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环境因素对光用的影响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二轮非选择题分组特训一2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应用分析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二轮非选择题分组特训一2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应用分析

2.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应用分析(限时训练:建议用时20分钟)1.海水稻是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耐盐碱高产水稻,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培育出了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如图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内海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用于________过程。

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11:00~13:00时段与14:00~17: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都在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点时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0后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暗反应(或CO2的固定)低(2)CO2浓度降低、光照强度下降(3)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利用的CO2减少,且气温降低,气孔打开,有利于CO2进入解析分析曲线变化,海水稻净光合速率在中午13:00时明显降低与此时胞间CO2浓度降低呈正相关,说明可能此时海水稻叶片的气孔大量关闭。

但大约14:00之后,海水稻净光合速率再次开始下降,而此段时间胞间CO2浓度还不断上升,说明此时段可能主要是光照强度下降所致。

(1)海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与A点相比,B点(13:00)时胞间CO2浓度低,CO2的固定减弱,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低。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11:00~13:00时段与14:00~17:00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虽然都在下降,但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叶片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胞间CO2浓度降低)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照减弱引起的。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的影响的选择题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的影响的选择题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的影响的选择题假设下列问题中,哪项不是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影响的因素?A. 湿度B. 温度C. 大气稀薄程度D. 光谱颜色答案是D。

光谱颜色是光本身的属性,而不是环境因素。

然而,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以下是一些值得探究的相关问题。

1. 空气质量和光污染空气污染对光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光污染是指过多或不必要的人工光照射,从而影响夜间观测和生物钟。

在污染严重的城市,灯光可以阻止人们看到星星,并让夜间生物的活动受到干扰。

此外,光污染会导致能源浪费和碳足迹加大。

2. 大气层和光的折射大气层是光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它会发生折射,这个现象在天空的颜色变化中尤为明显。

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也会发生折射,导致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实际上与真实位置有所偏差。

此外,大气层中的气体和微粒会对光强度和颜色产生影响,对天文学观察产生重要影响。

3. 光和作用的颜色光是由电磁波构成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了可见光谱。

当光进入物体时,它会被吸收或反射。

所吸收的颜色就是物体的颜色。

而所反射的颜色则是绕射光的波长,使我们看到的是某种颜色。

因此,颜色不仅取决于光的颜色,还取决于反射和吸收的作用。

4. 华丽的色彩和生物光和作用在生物体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调节生物钟和光合作用。

另外,一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能产生颜色的变化。

例如,鳍足类动物的发光是由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许多鸟类和昆虫的羽毛和外壳的彩色是通过反射光的结构和各种颜色作用的结果。

结语光和作用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环境因素对它们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和作用,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冲关练3 环境因素对光用的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冲关练3 环境因素对光用的影响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重点冲关练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满分50分,攻坚克难,15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B.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C.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D.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解析】选A。

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O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10,A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 h,C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 h CO2浓度较高,8~10 h CO2浓度较低,且都保持CO2浓度不变,说明4~6 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D正确。

2.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基粒数,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据图1可知,适当补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B.14~16时,三组光合速率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补蓝光时,由于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D.补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减弱导致【解析】选D。

由图1结果可知,若适当补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A正确;14~16时,三组的光照强度均下降,三组黄瓜光合速率均降低,B正确;补蓝光时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C正确;根据图1、2结果分析,补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说明促进光合作用产物运出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错误。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课时规范训练40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课时规范训练40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课时规范练40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广东湛江联考)木棉花是广东省省花、广州市市花,每年元宵节刚过,木棉树就开始开花,花冠红艳、树干壮硕,犹如壮士风骨,广州满街都种有木棉花作为行道树,象征着广东人的精神风貌。

常常截顶或修枝整形,促使树冠丰满美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木棉开花的调控B.木棉中的光敏色素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C.树干截顶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发育D.春夏季细胞分裂快慢不同引起树干中年轮形成2.光敏色素是一种植物具有的能接收光信号的分子。

下图为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尖端的细胞可能含有光敏色素B.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调节特定基因表达C.光敏色素应该不是激素,只存在于植物的叶子中D.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实质是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2023·山西大同检测)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刺激。

如图为某短日照植物开花与暗期的关系,只有当连续暗期超过临界暗期时,植物才能开花。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暗期中断会导致该植物不能开花B.植物对光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C.夏季白天连续遮光数小时不能使该植物提前开花D.光照为植物提供能量,同时也是一种信息4.(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为探究长日照植物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开花情况,科学家预先将拟南芥的开花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并将其种子送入“天宫实验室”,进行跟踪观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日照长短和微重力环境,需要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B.通过实时荧光图像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测开花基因在微重力下的表达动态C.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其种子细胞D.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5.(2023·江苏无锡模拟)春化处理是指对种子或植物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促进其花芽形成。

高中生物 (新高考)高三精准培优专练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含答案

高中生物 (新高考)高三精准培优专练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含答案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分析1.应用①单因子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例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突然将CO2浓度由1%降低至0.003%。

下列变化不会发生的是()A.叶绿体中NADPH的消耗速率会加快B.叶绿体中C3、C5浓度在瞬间内的变化分别是降低、升高C.一段时间后,C3、C5的浓度均达到稳定D.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逐渐减慢2.应用②多因子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例2.(多选)科学家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强度为0~a时,适当提高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B.光强度超过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C.曲线Ⅰ、Ⅱ、Ⅲ表明,光合速率受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的综合影响D.曲线Ⅰ、Ⅱ、Ⅲ表明,改变温度和CO2浓度对植物的光饱和点有影响提分训练1.如图为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光照强度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升高的因素是()①光照强度②CO2浓度③温度④水分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

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

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Fe2+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3.(多选)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B.光照强度为15klx时,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100mL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是CO2浓度4.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高一生物教辅练习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高一生物教辅练习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高一生物教辅练习合格考达标练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

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2.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下列关于一段时间内叶绿体中ATP与O2的相对含量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使C3合成减少,一段时间内暗反应逐渐减弱,暗反应消耗的ATP也逐渐减少,故ATP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暗反应的减弱,光反应因产物积累也逐渐减弱,所以叶绿体内O2含量逐渐减少。

3.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据此可推断其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A项错误;耗氧多,而产生的ATP又较其他细胞少,所以应该是细胞呼吸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并且散失的热量多于其他细胞,B项正确;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项错误;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 项错误。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配套训练:重点冲关练习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卷)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配套训练:重点冲关练习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卷)

高考重点冲关练习四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卷)满分30分,12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下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O2的影响。

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点处能产生A 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解析】选C。

P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产生ATP的部位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P点上移,B项错误;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则光合速率下降,R点下移,Q点右移,C项正确,D项错误。

2.某科研小组利用玉米和大豆研究大气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重量的水所同化CO2的量,是Pn/Tr的值。

A.CO2浓度的升高能增强暗反应而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B.CO2浓度的升高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大于玉米C.玉米主要通过降低Tr而大豆主要通过提高Pn来提高WUED.由实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大豆【解析】选D。

CO2浓度的升高能增强暗反应CO2的固定,从而C3的还原增强,使ATP 的消耗增加,而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A项正确;CO2浓度升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是(7.10-3.68)/3.68≈0.93;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幅度是(15.77-9.22)/9.22≈0.71,B项正确。

水分利用效率是Pn/Tr的值,由表格中数据看出,玉米主要通过降低Tr而大豆主要通过提高Pn来提高WUE,C项正确。

干旱时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当CO2浓度降低时,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更大,即说明干旱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玉米,D项错误。

3.(2016·四川高考)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子,备受人们青睐。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真光合速率,并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00A.温度超过40℃时甲的CO2固定速率下降B。

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C.温度约为48℃时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D。

植物甲比乙更能耐受高温环境【解析】选D.根据甲曲线可知,与30℃相比,温度超过40℃时,甲的真光合速率下降,此时甲固定CO2的速率下降,A正确;根据乙曲线可知,温度为55℃时,乙的真光合速率为0,而此时植物仍然进行细胞呼吸,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B正确;温度约为48℃时,甲的真光合速率为0,即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比较甲、乙两曲线可知,植物乙比甲更能耐受高温环境,D错误。

【加固训练】如下图,在图甲的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O2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C。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真光合速率,并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00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CO2固定速率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温度约为48℃时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甲比乙更能耐受高温环境
【解析】选D。

根据甲曲线可知,与30℃相比,温度超过40℃时,甲的真光合速率下降,此时甲固定CO2的速率下降,A正确;根据乙曲线可知,温度为55℃时,乙的真光合速率为0,而此时植物仍然进行细胞呼吸,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B正确;温度约为48℃时,甲的真光合速率为0,即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比较甲、乙两曲线可知,植物乙比甲更能耐受高温环境,D 错误。

【加固训练】
如下图,在图甲的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O2的影响。

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解析】选C。

P点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产生ATP的部位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P点上移,B项错误;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则光合速率下降,R点下移,Q点右移,C项正确,D项错误。

2.纳米银具有广谱持久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进行实验以探究纳米银释放到水环境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01( )
A.随纳米银浓度的提高,对小球藻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加强
B.随纳米银浓度的提高,对小球藻细胞呼吸的抑制作用加强
C.测量小球藻细胞呼吸溶解氧的消耗量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纳米银中的Ag+不会通过影响酶而影响小球藻的生命活动
【解析】选B。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随纳米银浓度的提高,a图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下降,所以对小球藻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A错误;b图中溶解氧含量上升,说明细胞呼吸耗氧量下降,所以对小球藻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B正确;测定细胞呼吸的溶解氧的消耗量时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C错误;Ag+为重金属,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所以Ag+会使酶变性,进而影响小球藻的生命活动,D错误。

3.利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NaHCO3浓度对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02( )
A.当叶肉细胞开始光合作用时圆叶片上浮
B.提供光照后,叶绿体中的ATP/ADP比值下降
C.b点光合作用速率低于a点
D.d点由于叶肉细胞失水,导致代谢速率下降
【解析】选D。

圆叶片上浮是由于细胞中积累氧气,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圆叶片上浮,A错误;提供光照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会进行光反应,导致产生的ATP增多,因此ATP/ADP比值上升,B错误;b点上浮至液面的时间低于a点,说明单位时间内b点产生的氧气量更多,即b点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a点,C错误;c点以后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代谢速率下降,曲线上升,圆叶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延长,D正确。

【加固训练】
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和“”分别表示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若相同条件下测量O2的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C.低光照强度下,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解析】选D。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高光照强度下,“”有机物积累多于“”,因此“”为高CO2浓度下的测量结果,“”为低CO2浓度下的测量结果,A项正确;若因变量改为检测O2的释放量,则曲线变化趋势与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B项正确;低光照强度下,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CO2浓度,因此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C 项正确;题图中,在高光照强度下,高浓度CO2时,干重增加更显著,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4.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先后经黑暗和光照处理,测量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03
(1)黑暗处理的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可以吸收容器内的氧气,在__________________(2分)上生成水。

(2)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表示呼吸速率,由图可知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____(3分)×1mol/min。

(3)在5~15 min,单位时间内玉米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_______________(2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4分)。

(4)15 min后容器内的氧气总量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分)。

【解析】(1)黑暗处理的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H]结合生成水,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表示呼吸速率,由图可知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5-4)÷5=0.2×1mol/min。

(3)在5~15 min,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因此单位时间内玉米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减少。

(4)15 min后,随着容器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消耗,光合速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则氧气总量将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1)线粒体内膜(2)0.2
(3)减少容器内CO2浓度逐渐降低
(4)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