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核心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①②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的实质(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原理1、原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 (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应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重要性:(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遍性;②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是没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这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依据上题,该市领导“一企一策”落实措 施的工作方法,体现了 • A两点论,两分法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 C把握事物本质和主流的道理 •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材料:北京2004年5月11日电 :中共中央5 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 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动思想道德 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 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 工夫。要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感,认真研究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把握 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 育和引导活动。 • 问: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矛盾,对于整个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 而对于商品经济社会来说,则是矛盾的普 遍性。以上表述说明 • A、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在不同的场合又可以变化的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高三政治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概览高频考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核心突破1.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3)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不同。
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
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2.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高频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核心突破1.正确理解矛盾具有普遍性(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对“事事有矛盾”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
(3)对“时时有矛盾”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旧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②“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2.正确理解矛盾具有特殊性(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单元1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 矛盾的同 性和斗争性

社会建设统一起来”的观点。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 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 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古村 落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既对立 又统一,两者存在经济社会建设 与特色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 同一性,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合 理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 会建设。③但在资金使用、古村 落内的建房等方面,也存在着古 村落保护与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等矛盾,只有有效解决两 者的矛盾,才能做到既保护古村 落,又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 进程中,必须把古村落保护和经 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这一观 点是正确的。
解析: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 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在明确 教材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围绕 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用矛盾即 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矛 盾答的案斗:争性①等斗知争识性分和析同说一明性机是矛 器盾人的和两人个的基关本系属即性可。。②矛盾的斗 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 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 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 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 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 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 机器人。
视野拓展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乐极生悲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要求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1.对立属性——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性: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种情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转化。
3.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三政治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政治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基本概念:矛盾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
矛盾就是(注意:A、对立是无条件的B、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A B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
二、重、难点突破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A.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
一般以反面来证明。
如: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B.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两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中,就不能构成矛盾现实的矛盾。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