读书者大多是采取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方式,其实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佳,容易对人产生片面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生其实非常简单。

人的寿命再长,经历再丰富,也只能看到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角落,也只能经历漫长历史的一个短暂瞬间。

而读书却可以克服这点,书可以将人带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让人充分领略自身无法触及的世界,凝结成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今天下午,我们语文组共同学习了《快乐阅读,快乐一生》的文章。

在作者的眼里眼里,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提升人的内涵,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平台,是领略万千世界的百宝箱。

书中说道:爱读书的园长是最受人尊敬的园长,爱读书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女人,爱读书的教师是最优雅的教师。

书中的“三最”观念激励我们紧随其步伐,不断地读书,读好书,读名著,写心得体会,写读书感受,不断地把自己培养成最受人尊敬、最美丽、最优雅的女人。

和作者一样,出去参观古迹、文化遗产时我也喜欢走在队伍的后面,仔细观摩、研究其历史背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阅历。

现在,好多读书者大多是采取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方式,其实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佳,容易对人产生片面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生其实非常简单。

人的寿命再长,经历再丰富,也只能看到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角落,也只能经历漫长历史的一个短暂瞬间。

而读书却可以克服这点,书可以将人带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让人充分领略自身无法触及的世界,凝结成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快乐读书心得体会7篇

我快乐读书心得体会7篇

我快乐读书心得体会7篇我欢乐读书心得体会篇1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欢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够深读,所以只能浅薄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受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需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灵、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抑制。

对于忍耐和自我抑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消失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赐予孩子真正的关心。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教师往往赐予的是惩处,而惩处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惊、害怕、大脑一片空白。

假如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展着学习,收获肯定甚微。

但假如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

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舞和爱。

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展对自己的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承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苦痛的功课使人感到学问厌烦,而舒服的功课会使学问吸引人。

那些在恐吓和惩处中得到学问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服的发觉获得学问的人们,不只是由于学问本身是好玩的,而且很多快意和胜利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展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信任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盼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服的课堂,盼望自己的学生欢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欢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展工作。

假如一个人不欢乐地做一件事,那确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心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学问,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快乐地参加到这一学问的学习气氛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展情感教育”这个章节。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才智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育孩子爱的情感。

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

【初一作文】书趣 我的乐趣作文700字

【初一作文】书趣 我的乐趣作文700字

【初一作文】书趣我的乐趣作文700字书趣我的乐趣我很喜欢读书,这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我眼中,书籍就像是一座座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知识。

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火花,也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这让我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普读物等。

每一本书都会给我不同的感受和启发,有时候会让我陶醉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候会让我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有时候还会让我学到新的知识。

这种多样性带给我了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在平时,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小说了。

小说中的各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常常让我赞叹不已。

有时候,我会跟随着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起去冒险、去探险,和他们一起尝试各种有趣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沉浸在小说中的情感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感受快乐和悲伤。

小说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

我还热爱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常常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能够引发我思考。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常常让我受益匪浅。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我还能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我也会读一些科普读物,比如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天文等等。

这些书给了我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开拓我的视野。

我可以通过这些书了解到我们自然界的奥秘,也能够学到一些生活常识。

这些书不仅仅给了我趣味,也为我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帮助。

书籍给了我很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我会继续热爱读书,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爱上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一等奖5篇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一等奖5篇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一等奖5篇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一等奖(篇1)游弋在茫茫书海中,我得到了许多。

鲁迅教给我深邃,巴金带给我真挚,冰心让我感到温馨……书籍真可谓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在阅读中,我学会了珍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里,海伦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可她并没有悲观失望。

她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和耳朵,不断克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

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无比幸运的。

想想海伦,我们所拥有的比她要多得多,她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仍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阅读中,我学会了勇敢。

“唯独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宠,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人。

”鲁滨逊正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他遭遇海难之后,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

在什么东西都没有,眼前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况下,他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

他开荒地、筑房子、种粮食,与野兽和食人族斗智斗勇……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他都做到了。

他靠的就是勇敢、顽强的精神。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鲁滨逊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勇敢地扬起风帆,向成功进发!在阅读中,我学会了自信。

儿童文学作品《红舞鞋》中的主人公李莎莎虽然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在众人眼中,她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还受到部分同学的误解和伤害,但她最后仍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站在舞台上,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白天鹅”。

我从她身上找到了自信,不管自己现在多么的微不足道,只要相信自己,用努力和汗水编织美好的未来,心中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海底两万里》中,我跟着儒勒·凡尔纳的笔尖去探寻海底的奥秘;在《朝花夕拾》中,我随着鲁迅去了解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与汤姆·索亚一起玩耍、探险;在《茶馆》中,我从裕泰茶馆看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在阅读中,我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范文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范文

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范文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范文精选篇1生活中,有一样事情能使我们开阔视野,那便是阅读;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能够使我们难以忘怀,那便是阅读;阅读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所以我阅读,我快乐。

书籍,给我带来智慧与知识。

每当我读到《安徒生童话》时,里面的童话就会使我迷得神魂颠倒,并让我浮想联翩;每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倾佩起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的仁义、威、勇,张飞的忠诚临危不惧,曹操的老奸巨猾;每当我读到《小故事大道理》时,我看得是如痴如醉,从中我也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并让我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每当我读到《森林报》时,让我感受到森林中愉快的节目和悲伤的事件与森林中大义凛然的英雄,令人讨厌的强盗。

里面的种种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仿佛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书中的文字,组成一曲乐谱在我的耳边萦绕。

天空已是灰暗朦朦胧胧中可以看见天空有几颗星星在闪耀着。

母亲叫我吃饭可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红楼梦》,只是随口地应了一声可却无动于衷。

母亲怒气冲冲的走来直把我拉到饭桌前,可我实在吃不下饭,脑海中一直徘徊着贾宝玉到底有什么命运。

母亲和蔼可亲地说:“你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是可贵的,要继续坚持!可是人是铁饭是钢,你总要吃一些饭吧。

”我听从了母亲的话。

吃过饭便又急冲冲的跑回了卧室,继续拿起《红楼梦》观看贾宝玉的命运,贾宝玉的命运将我脑海中的问题解答。

没有一匹飞马能像一本书让我在知识的王国快乐地行走;没有一艘火箭能像一本书带我领略人生的道理;没有一架飞机能像一本书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一本神簿能像一本书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有趣。

书永远都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将一生与书为伴。

我阅读,我快乐!我阅读我快乐高二作文范文精选篇2快乐的方法多种多样。

跳舞,潇洒的快乐;唱歌,自由的快乐;画画,自由的快乐;散步,大自然的快乐;而阅读,则是我的快乐。

从前,我对书真可谓是“恨之入骨”。

读书的乐趣读后感

读书的乐趣读后感

读书的乐趣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

当我投入阅读的世界中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感受着其中的情感和情节。

每一本书都带给我不同的思考和启发,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读书能够开拓我的思维,拓宽我的视野。

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物,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我能够通过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去体验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情节。

阅读不仅让我学习到知识,还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书也成为了我寻求宁静和放松的方式。

在喧嚣的世界中,读书是一种舒缓和放松的方式。

当我沉浸在一个故事中时,我可以暂时远离现实的压力和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读书能够让我忘记一切烦恼,沉浸于书中的世界中。

读书还能够激发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我能够想象故事中的情节和场景,我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共情,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选择和困境。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享受。

它让我拓宽了视野,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寻求宁静和放松的途径。

我愿意继续读书,不断探索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快乐读书观余三定一、关于快乐读书的界定传统的读书观其实还是有快乐的,只是这快乐不在读书的过程中。

我们有一个很好听的词叫做“刻苦读书”。

把“苦”“刻”掉去读书,从而得到快乐。

中国传统读书观中还有另外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本本身真有这些东西吗?没有!古代科举考试使读书很苦很苦,苦不堪言。

但是一般人读出来之后,他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三个东西:“黄金屋”(那现在可能是别墅了);“千钟粟”,那就是吃的东西;还有“颜如玉”。

综合起来看就是,读书过程很苦,但目的很快乐。

所以虽然读书过程苦,虽然是“头悬梁”,“锥刺股”,但还是要读。

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你们能得到“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那三个东西。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读书观。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快乐读书,这个快乐是什么快乐呢?我们给他一个名词叫做“目的的快乐”。

就像我前面讲的,中国的读书观就是目的的快乐读书观,经历各种苦读最后得到的目的很快乐,最后的目的是“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

这肯定高兴啦!这个快乐也是读书的快乐,也是快乐的读书,但它不是“过程”的快乐。

我认为主要不是目的的快乐,而是过程的快乐。

我看过两个漫画,我觉得很好地描绘了读书过程的快乐。

一幅漫画是两张图片组成的,第一张图片是父母亲两个都在吃饭,小孩子在房子外面,趴在地上看书。

父母亲喊小孩吃饭,小孩不予理睬。

第二张图片是小孩母亲要他父亲去喊他,父亲把小孩喊来吃饭了,可是这个父亲自己却趴到地上看书去了。

我想这个对于读书过程的描绘已经很到家了,已经很典型地展示了读书过程的快乐、书籍的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另一幅漫画是单幅漫画,就是一个人在洗脚,一边洗脚一边看书,但他是怎么洗的呢,他把椅子的前面两个脚放在了洗脚盆里,自己的一双脚却放在地上。

这是完全沉浸在书中去了。

我认为这两幅漫画很好地描述了读书过程的快乐,那么有吸引力,那么能够把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上面去,这就是读书过程的快乐。

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内涵概括地说,包括“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两种界定。

我们应该特别追求的是过程的快乐。

当然,读书好了,成绩好了,有学问了,通过工作收入增加了,为家庭做了贡献,同时也为社会做了贡献,这个目的也是快乐的,也很好。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相统一,但我个人更看重读书过程的快乐。

这是对于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的一个界定。

二、快乐读书的具体表现狭义的读书就是阅读文章和书籍,就是看书。

广义的读书呢?我认为不只是阅读,应该还包括藏书,藏书中间当然包括买书、赠书。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著书,就是写作。

读书人不可能说只读,应该还包括购买、写,这才够得上是个完整意义上的读书人。

我讲的读书,广义上应该包括读书、藏书、著书,藏书里还包括购书和赠书。

我们要通过这样三个途径来实现快乐读书。

1. 读书的快乐现在的青少年可能电子文本读得多,而纸质书读得少。

《云梦学刊》在2008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博士生刘伟的文章,题目很有诗意,《从“纸间灵韵”到“屏中风景”》。

该文的基本意思是讲现在信息发达了,网络发达了,我们很多时候是一天到晚就在网上看材料。

他认为这个“屏中风景”固然很美,但“纸间灵韵”是“屏中风景”不可替代的。

我把这篇文章的相关段落念一下,看你们能不能产生共鸣。

身处e时代的人文学者,在史料搜集上,除借助工具书外,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电子数据库。

台湾学者黄一农在其著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引用文献1099种,正是得益于数据库的方便快捷。

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似乎学术研究从此可以省去翻阅工具书的辛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因为,数据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就会出现一个学术研究的黄金时代,作为辅助学术研究的工具,它和工具书一样,各有短长。

当代人文学者大可不必“喜新厌旧”,追赶时代步伐。

工具书和数据库与我们的身心构成的关系也不相同。

在翻阅工具书的过程中,读者的身心始终处于一种高度参与的状态,每翻阅一页,不仅有纸香扑面,更有知识的应接不暇,它始终与我们的身心相呼应。

与此同时,它还会带给我们许多不期然的相遇。

本是查阅甲事,乙事却闯进视野,恰如采菊东篱,南山忽见。

如若此一“南山”恰中读者灵关,许多疑难阻塞的地方,便可能豁然通透,文思如涌。

……数据库则难有这种使人开蒙顿悟的可能,因为它深藏屏幕之内,须有关键词做舟楫,方有抵达的可能。

刘伟还说:“和工具书比起来,数据库终是为用不为体的,它缺少一种‘逸趣’,冷冰冰、硬梆梆,只能做工具,无助于性灵的养成。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电子文本的同时,继续阅读纸质文本。

这是我讲的快乐读书的第一个表现。

2. 藏书的快乐藏书实际上包括四个部分:购书、淘书、赠书、藏书。

其一,购书的快乐。

我们逛书店的时候,一面看书、品书,一面小声地聊着,离店的时候买好各自喜欢的书离去,真是其乐无穷。

后来因为另外的原因,我们不能去逛那个书店了,我们的生活就似乎少了很大的乐趣。

其二,淘书的快乐。

淘书就是到旧书市场去选书。

那些书一般是收破烂的人收进来的,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些好书。

其三,赠书的快乐。

赠书方面也有让我感到有些遗憾而又有趣的事。

有一次在北京跟几个学界朋友吃饭,其中一位朋友,是很有名的学者,出书很多。

这位朋友很喜欢喝酒,我们热烈地谈着出书、藏书的问题。

那位朋友酒一喝兴致就上来了,他就和我说,他家里有一本特别有价值的书要送给我,我就问他是什么书?他说是一本清朝出的书,是某历史名人收藏的,上面有该历史名人题书的名字和签章,还有时间记载。

他说送给我,我当然很高兴,甚至很激动。

第二天,这位老兄酒已经醒了,他就对我说那本书要过些时再送给我,他还要欣赏一段时间。

我一听知道他这是酒醒后舍不得送我了。

所以我当时心里有些遗憾,但我完全理解他,因为他也是爱书人。

这里要特别提到李元洛老师和张文定老师给我赠书。

李老师在《“散”书小记》中深情写道:“禽鸟尚且择良木而栖,何况与我相伴多年的这些书香佳丽?思前想后,我只能为它们另择‘良人’,以不负它们未老的青春。

”“我认定他(指鄙人)是我‘散’书的最佳对象,于是我一通电话,他数次来车,先行遣散的一千多‘书国佳人’,便随他载欣载奔而去,还有许多不及随行的便在书架上纷纷呼问:何日君再来?”李老师还对我说,我这个书送给你啊,希望不是明珠暗投,希望到你这里发挥作用。

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张文定老师给我赠送过不少北大版人文类书籍。

其四,藏书的快乐。

我个人也建了南湖藏书楼。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龙协涛为我撰写了《南湖藏书楼记》,《南湖藏书楼记》中写道:“是君嗜书、读书、购书、淘书、著书、教书、评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乐,以书为生,真书癖书痴也。

平生不藏富、不藏娇,情所独钟惟藏书,日就月将,积册盈箱;几案罗列,床头摊放。

相对展玩,情往似赠,会心如答,乐在声色禄位之上。

”这里实际是对广义的“读书”的快乐的精彩描写,我很同意,很欣赏。

楼名由沈鹏、王蒙、王朝闻等多人题书。

还有郑欣淼(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等撰写了诗、联。

藏书的目的大概是两种类型,我这里指的是私家藏书。

一种就是为收藏而藏书,这些人藏书就是把书收藏下来,并不一定要自己看,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或者说他们是为社会而收藏。

像宁波的天一阁,是为社会、为后世而藏书。

还有我前面说的邹光忠,他以收藏字典、词典见长。

他的字、词典收藏很齐全。

他自己也编写了一部大辞典,叫《世界节日大辞典》。

这部辞典好像有四百多万字,他全部用手写的,誊写好的稿子堆起来有很高。

很遗憾,这部书到现在还没有出版出来,主要原因是没有出版经费。

第二种类型就是为读书、为自己的学术研究而藏书。

我个人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要买书,这本书对我的研究有关系(当然人家送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才会买。

所以我收藏的书主要是三大类:文学(主要是文学研究)方面的、史学方面的、哲学方面的。

而尤其以哲学方面的书较多,我最喜爱的是哲学。

有一种书我不主动购买收藏,就是畅销书我不收藏。

特别畅销的书我特别不收藏。

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在目前这种条件下,不少畅销书是炒作起来的,往往夸大(甚至无限夸大)宣传。

另一方面,畅销书往往是大众化、通俗性的书,它可能适合一般大众的需要,但不一定适合我们作学术研究的人的需要,毕竟我们作为大学里的老师和一般的读者是不一样的啊。

关于藏书话题,我还要专门谈三个观点。

观点之一,就是对藏书比较少的人,不是为收藏而藏书,而是为读书、为研究而藏书的人,我有一个忠告:就是家有藏书赶快读,不要把书放在家里做摆设。

观点之二,就是借书要还。

这点我是深有感触的。

所以我办公室、我家里的书橱上都贴了条子:“教研用书,恕不外借。

”我记忆力也算可以,尤其在书方面的记忆力更好一点。

我宁愿我的记忆力差一点,比如说谁借了我的书要是忘掉了就算了。

但很遗憾,忘不掉。

观点之三,就是关于藏书将来留存的问题。

据我所知,历史上私家藏书楼的主人一般有两种处置方法。

一种是晚年将藏书处置好,主要是捐献给社会或转赠给他人。

比如胡绳就在1995年春,将自己的14478册藏书赠送给襄樊图书馆(抗日战争时期,胡绳在襄樊主编过《鄂北日报》),他幽默地说:“这好比是为我的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婆家。

”襄樊图书馆专门设立了“胡绳藏书室”。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3月16日报导:1997年4月,胡绳来到“胡绳藏书室”,慈爱的目光停留在“女儿”身上。

这里的许多书已跟了他大半个世纪,战乱中,许多东西都丢了,而这些图书却像命根子一样,跟着他颠沛辗转,须臾不可分离。

另一种处置方法是留存给自己的后代。

这又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定出规矩、条文,严格要求子孙后代必须把藏书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极端者甚至预先诅咒可能卖掉祖宗藏书的不肖子孙“不孝”、“不如禽犊”。

第二种态度则与第一种态度完全不同。

《书林清话》(近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著)“藏书家印记之语”条讥笑第一种态度为“不达”,写道:“藏书与藏书法名画不同,子孙能读贻之,不能读则及身而散之,亦人生大快意事,此吾生平所持论也。

”陈平原教授对此赞叹道:“好书存留天地间,流入他人书房,总比被不读书的子孙白白糟蹋好。

”“如此襟怀,如此见识,古往今来藏书家中尚不多见。

”3. 著书的快乐著书的快乐我想可以这样概括,一个人从著书中获得的快乐,是进取的快乐,是探索的快乐,是发现的快乐,是创造的快乐,是成功的快乐。

学者潜心著书,全身心地研究问题,探索真理,他不会感到生活的枯燥,不会感到生活单调,更不会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他感受到的是时间的宝贵,是生活的充实,是人生的美好,是生命的魅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他活了95岁。

他1895年出生,1990年去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