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六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济南版
济南版(8)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件

2、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P98)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称为相对性状(P98)
一只毛色为黄色的狗一窝生下5只 小狗,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 性状,小狗的黄色和花色在遗传学 相对性状 。 上称为________ 2、狗的后代全是狗,这是一种 遗传 现象。 _____ 3、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 变异 现象 _____
2、人眼的虹膜有蓝色和褐色之分,下表是对一些家庭 的调查。 父亲 母亲 家庭数目 子女 子女
蓝眼 625 317 褐眼 0 322 1.蓝眼 蓝眼 2.蓝眼 褐眼 150 158
3.褐眼 褐眼
29
25
82
褐眼 是显性性状。 (1)根据表中第___ 3 组数据,可判断______ (2)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写出三组 双亲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ddxdd 2.ddxDd 3.DdxDd (3)第2组家庭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_____ Dd 。如果 他们与蓝眼人婚配,则所生子女为蓝眼的概率是 50% 。 ________
4、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 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 甜玉米粒。原因是 (B )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5、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现将纯种红色番茄 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所结种 子的基因型和果皮颜色分别是 ( A) A.基因型Rr,果皮黄色 B.基因型Rr,果皮红色 C.基因型rr,果皮黄色 D.基因型RR,果皮红色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4.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5.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 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5. 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互动提问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例,讲解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规律。
4. 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意义;讲解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 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实际例子,如“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的概念、作用、传递规律、突变和重组以及生物变异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故事引导:以有趣的遗传变异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案(新版)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案(新版)济南版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2.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新课标》二级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染色体、UNA和基因的关系。
3.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解释人的性别抉定。
5. 认同优生优育。
6. 举例说岀生物的变异。
7. 举例说岀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描述细胞核、染色体、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点、难点)②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重点)③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④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重点、难点)⑤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⑥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⑦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危害和遗传病形成的原因。
2. 能力目标①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②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②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③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④享受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快感。
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知识,内容较抽象,比较复杂,比较难学习,但是又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所以也是我们复习的重心。
初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与高中知识紧密衔接,是结业考试的重点。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能够分析生物变异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体会到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探究、资料搜集法【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和金鲫鱼的图片金鱼美丽的风姿常常让我们驻足流连,但其实他们都是有野生类型的金鲫鱼人工培育的。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金鱼和金鲫鱼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说出:金鱼和金鲫鱼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物的变异》,具体了解有关变异的知识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变异的概念1.玩一玩,找差异课件展示: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变异的图片思考:(1)从以上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学生观察图片并作出描述,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物世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
(2)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兔子一家、不同品种的玉米、金鱼等。
2.变异的概念在我们周围,变异所处可见。
那么什么叫做变异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概念。
学生积极展示总结: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二)变异的类型(过渡)生物的变异和遗传一样也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存储在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使用PPT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染色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3.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实例。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方式和变异类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如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等。
6.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遗传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复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的课件。
2. 遗传病案例:提供几个典型的遗传病案例,包括病名、遗传方式、变异类型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教案标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外貌差异,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生物的外貌差异是如何产生的?知识讲解:1. 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2. 解释基因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3. 介绍变异的概念和原因,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4. 讲解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的影响,包括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
案例分析:1. 给出一个关于某种特定性状的案例,如花色的变异。
2. 让学生分析该性状的遗传方式和变异原因。
3. 引导学生讨论该性状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活动:1. 设计一个简单的果蝇实验,观察某种性状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和变异情况。
2.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 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对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拓展应用:1.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种,研究其遗传和变异特点,并撰写一份报告。
2.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该物种的进化和生存策略的影响。
总结回顾:1. 概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关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外貌差异。
2. 实验所需的果蝇和实验器材。
3. 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式:1. 分发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通过报告展示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时,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课件展示一个父亲还有包括他儿子在内的三个孩子的照片。
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些孩子谁是这个父亲的儿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长得像。
小结: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举例说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俗语结论: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实验(1)了解伞藻: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 伞藻B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伞藻颜色绿色黄色注意:细胞核的位置(3)伞藻嫁接和伞藻核移植质疑: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总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案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案准备:
1、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三、教案过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案总结:
1、对于有些班,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六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济南版知识梳理知识点1: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重点)◆细胞核是生物的遗传控制中心◆染色体:在细胞核上有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其主要的组成是蛋白质和DNA。
◆DNA:是生物体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中决定性状的单位。
基因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化学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
◆三者的关系:染色体>DNA>基因例题解析:【例】“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指人工诱导无性生殖,即不通过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997年,英国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其大致方法如下:从母羊(甲)的体内取出成熟的乳腺细胞,提取出完整的细胞核;从母羊(乙)的体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去核;将甲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后将胚胎植入母羊(丙)的子宫中,发育后产生“多莉”。
请分析回答:“多莉”羊的面部毛色与绵羊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发育是在丙羊的子宫中,但它是由甲羊的细胞核和乙羊的细胞质组成的细胞发育而成,蕴含遗传信息的物质——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细胞核由甲提供。
答案:甲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细胞内遗传物质来自甲羊的乳腺细胞核,因而面部毛色像甲。
练习1:1. ( )。
A. 进化现象B. 适应现象C. 遗传现象D. 变异现象2. 克隆牛时,选用甲牛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培养,取出细( )。
A. 肯定是雄性B. 肯定是雌性C. 可能是中性D. 无法确定3. ( )A. 数量一定,结构不同,成对的B. 数量一定,结构相同,成对的C. 数量不稳定,结构不相同,成对的D. 数量不稳定,结构相同,成对的4. 对DNA( )A. 同种个体之间DNA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B.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C. 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D.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5. 下列关于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和DNA( )。
A.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23个DNA分子B. 人的体细胞中有46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C.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D. 人的体细胞中有46对染色体,包含23个DNA分子知识点2:人类的染色体及其基因传递◆人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男表示为:44+XY;女表示为:44+XX◆男精子表示:22+X或22+Y;女的卵子表示:22+X◆基因的类型: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基因的传递:其规律与染色体的传递相同例题解析:【例】子女的相貌总是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因为( )A. 子女得到了父母的性状B. 子女得到了父母的遗传物质C. 子女得到了父母的染色体D. 父母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解析:生物的性状是不能直接遗传的,遗传的是遗传物质。
父母双亲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了一份,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女,由于遗传物质中贮存有遗传信息,子女的遗传信息表达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
答案:D( )。
A. 一个受精卵B. 一个卵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C. 两个受精卵D. 两个卵与一个精子结合解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说明B和D的说法是错误的,若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两个小孩的性别应相同。
选项C才是正确的,两个卵与两个精子结合(一个含X的精子,一个含Y的精子),两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答案:C【例】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 )。
A. 甜是显性性状B. 非甜是显性性状C. 相互混杂D. 相互选择解析:两种玉米间行互相授粉(玉米为风媒花植物)后,非甜玉米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也说明了非甜是显性性状。
含有非甜的显性基因生殖细胞授给甜玉米时,则表现非甜,若甜玉米自花传粉则表现出甜的性状。
答案:B练习2:1. ( )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 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C. 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D. 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2.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应该分别( )A. 23对,23对B. 23条,23对C. 23条,23条D. 23对,23条3. 正常情况下,人类( )。
A. 都是22条+XB. 都是22条+YC. 22条+X或22条+YD. 22对+X或22对+Y4. 下列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 )A. 23B. 24C. 46D. 685. ( )。
A. 体细胞B. 生殖细胞C. 受精卵D. 以上所有细胞6.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表现出隐性性状的是( )。
A. DDB. DdC. EED. bb7. 把高茎(E)豌豆与矮茎(e)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98株、矮茎189株,则亲代的基因( )。
A. EE×eeB. Ee×eeC. Ee×EeD. EE×Ee8. 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此现象可解( )。
A. 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B. 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C. 黑色母羊必有AaD. 白色公羊必有Aa9. 决定( )。
A. 细胞核B. 染色体C. DNAD. 基因10. ( )。
A. 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性、隐性之分B.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C. 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D.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知识点3: 变异的概念与种类◆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
◆变异原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环境因素。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例题解析:【例】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偶尔发现一株开白花,且其后代均开白花,这种变异是由于_________发生改变,属于_________变异。
解析:根据题意,该株出现白花性状,属于变异现象;且这种性状能够遗传,应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由于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从而导致遗传物质DNA发生变化。
答案:DNA 可遗传的( )。
A. 不利变异B. 有利变异C. 退化D. 由于用药引起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理解。
感冒病毒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对感冒药的抗性不断增强,这对感冒病毒来说,有利于它的生存,属于有利变异。
答案:B习题3: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生物体具有( )A. 遗传性B. 变异性C. 进化性D. 适应性2. ( )A. 一头母猪产下一窝小猪,小猪相貌各不相同B. 双眼皮的一对夫妇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C. 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D. 同一豆荚中的豆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却不尽相同3. ( )A. 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B. 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C. 把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D. 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4.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往往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A. 两个品种杂交B. 基因变化C. 染色体发生变化D. 环境影响5.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的特点是( )A. 都是有利的B. 都是有害的C. 能遗传给后代D. 不能遗传给后代最新考题1.(xx龙岩)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黑毛与狗的卷毛B.人的双眼皮与人的褐眼C.玉米的高茎与大豆的矮茎D.豌豆的红花与豌豆的白花2.(xx杭州)右图所示的结构最可能表示的是()A.一对染色体B.一个细菌C.一个基因片段D.一个精子3.(1)(xx淮安)甲和乙表示的性染色体分别是()A.X、XY B.Y、XY C.Y、XX4.(xx东营)南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木植物。
南瓜的栽培主要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主要过程。
其花的特点主要是:雄花托短,雄蕊3枚,花药聚合;雌花膨大,花柱短,子房1室;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
请回答:(1)由此可知,南瓜的传粉方式属于。
(2)南瓜果实肉质嫩甜,风味特佳。
果实中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植物体的。
(3)南瓜叶片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种。
(4)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便可以得到无籽南瓜,这种果实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条。
(已知南瓜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5)若用纯种的盘状南瓜与球状南瓜杂交,杂交后所结的果实全为盘状南瓜。
如果把这些盘状南瓜的种子种下去,在自然条件下,所结果实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是怎样的?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过程。
(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
)5.(xx东营)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
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却很难区分它们,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一只毛色为白色的家兔一窝生下5只小兔,其中3只小白兔,2只小黑兔。
请问家兔的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小兔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
6.(xx福州)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中带有甜味的汁液储存在细胞细胞结构的中,营养丰富的果肉属于组织。
(2)西瓜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发育来的。
利用果实里的繁殖后代,这属于有性生殖。
(3)西瓜的性状形形色色。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西瓜的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 B.大个西瓜和小个西瓜C.西瓜皮的有条纹和无条纹 D.甜西瓜和薄皮西瓜(4)有人将幼小西瓜套上方形筐,培育出了方型西瓜,这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因是。
过关检测1. ( )A. 黄皮肤和蓝眼睛B. 双眼皮和大眼睛C. 高个子和胖子D. 单眼皮和双眼皮2. ( )A. 变异现象B. 繁殖现象C. 遗传现象D. 进化现象3. ( )。
A. 隐性性状B. 中间性状C. 显性性状D. 无规律4. 父子的基因型都是Dd( )A. DDB. DdC. ddD. 三种都有可能5. 某人是双眼皮,他的生殖细( )A. AAB. AaC. aaD. aA6. 在显微镜下有两个细胞,一个细胞核内有20条染色体(甲),一个有23条染色体(乙),以下推断中错误的是( )。
(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条)A. 甲可能是玉米体细胞B. 乙可能是人类的生殖细胞C. 如果甲是生殖细胞,那么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应有40条D. 乙可能是某种生物的体细胞7. 牛的体细胞中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胞和受精卵细胞中分别含有染色体数是( )A. 15对,30对B. 30对,30条C. 30条,30对D. 15对,30条8. 基因组成的Dd的生物,关于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D会遗传下去,d不会遗传下去B. d控制的性状也会表现出来C. D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D. d不受D的影响,也会遗传下去9. 绵羊的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色小羊,这对白羊的基因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