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2节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5.写出生物的遗传图解并说出亲、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遗传现象
1.遗传:之间以及之间的现象。
2.性状与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和。
举例:。
(2)相对性状:生物的。
举例:。
知识点二:遗传物质
1.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与有关。
2.克隆羊多莉实验说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中,是的控制中心。
3.染色体
(1)概念:在细胞核内,能够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2)数量: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不同种生物染色体形态、数目。
6.染色体、DNA、基因的数量关系
1条染色体通常包含有DNA,1个DNA分子上有基因。
知识点三:基因与性状遗传
1.遗传实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你能总结出判断显、隐性制遗传图解?
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一下本节你复习到的知识吧!
b.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3)成分: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和。
4.DNA
(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2)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DNA的空间结构 :。
5.基因
(1)本质:与生物遗传特征有关的。
(2)数量:基因在体细胞中是;在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
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4)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3)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本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3. 掌握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了解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基因的作用、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难点:遗传原理、变异形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3. 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吗?
二、讲解遗传原理(15分钟)
1. 讲解什么是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3. 详细解释DNA与遗传之间关系
三、展示实验(15分钟)
教师进行基因变异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遗传变异的理解。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_图文

二、变异的意义 1、结果:对个体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 2、意义:对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加速进化速度 三、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杂交育种---基因的重新组合 2、诱变育种---基因的结构变化 3、无籽西瓜---染色体数目变化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遗传病 1、致病原因:基因、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改变 2、特点:可由亲代传给子代,因此具家族性 3、类型:染色体水平—染色体结构或者数目发生变化,如先天性愚型 致病基因---有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如唇裂和血友病 二、优生优育 1、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优育
1
2
3
4
相似
差异
形态结构特征
同一
细胞核
DNA
显性
显性
隐性
隐性
生物
母方
父方
精子
卵细胞
受精
受精卵
发育
子代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NA蛋白质
( )
Bb
相对
25%
不能
课堂小结 明确考点、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总结规律、通过练习、强化知识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染色体 1、易着色:细胞核中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特点: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同;同种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一般相同 3、物质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三、DNA是遗传物质 1、赫尔稀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生物界中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所以DNA的是主要遗传物质 5、概念间的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鼎屏镇中王平【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在复习中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而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复习要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基因、DNA三者的关系2、人类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及其传递规律,性染色体及其表示方式;性别决定的过程和生男生女的比例。
3、性状的遗传: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其控制它们的基因组成的正确表达,运用遗传图解推算判断亲代、子代的性状表现、基因组成及它们出现的概率。
4、生物的变异:变异的概念、类型。
【教学目标】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知识梳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这些现象描写的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1、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和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认识到遗传学在生产生活和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 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 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 复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复习提问法: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 案例分析法: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基因、遗传信息、遗传物质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
4.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遗传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问题。
3. 利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遗传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例,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3. 分析遗传变异的原因:讲解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原因。
4. 探讨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概念。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进行分析。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7.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
五、作业布置2. 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以习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的,
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