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质量综合检测鲁人版必修1 (1)

合集下载

山东鲁人版版语文单元测试1(开启智慧之门)(1)

山东鲁人版版语文单元测试1(开启智慧之门)(1)

山东鲁人版版语文单元测试1(开启智慧之门)(1)【一】基础知识〔29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槁暴〔pù〕蛟龙(jiāo)跬步(kuǐ)B、骐骥(jì)驽马(nú)中绳(zhōng)C、经传(chuán)句读(dòu)苌弘(cháng)D、妒忌(dù)禁锢(gù)反省(shěng)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以下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5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儿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情况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要紧有以下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6分〕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以下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以下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选出对以下六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9、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10、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以下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课文阅读训练〔20分〕〔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2~15题。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写作开启智慧之门课件鲁人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写作开启智慧之门课件鲁人版必修1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
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周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
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
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
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柳欧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
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
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 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 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 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提示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
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
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
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
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这是一则比喻型的材料作文,也可看做寓意型的作文。材料中的水和 岸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由此及彼,由物到人,巧妙地产
生联想,恰当选准角度,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
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自读文本谈读书课件鲁人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自读文本谈读书课件鲁人版必修1

我来练笔 请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手法,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
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结构图示
2 小组合作
答案
答案
3 师生探究
在《谈读书》一文中,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手法。先从正面讲清道理,再从反面说 明多读而不求甚解的坏处。论述读书不能全凭兴趣时,从否定方面说 明正面道理。先从反面说读书全凭兴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分析它 的好坏两个方面,然后再论说对于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的人来说, “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咀华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 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 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 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 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朱光潜 不仅著述甚丰,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
答案
碑帖( tiè ) ⑮帖 妥帖( tiē )
帖子( tiě )
慰jiè( 藉 ) ①
jí( 籍 ) 贯 流bì( 弊 ) ② 遮bì( 蔽 )
剥皮( bāo ) ⑯剥
剥削( bō )
hào( 浩 ) 繁 ③
hào( 皓 ) 首 辞zǎo( 藻 ) ④ 干zào( 燥 )

2018鲁人版高二语文单元综合测评 第1单元 版含答案

2018鲁人版高二语文单元综合测评 第1单元 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寄自潜.行,不可禁止潜:偷偷地B.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愍:同情C.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顾:回头看D.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访:拜访,拜见【解析】“访”,多义词,文中是访查、打听的意思.【答案】 D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①寄自潜行,不可禁止..②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③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⑤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⑦君往东厢,任意..选之⑧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A。

①③⑤ B.。

②④⑦C。

③④⑥D。

③⑥⑧【解析】③居然:显然。

④暗中:黑暗中.⑥当心:当作心意,意思是光明磊落,爱心至死不变.其他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均与现代汉语相同.【答案】 C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D项,均为动词,跃;A项,“谓”,认为/称,说;B项,“遗”,音wèi,给,送给/音yí,留下;C项,“信”,可信、的确、确实/使者。

【答案】 D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D项,用法相同,均为副词,但意思不同。

前为将要、快要;后为姑且、暂且。

【答案】 D5。

从句式角度,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②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③汝曹怯弱,为蛇所食④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⑥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⑦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⑧秦,虎狼之国A.①⑧/②④⑦/③⑤/⑥B。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D.①/②④⑦⑧/③⑤/⑥【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④⑦省略句;③⑤被动句;⑥⑧判断句。

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测试(1)(鲁人版必修1)

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测试(1)(鲁人版必修1)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中.( )绳参.( )省( ) 须臾.( ) 跂.( )望磨砺.( ) 镂.( )刻跬.( )步师说.( ) 游说.( ) 小学而大遗.( )句读.( ) 六艺经传.( ) 谄.( )媚不拘.( )于时或不.焉( )贻.( )之谀.( ) 郯.( )子苌.( )弘老聃.( ) 李蟠.( )2.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qiâ lîu nú yú()而不舍金石可()()马阿()zhōng xū cuì lú无动于()废()出类拔()头()kān tián shì jiâ校()()然()好慰()3.解释下列词语。

青出于蓝:锲而不舍: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独具慧眼:4.文学常识及名句填空。

①.荀子,名况,字卿,末期赵国人。

其著作有《》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②.韩愈,字,代散文家,诗人,他与共同倡导的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体改革运动。

③.《师说》中的“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 . . .. . 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④.故,无以至千里;,。

⑤.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⑥.青,取之于蓝,;冰,,。

⑦.故木受绳则直,,,。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⑨.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⑩.是故弟子,,,,如是而已。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蛟.龙(jiāo) 跬.步(kuǐ)B.骐骥. (jì) 驽.马(nú) 中.绳(zhōng)C.经传. (chuán) 句读. (dîu) 苌.弘 (cháng)D.妒.忌 ( dù) 禁锢. (gù) 反省. (shěng)6.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 (晒) ②輮.以为轮 (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 (送到)⑤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⑥非利足.也 (走路)⑦筋骨之强. (强壮) ⑧而绝.江河 (横断)⑨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 (显著)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7.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8.下列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一些贫困山区没钱修路,所以那里的百姓至今还捧着金饭碗...要饭。

[K12配套]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质量综合检测鲁人版必修1

[K12配套]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质量综合检测鲁人版必修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具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入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第1课劝学学案鲁人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第1课劝学学案鲁人版必修1

劝学勤奋人生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

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著名的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

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定金就支付给了他。

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的人生仍然是在勤奋地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

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

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

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不同。

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干别的事,从不逼自己去写。

但斯蒂芬·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

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亲吻,肯定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赏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1 含解析

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1 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27120021】①琅琊台、徐福东渡、田横祭海节等都体现了青岛深厚的海洋文化,青岛的发展与海洋________。

②无论党执政的稳定性是否取决于经济增长,党员必定与党________。

③中国和尼泊尔是________的亲密友好邻邦,是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典范。

A.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B.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唇齿相依C.休戚相关唇齿相依息息相关D.息息相关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解析】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

休戚相关:适用对象比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与集团、国家等之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唇齿相依:一般用于对等的国与国之间。

【答案】 B2.(2015·东营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27120022】A.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指出,中国可通过人才培训、技术转让、融资投资等帮助拉美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拉美可为中国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B.中央电视台央视文艺2015年挂历首度曝光,值得引人关注的是,今年春晚五位主持人将从挂历中选出。

C.建立将环境质量与地方领导政绩紧密挂钩的考核方法,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环境质量,让地方执政者对环境负责。

D.圣诞前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通过”的宾语,改为“通过人才培训、技术转让、融资投资等方式”;B项,“值得引人关注的是”句式杂糅;C项,动宾搭配不当,“建立……的考核方法”不当,应为“建立……的考核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具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入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注】①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剖析:C A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属于偷换概念。

原文第一段中说“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由此可知“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并不等于“教育内容”,“艺术的作用”也并不等于“教育的目的”。

B项,“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错误。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内容除了诗书礼乐之外,还有其他,如茶等。

D项,“正是由于礼乐……所以二者成为……两大柱石”,而原文第二段说“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说明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剖析:D “只有……才……”的说法太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剖析:A B项,“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错。

如画家和书法家对书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就不是“乐”。

C项,“由此导致”一词的因果关系错,且“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也错。

原文最后一段中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说明中国文化精神中不是“没有‘悲剧精神’”。

D项,“西洋艺术”与“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错,属无中生有。

原文只对比了“悲剧精神”,而不是“中西方艺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

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

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

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

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

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

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

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

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

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

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

”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

街道上一片寂静。

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的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