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篇: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度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原有的工业攻关计划、农业攻关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合并为重点研发计划。

现就组织实施2018年度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支持领域和方向(一)工业方面1、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应用、先进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

现代煤化工领域,重点支持煤层气、焦炉煤气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技术。

新能源应用领域,重点支持太阳能光优发电设备的研发;煤层气、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能源电力项目方面的研发。

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支持智能化、高性能、高端煤机设备的研发;高端石油钻具的研发。

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高品质特殊用途纸的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高性能防水材料、新型建筑涂料等的研发;纳米新材料的研发。

2、在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转让和技术研发项目。

(二)农业方面1、地方常规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杂粮品种、特色大田作物品种、畜产品、林产品。

2、功能农、畜、林产品的开发。

3、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开发,包括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设施农产品无害化利用支撑技术研究、特色经济作物种苗脱毒快繁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及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4、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野生道地中药材生长环境的研究。

5、有机、无机、菌肥的开发利用与大田秸秆利用的研发。

6、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包括地方特色产品、酿造产品、杂粮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

7、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包括小型、山地、精准、多样、智能农机具的研发,设施农业专业机具的研发应用。

8、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

(三)社会发展方面1、资源环境方面,重点支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发布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发布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发布科技部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审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已于2016年度启动,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科技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江苏省3家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入列“国字号”--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宁召开 [J],
2.纳克和天瑞公司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 [J],
3.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J],
4.《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5.科技部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J], 科技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前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专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重点专项项目申报重点专项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集中投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重点专项项目分为青年科学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三部分。

青年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青年学术和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一项项目,旨在提高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申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申请人可以通过科技部门的官网在线提交建议书,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将筛选出获得批准的项目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正式申请书,提交相关材料。

正式申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继承,旨在促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前沿学科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2018年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申报也同样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5月15日,申请人需要提交建议书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会通知获得批准的项目负责人,要求提交正式申请。

正式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是为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科技计划。

重点研发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性地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

2018年的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预先研究、面上项目和重点专项三种类型。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一. 背景每年科技计划都成为科技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对于科技研究人员来说,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探索国家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做大做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开展的一项行动。

而这些计划项目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切入点。

二.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目录根据《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专项申报指南》等文件的规定,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目录包括了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主题任务及重点研发领域4个部分。

其中,总体目标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和创新能力水平。

重点领域和主题任务包括了重点领域、主题任务及技术路线、应用前景和关键技术等,这些领域和任务都是我国目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重点研发领域则包括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卫星应用等9个领域。

三.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对于科技研究人员来说,需要了解各个领域和任务的相关指南,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重点研发领域。

在申报时,需要按照规定格式填写项目申报表格,注明项目名称、领域、主题任务、技术路线、应用前景、研究计划及相关人员等信息。

同时,在申报表格中需要体现出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

在申报过程中,重点是突出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创新方案和技术路线。

在填报相关情况时,应注意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尽量降低项目的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同时还需考虑项目申报所需的成本和团队组建等方面问题。

四. 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策略1.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挖掘问题,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是指对大科学装置的运行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大科学装置是指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科学实验装置,以解决科学领域相关问题为目的。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重点专项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对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进行的重点支持和资助。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重点专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技术应用前景。

首先,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可以推动科学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大科学装置通常具有超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测量能力,可以开展高精度的实验和观测,从而获取更多的科学数据,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

大科学装置通常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综合创新。

再次,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可以培养和储备科学人才。

大科学装置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对年轻科学家进行培养和选拔,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重点专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大科学装置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进行研究和开发,保障大科学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发挥最佳性能。

其次,针对大科学装置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探索未知领域和新的科学方法。

再次,加强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科学界的共同研究和运营。

此外,还要注重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普及与教育,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重点专项需要重视政策和机制的支持,加强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成果和进展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科研人员的诚信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其次,需要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需要优化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管理,加大对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资金投入,确保科研人员的研究经费和条件。

2317362364d0sucaiwendang

2317362364d0sucaiwendang

附件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目标本专项作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引领性、旗帜性、开放性专项,实施的总体目标包括:——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围绕重大国际合作需求,更好推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更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完善创新、创业的国际化环境。

二、实施方式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具有多目标、多领域、多渠道、多任务类型、开放和协作的特点。

本专项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聚焦重点、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重点任务有步骤地分类部署实施。

—1—2018年度项目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重点,按照《“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任务部署,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首批部署联合研发与示范方面任务。

1.任务目标——聚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合作研究与技术示范。

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开展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发挥我国的比较技术优势,通过联合研发重点解决相关技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适用性问题,支持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适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面向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和重要经济体开展前沿研发合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对接“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需求,推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

拟支持项目数量预计在30项左右。

合计国拨经费总预算在2.4亿元人民币左右。

2.申报主体与合作对象此类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择优支持。

可牵头申报的中方机构需符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条件,在本领域(行业)—2—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应具有独特优势,与国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科技部公布41个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科技部公布41个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科技部公布41个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
指南(征求意见稿)
近日,科技部各专业司局陆续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所管理的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的征求意见稿。

动源君梳理发现,首批征求意见的指南数量达到41个,同时征求意见的时间也由去年的7月底至8月初提前到今年的5月底至6月初,时间上提前了近2个月,动源君估计今年的正式指南发布时间也会提前2个月即在8月份对外公布,这样的安排给后续的预申报、正式申报和视频评审留出了时间,也解决了部分申报单位反映的预评审周期过长,尤其是跨越春节假期的问题。

与去年第一批公布的指南相比较,“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未在首批征求意见的名单中,“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列入高新领域重大专项。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部牵头组织征集部门和地方的重大研发需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相关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研究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总体任务布局,经咨评委咨询评议后,提交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

重点专项的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由科技部会同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参与部门及专业机构编制,重点专项专家委员会专家为指南编制提供专业支撑。

指南编制工作应充分遵循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设置,细化分解形成重点专项年度项目安排。

经公开征求意见与审核评估后,项目申报指南才会对外公布。

下图为动源君就2017年和2018年的重点专项做的对比,点击可查看指南(征求意见稿)原文。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permeability associated with cleat pattern in a coal seam of the [18] 潘荣锟. 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
Kushiro coalfield in Japan[ J] . Environmental Geologyꎬ 2004ꎬ 47
siumꎬ 1986.
experiment device loaded by high pressure water and negative pres ̄
[11] WANG Shugangꎬ ELSWORTH DEREKꎬ LIU Jishan. Permeability
sure[ J] . Rock and Soil Mechanicsꎬ 2014ꎬ 35(11) : 3338 ̄3343.
[9] 邓博知ꎬ 康向涛ꎬ 李星ꎬ 等. 不同层理方向对原煤变形及渗流
PAN Rongkunꎬ CHENG Yuanpingꎬ DONG Junꎬ et al. Research
特性的影响[ J] . 煤炭学报ꎬ 2015ꎬ 40(4) : 888 ̄894.
on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natural coal under differ ̄
bility evolution model for coal seam being drained by pressure relief
[13] LI Huoyinꎬ SHIMADA Soheiꎬ ZHANG Ming. Anisotropy of gas
[ J] .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ꎬ 2016ꎬ 26(2) : 127 ̄1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质寻找
1.1 CMS实验Run-2数据的物理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CM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测量希格斯粒子的质量,精度比Run-1结果提高20%,测量希格斯到4轻子截面的精度提高1倍,观测ttH过程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希格斯与top夸克的耦合是否与标准模型相符合。

寻找ZZ和WW新的共振态,如果没有找到新粒子,则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有显著下降,在1TeV,窄宽度假设下,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下降1倍。

观测标准模型稀有过程电弱规范玻色子加光子加喷注末态的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其产生截面是否与标准模型预言相符合。

1.2 Atlas实验Run-2数据物理分析
研究内容:利用ATLA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测量希格斯粒子粒子的性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统计误差为主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比Run-1数据提高2-3倍,系统误差为主的测量着重研究改进系统误差的方法;首次确定希格斯粒子的费米子衰变模式并测量其耦合性质;首次在LHC 13TeV能区对标准模型过程进行精确检验,特别是完成WW和ZZ散射过程的寻找和测量研究;对SUSY、W’/Z’,重希格斯粒子等超出标准模型新粒子的寻找,可以利用这些分析的敏感度在Run-2数据的显著提高,从实验上进一步排除或观测到这些粒子产生的迹象。

2.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
依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设施和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设施、开展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2.1 中微子实验物理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大亚湾实验装置进行中微子theta13参数测量和新物理寻找;中微子振荡的全局分析;针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研究。

考核指标:将大亚湾实验对theta13的测量精度提高到3%;利用大亚湾数据完成惰性中微子等一系列新物理寻找工作;建立中微子
实验数据全局分析技术;完成江门中微子实验超新星中微子和地球中微子的灵敏度研究。

2.2 大面积宇宙线观测及宇宙线本质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精确测量银河宇宙线的成份、能谱及各向异性,观测银河系内外高能伽马射线发射源,探测太阳高能宇宙线粒子。

考核指标:获得跨越30 TeV到3 EeV共5个量级的宇宙线分成份能谱和各向异性数据,300 GeV-1 PeV宽广能区内点源及弥散伽马射线的能谱,发现百个河内外新伽马源和高能粒子的加速源;对银河系内外宇宙线 __、加速和传播,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的研究,及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和其他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预研
3.1 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关键技术验证
研究内容: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关键技术和高能量分辨探测技术的样机验证。

考核指标:高能量加速器上高分辨探测技术验证。

完成粒子径迹探测器内层硅径迹探测器原型机,通过束流试验验证主要指标,空间分辨3-5微米(um);探讨硅径迹探测器的耐辐照性能,设计剂量为(总电离剂量)1MRad的硅探测器;完成时间投影室原型样机及其宇宙线和束流实验验证设计结论,解决可能边际问题的影响;高颗粒度成像型量能器原理样机和紧凑型厚度小于6mm的气体/闪烁体灵敏层的强子量能器样机,解决散热、工艺和测试等关键问题,束流实验验证主要设计结论。

4.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
4.1 高精度核物理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产生远离稳定线原子核,以精确系统测量短寿命原子核质量为重点,并利用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弱束缚核结构和动力学。

考核指标:发展高精度、高灵敏度实验技术和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双TOF探测器的等时性原子核质量测量谱仪,原子核质量测量精度达到~10-7。

在实验研究方面,发现2-3个新的晕结构或集团奇特结构;研究2-3个弱束缚核反应系统动力学;在轻质量丰中
子区,研究原子核壳层结构的演变;在质子滴线区,研究同位旋对称
性;合成3-5个极端缺中子新核素,探索重核素存在的极限;探索产生、分离、鉴别丰中子重核素和超重核素的技术和方法。

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给出具体作用条件下原子核内有效相互作用的新形式,发展和完善描述弱束缚核性质的理论。

5.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
5.1 星系结构、演化与宇宙学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LAMOST大规模光谱巡天观测,结合国际大型星系巡天和宇宙学与星系形成数值模拟,研究星系的结构、形成、演化和宇宙物质的构成及宇宙尺度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重大科学问题。

考核指标:建立数目超过一万个的近邻星系对样本,重构600 Mpc内的近邻宇宙密度场;利用积分场数据测量近万个星系恒星形成
历史信息,明确星系各组分及其空间分布,建立星系化学-动力学模型;发展测量星系形状的方法,使测量的系统误差小于弱引力透镜信
号的百分之一;发展测量红移畸变的理论和方法,以高精度测量红移
1以上的重子声波振荡及k<=0.2h/Mpc的红移畸变信号;开展宇宙再
电离、中微子的宇宙学效应、修正引力理论等新型高精度(尺度超过
2Gpc,粒子数超过1000亿)的宇宙学模拟,获得对暗物质和暗能量属
性以及修正引力理论的新限制,为新一代大科学装置研发提供科学支撑。

6.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
6.1 SKA数据处理和相关科学
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国际大科学工程SKA,研究大视场高动态的低频射电成像,以实现宇宙再电离成像为首要科学目标,进行科学准备。

考核指标:立足21CMA并与WMA合作,建设简易验证SKA1-low 系统,掌握多波束数字合成技术和高动态的大视场成像技术;获得半径为10度的深度低频图像,掌握前景去除技术,预选并主导未来SKA1-low宇宙再电离成像观测天区;拟定中国 SKA 科学,参与 SKA 早期科学准备;完成SKA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和原型建设。

6.2 射电技术方法前沿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南极五米太赫兹望远镜、FAST望远镜下一代观测设备等,探索和发展最前沿的射电技术与方法。

考核指标:建立针对大型及高精度天线的设计、制造及测量关键技术与方法;确定影响射电天文接收机关键部件带宽与灵敏度的物理机制,为研制倍频程以上超宽带、接近量子极限高灵敏度射电天文接收机提供理论基础;完成下一代太赫兹观测设备相关原理芯片或系统的研制。

太赫兹超导探测器及接收机性能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探测器水平;建立针对相位阵馈源及多波束接收机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建
立针对超宽带(>5GHz)、高时间分辨率(亚毫秒量级)、高频谱分辨率(~50kHz)的射电天文信号处理关键技术与方法。

7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
7.1 极强光场条件下QED效应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现有数拍瓦飞秒激光装置,开展极强光场条件下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考核指标:提升现有装置的激光强度及激光束品质,功率大于5拍瓦、强度达到5×1021W/cm2;发展描述极强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中QED效应的物理模型,完成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研制,获得辐射反作用、伽马光子发射以及正负电子对产生等物理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实现具有显著QED效应的极端强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室模拟。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