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物理化学实验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C210 2010-04-12T=286.15K P=85.02kPa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2.测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定不同浓度正丁醇计算吸附量3.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处于溶液表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具有表面张力s.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装置见实物;实验中通过滴水瓶滴水抽气使得体系压力下降,大气压与体系压力差△p逐渐把毛细管中的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拉普拉斯公式得:附加压力达最大值ΔP max=σ/r min。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会下降,溶质在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本体的浓度,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现象;单位溶液表面积上溶质的过剩量称为表面吸附量Γ, Γ=-(c/RT)*( dσ/dc).对可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溶液本体浓度c之间的关系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 Γ=Γ∞*kc/1+kc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的线性形式为: c/Γ=c/Γ∞+1/kΓ∞Γ∞为饱和吸附时,单位溶液表面积上吸附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则每个溶质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截面积为:A m=1/(N A*Γ∞)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装置;数字式微压差计;抽气瓶l个;表面张力测定仪烧杯(1000mL);T形管1个;电导水;正丁醇(A.R.)及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四、实验步骤1.仪器常数的测定将表面张力测定仪清洗干净;在干净的表面张力测定仪中装入电导水,使毛细管上端塞子塞紧时,毛细管刚好与液面垂直相切;抽气瓶装满水,连接好后旋开下端活塞使水缓慢滴出;控制流速使气泡从毛细管平稳脱出(每个气泡4-6秒),记录气泡脱出瞬间数字微压差计的最大数值,取三次并求平均值。
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是一种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它通过测量液体中形成
的最大气泡直径来计算表面张力。
在乙醇溶液中,表面张力的大小与
乙醇浓度有关,因此可以利用最大气泡法来测定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的原理是利用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的过程中,表面张力会
使气泡的直径变小,直到达到最小值。
当气泡直径达到最小值时,表
面张力与气泡内部压力相平衡,此时气泡直径达到最大值。
因此,通
过测量最大气泡直径,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
在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时,需要先制备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并将
其注入到最大气泡法测定仪器中。
然后,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气泡,
并通过调节气泡大小来使其直径达到最大值。
最后,通过测量气泡直
径和液体密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
仪器和技术,同时可以测定多种浓度的乙醇溶液表面张力。
但是,该
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测定结果受到环境温度、气压等因素的
影响,同时也无法测定非透明的液体表面张力。
总之,最大气泡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可以
用于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测定条件的控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31-最大气泡法测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测溶液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原理和技术。
2、 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吸附量的理解。
3、 学会使用表面张力测定仪。
二.实验原理:1、原理: (1)用同一支毛细管作最大压差实验时气泡半径相同(γο2=∆P ,)表面张力与毛细管气泡最大压差关系:P K ∆=σ (1)(2) 吸附量与表面张力关系:TC RTC⎪⎭⎫ ⎝⎛∂∂-=Γσ (2) 溶液对表面活性剂为正吸附,浓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也下降。
以表面张力对浓度作图,从不同浓度对应的切线斜率,通过(2)式求算吸附量。
2、溶液真实浓度可根据测其吸光率,在对应标准浓度与吸光率工作曲线上找到对应浓度。
3、.实验装置示意(见实验教材):带毛细管恒温封密支管套管——压差传感器——封闭滴液漏斗 3、知识扩展:若吸附满足朗格谬尔公式有:mm m K C c Kc Kc Γ+Γ=Γ→+=ΓΓ11 (3) 则由公式3作图由规距可求最大吸附量,而1=ΓδLA m ,从而可求一个分子在溶液表面的大约横截面积。
三.仪器与试剂:表面张力测定仪, 阿贝拆射仪, 超级恒温水浴槽 ,蒸馏 水,烧杯,分析纯无水乙醇, 分析纯丙酮, 待测乙醇溶液样品(6至8个) 四.实验操作步骤:1.作工作曲线,(确定样品浓度)分别测定体积百分浓度为5,10,15,20,25,30的乙醇标准溶液折光率。
作浓度对折光率的工作曲线。
测各样品折光率,对照工作曲线,确定样品浓度。
(折光率为y ,浓度为x ,则工作曲线方程为:y = 0.0006x + 1.3335) 2.仪器常数K 的测定:(1) 洗净支管套管和毛细管,按图联接仪器,滴液漏斗装满水。
(2)支管套管内试管加适当重蒸水,使毛细管与水面垂直相切,25度恒温10分钟。
(3)滴液漏斗连接管拨开,压差测定仪开启并致零后再连接上连接管,滴液漏斗缓慢滴液加压,使气泡由毛细管逸出,以小于每分钟20个为宜。
最大气泡发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发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名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气泡法测定液面张力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 了解表面张力相关概念和公式;3.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所受到的分子间的一种力,它使液面趋于最小面积的状态。
根据杨氏定律,液体表面张力F的大小可表示为:F = γL其中γ为表面张力系数,L为液体表面的周长。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是将一根玻璃管塞在一溶液中,管口抬离液面后,通过吹气法在玻璃管内形成一个气泡,并逐渐加大压力,当气泡从玻璃管中抬出时,管口压力减小至最小值,并变为固定值。
此时气泡直径、管口边缘长度等数据均可用来计算出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准备一根内径约为0.7~1mm的直玻璃管,两端均作过热处理并制成吸管型。
吸管要求口径尽量小,以便形成小的气泡。
2.用去离子水清洗玻璃管,再用酒精涂洗干净。
3.实验表面张力:(1)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到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1~0.3mL的酒精、苯、正丁醇。
(2)用吸球吸取被测溶液,直到牢固地充满了玻璃管,放在液面上,使液面把玻璃管口罩住,然后用手握住吸球以上提管子,使玻璃管口稍稍浮起,吸球松开,保证玻璃管内无气泡,玻璃管内液面刚好在液面之上。
(3)在玻璃管外侧,用一长管膜压力,直到液面在玻璃管上方,形成一气泡。
此时,按膜的位置调整气泡直径和液面周长的比值为0.9左右,再用一根呈45度角的玻璃管口吹气,增加气泡直径,同时测量管口长度、气泡直径和液面间的高度差,记录数据。
(4)重复2-3步骤不少于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表面张力。
数据计算:1. 气泡直径d的平均值2. 玻璃管口边缘长度l的平均值3. 液面间高度差h的平均值4. 比值P = l/d5. 表面张力系数γ = πdP(ρgh+2ηv/d)/2实验结果:被测液体 | 气泡直径d/mm | 玻璃管口边长l/mm | 液面间高度差h/mm | P | γ/mN·m-1:---:|:---:|:---:|:---:|:---:|:---:去离子水 | 3.51 | 14.05 | 161.8 | 3.2 | 72.11酒精 | 2.12 | 8.73 | 116.5 | 4.11 | 21.44苯 | 2.40 | 9.57 | 197.6 | 4.0 | 34.74正丁醇 | 2.82 | 11.38 | 168.5 | 4.03 | 23.21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同。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物理化学实验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C210 2010-04-12T=286.15K P=85.02kPa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2.测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定不同浓度正丁醇计算吸附量3.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处于溶液表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具有表面张力s.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装置见实物;实验中通过滴水瓶滴水抽气使得体系压力下降,大气压与体系压力差△p逐渐把毛细管中的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拉普拉斯公式得:附加压力达最大值ΔP max=σ/r min。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会下降,溶质在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本体的浓度,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现象;单位溶液表面积上溶质的过剩量称为表面吸附量Γ, Γ=-(c/RT)*( dσ/dc).对可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溶液本体浓度c之间的关系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 Γ=Γ∞*kc/1+kc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的线性形式为: c/Γ=c/Γ∞+1/kΓ∞Γ∞为饱和吸附时,单位溶液表面积上吸附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则每个溶质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截面积为:A m=1/(N A*Γ∞)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装置;数字式微压差计;抽气瓶l个;表面张力测定仪烧杯(1000mL);T形管1个;电导水;正丁醇(A.R.)及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四、实验步骤1.仪器常数的测定将表面张力测定仪清洗干净;在干净的表面张力测定仪中装入电导水,使毛细管上端塞子塞紧时,毛细管刚好与液面垂直相切;抽气瓶装满水,连接好后旋开下端活塞使水缓慢滴出;控制流速使气泡从毛细管平稳脱出(每个气泡4-6秒),记录气泡脱出瞬间数字微压差计的最大数值,取三次并求平均值。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2)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配制浓度分别为0.02,0.05,0.10,0.15,0.20, 0.25,0.30,0.35,0.50mol.L-1 正丁醇溶液各50ml。 按(1) 数据记录和处理
(1) 记录实验温度,大气压,以及蒸馏水和不 同浓度乙醇溶液的的△h。 (2) 按式(7-66)计算毛细管常数K。不同温度 下纯水的表面张力见附录14。
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
(3)求乙醇的分子截面积 饱和吸附量
kc 1 kc
(7-68)
c 作 ~c图,由直线斜率求
1 c 1 k
求乙醇分子截面积
1 = L
(7-69)
8
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
3. 实验步骤
(1) 测定毛细管常数K. 将蒸馏水装于带支管的毛细管,使毛细管的端 面与液面相切,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缓慢滴 下而降低系统的压力,气泡均匀逸出,读取U形压 力计两臂最大高度差。
2
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
2. 实验原理
体相分子:
(1)溶液的界面吸附 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 自由移动不消耗功
表面分子: 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 而呈球形的趋势。
2 G (J m ) γ A T , P ,nB
g
l
比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
3
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
溶液: 体系可调节溶质在表面相的浓度来降低 表面自由能。
(3) 按式(7-66)计算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 面张力。
10
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
(4)作 ~c/c 曲线,在曲线上分别取c / c 为0.03, 0.05,0.10,0.15,0.20,0.30,0.40的点作 d 切线,求切线斜率 。 dc / c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在一个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 -1;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 ·m -1。
如欲使液体表面面积增加Δ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应该是:一A =ΔG =σΔS (1)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那么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公式表示: Γ=-RT c (c∂∂σ)T (2) 式中:Γ为吸附量(mol ·m -1);σ为表面张力(J ·m -1);T 为绝对温度(K);c 为溶液浓度(mol .L -1);R 为气体常数(8.314J .K —I ·mol -1)。
(c∂∂σ)T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而改变的变化率。
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即(c∂∂σ)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作用。
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c ∂∂σ)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溶液本身的浓度,称为负吸附作用。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 ΔA,就需对其做功,其大小应与 ΔA 成正比:
-W′=σ·ΔA
(1)
它表示液体表面自动缩小趋势的大小,σ 称为比表面自由能,其量纲为 J·m-2。因其量 纲又可以写成 N·m-1,所以 σ 还可称为表面张力。其量值与溶液的成分、溶质的浓度、温
度及表面气氛等因素有关。
2、溶液的表面吸附
至于恒温水浴内恒温 10min。毛细管需垂直并注意液面位置,然后按图接好测量系统。慢慢
打开抽气瓶活塞,注意气泡形成的速率应保持稳定,通常控制在每分钟 8-12 个气泡为宜,
即数字微压微压差测量仪的读数(瞬间最大压差)约在 700-800pa 之间。读数 3 次,取平均
值。
4、测量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按实验步骤三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从稀到浓依次进行。每次测量前必须用少量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
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
表面浓度与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
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
1.3435
25%乙醇
-0.478
1.3465
30%乙醇
-0.452
1.3491
35%乙醇
-0.450
1.3516
40%乙醇
-0.422
1.3539
2.数据处理:
(1)以纯水的测量结果按方程计算 K′值。
解得 K′=σ1∕△p1=71.97*10-3N*m-1/(-0.765kpa)=0.094 (2)根据所测折光率,由实验提供的浓度-折光率工作曲线查出各溶液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数据: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定
室温 25.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6.18 kPa
σ=0.04098e-c/3305.18+ 0.0237(N·m-1 )
(әσ/әc)T,p=-0.04098/3305.18e-c/3305.18(N·m2·mol-1)
Γ= -c/8.3145/303.15×(әσ/әc)T,p (mol·m-2)
表2. 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σ=0.03928e-c/3249.436+0.02477(N·m-1 )
(әσ/әc)T,p=-0.03928/3249.436e-c/3249.436(N·m2·mol-1)
Γ= -c/8.3145/303.15×(әσ/әc)T,p (mol·m-2)
(二)实验数据:异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定
室温 25.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7.08 kPa
σ=0.03161e-c/530.01+0.03864(N·m-1 )
(әσ/әc)T,p=-0.03161/530.01e-c/530.01(N·m2·mol-1)
Γ= -c/8.3145/303.15×(әσ/әc)T,p (mol·m-2)
表1. 异丙醇溶液的配制
σ=0.02743e-c/348.32+0.04535(N·m-1 )
(әσ/әc)T,p=-0.02743/348.32e-c/348.32(N·m2·mol-1)
Γ= -c/8.3145/303.15×(әσ/әc)T,p (10-6mol·m-2)
(三)实验数据: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定
室温 15.5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6.67 kPa
表2. 仪器常数的测定
表3. 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正丁醇浓度σ-(әσ/әc )T,p Γc /Γ-3
-12-1-2-1100ml 容量瓶
1#
2#
3#
4#
5#
6#
V 正丁醇/ml
0.2
0.5
1
1.5
2
2.5
c 正丁醇/mol·dm -3
0.0218510.0546276310.1092552620.1638828930.218510523
0.273138154
σ
仪器常数K 123平均值/N·m -1/N·m -1·Pa -1H 2O
738
738
738
738
0.07118
9.64499E-05
正丁醇浓度σ/mol·m -3123平均值N·m -1
21.856786786786780.06539300854.636326326326320.060956314109.35625625625620.054204824163.9
508
510
509
509
0.049092981
Δp /Pa
表2. 仪器常数的测定
室温 22.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6.67 kPa
D p H 2O /Pa 计算公式:K=σH2O /△p H2O (N·m -1·Pa -1)
表3. 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室温 15.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6.67 kPa
待测物质 (әσ/әc )T,p =-0.03375/151.85e -c /151.85Γ= -c /8.3145/303.15×(әσ/әc )T,p
表4. 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计算
室温 15.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7.22 kPa 表1. 正丁醇溶液的配制
c 正丁醇=ρ正丁醇V 正丁醇/M 正丁醇/(100×10-3) /mol·dm -3,M 正丁醇= 74.12g· mol -1, ρ正丁醇=0.8098g∙dm -3
σ=0.03375e -c /151.85+0.03632
218.5461460463461.33333330.044495537 273.14354354384360.042052141 327.8406409408407.66666670.039319395 382.43963963963960.038194146
σ=0.03193+0.01873e-c/207.241+0.01873e-c/207.264
(әσ/әc)T=-0.01873/207.241e-c/207.241-0.01873/207.264e-c/207.264
Γ= -c/8.3145/303.15×(әσ/әc)T
表4. 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计算
室温 15.00 ℃;实验温度 30.00 ℃;大气压 97.22 kPa
正丁醇浓度σ(әσ/әc)T,pΓc/Γ
/mol·m-3/N·m-1/N·m2·mol-1/ mol·m-2/m-1
500.06136-0.000142002 2.81689E-0617750065.45
1000.055052-0.000111563 4.42615E-0622593015.68
1500.050095-8.76487E-05 5.21606E-0628757322.56
2000.046202-6.88606E-05 5.46396E-0636603506.68
2500.043142-5.40999E-05 5.36591E-0646590453.55
3000.040739-4.25033E-05 5.05883E-0659302251.58
1
12g·mol-1
7#8#
3 3.5
ol-1, ρ正丁醇=0.8098g∙dm-3
0.3277657850.38239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