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 •彩陶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
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mian )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
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
从其造型来看,主要以圆为其造型语言。
从其纹饰来看,多采用动物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一般采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Question: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原始艺术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或反映,对生活的寄予的向往。
在纹饰上选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作为原形。
如动物纹,人面纹等。
因为他们在渔猎生活中,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以及再现生活中的活动的场景,客观上有利于表现,主观上一般对某些动物有某种原始宗教性的崇拜,寄托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向往。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
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平较高,影响也较大。
从造型上看,庙底沟典型器型为“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从纹饰上来看,一变半坡类型的直线纹为曲线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活泼多边的装饰效果。
岀现蛇纹装饰。
马家窑文化受仰韶文化影响,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地区。
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饰在庙底沟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发展。
从造型上,较前更为丰富多样。
从纹饰上,将曲线纹发展到了极致。
其中以旋涡纹最为典型。
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其造型和装饰技术都到达了彩陶工艺的顶峰。
造型短胖敦厚。
纹饰根据不同装饰部位做不同的处理。
马厂型:首见于青海乐都马厂。
发展趋势:由中原发展到西北。
半坡型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马家窑和半山型则是彩陶造型与纹饰装饰工艺的顶峰,马厂型为彩陶文化的终结。
2•黑陶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
于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故名为龙山文化。
0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总结

这些雕像大都分布在欧洲大西洋海岸与西伯利亚之间
威 兰 多 夫 的 维 纳 斯
洛 赛 尔 的 维 纳 斯 旧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法 国 出 土
拉 丝 朴 古 的 维 纳 斯 旧 石 器 时 代 欧 洲
石 雕 维 纳 斯
二、牙骨工艺
动物的牙、骨、角亦为原始人类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最 佳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和动物之间 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同时亦反映了人类艰难的狩猎生活状 况和征服自然、夺取胜利的乐观情绪
年 法 国 圣 阿 楚 尔 出 土
福 尔 索 姆 尖 状 器 11000
年 前 旧 石 器 时 代
1926 1927
~ 年 美 国 新 墨 西 哥 州 遗 址 出 土
打 制 箭 簇
“维纳斯”(Venuses)
成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工艺中最伟大的成就 (约公元前27000~公元前23000年)
金石并用时代
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冶铜术出现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氏族公社逐渐解体 阶级社会即将到来
石器时代结束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工艺 美术从此时起也开始了它的历史。尽管绝大部分当 时人们使用的饰品、工具等未能留存下来,而无法 考证,但从40万年至50万年前的扁桃形粗制石斧和 石核石器等来看, 已经可以了解人们赋予这些原始 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感和匠心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约1.5万年前~1万年前 约1万年前~7000年前
母系氏族社会始
细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早期旧石器时代
约300万年前~20、30万年前 直立猿人阶段 打制石器 采集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专业理论知识点汇总《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知识点顺序跟从书的目录顺序】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为颜料绘制装饰花纹,入一千多摄氏度的窑烧制,在胎底上形成黑色或深红色的图案的一种陶器。
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时代绘画的重要依据。
根据其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到达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品种为水器,饮食器、储盛、炊器等。
①器型:呈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见的陶器。
而以卷唇圆底盆为典型。
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瓶口成“葫芦”形。
色彩以彩绘最具特色。
以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为流行。
装饰方法为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
②纹饰:鱼形花纹、人面花纹、宽带纹、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等几何图案。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均为直线,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③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
它是半坡型彩陶的杰作之一。
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但对其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崇拜图腾说,有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者祈求生殖繁盛的祝福说。
(2)庙底沟型:庙底沟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院东、院西、院南以及青海东部。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色彩上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进行装饰。
其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有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等几何纹,也有花瓣纹、羽状叶纹等。
鸟纹的应用更多。
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由庙底沟型分化而来。
中国工艺美术史3原始社会

1、半坡型彩陶:
首先发现于西安半坡村,分布于渭河流域, 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具今6000-7000年。 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折腹陶盆、细 长颈陶壶.代表器物有人面鱼纹盆. 代表纹饰有鱼纹、人面纹.
半坡型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型网纹彩陶船形壶
半坡型鱼纹彩陶盆
2、庙底沟型彩陶: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型舞蹈人纹彩陶盆
同心圆圈波纹彩陶盆
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
4.半山型:
图案常见旋涡纹和葫芦纹 旋涡纹的流动曲线和网格纹静止的直线形成 了对比 , 大量运用了红色彩绘,产生了极强的节奏感.
半山型垂弧纹彩陶罐
葫芦形网纹彩陶长颈瓶
5.马厂型:
显得粗犷庄重豪放.直线网纹蛙纹是其特点,具 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
黑陶的封窑技术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 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 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 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 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 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 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轮制技术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 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 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 高,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 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的烧 成温度达1000℃,红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细 泥乌黑发亮,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
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其分布中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范 围比半坡类型大.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颜色黑多红少. 纹饰主要有回旋钩连纹,鸟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原始社会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来生产各种物品,这些物品既满足了生存需要,又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经开始萌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质,如木材、石头、骨头、竹子等。
因此,原始社会的工艺品大多以自然材料为主,具有原始朴素的风格。
工艺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雕刻、编织、陶瓷等,这些工艺都展现了当时人类对于生活和美的理解。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作品通常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食具、服饰、住房等。
人们通过手工制作这些物品,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赋予这些物品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这个阶段,工艺美术作品还承载着宗教信仰、部落文化等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发展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为陶瓷和翡翠等工艺品。
陶瓷作为古代最重要的工艺品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自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标准。
翡翠也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喜爱的首饰材料之一。
翡翠是中国传统的宝石材料,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人们用来制作首饰,如吊坠、手镯等。
翡翠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物和护身符。
原始社会时期的翡翠工艺品虽然简单,但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结语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阶段的发展,为后世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的工艺品虽然简单,但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期的工艺美术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工艺美术遗产,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延续和发展。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原始艺术特点范文

原始艺术特点范文原始艺术是指原始人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创作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世界观。
以下是原始艺术的一些特点:1.简约而原始:原始艺术作品通常显示出简单的形状和粗糙的手工艺。
原始人使用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如石头、木头、骨头和皮革,创造出简单而原始的艺术形式。
2.强调象征性:原始艺术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动物、植物和人类形象是最常见的符号,它们代表着大自然和原始人与之的关系。
这些符号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体现了原始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3.贴近生活:原始艺术主题通常与原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原始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常常描绘狩猎、捕鱼、战斗和种植等生活场景,以及家庭、社会和宗教仪式。
4.抽象而装饰性:原始艺术作品倾向于抽象的表现形式,注重形象和符号的简化和夸张。
艺术家通过粗糙的线条和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达其创作意图。
此外,原始艺术也强调装饰性,艺术家经常在器物、雕塑和绘画上使用各种纹饰和图案。
5.社会功能:原始艺术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
例如,岩洞壁画是原始人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社会仪式和宗教崇拜的场所。
原始艺术作品还被用作宗教和仪式用品,如神像、崇拜物和图腾。
7.善于利用自然材料:原始艺术作品通常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制作,例如石头、木头、骨头和兽皮。
原始人善于利用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纹理来创作艺术作品,使作品在形态上更加与自然相融合。
8.知识传承:原始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原始人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艺术作品,原始人传递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以及得到的宗教和道德教诲。
这种知识传承也为后世的艺术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之,原始艺术是原始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它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世界观。
这些作品具有简约而原始的特点,强调象征性,贴近生活,抽象而装饰性。
原始艺术通过营造崇高感和神秘感,利用自然材料和符号来表达原始人的知识和经验,并承载着社会和宗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