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华电影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追求

合集下载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在我们阐述了中西电影文学的概念,美学思想在电影文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在我们概述了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比较和联系了中西美学思想,探讨了西方美学思想在电影文学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中西美学思想碰撞与融合的现象,并探讨了中西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的深层启示。

在我们总结了中西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整篇文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西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的精髓,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概念、重要性、概述、对比、联系、表现、碰撞、融合、深层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中西电影文学的概念中西电影文学是指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电影艺术元素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探讨了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普遍主题,在观众中产生深远的思想共鸣。

中西电影文学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影作品的创作,更包括了对电影艺术本质和美学价值的探究。

它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学传统和审美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拓宽了观众的审美视野和思维空间。

通过对中西电影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补与启发。

中西电影文学的概念不仅仅是对电影作品的分类和归纳,更是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西电影文学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美学思想在电影文学中的重要性美学思想在电影文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电影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提升上。

美学思想涵盖了对美的定义、审美标准、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探讨,通过美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电影文学得以在审美上更加深刻和丰富。

美学思想能够引导电影创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使得电影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更具有内在的美感和艺术性,从而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能够得到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审美享受。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中西电影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它们各自代表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不同的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指对美的概念、原则、规律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的理论体系,它是一种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表达,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感。

通过对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家美学”以及“儒释道美学”的综合表达。

儒家美学主张“中庸之道”,追求平衡和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强调情意相通、礼义廉耻。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与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的神奇和奥秘,崇尚清静之美和无为而治的审美取向。

佛家美学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强调空灵之美和虚无之美,主张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这些审美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美学思想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美学”、“文艺复兴美学”、“启蒙美学”和“浪漫主义美学”等,古希腊美学注重完美的形式和理性的审美,文艺复兴美学强调个性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价值,启蒙美学强调理性和自由的审美,浪漫主义美学强调感性和想象的审美。

这些西方美学思想影响了西方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审美传统。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在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上呈现出一些共通之处。

在中西电影文学中,都对人性与生命、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呈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反思与探索等共同的审美关怀。

中西电影文学都充分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表现了对理想、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不论是中国的《霸王别姬》还是西方的《罗马假日》,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些共通之处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体现了人类文化共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电影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集合了文学、美术、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而美学思想则是电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特色。

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但却都在追求艺术的完美和美感上有着共通之处,本文将就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进行论述。

一、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美学思想在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美学思想强调个性和创新,崇尚自由和个性表达,追求审美上的多样性和变革。

而中国美学思想则注重传统和历史的积淀,重视人文情感和内涵的表达,强调审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电影文学创作中,这种差异会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处理、视觉构图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西方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与表现1. 自由创新与审美多元西方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由和多元的审美观念,反对传统的束缚和单一的审美标准。

电影作品在主题选择和叙事手法上常常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例如在《阿凡达》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运用了全新的3D技术,打破了传统影像的表现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而在叙事上则展现了反传统文明对自然的挖掘和破坏,表现出对自然与文明的历史和思想的深度探索,体现了西方电影对于审美多元的追求。

2. 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西方电影文学美学思想强调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绘。

在《泰坦尼克号》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通过对主角之间情感纠葛的描绘,表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无尽追求,使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挚和感动。

这种情感上的表达和人文关怀,是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的一大特色。

1. 传统文化与审美鉴赏中国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注重传统文化和审美鉴赏的价值,倡导内在的审美品味和个性的文化属性。

在《卧虎藏龙》中,导演李安通过对中国古典武侠文化的再现和当代人物性格的冲突与情感交织,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

2020中传艺术硕士MFA846《电影艺术概论》最终冲刺押题30套卷《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画外空间2.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七艺术”3.透明性剪辑4.法国“印象派”电影5.海斯法典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场面调度”或“景深理论”)?2.简述格里尔逊学派?3.表现主义电影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作品和艺术特征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科幻片总体艺术特征的看法?中美科幻电影比较?《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二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程步髙2.《电影作为艺术》3.库里肖夫效应4.电影和戏剧离婚5.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什么是电影的场面调度。

简述三种主要的调度方法?2.简述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性质。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作品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以《流浪地球》为例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思维以及中国价值的表达?《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三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180度表演区2.国防电影3.类型电影4.阿恩海姆的电影理论5.费穆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为什么说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呈现出复杂的局面?2.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作品、贡献及局限?3.简述电影作者论?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电影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同异?1.跳切2.“孤岛”电影3.布赖顿(布莱顿)学派4.黑色电影5.张石川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新好莱坞的发展、代表导演和作品、艺术特征?2.茂瑙表现主义、室内剧电影代表作有哪些特点?3.简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谈谈你对谢晋导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认识?《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五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沈浮2.超现实主义电影3.精神分析电影批评4.北影四大帅5.沈西苓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认识人民电影事业建立的历史意义?分析延安电影团?2.简述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背景、发展历程、特点和美学追求、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简述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什么是麦格芬?简述希区柯克悬念影片的特点?《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六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画外音2.公路电影3.上镜头性4.景深镜头5.阳翰笙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明星影片公司(“明星”公司)?2.简述左岸派的代表导演和作品、艺术特征?3.简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简述当下我国艺术电影发展策略?1.停机再拍2.阿瑟·佩恩3.金基德4.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商务”影戏部)5.三突出原则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新兴电影理论家对“软性电影”理论的批判?2.简述苏联蒙太奇学派?3.简述抗日根据地的电影创作?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简述中国电影产业化?分析《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的市场策略?《电影艺术概论》冲刺押题第八套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袁牧之2.“昆仑”公司3.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4.导演中心制5.镜头内部蒙太奇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电影表演的技巧?3.简述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50分)1.如何认识电影空间与电影时间的关系。

艺术电影的思考与启示

艺术电影的思考与启示

艺术电影的思考与启示近年来,艺术电影在电影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观众们追捧的对象。

与商业大片相比,艺术电影更注重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文化价值的深度探讨。

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富有想象力的视觉效果,艺术电影给予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首先,艺术电影引发了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艺术电影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引起观众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例如,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茜茜公主》以一种幽默而真实的方式揭示了社交圈子中虚伪与欺骗的现象,引发观众对社会道德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其次,艺术电影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创造力的激发。

与商业电影追求娱乐和票房不同,艺术电影更注重对影像的艺术性和表达手法的创新。

导演通过摄影、音乐、剪辑等各种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低俗小说》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非线性叙事风格成为经典之作,激发了许多年轻导演的创作灵感。

这种审美的享受和创造力的激发,使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艺术电影还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和故事情节的铺陈,艺术电影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对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思考,艺术电影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导演伊朗奥斯卡获奖影片《分离》以家庭纠纷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引发观众对道德、责任和爱的思考。

这种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诚和善意。

最后,艺术电影还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艺术电影往往涉及到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些背景的展现,让观众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作品《寻找乌托邦》以非洲贫困地区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摘要】本文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并探讨研究的意义,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在我们将比较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异同,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分析其对观众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将总结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共同点,并展望未来发展,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异同、表现方式、具体作品、影响、未来发展、共同点、进一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西电影文学作为世界上两大电影文化体系之一,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也有助于促进电影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与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中西电影文学的艺术创新与交流。

西方电影文学以其多样性和前卫性而闻名于世,具有深厚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积淀,体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

而中国电影文学则承载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注重表现传统道德观念与审美情感。

中西电影文学的美学思想在不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性。

通过对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探讨,可以深入挖掘电影文学的文化内涵,拓展观众的审美视野和文化视野,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学思想是影响电影文学创作和审美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美学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电影文学作品背后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中西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通过对不同文化美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独特性,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电影史名词解释

电影史名词解释

又名“新兴电影运动”。

1933-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下,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由此摄制的一批反帝反封建影片。

1933年,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大约35部影片,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

代表作孙瑜《大路》,夏衍、程步高《春蚕》,蔡楚生《渔光曲》,《桃李劫》《风云儿女》等。

国防电影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于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以及随后摄制的一批影片。

与“国防文学”相一致,国防电影旨在动员文艺界参与救亡运动,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代表作有《狼山喋血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文华影业公司抗战后上海的一家电影公司,与昆仑影业公司齐名,创办人吴性栽。

在选择创作人员和选题拍片上非常重视艺术质量,带有浓厚的艺术知识分子气息,更关注普遍化的人性问题。

代表人物佐临、曹禺、桑弧、费穆、张爱玲,代表作《太太万岁》《小城之春》等。

大观楼影戏园由任庆泰经营,是北京南城最早的放映电影场所之一。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此处放映。

2005年被授予“中国电影诞生地”名称。

台湾新电影八十年代初台湾出现的导演创作群体。

特点:以表达个人经验为主要特征,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通过个人成长记录台湾几十年历史变迁,为表现生活、特意追求写实主义。

提倡非叙事性、非职业演员,运用长镜头、深焦镜头和实景拍摄。

代表人物侯孝贤、杨德昌、陈国富等,代表作《海滩的一天》《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小毕的故事》。

健康写实主义指1960年代由李行导演开启的一种台湾电影风格。

其明显受到美国《读者文摘》编辑风格的启发,既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保持着一定的关联性,又符合台湾当局在文艺政策中所推行的“六不”准则,还以其对社会面貌、现实生活与普通劳动者的带有写实风格的描写,一改台湾电影服务政宣、远离现实的弊端。

提升了台湾电影在海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中西电影文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它们在美学思想和表现形式上有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探讨其中的异同之处,并说明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我们来看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

在西方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主要强调个人主义、情感表达和叙事结构。

西方电影在美学上追求自由、多元和个性化,这反映在其作品中对于情感、自由意志和多样化文化的深刻表达。

而在中国电影文学中,美学思想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

中国电影在美学上更加侧重于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的反思,其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集体命运。

在美学表现上,西方电影注重个人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入呈现。

西方电影作品往往以个人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绘来反映人性、情感和人生观。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更加注重群体情感、历史背景和社会责任的表现。

中国电影作品通常以群体形象为载体,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

尽管中西电影文学存在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表现形式,但它们之间也有诸多相通之处。

在美学思想上,中西电影文学都对人性、情感和社会价值有着深刻的关注,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艺术的追求是相通的。

在美学表现上,中西电影文学都希望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从而达到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电影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些中西合拍的电影作品和跨文化交流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这表明中西电影文学在美学表现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交融与共通之处。

中西电影文学在美学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源自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尽管存在差异,中西电影文学之间也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中西电影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联 华 电影 ; 征 ; 录 ; 术 形式 表 纪 艺 [ 中图 分类 号 ]J 0 [ 9 9 文献 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7 — 1 x( 0 9 0 - 0 O 0 1 1 5 1 2 0 ) 3O - 5 6 9
13 0年 代 兴 起 的 联 华 影 业 公 司 及 其 开 展 的 国 片 复 兴 9 运 动 是 中 国 电影 发 展 史 上 一 个 重 要 的 电 影 现 象 。 但 迄 今 类 之 爱 ; 希 望 国 人 以 真 理 公 义 来 洁 净 灵 魂 、 礼 义 廉 耻 或 用
深入考 察联 华 电影 文 本 与 它外 部 的诸 多 因素 如 政 治 、 社
会 、 化 、 史 、 场 的 互 动 关 系 , 将 其 放 在 电 影 史 的 历 文 历 市 再
史 坐标 系中加 以定 位。


时代精 神 的 表征 与社 会 历史 的纪 录
联 华 影 业 公 司 的 国 片 复 兴 运 动 是 对 古 装 片 、 侠 神 怪 武 片 为 主 导 的 中 国 电 影 史 上 第 一 次 商 业 电 影 浪 潮 的 一 次 反 拨 与 矫 正 , 目的 是 想 消 除 武 侠 神 怪 电 影 所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其 响 , 现 国产 电 影 的 复 兴 , 此 , 顺 应 了 当 时 中 国 社 会 实 因 它
第1 1卷 第 3 期
论联 华 电影 的 思想 意 识 与 艺 术追 求
欧 孟 宏
( 武汉大学 艺术学系 , 湖北 武汉 40 7 ; 3 0 2 湖南理工学院 中文系 , 湖南 岳 阳 44 0 ) 10 6
[ 摘 要]作 为 时代 精 神 的表 征 与社 会历 史 的 纪 录 , 华 电影 既 具 有 较 为 先 进 的 思 想意 识 , 联
20 0 9年 5月
东 南大 学 学报 ( 学 社会 科 学版 ) 哲
Jun l fS uh atU i ri P i sp yadS ca S i c ) o ra o o t s n esy( hl o h n o il ce e e v t o n

《 孤儿救 祖记 》 《 心 》 《 后 之 良心 》 《 、人 、最 、 良心 复 活 》 等影 片就 已经有 了 回归 传统 伦理道 德 的价值 取向 , 并逐 渐形 成
总 情 势 对 电 影 变 革 的 心 理 要 求 。 而 如 何 真 正 地 实 现 电 影
的 变 革 就 成 了 问 题 的 关 键 , 为 发 起 电 影 变 革 的联 华 各 导 作 演 们 在 个 人 电 影 美 学 观 念 的 驱 使 下 , 合 当 时 的 时 代 背 结
景 , 展 了一系列 的 电影话语 实践 。 开
为止 , 于联 华 电影 的研 究文 章寥 寥 无几 。笔 者认 为 , 关 作
为 时 代 精 神 的 表 征 和 社 会 历 史 的 纪 录 , 华 电 影 文 本 在 多 联
重 、 杂 的 背 景 中 呈 现 出 了 异 彩 纷 呈 的 面 貌 。 而 要 正 确 地 复 揭 示 这 一 面 貌 , 们 必 须 摒 弃 单 一 的 电 影 批 评 范 式 , 而 我 转
又在 艺术 形 式上 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 并为 电 影 的 民族 化 作 出 了贡献 。联 华 电 影 的 出现 改 变 了 当
时 中国 电影 发展 的 方 向 , 高 了 1 3 提 0年 代 国产 电影 的思 想 与艺 术水 准 , 由于思 想 意识 和 电 影 9 但
美学 观 念 的局 限性 , 华 电影 在思 想 内容和 艺 术 方 面 也 都 存 在 着 诸 多 缺 陷 , 些 缺 陷 在 同 时 期 联 这 其他 影 片 中也 明显 存 在着 , 以说 具 有一 定 的普 遍 性 。 可
修 饰 内 心 。 这 些 影 片 大 多 从 家 庭 伦 理 道 德 出 发 , 图 重 建 试 仁 爱 、 人 为 善 、 家 庭 为 重 的 儒 家 传 统 道 德 观 , 而 实 与 以 进 现 国 民 道 德 的 提 升 , 进 社 会 的 全 面 进 步 。 因 为 在 儒 家 看 促 来 , 与 国是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修 身 治 国 平 天 下 ” 先 家 “ 首 得 “ 家 ”2。联 华 的 这 类 影 片 是 对 五 四 以 来 中 国 传 统 家 齐 ¨ ] 庭 伦 理 道 德 观 全 面 崩 溃 之 后 所 带 来 的 一 些 道 德 沦 丧 社 会 现象 进行 的一种 理性批 判 , 是对 两千 多年来 绵延相 续 的 也 家 庭 文 化 进 行 深 入 反 思 之 后 的 一 种 民 族 精 神 的 想 象 。尤 其 是 近 代 以 来 的 上 海 , 追 求 个 性 自 由 的 时 代 下 , 统 道 在 传 德观更 是被 摧残 得奄奄 ~ 息 , 现 了众 多 的纵 欲放 荡 、 出 寡 廉 鲜 耻 等 道 德 败 坏 的 社 会 现 象 。联 华 的 这 类 影 片 客 观 上 有 利 于 扭 转 这 种 每 况 愈 下 的 世 风 , 该 说 在 当 时 是 有 积 极 应 意 义的 。然而 ,天伦 》 《 《 、 国风 》 影 片 在 一 些 电 影 史 著 作 等 中 被 认 为 是 罗 明 佑 等 人 为 了 迎 合 国 民 党 蒋 介 石 政 权 所 提 倡 的 “ 生 活 运 动 ” 制 作 的 , 目 的 是 为 国 民 党 政 府 服 新 而 其 务 】. 2 , 实 上 问 题 并 非 如 此 简 单 。 1 2 ] _ 事 。 ] 0年 代 中期 兴 9 起 的 由郑 正秋 、 石 川 等 人 率 先 拍 摄 的 家庭 伦 理 片 , 张 I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