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知识试题11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一、知识讲解(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二、同步训练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读该国区域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 1.A 2.A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国为芬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高。
选A。
第2题,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等。
选A。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回答3~4题。
3.“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4.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 3.B 4.B 第3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内蒙古包头期中]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A.维持生物多样性B.净化空气和水质C.提供美丽的风景D.提供动植物资源2.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A.是无条件的B.可永续利用C.是同时存在的D.经常相互冲突[2023·河南洛阳期末]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有众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最适宜()A.利用调节服务发展生态旅游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4.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气候湿冷,为纯牧业区。
读图,完成5~6题。
5.该岛居民最担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应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B.全球变暖——调节服务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6.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较差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功能C.人类活动破坏了该地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D.降水增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2023·四川南充期中]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得到的产品或惠益。
2020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纲展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7页[基础梳理]一、“地球之肾”—-湿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5.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二、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错误!―→错误!―→错误!3.案例——洞庭湖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措施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图文拓展]1.东北地区湿地保护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考点一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高考经典题)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森林湿地练习题

森林湿地练习题一、选择题1. 森林湿地是指下列哪种湿地类型?A. 河流湿地B. 沼泽湿地C. 湖泊湿地D. 海洋湿地2. 森林湿地的特点是什么?A. 高温多雨B. 干燥寒冷C. 土壤湿润D. 阳光充足3. 森林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什么作用?A. 保持水源B. 纳净空气C. 调节气候D. 促进地质循环4. 森林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A. 提供栖息地B. 降低温度C. 改善土壤D. 增加降水量5.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种是什么?A. 蜘蛛和蚂蚁B. 鳄鱼和蛇C. 松鼠和兔子D. 蓝鹭和鸭子二、填空题6. 森林湿地由于水分充足,适宜生长的植物主要是______。
7. 森林湿地的栖息物种通常具有良好的______适应能力。
8. 森林湿地的湿润环境使得土壤具有______特点。
9. 森林湿地中常见的哺乳动物有______和______等。
10. 森林湿地是全球重要的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描述森林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包括植物和动物特征。
四、论述题12. 森林湿地在当今社会中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五、实践题13. 请你描述一次亲自参观森林湿地的经历,包括对其生态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六、综合题14. 请结合你对森林湿地的理解,提出一些建议来促进森林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以上为森林湿地练习题的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我将按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实践题和综合题的顺序回答。
请参考以下正文:选择题:1. B2. C3. A4. A5. D填空题:6. 水生植物7. 湿润8. 肥沃9. 麋鹿,野猪10. 生态遗产简答题:11. 森林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植物和动物特征上。
森林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有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如莲花、芦苇等。
这些植物需要湿润的环境才能生长。
森林湿地中的动物也具有适应湿地环境的特点,例如麋鹿、野猪等,它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保护知识试题

51.你知道每年那一天为世界湿地日?(D )A5月2日B4月2日C3月2日D2月2日52.2016年2月2日是第(D )个“世界湿地日”。
53.201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A )黎公约56.湿地具有的生态效益是:(A )57.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拥有的美誉。
(C )58.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C )A “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B “湿地是生命之源”C “湿地,我们的未来” 和文化”54. 那一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C )A1990B1991C199255. 《湿地公约》又称为(B )A 德黑兰公约B 拉姆萨尔公约 D “湿地:水、生命 D1993C 伦敦公约D 巴 A 降解污染物B 为人类提供粮食作物C 养殖动植物产品D 发展观光旅游业A “地球之肺”C “地球之肾”B “地球之心” D “地球之肝”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A陆地、海洋B陆地、森林C海洋、森林D草原、陆地59.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湿地退化的驱动力,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湿地的退化?(C)A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B人为造成的污染C退耕还湖D不合理的开垦60.为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A建立自然保护区B植树造林C防风治沙D围海造田61.动物是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研究表明能起到清洁垃圾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排泥次数。
(C)A鼠妇B蚂蚁C蚯蚓D水蛭62.红树林叫做红树林是因为(A)A、树皮会变红色B、树叶是红色的C、花是红色的D、果实是红色的63.下列属于人工湿地的是:(A)A.库塘B.沼泽C.湖泊D.河流64.湿地生态系统常见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的植物是。
(B)A芦苇、水车前B水杉、水松C水芋、莺尾D睡莲、菖蒲65.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B)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B.盐湖、盐沼是湿地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66.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A)A.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B保护濒危物种C保护生物的数量D将动物、植物移入动植物园67.湿地在自然界不具下列哪项功能(C)A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B净化、涵养及调节水资源C减少风力灾害和地球降温D调节地区微气候68.下列属于人工湿地的是(D)。
人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组1.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
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不是()的源头A.黄河B.长江C.澜沧江D.淮河2.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迁出重工业企业②大力发展旅游业③划区轮牧④全部改畜牧业为种植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3.三江源在()A.青B.藏C.新D.蜀2.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放牧、气候变化等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20年底正式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乘火车经过三江源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黄沙漫漫,寸草不生B.沃野千里,稻花飘香C.羚羊飞奔,牦牛信步D.山清水秀,树木常绿2.为有效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保护生态环境杜绝旅游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C.保护高原草场禁止放牧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3.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
下图示意我国首批国家公园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布在()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首批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是()A.地表崎岖B.植被稀少C.冰川广布D.炎热多雨3.设立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①稳定生态系统②保护自然遗产③增加旅游收入④开展科学研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选择题4. 对湿地的生态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将降水和来水储存起来,起到抗洪防涝的作用C.调节气候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5. 下列对三江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孕育了三大江河,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C.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布区D.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填空题6.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我国三大江河,它们是长江、_______和澜沧江;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的成因和保护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的成因和保护措施一、典题示例典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扎龙湿地的成因,明确图中扎龙湿地和乌裕尔河的位置关系。
提:(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扎龙湿地在乌裕尔河下游,是流域局部地区发育的湿地。
调: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沼泽湿地的形成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排水不畅。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无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思: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式,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又要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够结合题目材料信息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考法指导]二、方法讲解1.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湿地(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水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关于湿地保护建议 题目

关于湿地保护建议题目
我认为在湿地保护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 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对湿地进行合理划定、保护和管理,设立保护区并限制人类活动,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2. 加强监管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测,对违反湿地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保护湿地法规的执行力度。
3. 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保护动力,培养人们对湿地的热爱。
4. 加大湿地修复和重建的力度: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5.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跨境湿地保护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
6.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升湿地保护的技术水平,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7. 完善湿地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保护知识试题
51. 你知道每年那一天为世界湿地日(D )
A 5月2日
B 4月2日
C 3月2日
D 2月2日
52. 2016年2月2日是第( D )个“世界湿地日”。
53. 201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 A )
A“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B“湿地是生命之源”
C“湿地,我们的未来”D“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54. 那一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C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3
55. 《湿地公约》又称为( B )
A 德黑兰公约
B 拉姆萨尔公约
C 伦敦公约
D 巴黎公约
56.湿地具有的生态效益是:(A )
A降解污染物B为人类提供粮食作物
C 养殖动植物产品
D 发展观光旅游业
57.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拥有的美誉。
( C )
A “地球之肺”
B “地球之心”
C “地球之肾”
D “地球之肝”
58.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 C )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A陆地、海洋B陆地、森林C海洋、森林D草原、陆地
59.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湿地退化的驱动力,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湿地的退化( C )
A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B 人为造成的污染
C 退耕还湖D不合理的开垦
60.为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植树造林
C 防风治沙
D 围海造田
61.动物是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研究表明:能起到清洁垃圾的作用, 从而减少了排泥次数。
( C )
A 鼠妇
B 蚂蚁
C 蚯蚓
D 水蛭
62. 红树林叫做红树林是因为( A )
A、树皮会变红色
B、树叶是红色的
C、花是红色的
D、果实是红色的
63. 下列属于人工湿地的是:(A )
A.库塘
B.沼泽
C.湖泊
D.河流
64. 湿地生态系统常见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的植物是。
(B )
A芦苇、水车前 B 水杉、水松C水芋、鸢尾 D 睡莲、菖蒲
65.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66.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A )
A. 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B 保护濒危物种
C 保护生物的数量
D 将动物、植物移入动植物园
67. 湿地在自然界不具下列哪项功能( C )
A 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B 净化、涵养及调节水资源
C 减少风力灾害和地球降温
D 调节地区微气候
68.下列属于人工湿地的是( D )。
A、沼泽
B、泥炭地
C、运河
D、水稻田
69.下列哪些是湿地的作用( F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维持淡水资源
C、均化洪水
D、调节气候
E、降解污染物
F、以上都是
70. 若湿地正在实施洗“藻”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C )
A.为鱼类增加饵料B.增加水生植物C.消除水中的蓝藻,解决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D.控制泥沙淤积
71.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功能与效益的是( C )
A、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
B、吸纳多余的营养物
C、防止盐水入侵
D、体现海绵效应和固碳作用
72. 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D )A.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73.以下有关湿地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C )
A.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B.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
C.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被誉为“地球之肺”
D.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74.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该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 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 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
75. 下列关于红树林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
B 植物具有可排除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
C 叶面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吸收阳光。
D 具有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