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考生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而高考材料作文则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它是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写作的,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
那么,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以下是一些写作指导:1. 理解材料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在于材料,考生必须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写作。
考生可以先阅读材料,然后再进行划重点、概括材料、总结材料中的信息等操作,最后再进行思考和分析。
2. 抓住主题高考材料作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考生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其中的主题,并在写作中突出该主题。
同时,在写作中要注意不要离题,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写作。
3. 逻辑清晰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较短的篇幅内进行较为充分的表达,因此逻辑清晰非常重要。
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掌握好材料和自己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4. 立意深刻高考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立意”,即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表达出深刻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多思考,多积累,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并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5. 语言表达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注意用词准确,语言通顺,句型多变,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在理解材料、抓住主题、逻辑清晰、立意深刻、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所突破,只有掌握好这些要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范文:高考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其中的一种题型,考生需要在所给的材料基础上进行写作。
然而,由于高考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因此,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已经成为考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
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
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
审题要“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
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
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要“三扣”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
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在一些考试或者学术场合中经常会遇到。
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下面将介绍一些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审题与理解材料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材料的含义和要求。
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包括文章、图表、数据等。
弄清楚材料中的观点和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理解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基础。
二、确定写作立场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确定自己的写作立场。
写作立场是指在材料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支持或反对的观点。
材料作文要求表达个人的观点,所以要在写作前明确自己的立场,并有针对性地批驳或支持材料中的观点。
三、合理组织中心论点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组织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整篇作文的核心思想,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立场,选取一到两个中心论点,将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这些论点展开。
四、精确引用材料在作文中要准确引用材料,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可以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或者数据,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材料的内容。
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复述,都要保持材料意思的准确表达,并注明出处。
五、逻辑清晰的结构与框架材料作文的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一般可以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分别是引入段、主体段和结尾段。
引入段用于引出主题和提供背景信息,主体段用于展开论述和阐明观点,结尾段用于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
段落之间要有过渡词语或者句子,以保持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
六、恰当运用连接词和过渡词为了使作文的结构更加流畅,可以恰当运用连接词和过渡词。
连接词和过渡词可以用来引出观点、递进、转折、举例等。
例如,“首先”、“其次”、“然而”、“例如”等词语可以用来明确和表达观点,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七、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在材料作文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尽量用准确的词汇和丰富的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和句型,以免给读者带来枯燥和重复的感觉。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写作指导写材料作文,首先需要明确它的目的和特点。
材料作文是根据某些特定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写作的一种文体,通常用于考试、竞赛、论文等。
材料作文常见的题目形式有:图表作文、数据分析、议论文、说明文、总结报告、综合分析等。
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社会问题、科技成果、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作为写作的依据和支撑。
材料的选择、建构和使用是材料作文的重点之一,深入分析和掌握材料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成功写好一篇材料作文至关重要。
下面就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技巧、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解和讲解。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1. 阅读材料并理解题意在写作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材料意思,思考有哪些信息和数据可供使用,有哪些中心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然后在草稿上做好提纲和思路。
2. 确定写作意向和结构框架有了清晰的写作意向和结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顺思路、存放材料点,也更容易使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要遵循传达信息、论述事实、展开论证、概括总结的思路,写作的结构框架也应围绕主题或中心问题组织展开。
3. 填充内容并展开论述根据提纲和结构框架,逐一填充文章各部分所需的内容和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合理论证和说明。
注意要精确、准确地运用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以达到表述清晰、连贯、易懂、有说服力的作用。
4. 检查修改并润色写作完成后,需要反复检查修改,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高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美观度。
润色包括句式变化、补充句子之间的联系、添加传神的描写、修改拼写和语法错误、增强语言的新鲜度和得体性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深入。
二、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写材料作文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准则,以使文章质量得到提高。
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和应对策略:1. 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词汇写作需要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语法结构和词汇表达,包括单词、短语、句型和语言习惯等,在写作时,要灵活运用掌握的技巧,使文章表达更加自然、生动、准确。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强化审题意识及其技巧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者“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 “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2.审出六项要求 (1)字数要求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 如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等。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语 句补写题、压缩语段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 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贰.四种意识
一、强化审题的四种意识
1.强化“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 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3点来表 述,6分的题可分为4点来表述,事实上,参考答案也是按照3点或者4点 来确定给分标准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分值越多, 意味着难度大,并且作答的要点多。题目赋分值是和答题要点成正比关 系的。对于小分值的试题,则思考应该简洁。
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
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个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开放性。
二、新材料作文材料类别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材料 来源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1.理清对象(材料中几个对象无明显主次之分的,每一个 对象可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富翁捐助穷人,三家态度
2.分清主次(几个对象间有主次之分,应该分清主次,从 主要对象入手立意)居里夫人说每个时代都有趣有用
3.辨清关系(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要辨明这 些关系,据其关系立意)
4.析清含义(蕴涵比喻或哲理的材料,要揣摩、分析材料 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用以立意)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详细描述
句子结构要灵活多变,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单调。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型、修辞 手法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达逻辑严密
总结词
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详细描述
在写作时,要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和 过渡,确保文章内容连贯、符合逻辑,避免出现跳跃和断裂的现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材料主旨
总结材料内容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材料, 理解其核心内容,把握主 要观点。
提炼中心思想
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和情感。
抓住关键词句
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这些词句往往暗示了材料 的主旨。
多个角度立意
分析材料的多重含义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挖掘其多重含义。
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
01
02
03
准确理解材料
在写作之前,考生需要对 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深入理 解,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
紧扣材料要求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 紧扣材料要求,不能脱离 材料内容随意发挥。
表达清晰、准确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用清 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想法,避免出现 歧义或误解。
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型
避免逐字逐句阅读, 以免浪费时间。
注意开头和结尾,往 往包含文章的主题和 结论,有助于把握全 文。
细心研读,筛选关键
仔细阅读材料,筛选出重要信息 和关键内容,包括重要的观点、
事实和数据等。
注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重点把握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
记录关键信息,方便后续写作时 引用和回顾。
材料作文“妥协”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话语里,“妥协”经常用作贬义词,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妥协的意思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所以有人说,妥协不是认输,也不是放弃,而是生活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妥协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一种处事、处世方法,引起许多人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妥协”,但打破常规固有思维,对“妥协”重新定义,进行思辨,为其正名,进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妥协”是如何以另一种形式展现生活的。
最后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作文,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审题过程中,需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材料给出的“妥协”定义,即“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二是试题鲜明的导向,应对“妥协”持肯定的态度,放大其积极的一面,如“退让、接纳、包容”等含义。
写作时宜调动生活经历或者阅读经验,充分挖掘“妥协”的正面意义、积极影响,即什么人在怎样的情境中,用让步的方法避免了怎样的冲突或争执,从而挖掘其精神品质。
选材上,“六尺巷”的历史故事、“退让”“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和事例等均可运用。
当然,写作时也完全可以对“妥协”展开思辨,要求妥协有度:哪些情况下可以妥协,而哪些情况下不应妥协等。
例如,生活中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可以妥协让步,材料作文﹃妥协﹄写作指导□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涂荣28这是一种宽容大度的美德,但一些涉及到是非善恶等原则的问题时,就不能妥协,应强调坚持、坚守等。
这样文章就能有思辨性和立体感。
1.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他多次公开扬言,“我若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面对廉颇的不满与怨恨,为了不起冲突,蔺相如选择了妥协让步,称病不上朝,甚至外出时,远远看到了廉颇的车子便让车夫调转回避。
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是因为有自己和廉颇守护赵国,倘若他与廉颇内斗,会让秦国有可乘之机。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材料一】: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
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说“黄金有价瓷器无价”,珍贵的瓷器,给人们的感觉是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等。
总而言之,给人美丽、高贵、典雅的印象。
而破布、废纸,破烂不堪,看起来毫无价值,两者似乎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
两者放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不般配、不和谐。
但实际上,在运输过程中,将瓷器用破布、废纸包裹起来,能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从而保护瓷器免遭破损,在这里,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的破布废纸却派上了大用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自身潜藏的价值。
归纳要素特点:瓷器: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美丽、高贵、典雅。
破布废纸: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低贱、卑微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
要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弄清关键词的喻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把握材料。
瓷器:指现实或理想中美好的人与事。
破布废纸:指低贱卑微看似无用、累赘,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实则不可或缺,为人生社会保驾护航,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的人或者事物、品质。
我们明白材料意在告诫我们:不可短视:人生不能忽视、抛弃像破布、废纸这样的品质能力。
社会不能忽视抛弃这样的群体、传统。
【例文赏析】低俗与高贵同样重要莲花在人们眼中是高贵典雅的,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得到无数的赞许。
人们却常常忘记了为之提供养料,默默无闻,甚至很多人都不屑一顾的淤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猜题押宝。
所以中考又出现了材料作文,或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结合型的作文。
它们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一是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
二是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三是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四是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做好材料作文的复习指导至关重要。
下面就如何搞好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谈谈笔者的拙见。
利用材料作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可能达到一步登天的效果的。
作文训练涉及面很宽,既有写作素质、语言表述素质,又牵涉思想品格和洞察社会人生的素质。
因此,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设计合理,训练科学,则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反之,则只能孵化不良素质。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在保证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冲动的同时,应培养起思维的针对性、同一性和写作的逻辑性、语言的严密性,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把握原材料的情感意向和原材料的“所指”意图,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能纳入总轨道的“能指”联想。
这是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根基。
有一则材料说:绿化工人把人行道边的旁逸斜出的枝叶剪除,然后留下整齐美观的两行冬青。
学生从现在提倡个性,容易把作文写成反对扼杀个性的教育。
但这个材料的作者情感意向却不在此。
不说材料作者的情感意向,即如现实生活中成排的冬青如果高低宽窄参差不齐也是毫无美感可言。
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扼杀个性”的观点辨析点评,并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材料的情感意向。
揣摩材料的作者意图,分析材料内在的启示因子,这都属于一个材料的“所指”范畴。
笔者在作这类作文的指导时,先让学生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写作角度,逐一整理列于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反过来再对照材料,自析互评谁的角度符合原材料所提示或隐含的通向罗马的大道。
比如有一则材料介绍某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什么阶段对他的事业成功影响最大时,回答是:幼儿园。
一些学生据此得出“勤奋”、“创造能力培养”等幼儿或在幼儿园不可能明确培养的写作观点(因为此则原材料毫无教师让他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文字),于是笔者让大家讨论文字材料是否透露此类消息,最后统一到此类观点纯属妄加评论。
学生提炼材料观点,最容易患的毛病是似是而非、隔靴搔痒的擦边球式结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的观点,其适用范畴和要点要与原材料的倾向和启示因子的相似点越多越好。
这样的引导,学生钻研深入,互相诘难,“真理”越辩越清,积极性和表现欲日强。
二、引导学生理解原材料的整体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质疑,借题发挥,反其道而用之,提出创造性见解。
有一则材料说王安石在某地见“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两句诗,认为对方写错字造成错误,于是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其实,“明月”是当地的一种鸟,“黄犬”是一种小毛虫。
材料说:“王安石没有调查,结果弄错了作者的原意”。
原材料本身的情感意向是批评王安石的,但如果作文要求中写道:“是王安石改诗错误,还是原诗有缺点?请你谈谈看法。
”这时完全可以一反原材料的意向,批评原诗用词的冷僻和表现的晦涩。
许多作文题,往往留有尾巴,暗示或明指习作可以作开放性议论,可以表述不同的观点,这时学生就能突破材料相应的框框去翻新意写作。
三、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否成功,重要的不是习作者自取的题目,而是习作的引论是否辨析得体,说话有分寸,接榫密缝,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
无论是哪一类材料作文,都须有一二段画龙点睛的引论部分,如果起承自圆其说,翻新写作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引论模糊,缺少逻辑推理,即使立出了紧扣原材料情感意向的观点,也会使人感到牵强,把一篇文章写得离题。
完成材料作文的写作,学生常患两种毛病,或照抄原材料列于文首,或对原材料随便提及几句,有的甚至一句也不提。
如果有此三病(只要三者有一),那么习作的任何立意都只是空中楼阁。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笔者重点抓了每篇习作的开头,即要求学生在简洁的引论部分叙、析、评三结合。
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为习作者提炼观点服务。
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要为提炼观点作铺垫。
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笔者曾给了学生一段六百字的记者采访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文字,中心意思是因为袁隆平科研成就巨大,因此他的名字有千万元价值,但他不要名不要利,只知倾情于农科研究。
一些习作开头就是两句话“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一心搞科研,取得了世界性成果,因此一个人要取得成绩需要有理想。
”应该说习作从立志高度谈感想,是扣住原材料提供的启示因子的,但是开头缺少分析,没有从袁隆平立志角度的叙例和分析中得出观点,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树,议论就有强词夺理之感。
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常表扬一些引论中能有根有据立论的文章,也把引论不当的文字拿出来让学生互评互析,找出错误以求提高。
应该说从失败中学习往往更有针对性。
文章引论过关了,材料作文的立意也变得不再举步维艰了。
如上文王安石改诗的原材料原本倾向是批评王安石,但如果习作者在引论中忠实地例述原材料,随后提出自己另有看法,笔峰一转分析起材料中的人和事,反过来批评作诗者,写成一篇有不同见解的翻新文章,天衣无缝,说得批阅者点头称是,这样的作文谁不叫好?据此笔者认为学生在材料作文中提炼观点一是要遵循材料给出的启示因子,二要在引论部分自圆其说地分析出道理,其顺写、其逆写都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四、[模拟试题]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
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
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
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
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注意:要紧扣材料说出体会,联系实际谈出感想。
[思路提示]写读后感,一要重视读,要读出材料的内涵。
要明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二要从材料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
此题材料的内容是清楚的,文末郑板桥的字条可视为材料的中心,写作时应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来谈感受。
同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具体、谈生动。
笔墨要集中,千万不要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弄得全文没有中心,杂乱无序,一篇读后感六七百字,谈透一两点感受即可。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图中这位“大眼睛”姑娘名叫苏明娟。
1991年,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贫困学生中为“大眼睛”苏明娟拍下了张著名的照片《我要读书》。
从此,这个8岁的小女孩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和希望工程联在了一起,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象征。
在此后的11年间,苏明娟依靠着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于2002年跨进了安徽大学。
成为大学生的苏明娟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业。
于是致信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诚恳地要求退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对她的捐助计划,希望将这金钱用在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身上。
提示: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适时拒绝帮助是督促自己上进的有效方法。
接受帮助和适时拒绝帮助,哪一种更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呢?A、认真观察图片,结合材料内容,发挥想象,以《我要读书》为题,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苏明娟当年渴望得到帮助、继续读书的心理。
150字左右。
B、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600字。
[思路提示]题A较为简单,就是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注意两点,一是要用第一人称,二是要写细致,要写出“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
题B的思路在材料的提示中已有,材料最后一句是重点,写作时,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关键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关键,无论怎样选择都要突出“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
此外,材料只是个例子,不要只抓住材料不放,应该由此谈开去,要放得开,收得拢。
力求谈深刻,谈出道理来。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
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
想想看,东郭先生为什么要充数呢?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A、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B、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C、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写出新意。
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
[思路提示]题1的写作不要拘泥于传统看法,材料提示中已指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启示,寓言中宣王、缗王、南郭处士、其它吹竽者构成了六种人物关系。
即宣王、缗王分别与南郭处士、其他吹竽者;南郭处士与其他吹竽者;宣王与缗王。
任何一个方面的人物,都可以作为议论对象或切入点,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作参照,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得出种种有益的启示。
题2是扩写,扩写时要注意用各处描写方法塑造南郭处士、宣王、缗王等几个主要人物。
同时要注意适当借助想像设计一两个小情节,使故事更曲折些。
文中还应有揭示主题性的议论性的句子,以突出主题。
题3是续写,从本题说,其实就是故事新编。
因而构思上要下功夫,要打破原有故事,大胆联系现实,创新写作。
但要注意,无论怎样写都不能胡编。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03年春节晚会上,小品《足疗》、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对此,两个作品的创作者谈了自己感受。
黄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为我本人来讲,还真就是两个女性给我洗过脚。
小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脚,现在是我老婆给我洗脚。
小品的结尾我还加了一句台词:“将来呢,咱孩子可能还给你洗脚。
”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台词里面,贯穿着中国人的家风,乃至民族的民风。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给父母尽过这个孝。
可能洗脚这个举动并不大,但是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
麦玮婷:《让爱住我家》是我写的词,我先生谱的曲。
多年来,我们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体现家庭温馨和乐方面的作品。
我们愿意把这个作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爱和家庭中的相互体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大家爱的动力。
要求:读了上面两则材料,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提示]这个题目的材料主旨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一谈的“孝”,材料二谈的是“爱”,都是我们生活中体会较深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材料写作的要求已近似于话题作文,所以写作难度不大,主要把握一点:写出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