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危害
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波无处不在。
从我们使用的手机、微波炉,到广播电视信号、WiFi 网络,电磁波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些电磁波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它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到高频的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低频率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和微波,通常被认为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上的不适。
比如,在一些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塔附近工作或生活的人,可能会出现头痛、疲劳、失眠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电磁波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电磁波源之一。
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表明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手机可能与某些健康风险有关。
例如,频繁使用手机可能会增加耳部和脑部的温度,从而对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有研究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脑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这一结论仍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长期研究来证实。
对于微波炉所产生的微波,只要微波炉的门密封良好,并且在使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如果微波炉出现故障,导致微波泄漏,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引起皮肤灼伤、眼睛损伤等。
而高频的电磁波,如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则具有更强的能量和穿透力,对人体的危害也更为明显。
紫外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电磁波。
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够破坏皮肤细胞的 DNA ,导致细胞变异和癌变。
X 射线常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暴露,可能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尤其是对生殖细胞和正在发育的胎儿影响较大。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电子设备的普及更是如日中天。
由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就越来越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会阐述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肉眼无法观测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往往被忽视。
但红外、紫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直接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 电磁辐射会对视力造成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电子屏幕,看电视、玩电脑、使用智能手机等等。
这些电子设备显然都会散发出电磁波。
无论是充电一边看电影,还是充电一边打游戏,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3. 引发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头疼、嗜睡、失眠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种名叫“电磁过敏症”的疾病,这种症状通常是因为过多的电磁辐射引起的。
4. 对儿童的危害儿童身体娇嫩、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更加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
长期接触电磁波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并且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磁辐射对于儿童的威胁。
二、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电子设备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就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比如,可以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可以去户外运动、读书、看电影等等。
2. 远离高辐射区域有些地方,比如辐射治疗室、雷达站等等,其辐射程度是非常高的。
长时间待在这些地方,一定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远离这些高辐射区域。
3. 贴上防辐射贴科技发展的今天,防辐射贴可以说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贴上防辐射贴,可以减少电子设备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对身体的威胁。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比如减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同时可以采用一些软件来减少辐射。
此外,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坐姿、距离等等。
物理知识总结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物理知识总结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电磁波是一种既普遍又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技术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通信是电磁波应用的典型代表,它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磁波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
例如,无线电波在广播和电视中传送音频和视频信号,微波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通信。
2. 医疗领域电磁波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
例如,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被广泛用于医学影像学以诊断骨折、肿瘤等疾病。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射频信号来生成人体内部的高清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精准的诊断。
3. 能源和交通领域电磁波在能源和交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光的电磁波转化为电能,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雷达技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和测量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在航空、海洋和天气预报等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家庭和娱乐设备无线电、电视、手机和WiFi等现代家庭和娱乐设备都利用了电磁波。
无线电和电视机通过接收和解码电磁波信号实现音频和视频的传输,手机通过无线电波与基站进行通信,而WiFi则能够实现家庭内多设备的无线连接。
二、电磁波的危害尽管电磁波在很多方面对人类和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一些电磁波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长期暴露在高能电磁波辐射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频繁使用手机等电磁辐射源可能增加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生殖问题的风险。
然而,目前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支持。
2. 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电磁波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例如,鸟类和昆虫的迁徙可能受到无线电和微波辐射的干扰,对它们的导航和定位能力产生影响。
此外,电磁波辐射还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传播形式。
电磁波辐射是指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电磁波辐射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红外线等,会导致体内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局部或整体升温,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烧伤或热中暑等症状。
2. 组织损伤: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直接的损伤,长时间的暴露可能引发白血病、肿瘤等疾病。
3. 生物电效应:低频电磁波,如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可干扰人体神经和细胞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头晕、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 生殖和发育影响:某些频率的电磁波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减低生育能力或导致流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科学界仍存在一些争议。
大部分研究认为,低剂量的非离子辐射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时间暴露和高剂量的辐射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接触电磁辐射源的时间和距离、使用适当的屏蔽装置、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等。
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一、电磁辐射的概念与分类电磁波是电磁场中以电磁能量传递的波动现象,是由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波引起的电场和磁场作用及其效应的波动现象。
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存在和人工产生的物理场,可以分为自然电磁辐射和人工电磁辐射两大类。
自然电磁辐射包括广播电波、自然辐射、太阳辐射等;人工电磁辐射包括电力线、高压输电线、手机、微波炉、电视、电脑屏幕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感染疾病。
2.大量接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头痛、失眠、耳鸣等症状。
3.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4.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影响,可能会导致生育障碍、不育等问题。
5.如果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会导致放射性疾病,甚至可能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三、电磁辐射的影响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以下列举其中几种:1.电磁辐射的类型和频率:不同类型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2.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强度和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3.接触距离:离电磁辐射源越近,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4.人体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人对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四、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磁辐射源。
2.不要将手机等电磁辐射源放在身边或者靠近头部。
3.尽量减少夜间使用电磁辐射源的时间。
4.在电磁辐射源附近,应该注意保持距离,尤其是高压线、变电站等地方。
5.适时进行电磁辐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结论电磁辐射是一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物理场,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适时进行电磁辐射检测,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电磁波是指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它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社会的通信、医疗、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潜在的电磁波辐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应用的领域以及可能的危害,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领域: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电磁波是不可或缺的。
无线电、电视、卫星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波的传输。
例如,手机通过电磁波实现了无线通信,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语音、图像传输。
2. 医疗领域:医疗设备的发展离不开电磁波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了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式的成像诊断。
激光手术、心脏起搏器等医疗技术也依赖于电磁波的使用。
3. 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电磁波。
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产生电能。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发展。
二、电磁波的危害1. 电离辐射: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可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离子化影响。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可能导致细胞DNA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2.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雷达波,具有较强的热效应。
长时间暴露在高功率电磁场中,可能导致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损伤。
3. 感应电流:较强的低频电磁场可以在人体内诱发感应电流,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强磁场中可能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电磁波的防护措施1. 限制暴露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特别是高能电离辐射。
避免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电视等电磁波辐射源。
2. 保持距离:与电磁波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电磁波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例如,在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度接触。
3. 使用防护器材:在需要接触电磁波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防护器材,如电磁波屏蔽服、防护眼镜等,有效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电磁波是指在电磁场中传播的波动现象,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磁波具有多种应用,例如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然而,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就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展开讨论。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领域电磁波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常见的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设备都离不开电磁波的传输。
手机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电视通过电磁波传输图像和声音信号,而无线网络则依赖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
电磁波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快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2. 医疗领域电磁波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医生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到骨骼和内部器官的情况,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
此外,电磁波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治疗技术的改进,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治疗等。
3. 能源领域电磁波的应用还可见于能源领域。
太阳能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来直接产生能量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电池板的转换,太阳能可以用于供给家庭和工业企业的电能需求。
电磁波还被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激光技术和高频感应加热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电磁波的危害尽管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电磁波的几个可能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辐射场中,如高压输电线路、微波炉等,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研究,电磁波过度暴露可能导致DNA损伤、细胞畸变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也有可能增加脑部肿瘤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影响电磁波不仅对人类有影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
例如,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动物的迁徙和群体行为产生干扰,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过度的电磁干扰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气候、植物生长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3. 安全隐患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工业生产领域,如激光切割、高频感应加热等操作中,电磁波辐射可能导致工人的职业健康问题。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在通信、医疗和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领域的应用电磁波在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无线通信领域。
无线电、电视、手机等设备都依赖于电磁波来传输信息。
通过天线接收和发送电磁波,人们可以实现语音、图像等数据的传输。
例如,我们通过手机与他人通话,无线电台广播节目,电视接收无线信号等,都需要电磁波的支持。
2. 医疗领域的应用电磁波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项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内部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医生通过MRI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此外,电磁波还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放射疗法利用X射线和γ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3.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电磁波在科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天文学家使用天线来接收来自宇宙的微弱信号,帮助他们研究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此外,物理学家使用电磁波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原子和分子的操控。
二、电磁波的危害1.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电磁波的长期暴露被认为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辐射源包括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长时间接触高能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体组织受损,引发细胞突变,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
虽然科学界对于低剂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长期或高强度暴露于电磁辐射的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
2. 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除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外,电磁波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线电波、微波和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会干扰野生动物的导航和迁徙,影响它们的生活和繁殖。
此外,电磁辐射会对蜜蜂等传粉昆虫的行为和导航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潜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愚昧迷信,走出手机辐射误区!手机辐射是电磁波辐射的一种,因此要了解手机辐射必须先从电磁波谈起。
什么是电磁波辐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
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
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将常见的电磁波按频率顺序列举如下:长波<广播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除了大自然的太阳光和闪电外,各种电器用品如电视、微波炉、电灯泡、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等发射出的电磁波,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所以我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正和电磁波朝夕相处,和平共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设备产生电磁波频率段:50Hz~5KHz:电力公司使用的高压输配电缆、变电站、电磁炉、吹风机、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毯、空调、台灯;5KHz~500MHz:调频广播、调幅广播、无线电、电视信号、对讲机;500MHz~50GHz:手机、雷达、微波炉、GPS、卫星通信;50GHz~:太阳光、电灯泡、红外线、烤箱、炼钢电炉。
(Hz:赫兹,频率的单位,这里表示电磁波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
下面是常用的电磁波频率换算1KHz=1000Hz=1X10^3Hz,1MHz=1000KHz=1X10^6Hz,1GHz=1000MHZ=1X10^9Hz,1THz=1000GHz=1X10^12Hz,1PHz=1000GHz=1X10^15Hz,1EHz=1000PHz=1X10^18Hz)手机辐射是什么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手机通信时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微波,通常情况下频率在 800MHz~2100MHz之间的几个波段。
根据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的定义,微波是频率在~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为1毫米到1米。
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微波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从雷达到微波炉,从电脑显示器到电视信号都是微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正在信息技术、通信、医疗、军事、测绘、勘探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弹可以造成无数人的死亡,难道辐射没危害吗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核弹致人死亡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大量热能和随之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物理作用,核辐射只是核弹爆炸后的副产品,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健康,但并不是核弹致人伤亡的直接原因。
原子弹以及各类核物质泄露事故发生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于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发生称为衰变的物理现象。
通常的,衰变现象会发出三种类型的射线,分别是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
阿尔法射线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这两种射线都不属电磁波,当然和手机辐射就完全扯不上关系了。
与上述两种射线不同的是,伽玛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而且对人体有害,但它的频率与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
由此可以看出,原子核幅射与手机辐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电磁波是否都能穿透人体呢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具有横波的一般特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时波长越短的越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波长越长的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或发生衍射现象。
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材料时,会产生反射、吸收和穿透现象,这些作用和其程度、效果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和被照射物质的特性。
一般来讲,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越强。
事实上,常常对于同一种介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穿透性与频率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这与介质自身性质有关。
对于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类极高频的电磁波,它们更具有粒子性,因而能够穿透大多数物体。
因此医院用X射线检查体内病变,工业上用伽马射线为工件探伤。
微波也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但相对较弱。
对于人体,微波的穿透深度和微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
经实验测试,频率为915MHz的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2450MHz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2~4厘米。
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中常使用微波热辐射对浅层组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病患开刀的痛苦。
而对于频率更低的电磁波,如广播信号等基本是不会发生穿透作用的,一般仅会利用反射或衍射作用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
电磁波辐射有哪几种类型电磁波辐射可按照其产生的效应分为两种: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所有的电磁波也可以被视为光子束。
而在高频率时,电磁波会比较像是粒子式的能量。
因此当高频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光子就有可能撞出该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而造成这种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伽玛射线、X光、紫外线都属于游离辐射。
频率低于红外线(约为30GHz)的电磁波辐射都不会发生游离效应,称为非游离辐射。
此类辐射则不具游离化能力,不会产生有害人体的自由化离子。
非游离辐射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波长远小于身体的光学辐射,可产生电子激发效应,如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2. 波长小于身体,以诱发电流而造成加热的效应,如微波和高频率的射频;3. 波长远大于身体,很少发生诱发电流而加热,如低频率的射频、交流电频率和静电场(直流电场)。
有害的游离电磁辐射是如何伤害人体的呢电磁波的粒子特性是主要的,每个粒子能量是决定其生物效应的因素。
高频率的电磁波粒子(光子)有足够能量可以产生游离效应,从而打断被照射生物组织有机物的化学键,例如X光(波长小于10纳米)。
当高频电磁波射线进入到人体的内部时,会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与细胞内的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物质成份(如蛋白质、核酸和酶)抢夺电荷。
一旦这些物质中的原子的电荷失去,分子的结构就会出现不稳定,形成离子。
一些离子很容易通过化学反应破坏该离子所在位置的细胞物质,从而导致细胞结构的损坏甚至细胞死亡。
更加严重的是,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损坏,也就意味着基因序列受到干扰,细胞就有可能向着无法预计的方向发展,比如成为可以无限增殖的癌细胞,最终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非游离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在低频率,如可见光、射频、微波等,这些非游离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打断化学键结,因此非游离辐射与上面所述游离辐射造成的生物效应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非游离的电磁波也可能是有害的,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但是要取决于光子的能量,而且它们在生物体上产生的效应主要是电子的激发而不是游离。
激发效应会在生物体内诱发电流,会产生灼热感,但激发效应的产生仍取决于射源的频率、被照射物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性。
至于频率低于调频广播的电磁波,则连激发效应也无法产生。
由此可得知,大量非游离电磁波只会造成热效应,就如同做日光浴或站在浴霸灯下方一般,只要不在短期内将太多能量传给人体,生理组织就能加以调控。
所以在安全范围下长期接受非游离电磁波,并不会产生累积性伤害(如细胞癌变)。
即使当非游离电磁波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最多也只是灼伤。
显然,可见光、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这类功率极低的非游离辐射都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危险性的幅射。
微波炉会把一块猪肉烤焦,为什么还说微波对人体无害微波炉的辐射只要不直接接触人体,是无害的。
国际上规定家用微波炉的微波波长为122毫米,对应频率为2450MHz。
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和水分子频率相当的电磁波,使水分子产生共振运动,在强大的振动能量下水分子相互磨擦产生热量,从而达到使带有水分的食物加热的目的。
如果人体直接被微波炉产生的微波照射,只会产生烫烧伤损害,而不会造成累积性伤害。
而手机与微波炉相比功率极低,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
紫外线和红外线也是电磁波吗它们对人体有伤害吗正如上面所介绍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
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对人体都是有一定伤害的。
红外线和紫外线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有要太阳,就会有这两类射线。
前面提到过,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光线,但频率不属于可见光的范围,肉眼无法看见。
大家知道可见光按频率高低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个色段。
比红光频率更低的是红外线,比紫光频率更高的是紫外线。
太阳光中就有很强的紫外线,虽然紫外线穿透人体的能力不强,但可以达到真皮层,所以长时间的曝晒太阳会使皮下组织受到损伤,致病原理和X射线类似,当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细胞DNA中的分子结构被损伤而引起器质性病变,比如皮肤癌等。
也正是因为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组织,所以在医学上常用来作消毒。
太阳在发射大量紫外线的同时也在发射高能的红外线,它的波长较长,无法穿透人体,但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高强度的红外线可以使人体表皮灼伤。
家里面常用的浴霸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红外线也可被用来作信号的载波,比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和手机与电脑的红外数据传输等就是如此,但这类红外线的能量是极低的(数量级为10毫瓦),根本不足以让被照射到的生物组织升温或产生电流。
手机信号有很多种,都对人体无害吗是的,现在常见的手机通信协议有GMS、CDMA和WCDMA等,它们的微波频段分布较广,而且全世界各地的设定都不一样。
常见的有800MHz、 900MHz、1800MHz、1900MHz和2100MHz等,远远低于可产生游离效应的电磁辐射频率下限(约为30GHz),而且一般手机的发生功率都不会超过2瓦,这是极其微弱的,要知道一般家用微波炉的功率可以高达2000瓦。
当然,现在很的很多手机还支持蓝牙和的协议,这些协议所利用的波段也都属于微波。
蓝牙的辐射频率为~,协议通常有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比普通GSM信号的频率高,但这些微波的发射的能量极低(几毫瓦),不可能对人体有害。
一些手机还支持红外协议,其原理和电视遥控器是一样的。
可以确信的是,无论今后手机上有任何新的通信协议问世,只要使用的电磁波频段在微波的泛围内,就对人体完全无害,这是手机自身功率的限制所决定的。
世界各地对于手机辐射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以下是一些世界上比较权威的机构关于微波电磁辐射发表的声明或研究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人体暴露於极低频的电磁波中,不会产生生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