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

合集下载

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储 集 类 型 的 不 同 下 限 ,提 高 了超 致 密 砂 岩储 层 的评 价 水 平 。 关 键 词 :须 家河 组 ;超 致 密 砂 岩 ;储 层 评 价 ; 川 西
中 图分 类 号 :P 1. 0 6 81 3文 献 标 识 Nhomakorabea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5( 0 0) 4 0 5 — 4 0 6 09 2 1 0 — 4 0 0
四川盆 地西 部上 三叠统 须家 河组蕴 藏有 丰 富的天然 气资 源 , 深一 般在 300—600 埋 0 0m,自下 而上分 为 四个 段 ( 须二 段 ~ 五段 ) 中砂 岩主要 分 布在须二 、须 四两个 地层 段 ,须 四段埋深 300—4 0m, 须 。其 0 0 0 须二段 埋 深 45 0 0 m,目前 发现 的天然 气也 主要分 布在 这两 个地 层段 中。由于这些 砂岩埋 深 大 ,经 0 ~60 0 历 了复杂 的成岩 作用 ,使该 砂岩 超致 密 ,平 均孔 隙度普 遍小 于 4 ,其物性 条件 对天 然气规 模 聚集极 为 % 不利 。按 照一般 碎 屑岩储层 评价 标准 ,是 典型 的不具 备储集 天然 气能 力 的超致 密储层 ,但 在实 际勘探 开 发 中 ,在这 些超 致密储 层 中获得 了工业 气井 ,甚 至部分 钻井 高产 。 因此 必须 分析 川西 深层须 家河 组超致 密砂 岩 的勘 探潜 力 ,并 对其 进行 客观评 价 。
的喉道 提供 的 ,压汞 曲线不 能反 映这些 细小 的喉道 。 ’
2 物性特征
21孔渗 分布 . 川西 须家河 组砂 岩物 性 总体 特 征如表 2所示 。基质孔 隙度 分布 为 0 1% ~2 .9 , .5 10% 平均 4 1% 基质 .8 , 渗透 率 03×1一um 095×1 um 除去裂 缝样 品 ) . 0 .9 0 ( ,平均 0 16 .0 6×1 um。就 须家河 组储 层基 质 0 而 言 , 论是 孔 隙度还 是渗透 率均 有很 大 的变 化范 围 , 毫无 疑 问属于 典型 的低孔 、 无 但 低渗 超致 密储层 ( 吴 ( 胜 和 、熊琦华 ,19 )。就须 二段 和须 四段 两个储 集层 段 物性 的 总体情 况 而论 ,须 四段孔 隙度 的平 均值 97 ) 显著 高 于须二段 , 它们 分别 为 52% 36% 渗 透率分 别 为 0 04 ×1~ m: . 27×1~ 2表 2) .8 N . 1 , .8 2 0 2 l 13  ̄0 0 um( 。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
C h e n g du 6 1 0 0 5 9,Ch i n a; 2 . Po s t d o c t o r a l St a t i o n o f S i n o p e c S o u t h we s t Pe t r o l e u m C o mp a n y,C h e n g du 6 1 0 0 8 1 ,Ch i n a; 3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i n o pe c S o u t h we s t Pe t r o l e u m Co mp a n y,Ch e n g d u 6 1 0 0 8 1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a t e r - r o c k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c t s a s a b r i d g e b e t we e n t h e d i a g e n e t i c mi n e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f o r ma t i o n wa t e r i o n c h a n g e , t h r o u g h wh i c h mi n e r a l s a n d f o r ma t i o n wa t e r k e e p t h e wa t e r - r o c k s y s t e m e q u i l i b r i o u s ,t a k i n g o n a r e c i p r o c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m a n d g i v i n g p r o o f o f wa t e r - r o c k i n t e r a c t i o n . T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c e p t u a l mo d e l o f wa t e r - r o c k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李军;郭彤楼;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张彦振【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2(032)003【摘要】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次,选取古水深、沉积水界面温度、古热流值作为模拟参数,对该区17口钻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气时段发生在快速沉降阶段,总体表现为快速生气的特点,元坝地区的生气时间略早于通南巴地区;②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侏罗世中期R.达到0.6%,开始生气,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R.达到0.7%,开始大量生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R.达到1.0%,进入生气高峰期;③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大(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进入高一过成熟阶段,至晚白垩世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温降低,逐渐停止生烃.【总页数】4页(P25-28)【作者】李军;郭彤楼;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张彦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 [J], 王威;林良彪2.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J], 毕亦巍;张昌民3.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4.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J], 林良彪;余瑜;南红丽;陈洪德;刘磊;吴冬;王志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
维普资讯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 0 7年 6月出版
四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天 然 气 地 球 化 学特 征 及 成 因类 型 判 识
杜 敏 汪 三 谷 万茂 霞 张 琦 王 兰 生
( .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2 .中油西南油气 田公司重庆气矿)
须家河组的天 然气 甲烷含量差异较大。如中坝构 造须二段气藏 的天然 气 甲烷含 量通 常在 9 %左 1
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提供地化依据。
1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1 1 天然气 密度 .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密度 ,大都分 布在 056 gm 一 .5 gm 之 间。从总体看 ,川中 .5 k/ 0 68k/ 地 区的天然气密度相对较重 ,而川西地 区天然气 密度相对较轻。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 天然气密度与其 甲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甲烷含
12 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 以烃类气
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有所不 同,导致不 同地 区的 天然气烃类组分特征有所差异 。
重烃组成中,以乙烷为主 ,丙烷 、丁烷和戊 烷组分依次减少 ,重烃含量变化在 0 1% 一 2 , .2 2% 其 中磨溪、遂南 、营山、南充等须家河气藏重烃 含量相对较多,存在少量戊烷 、己烷等更重组分;

四川 盆地上三 叠 统须 家河 组气 藏 天然 气 干燥 系
数与 重烃组 成 中乙烷 含量 变化 ,具 有 较好 的正 相关 关 系 ,而与 重 烃 组 成 中丙 烷 含 量 变 化 成 负 相 关 关
图 1 四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储 层 沥 青 生 物 标 志 化 合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董军;蔡李梅;何秀彬;李斌;张帆;王浩宇;谢佳彤【摘要】探讨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的成藏条件,为区域气藏预测提供依据。

对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暗色泥质岩生烃能力较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泥页岩层是该区侏罗系气藏的气源;侏罗系储层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须五地层在绵阳-江油-剑阁地区存在一条NE-SW 向的尖灭线,易形成上超尖灭岩性气藏、不整合面相关气藏。

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和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圈闭。

勘探证实该区中下侏罗统具有潜在的前景,其中低幅凹中隆起区为中下侏罗统有利勘探区。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gas reservoir in the Zitong depression of west Sichua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dicting regional gas pools.Throug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gas reservoir,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hale bed in Member 5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of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gas reservoir.The dark argillaceous rock of Lower Jurassic is weak in the abilityof generating hydrocarbon.The Jurassic reservoir overall has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the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are main conditions for gas accumulation,and there is a NE-SW pinch-out line in the Mianyang-Jiangyou-Jiange area which is easy to form the super pinch-out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The reservoir with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and the earliest trap formed on uplift are main controllingfacto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Jurassic reservoirs in the low amplitude uplifted area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o their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large.【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188-195)【关键词】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成藏条件;勘探前景【作者】董军;蔡李梅;何秀彬;李斌;张帆;王浩宇;谢佳彤【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梓潼凹陷位于川西拗陷北部向东与川中隆起的过渡地带,北部毗邻龙门山-米仓山构造带,东南与八角场构造相邻,西北与中坝潜伏构造相邻,总体构造面貌表现为“两隆夹一凹”的构造格局[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田 2o 0 9年 1 1月
第1 6卷第 6期
文 章 编 号 :0 5 8 0 (0 9 0 — 0 — 4 10 — 9 7 2 0 16 0 1 0
F U J— L C I A I B O K 0 L& G SFE D T A IL
川西前 陆盆地上 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 因素
M a n c nt o lng f c o so i o r l i a t r fUpp rTr a sc lt l g c r s r o ra c m ul to i f ea e i s i iho o i e e v i c u a i n or l nd n b sn o s c a a i fwe tSihu n
三 角 洲砂 体 发 育 为基 础 , 良好 的成 藏 配 置 为 关键 , 配 的 古 构 造 提 供 了油 气 的 聚 集部 位 。 适
关键 词 川 西前 陆盆 地 ; 三 叠统 ; 上 岩性 气藏 ; 藏模 式 ; 控 因素 成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E 2 . 1 T l 23 文献标识码 : A
d a e e i ta n n o f r t a . h oma in o t o o i t p i a e n t e d h a d b d h c l s h o r e ig n s rp a d u c n o mi t p T ef r t f i lg c r sb s d o h e as n o y w ih i c o e t t e s u c s yr o lh a s o r c n a t r e e o me t a d t e k y i g o e e o r o a in a lc t n T e p lo e tn c a r v d e s a ef rol o k a d f c u e d v l p n , n e o d r s r i f r t l a i . h a e t co is c n p o i e t p c i r h s v m o o o h o a d g sa c mu ai n n a c u l t . o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
5 × 1 0m 。 k 0) 0 / m 。
关键 词 : 烃强 度 ; 球 化 学特 征 ; 源 岩 ; 排 地 烃 上三 叠 统 ; 西坳 陷 ; I 地 川 四川 盆 中 图分 类 号 : l 2 1 5 TE 2 . 1 文 献标 识码 : A
EVALUATI oN oN UPPER TRI S C AS I HYDROCARBON OURCE S RoCKS oF ES W TERN I S CHUAN DEPRES I S ON ,S CHUAN I BAS N I
第 3 2卷第 2 期届
PETRoLEUM GE0L0GY & EXPERI ENT M
Vo . 2. . 1 3 No 2
A p ., 01 r 2 0
文 章编 号 : 0 1 1 2 2 1 ) 2 1 2 4 1 0 —6 1 ( 0 0 0 —0 9 —0
W a g Do g a n n y n,Z n u s e e g H a h n,W a gJn i n iy
( u sa c n ttt f Per lu Ge lg W xi e r h I siueo toe m oo y,SI Re NOPEC,W u ,J a g u 2 4 5 xi in s 1 1 1,C ia hn ) A b ta t s r c :Ba e n d t ie e t e m e s d o e al d pr — r at ntwor y o a b n r c n t e U p e i s i fW e t r ksofh dr c r o o ksi h p r Tra sc o s en
Sihu n De r s i n o c a sn,or a i oc m it y f a u e r n l z d Hyd o a b n s ur e c a p e so fSihu n Ba i g n c ge he s r e t r s a e a a y e . r c r o o c r c a e h g o g ni a t r a nd n e n t a . Or a c m a t r i anl h o ks h v i h r a c m t e bu a c i ot 1 g ni te s m i y umos p o l a r pe i c,a i nd s du i g t t r nd po tm a u e e ol to a y p s .St d e a e s wn t te puli n i t n i n c n rn he ma u ea s t r v u i n r ha e u i s h v ho ha x so n e so a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刘金华;张世奇;张鹏飞;彭宇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5(025)004
【摘要】川西地区上三叠统自下向上可划分为四个陆相层序(层序Ⅰ、Ⅱ、Ⅲ、Ⅳ),每一个层序自下向上都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通过对层序Ⅲ、Ⅳ各体系域的几类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研究发现,每个层序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低水位体系域到湖侵体系域再到高水位体系域,B含量、Sr/Ba比值、V/Ni 比值都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旋回历程,也即是盆地的湖平面、古气候和古盐度等皆发生了一次旋回性的变化,进一步为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总页数】4页(P198-201)
【作者】刘金华;张世奇;张鹏飞;彭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1
【相关文献】
1.川西地区寿保1井下三叠统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研究 [J], 牛政;段长江
2.川西地区扁1井下三叠统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研究 [J], 范君;肖传桃;李梦
3.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四上亚段层序地层研究 [J], 莫国宸; 谢子潇; 李广
4.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地层分布特征 [J], 赵思月
5.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地层分布特征 [J], 赵思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21 0 0年第 1 3期
川 西地 区 上三 叠 统烃 源 岩热 演 化 史研 究
陈艳 鹏 纪 瑞 元 贾耀 忠。 , ,
(.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科学研 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 5 0 ;. 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 苏 南京 6 o 7 2有 江
地 模 拟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川 西 地 区 上 三 叠 统 烃 源 岩 的 热 演 化 史 进 行 了 研 究 , 果 表 明 , 西 地 区 上 三 叠 对 结 川 统 烃 源 岩 演 化 程 度 较 高 , 于 成 熟 ~ 过 熟 阶 段 , 测 R。为 0 8 ~ 2 1 , 过 拟 合 公 式 计 算 出 烃 源 岩 处 实 .4 .4 通 生 油 门 限 深 度 约 为 2 1 m。 7口 单 井 的 模 拟 研 究 表 明 , 西 地 区 南 部 平 均 古 地 温 梯 度 较 高 , 3 . ℃ / 19 川 为 65 k ,j 部 偏 低 , 3 ℃ / m, 受 构 造 运 动 影响 , 部 烃 源 岩 沉 积 厚 度 较 薄 , 深 浅 , m 匕 为 4 k 但 南 埋 因此 其 成 熟 时 期 要
880) 32 0
20 0 ; 1 0 7
3 中 国 石 油 天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吐 哈 油 田分 公 司 , 疆 鄯 善 . 新 摘
要 : 深 入 研 究 川 西 地 区上 三 叠 统 烃 源 岩 埋 藏 史 的基 础 上 , 用 实 测 烃 源 岩 地 球 化 学参 数 与 盆 在 应
[ ] 李 丕 龙 , . 相 断 陷 盆 地 油 气地 质 与 勘 探 . 2 等 陆 卷
二 陆 相 断 陷 盆 地 沉 积 体 系 与 油 气 分 布 [ ] 北 M . 京 :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0 3, 1 ): 8 5 . 石 2 0 ( 2 5 ~ 9
图 2 E S 粒度 C—M 图 24
以 下 4个 基 本 特 点 : 应 用 平 行 一 级 化 学 反 应 动 力 ① 学描 述镜质 体发 生 的裂变 反应 ; 有机 质演化 的化 ②
义 L 。目前 , 油 气 盆 地 的 有 机 质 成 熟 史 的 研 究 主 要 1 ] 含
. ,
形 特 点 , 现 了 粒 度 分 布 区 间大 、 选 较 差 的 多 悬 浮 表 分 总体 、 布不集 中 的特点 , 分
有 三 种 模 型 : 经 验 的 时 间和 温 度 关 系 模 型 , TTI ① 即 模 型 ; 单 一 表 面 活 化 能 的 化 学 动 力 学 一 级 反 应 模 ②
型 ; 众 多平 行 的 化学 动力 学一 级 反应模 型 , ③ 即 EAS Y Ro模 型 , 称 LL 也 NL 模 型 。 该 模 型 主 要 有
陡变 弧形 过 渡 , 现 了岩性 变 细 粒度 分选 相 对变 好 表
的 特 点 , 分 粉 细 砂 岩 具 有 近 似 两 段 式 特 点 。 率 曲 部 概 线反映 了重 力流 水体搬运 机 制的粒 度分布 特征 。
2 C— M .2 图
3 3 ES 时 期 的 持 续 沉 降 , 湖 盆 表 现 为 水 进 扩 . 。 使 张 , 期 达 到 鼎 盛 时 期 , 有 最 大 湖 泛 面 。 E 时 期 末 具 S 断 陷 活 动 减 弱 , 期 发 生 短 暂 的 回 返 间 歇 , 致 研 究 末 导
上 进 行 的 热 史 和 成 熟 史 研 究 。烃 源 岩 的 评 价及 其 热 演化 史的恢 复是 对有 机质成 熟和油 气 生成的动 态认
识 , 进 行 油 气 运 移 、 集 、 藏 研 究 的 基 础 , 含 油 是 聚 成 对 气 盆 地 的 分 析 及 油 气 的 勘 探 开 发 具 有 重 要 的 实 际 意
晚 于北部 。
~ [ /
关 键 词 : 西 地 区 ; 演 化 史 模 拟 } 质 体 反 射 率 ; 熟 度 川 热 镜 成 中图分 类号 : 3. 1 P5 4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8 (0 0 1 — 0 1一 O 10- 9 12 1)3 18 3 烃 源 岩 热 演 化 史 分 析 是 在 其 埋 藏 史 模 拟 的 基 础
[ ] 朱 筱 敏 , . 西 凹 陷 上 侏 罗 统 近 岸 水 下 扇 沉 3 等 陆
积 特 征 口 ]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9 5 . 19 ,
1 1 1 9( ): .
从 本 区ES 段 粒 度 资 料 绘 制 的C— M 图 ( ) 图2 中
看 出 , 度 分 布 呈 一 段 式 , 何 形 态 呈 平 行 C— M 轴 粒 几 的 长 条 形 , 现 图 形 较 宽 、 度 分 布 范 围 较 大 的 特 表 粒 点 , 值 为 2 O 4 0  ̄ 、 值 7 ~ 7 0 m , M 值 C O~ 00 m M O 0  ̄ C/ 在 3左 右 , 现 了 重 力 流 水 体 图 形 特 征 。 表
暴 露与 浅水 环境 的红色 碎屑岩 、 煤 层 、 灰岩 等沉 薄 泥 积后 , 快转入 湖 相暗色 泥岩 、 页岩 等深 水环 境 。 很 油
3 2 本 区沉 降 中心靠近边 界断 层 下降盘一 侧 。 .
2 1 3 随 着 岩 性 变 细 曲 线 特 点 。沉 积 , 区 在 E Ed 期 经 历 再 次 规 模 该 S~
较弱 的裂 陷收缩期 后 回返抬升 , 终 结 束断 陷活动 。 最 [ 考文献 ] 参 [ ] 董 彦 民 , . 民 屯 凹 陷 元 古 界 分 布 与 储 层 预 1 等 大
测 方 法 [ ] 特 种 油 气 藏 , 0 7, : 7 J. 20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