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学前教育科科学研究研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及答案【篇一:2014-201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答案】p class=txt>课程代码:0038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考察行为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影响,这是行动研究过程中的a.预诊环节 b.收集资料环节c.行动环节 d.评价环节2.研究者对各个类别的研究资料进行统一的编排和修整,这是文字资料整理工作中的a.分类归纳 b.审查补充 c.摘要d.编整加注3.儿童身高越高,其体重就越重。
这说明儿童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d.任何可能性都有4.以实证材料为依据并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论文是a.理论探讨性论文 b.综合论述性论文c.预测性论文 d.学术报告5.“学前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研究”、“幼儿园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属于a.一级应用性课题 b.二级应用性课题c.一级理论性课题d.二级理论性课题 6.在学前教育科研评价中,对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设备配备程度等的评价属于a.研究方法评价b.研究成果评价c.研究条件评价d.研究目标评价7.发现问题并使问题明朗化、操作化,这属于学前教育研究准备阶段中的a.研究设计 b.选择课题 c.制订工作计划d.收集资料8.调查问卷中反映幼儿园场地设施、玩具、图书等情况的资料是a.人口学资料 b.事物的状态c.人的实际行为 d.态度性问题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2018年10月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真题及答案(具体到页数)3套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卷(课程代码03657)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按照布伦芬·布伦纳的理论,人直接参与其间的环境属于()。
A.中间系统 B.微观环境 C.外部系统 D.宏观大系统2.幼儿园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物化平台,这一做法体现了幼儿园开展行动研究的()。
A.协同性 B.情境性 C.循序渐进性 D.生态性3. 文献综述的第三阶段为()。
A.选题 B.搜集文献 C.阅读文献 D.分析文献4.所有取样方法的基础为()。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5.测量的指标体系指的是()。
A.测量主体 B.测量客体 C.测量内容 D.测量工具6.下列种量表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是()。
A.顺序量表 B.称名量表 C.比率量表 D.等距量表7.比纳.霞蒙量表共包括的项目数为()。
A.30 B.40 C.50 D.608.儿童道德情感范畴研究较多的是()。
A.羞耻 B.共享行为 C.利他行为 D.移情能力9.用来表示离散性的数字资料的一般为()。
A.线形图 B.直方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10.在计算时需取对数进行计算的平均数为()。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C.加权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11.表示标准测验分数常见的一种位置量数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科学教育,孩子们能够开拓思维,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为了评估孩子们在科学学习方面的能力,下面给出一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参考。
一、选择题1. 科学是一种A. 学科B. 职业C. 知识D. 方法答案:D2. 下面哪个不属于自然界中的物质?A. 石头B. 木头C. 金属D. 电视机答案:D3. 下面哪个不是观察事物的方法?A. 闻B. 吃C. 闻D. 摸答案:B4. 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A. 岩石B. 矿石C. 沙土D. 矿物答案:A5. 寒冷的冰块放在温暖的室内,会发生什么现象?A. 溶化B. 凝固C. 融化D. 蒸发答案:A二、判断题1. 科学只包括化学和物理学两个学科。
答案:错2. 科学问题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
答案:错3. 铁是一种金属。
答案:对4.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的。
答案:错5. 科学就是记住一大堆公式和定义。
答案:错三、解答题1. 什么是生物?答案:生物是指能够呼吸、进食、生长、繁殖并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一类物种。
2. 请简单描述下以下实验步骤:用一块干净的细麻布包住一小块土壤,浸泡在水中。
答案:首先,取一块干净的细麻布,并将一小块土壤放在中间。
然后,将麻布包裹住土壤,使其完全被包裹住。
接下来,将包裹好的土壤浸泡在水中,让其充分浸透。
观察水中的变化以及布上是否有水渗出。
3. 找出以下物质中的液体:纸、铅笔、香蕉、橡胶。
答案:纸、铅笔和橡胶都是固体,香蕉是液体。
四、应用题班里的小朋友们正在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
请你根据以下信息,给出观察结果。
第一天:植物被种在土壤中。
第三天:植物发出了第一片叶子。
第五天:植物的叶子变绿了。
第七天:植物长出了第一朵花。
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生长,长出了叶子和花朵,叶子也变得绿色。
这些试题不仅考察了学前儿童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作业考核试题辅导资料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1、D
2、A
3、D
4、A
5、B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19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时期。
A萌芽时期
B迅速发展时期
C多样化时期
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参考答案是:D
2、()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或阶段内,如半小时、一小时、几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等,作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
A连续记录法
B隔断记录法
C笔记法
D速记法
参考答案是:A
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
B教育科学
C科学
D学前教育科学
参考答案是:D
4、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A参与性观察
B非参与性观察
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参考答案是:A
5、当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和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8时,这说明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任何可能性都有
参考答案是:B
6、实验设计中可能设计的变量形式是()。
A自变量
B无关变量。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和答案00389

我自考网整理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牛顿说过,如果说他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一点形象地说明了科学研究的( D )1-10A.创新性B.继承性C.规范性D.系统性2.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求新的阅读称为( C )3-79A.粗读B.翻阅C.精读D.重读3.在自然状态下,对所要观察事物的存在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的观察方法是( A )4-101 A.自然观察法B.实验观察法C.直接观察法D.间接观察法4.根据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手段不同,可将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 B )5-131A.综合调查B.调查表调查C.个案调查D.专题调查5.编制了“拼法测验”,使测验客观化、标准化的人是( A )6-164A.赖斯B.桑代克C.费希尔D.比奈6.不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高低的因素是( C )7-232A.偶然事件B.成熟程度C.多重处理干扰D.统计回归7.就不同类别资料的某种单一内容或特点所进行的比较是( D )10-288A.纵向比较B.综合比较C.横向比较D.单项比较8.内容摘要的篇幅要控制在( C )11-317A.0~100字B.100~200字C.100~300字D.200~300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9.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学前教育科学____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0-210.研究资料一般有文字资料和__数据资料____两种。
10-28411.科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__选择科研课题____。
2-4112.学前教育文献按编辑出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__书籍____、期刊、报纸、学位论文、音像资料、电子文献等。
学前教育学概述试题答案

学前教育学概述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心理现象分成心理过程和()两大类。
[单选题] *A.个性心理(正确答案)B.态度价值观C.道德品质D.意志过程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单选题] *A.0-3岁儿童B.0-6岁儿童(正确答案)C.3-6岁儿童D.0-10岁儿童3. 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单选题] * A.问卷法B.实验法C.观察法(正确答案)D.谈话法4.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单选题] *A.清晰性和指向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正确答案)C.清晰性和集中性D.选择性和指向性5.小朋友在上课时被课堂外面的吵闹声吸引,转头去看窗户,这是() [单选题]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正确答案)C.有意后注意D.选择性注意6. 知觉是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 [单选题] *A.整体反映(正确答案)B.个别属性反映C.反射D.单一属性反映7.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过程,包括“再认”和()两种水平。
[单选题] *A.识记B.提取(正确答案)C.遗忘D.回想8.梦属于() [单选题]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正确答案)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9.幼儿慢慢发现,狮子、老虎、小猫、小狗都可以统称为动物,这反映除了思维的() [单选题] *A.间接性B.概括性(正确答案)C.组织性D.特殊性10.()出现,标志着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生。
[单选题] *A.有意注意B.专注力C.智慧动作(正确答案)D.语言能力11.婴儿对语言的表达,第二个阶段是4-8个月,除了声母,还有双音节和多音节出现,此阶段称为() [单选题] *A.单音节阶段B.多音节阶段(正确答案)C.模仿音节阶段D.语言表达阶段12.学前儿童依恋类型分成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其中不安全依恋分为()和矛盾型依恋。
[单选题] *A.回避型依恋(正确答案)B.反抗型依恋C.对抗型依恋D.积极型依恋13.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单选题] *A.语言侵犯B.敌意性侵犯(正确答案)C.攻击性行为D.肢体侵犯14.()岁开始,儿童可以开始进行自我评价。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doc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一.单选题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O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以上的样本。
A15; B30; C40; D503.学前儿童是指—儿童。
A0-6; 7 周岁;B0-6 岁;C0-3 岁;D0-5 岁4.基础研究乂被称为—,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o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A 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3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50 年代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A不好;B好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o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1().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o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11.科学表现为—。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 一般性知识;D-•般性结论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o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o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14.19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16.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试题剖析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D.揭示科学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A.探讨科学问题,形成科学理论B.研究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C.揭示科学规律,形成科学理论D.揭示科学规律,指导实践活动2.跨文化研究是指( A.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P10 )。
A.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B.将同一课题应用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C.将不同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D.将不同课题应用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3.某研究者为研究儿童模仿行为问题让孩子进入舞厅、网吧、观看少儿不宜的图像,这违背科学研究的( C.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A.发展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B.一般方法论)。
P15A.特殊方法论B.一般方法论C.具体方法论D.哲学方法论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论层次是( B.唯物辩证法)。
A.行动研究法B.唯物辩证法C.社会测量法D.统计分析法6.一项研究能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是( D.效度)。
P55A.区分度B.难度C.信度D.效度7.科学假设主要是对什么的预测或设想?( D.研究结果)P34A.研究过程B.研究内容C.研究对象D.研究结果8.“SPSS”是一种现代研究工具的英文缩写,其全称是( B.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A.社会科学学习软件包B.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C.社会科学研究软件包D.社会科学教学软件包9.林崇德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前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这属于(D.成组研P41究)。
A.综合研究B.纵向研究C.常规研究D.成组研究10.因变量是实验的( B.反应变量P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进修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试卷(A)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所在学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选择和确定( )
A.课题
B.研究对象
C.研究者
D.资料
2.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类标准是()。
A.以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为标准
B.以研究目的为标准
C.以研究过程具体方法为标准
D.以研究内容为标准
3.研究从未有人涉足的对象领域的课题是( )。
A.创见性课题
B.发展性课题
C.承继性课题
D.新颖性课题
4.在研究中,对无关变量缺乏控制的研究是( )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假实验
5.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归纳
C.推理
D.判断
6.有效的研究结论要求问卷发放的回收率不低于( )
A.30%
B.50%
C.70%
D.90%
7.把总体中的群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并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 )
A.整群抽样
B.随意抽样
C.定额抽样
D.有意抽样
8.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幼儿珠心算研究属于(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综合研究
9.研究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或攻击性行为,宜选用( )。
A.时间取样观察法
B.非参与性间接观察法
C.事件取样观察法
D.无结构性直接观察法
10. 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师生课堂交流的水平的程度降低”这个一般假设中,不同的教育水平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调节变量
11.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访谈,属于( )
A.结构性访谈 B.非结构性访谈C.直接访谈 D.间接访谈
12.“看电视与近视眼是否有关”,这类课题调查属于( )
A.现状调查
B.关系调查
C.历史调查
D.发展变化调查
13.某教师在实验班开展了一项“情境——体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
对比班学生家长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落伍,纷纷聘请家庭教师,因而导致实验效果并不明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自变量设计不当
B.未控制好无关变
量
C.因变量测量不准
D.自变量操作不当
14.将教育观察研究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的依据是( )。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15.选取一定的观察时间,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和
事件作全面的观察和记录的观察称为()。
A.结构观察法
B.定点观察法
C.事件取样观察法
D.时间取样观察法
16.“你喜欢上语文课和数学课吗?”这一问题不符合问卷设计要求,是因为( )。
A.不可能同时喜欢
B.一种内容包含另一种内容
C.一题两问
D.两种内容交叉
17.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被试因得知自己参与实验、受到关注而提高了活动积极性,有比平时更佳的努力和表现,这种效应是()。
A."期望效应"
B."霍桑效应"
C."顺序效应"
D."模仿效应"
18.想了解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态度,宜采用(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
法 D.经验总结法
19、经计算,数学与计算机这两门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72,可见这两门课程( )。
A.切实相关
B.高度相关
C.中度相关
D.正常相关
20.学术论文的主体是()
A、绪论部分
B、本论部分
C、结论部分
D、摘要部分
二、尝试在课题研究中给下列概念下操作定义(10分)(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竞争关系
2.智力
三、实际运用(共20分)
1.以“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调查”为课题,设计五个开放式问卷题。
(10分)
2.以“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推行素质教育的观念的调查”为课题,设计五个封闭式问卷题。
(10分)
四、分析说明题(30分)
1、新苗幼儿园大班的张老师,上学期在自己所教的班上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进行教改实验。
期末她感到班上的小朋友比以前聪明多了。
由此得出结论:听读识字教学能提高幼儿的智力
请对本实验模式、实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并对实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2、某校面向社会在已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一名教师,对应招(聘)人员进行考核,考试分专业知识课和教学技能两项,结果有两位应招(聘)者成绩最好,但总分相等(169分),他们的具体成绩是:
甲:专业知识86分;教学技能83分
乙:专业知识87分;教学技能82分
如何确定录用呢?最后决定用标准分办法。
经计算处理得本次13名参加考试的应招(聘)人员的成绩是:专业知识平均得分是76分,标准差是4分;教学技能平均得分是72分,标准差是5分。
问最后应当录用哪一位?(提示:标准分具有可加性。
要求:写出
必要的计算公式、步骤。
)
五、论述题
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常用的观察方法,读下面的案例,指出这个案例属于哪种方法,并描述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20分)幼儿姓名:松松(5岁4个月)
时间:2003年10月14日上午9点35分
地点:结构区
事件:松松用纸卷了两个长短不一的桥墩,然后将积塑插成的桥面放到桥墩上,桥塌了。
他又试了两次,桥还是塌了。
松松停了下来,拿起桥墩看了看,又竖着比了比。
他站起身,左右瞧瞧,最后眼光停在明明搭的桥上。
一会儿,松松举手对老师说:“闻老师,我想要纸杯子。
”松松将老师给的一次性纸杯子排起来,再把桥面小心地放上去。
这一次,桥没有塌。
解释:松松发现了桥塌的原因,并能通过观察、借鉴别人的经验,向老师寻求支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