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方法建议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ppt

关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有 一则广泛流传的故事。
有一回,他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的 星象,如此入迷,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 的一口井里。这情景被女仆看见了,便嘲 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姑娘的 嘲笑也许不无道理,不过,泰勒斯一定会 回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 范围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了 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有人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 增加面包的甜味;哲学不能当饭吃,但 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想一想: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人的生活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
二是: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应该 就是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总结: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看下面的图画,想一想人们的哲学智慧又来自哪里呢?
生活中的哲学(一)
“攻”与“守” --对立统一
生财有道
2、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想一想:哲学智慧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 作有什么关系?
生活中的哲学(二)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 教育家。主要哲学观点:
(1)哲学的基本任务是论证伦理道德,把握 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
(2)在论辩中充分采用辩证法。
柏拉图: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世界的本原 是“理念”,现实中的事物都“理念”的摹本。
3、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归纳: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 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生活与哲学PPT课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D 3、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 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 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统一”不同于“总和”。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统一”有两层含义: • 第一、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
A 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
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2、下列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D ①哲学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②生活处处有哲
学 ③哲学指导生活 ④哲学就是爱智之学
•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 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 个性的关系)
二、哲学的起源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 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
D 3、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 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 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统一”不同于“总和”。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统一”有两层含义: • 第一、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
A 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
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2、下列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D ①哲学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②生活处处有哲
学 ③哲学指导生活 ④哲学就是爱智之学
•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 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 个性的关系)
二、哲学的起源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 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课PPT课件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
现)
17
有一年,家乡闹洪水……
奶奶 孙女
思想 认为命由天定
认为人定胜天
行动
身处困境时消极等 待,逆来顺受,指 望得到神的恩赐。
在困难面前积极 奋争,不屈不挠
世界观
方法论
结果…… 18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方法论的含义: 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
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所谓“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 出来的看法和观点。
15
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祖孙两人都有世界观吗? 她们都有哲学吗?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结论一: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0
11
本节内容:
三个关系 三个概念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12
结论: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
6
2、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共54页PPT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解 析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 哲学的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 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
• 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 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 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 的指导。
•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什么是世界观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 哲学思维的特点。
• (四)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 教材
• 1.正确使用课文中的“探究 活动”。
• 第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 应该通过“探究活动”(思维过 程)来完成。
• 第二,“探究活动”中的内 容是手段,掌握宋体字所阐发的 原理才是目的。
•
2.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辅
助文”。
“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 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 它与正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链接”与正文的关系最远。 “专家点评”同正文的关系较 “名言”远,较“相关链接”近。
(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 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 的突出特点
• 1.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 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 相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 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思想 政治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 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
放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要求我
们在使用新教材时,注意把知识
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 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
• 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 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 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 的指导。
•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什么是世界观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 哲学思维的特点。
• (四)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 教材
• 1.正确使用课文中的“探究 活动”。
• 第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 应该通过“探究活动”(思维过 程)来完成。
• 第二,“探究活动”中的内 容是手段,掌握宋体字所阐发的 原理才是目的。
•
2.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辅
助文”。
“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 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 它与正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链接”与正文的关系最远。 “专家点评”同正文的关系较 “名言”远,较“相关链接”近。
(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 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 的突出特点
• 1.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 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 相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 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思想 政治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 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
放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要求我
们在使用新教材时,注意把知识
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生活与哲学》36页PPT

前者: 后者: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 本原 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 事物的反作用” 想
主观能动性 做
精神状态
意识能动性
反映 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指导——实
践——使用物质的东西——作用于——物质的东西— —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
运动
运动是物质存在
是物质的本质 唯
根 的方式
一
客观实在性是 特 物质的具体形 性 态的共性
物 质
本 物质只有在运动 属 中才能存在,运 性 动是物质存在的
方式
四、知识纳
*一个核心 *三个易混 *四个基本概念 *五个基本原理
物 质
辩
证
唯 物
意 识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抓主要矛盾、抓矛盾主要方面、 内外因相结合。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 “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 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 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 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 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 数”与“少数”的关系。 7.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8.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ppt课件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 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
精选2021版课件
17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 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 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 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 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正确)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 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 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精选2021版课件
15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 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 地,属于自然规律;
•
精选2021版课件
7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普遍的。
• 〖方法论〗:p33-34 •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
•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精选2021版课件
25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 真理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 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正确说法: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
精选2021版课件
17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 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 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 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 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正确)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 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 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精选2021版课件
15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 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 地,属于自然规律;
•
精选2021版课件
7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普遍的。
• 〖方法论〗:p33-34 •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
•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精选2021版课件
25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 真理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 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正确说法: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生活与哲学.ppt

讨论:什么是哲学?
《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哲学”条目撰稿人,时为牛津 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当选人的安东尼·昆顿(Anthony Quinton )写道:“这是一个若用一个简单界说加以定义 就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大概正因为它是一个“不可 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就干脆不设“哲学”这个条目。最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 书》也没有设这个条目,只是在“西方哲学史”条目之下 设了“哲学的本质”这样一个子目。它说道:“在各种各 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 ‘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 的定义。不过,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试图把‘哲学’定义为 ‘对各种人类经验的反思’或‘对人类最为关注的那些问 题的理性的、方法论的和系统的思考’”。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来自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阅读教材P2“排名的二重性”,思考三个问题:
⑴由于人们的思维方法、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使 得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经常出现不同的看法。
⑵看问题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两点论的观点,既看 到正面因素的积极影响,又看到负面因素的消极影 响——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否则,看问题走极端, 只看到问题的这一面 ,而忽视或否定另一面,就是形 而上学的一点论,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习哲学,其实是说学习科学的哲学,从而使哲学指 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哲学的 任务。
一位学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 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 买了一支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 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
《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哲学”条目撰稿人,时为牛津 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当选人的安东尼·昆顿(Anthony Quinton )写道:“这是一个若用一个简单界说加以定义 就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大概正因为它是一个“不可 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就干脆不设“哲学”这个条目。最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 书》也没有设这个条目,只是在“西方哲学史”条目之下 设了“哲学的本质”这样一个子目。它说道:“在各种各 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 ‘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 的定义。不过,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试图把‘哲学’定义为 ‘对各种人类经验的反思’或‘对人类最为关注的那些问 题的理性的、方法论的和系统的思考’”。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来自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阅读教材P2“排名的二重性”,思考三个问题:
⑴由于人们的思维方法、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使 得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经常出现不同的看法。
⑵看问题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两点论的观点,既看 到正面因素的积极影响,又看到负面因素的消极影 响——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否则,看问题走极端, 只看到问题的这一面 ,而忽视或否定另一面,就是形 而上学的一点论,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习哲学,其实是说学习科学的哲学,从而使哲学指 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哲学的 任务。
一位学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 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 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 买了一支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 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之间的逻辑结构
单元标题
核心词 回答问题 所属范围
第一单元
生活 哲学是什么? 哲学概论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智慧 哲学有何用? 哲学一般
第二单元
生活 世界(本质) 唯物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 是什么?
认识论
第三单元
生活 世界(状态) 辩证法
㈣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
1.正确使用课文中的“探究活动”。 2.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辅助文”。 3.正确使用各单元后的“综合探究。”
第二部分:《生活与哲学》与 《哲学常识》的比较
新课程与旧课程高考 考核目标与要求的比较 以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为例的
知识点考查的比较
《生活与哲学》对《哲学常识》知识点 的保留、增加、删减、修改情况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旧课程
★正确表述事物的 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 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 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 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 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 与阐释,意义完整。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比较
论证和探究(讨)问题
新课程
旧课程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
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 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 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㈠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和任务: 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
教育。
㈠如何定位《生活与ຫໍສະໝຸດ 学》《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
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 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打下基础。
㈠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比较
获取和解读信息
新课程
旧课程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
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 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息。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
◆能够快速、全面、准 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
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 整合。
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 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
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解读。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比较
调动和运用知识
新课程
旧课程
◆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
★将所学知识与
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
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立正确的联系。
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准确地运用相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 关知识和相关信息,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方法 怎么样?
第四单元
生活
社会
历史观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选择 怎么样?
人生观 价值观
四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 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 ─如 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意识·实践) ─ ─认识世界 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 系·发展·矛盾·创新) ─ ─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 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㈠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指导思想与编写、教学原则 之一: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之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一切为 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 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正确的 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 点相结合。
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认识和说明问题。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
★体现学科渗透,
“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 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
能力。
原理分析问题。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比较
描述和阐释事物
新课程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 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 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 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 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之三: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 哲学知识为支撑。
之四:重视实践环节。强调课程实施 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㈡《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1.贴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 贴近实际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3.贴近学生,致力于把正确的思想政 治方向的引导与适合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 起来。
《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方法 建议 PPT课件
第一部分: 如何看待《生活与哲学》
第二部分: 《生活与哲学》与《哲学常识》的比较
第三部分: 《生活与哲学》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整体印象
㈠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㈡《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㈢《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㈣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教材
㈡《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4.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前提。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注意 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5.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促进 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㈢《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本模块的基本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 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 本模块的核心问题:
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 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与哲学》教材的逻辑结构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四单元
★运用判断、归
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 纳、演绎、比较、概
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 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题。
★在论证中观点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 明确、表述清晰、逻
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 辑严谨。
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
★综合运用相关
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