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赤土店西沟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某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阐述了银、铅、锌的成矿规律。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控制,燕山期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得出该矿床为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中低温热液脉状硫化物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银铅锌矿热液作用成矿物质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的位于灵山—博白断褶带海西—印支期博北复式花岗岩体中,属西北向与南北向断裂带复合部位。
该区域在海西—燕山期由于发生断裂活动和花岗岩体侵入山体使得山体中有所隆起,并形成了构造—岩浆活动带。
矿区区域内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三组断裂,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集中在构造—岩浆带的中部。
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体岩基很大,直接侵入于泥盆系,与变质带接触的宽度有lkm左右。
灵山断层切割西北侧岩体,岩体中的沉积热液变质岩大小不等。
有二十个补充侵入体,单个出露面积有0.6~l0km左右。
多为岩脉,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还有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倾向南西,倾角为60-89°,跟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的是北西向及北西向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其容矿构造断裂倾向西南方向,倾角度为60-85°。
另外,矿区的另一组断裂倾向北北西向,使之前两组矿体及断裂被切穿,是本矿床的破坏性构造。
该矿床的矿体有二十六个,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主干断裂带中,包括长为三百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主要矿体六个;矿体长度为数百米的有四个矿体,其余的都是小矿体。
矿体主要呈脉状分布,其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基本一致。
矿区西部主要矿体富含Ag、Zn和Pb也比较多,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要金属矿物。
矿区东部主要矿体富含Zn及少量Pb和Ag。
3、矿体地质特征矿区的矿床工作区矿化带宽一般为三白米,长约二千米左右,由断裂控制和岩体控制矿化,断裂主要有西北向、南北向两组,西北向构造断裂控制矿体展布方向,矿体一般呈层状、透镜状。
河南栾川西沟层状铅_锌_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第21卷第3期 矿产与地质V o l.21,N o.3 2007年6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 Jun.,2007河南栾川西沟层状铅2锌2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①严海麒,裴玉华,宋要武,云辉(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7)摘 要:栾川西沟铅2锌2银矿是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碳酸盐岩、上元古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层状铅2锌2银矿。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层状铅2锌2银矿床在地层同沉积时形成了矿源层和部分硫化物,之后经历了二个成矿期:(1)中—低温热液期,它使得矿源层进一步发展成矿,并对其进行了叠加改造;(2)风化期,该期对已形成的矿体作了轻微的改造,形成小部分氧化矿体。
从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同位素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关键词:层状铅2锌2银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栾川西沟;河南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P61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3-0245-06 本文是国土资源大调查新发现的阶段性地质成果。
与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的层状、似层状铅2锌2银矿有栾川县百炉沟、杨树凹、银洞沟、核桃岔等矿区,银洞沟矿区栾川群煤窑沟组中S104矿脉及百炉沟矿区官道口群龙家园组中S116矿脉为本区典型M V T型(M ississi pp i V alley2 type)铅2锌2银矿[1]。
在吸收前人资料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西沟铅2锌2银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铅2锌2银矿,为本区新的找矿思路。
1 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潘河—马超营大断裂与黑沟—栾川—维摩寺大断裂之间(“裂陷槽”),洛南—栾川台褶带,卢氏栾川褶断带的黄背岭—石宝沟背斜东段。
地层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和上元古界栾川群,岩性为碳酸盐岩、碎屑岩。
栾川秋林铅锌矿成因探讨

, 并对找矿方 向进行 了研究。
【 关键词 】 成 因; 找矿 方向; 铅锌矿 ; 栾川秋林
1 矿 区地质简介
司 刺 幡
囡
l
花 岗 聊
圈
2 矿床成 因
表 1 秋林矿区 Z n 、 P b元素丰度表
地质体 栾川群
宽坪群
样 品数 4 1
9
Z n ( 1 0 ) 6 9 . 2
5 3 . 1
P b ( 1 ) l 9 . 1
3 3 . 1
科技信 息
。矿业论坛 0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I N F O R M A T I O N
2 0 1 3 年
第2 3 期
栾川秋林铅锌矿成因探讨
李 向 顾贯永2 ( 1 .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第二地 质大队。 河南 郑州4 5 0 0 1 6 ; 2 . 河南 省有 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2 )
秋林 矿区铅锌矿均赋存在上元古界栾川群的蚀变构造带 中. 且矿 带 多围绕着花 岗斑岩体周 围分布 因而 . 栾川群大理岩和 白云质大理 I . 1 地 层 岩、 区域性断裂 附近 的次一级断裂 以及呈岩株和岩枝状产出的花 岗斑 秋林矿 区位 于秦 岭山脉伏牛山北麓和熊耳 山南 麓( 图I ) . 矿区 出 岩就不可避免地成 了矿体形成 的控制 因素 露的地层主要为 中元古界宽坪群、 上元古 界栾川 群和第 四系。 2 . 1 成矿物质来源 宽坪群分布在矿 区的南部 . 为一套 中浅变质岩 系 . 岩性 为二云石 表I 中可 以看 出: z n 、 P b 在上元古界栾川群 、 中元古 界宽坪群 、 区 英 片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 栾川群在矿区内广泛分布 , 为陆源一 浅海相 域地层 以及地壳 中的丰度 ( 克拉 克值 ) 有 明显 的差别 . 栾川 群 中的 z n 沉积 , 岩性主要为大理岩 、 片岩及白云石大理 岩。 第 四系主要分布于河 的丰度 比宽坪群和 区域上的 z n的丰度略高 .但 比在地壳中的丰度要 谷、 河床边沿 , 为一些冲积物、 洪积物和残坡 积物 。 低得多 栾川群 中 P b 的丰度较高 . 但它们都 比克 拉克 略高一些 . 因而 . 栾川群和宽 坪群很难成 为 矿 区的矿源层 . 不可能在后来 的成 矿作用 过程 中 提供大量的成矿物质 . 成 矿物质 只能来 自于深部 的花岗斑岩体 2 . 2 构造与矿化的关 系 秋林矿 区断裂构造发 育 .几乎 所有 的矿 床 ( 点) 都 赋存在 区域性断裂 附近 的次级断裂 中 , 特 别是断裂 的交汇处和构造 带产状发 生变化 的部 位. 矿化往 往较好 。 据统计 . 在7 条 区域性小断裂 中 Z n , P b 的丰 度分别 为 1 3 7 . 5 x 1 0 和 3 1 . 3 x l O . 比z n 、 P b在地 壳中的丰度( 9 4 x 1 0 、 1 2 x l O  ̄ 黎彤 ) 要高 出许 多 . 最高近三倍 . 可见断裂构造对成矿作用 的形成有 着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2 - 3 岩浆岩与矿化 的关系 区域 内岩浆岩分布广泛 , 岩性从基性 、 中性 、 碱性 到酸性均有产 出。 矿 区内出露 的岩浆岩均为 燕 山中期 的花 岗斑岩 .且受 区域 性断裂 构造控 制 、区域 内岩浆岩 中 z n 、 P b 元 素的平均含 量分 别为 7 7 . 7 x l O  ̄和 2 9 . 1 x l O ( 表 1 ) . 均 高于 花 岗 岩( 维 氏值) 中z n 和P b 的丰度 ( 6 0 x l O - 6 、 2 0 x l O "  ̄ ) , 图 1 秋林矿 区地质略 图 显而易见 . 区域 内的岩浆岩对矿床内成矿物质 的 1 . 2 构造 来源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矿 区位 于-J I I 一 栾川陷褶带的西南翼 。 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可分为 3 矿床成因 两组 , 即近东西 向断裂 和北东一 南 西向断裂。 前者规模大 , 延伸远 , 为区 域性 的大断裂 , 后者规模小 , 为 主要 的含矿断裂 。 燕 山中期 . 深 部的岩浆侵位 于上壳层之后 . 不 断分异 出成分 略有 l _ 3 岩浆岩 差异的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侵入 。由于温度 和压力的降低 ,富含 H 0 、 矿 区内燕 山期 的花 岗斑岩较为发育 , 但规模不大 . 多呈岩株 、 岩枝 C O 、 F 、 C 1 、 P 、 S 等挥发分流体相 的溶 离作用 加强 .分散在岩浆熔 体中 等形式产 出, 与矿化关系密切 。 的z n 、 P b 等金属元素积极 向流体相集 中。越 向岩浆作用晚期发展 , 其
河南栾川铅锌矿成矿模式

河南栾川杨树凹—百炉沟MVT 铅锌矿带地质特征燕长海1,2,宋要武2,刘国印1,2,邢 矿1(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⒉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7)摘 要:河南栾川地区马圈—百炉沟铅锌矿带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中的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环境,矿化以铅锌(银)为主,矿床赋存于官道口群中的三个古含水层系统(基本上是由下部含(透)水的碎屑岩(砂岩)与上覆相对不透水的碳酸盐岩组成)中,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富矿段多赋存于多组构造交汇部位,硅化、角砾岩化、白云岩化、滑石化是矿区最主要的围岩蚀变。
矿床地质特征可与北美Missouri 地区的MV T 矿床对比,成因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 T )。
研究表明,位于龙家园组、冯家湾组中的含水层是最重要的找矿层位,角砾岩化、白云岩化、滑石化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沿马圈—竹园沟—百炉沟推覆断层北侧(官道口群)地区是寻找MV T 型铅锌银矿床最主要的远景区。
关键词:铅锌银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 T );杨树凹;百炉沟;河南栾川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4-0249-06收稿日期:2004-04-08;改回日期:2004-07-02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9910200227)作者简介:燕长海(195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科研及矿产勘查工作。
密西西比河谷型(M VT )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铅锌矿类型之一,在北美地区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型矿床,在我国也曾引起广泛的重视。
1999年以来,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在河南卢氏—栾川地区发现了多处铅锌(银)矿床(点),它们集中分布在沿马圈—竹园沟—百炉沟推覆断层两侧的栾川县冷水—赤土店地区,其中的主要矿床有杨树凹铅锌(银)矿床、白沙洞铅锌(银)矿床和百炉沟铅锌(银)矿床等,经对其相似的成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认为这些矿床类似于典型的M VT 型铅锌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河南栾川赤土店西沟铅锌银矿床中银矿物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理探讨

Abs t r a c t :T h e s i l v e r o c c u r r e n c e i n Xi g o u l e a d - z i n c — s i l v e r d e p o s i t we r e s t u d i e d b y a me a n o f e l e c t r o n p r o b e mi c r o a n a l y s i s
河南省栾川县辘轴沟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南省栾川县辘轴沟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作者简介:徐镇华(1985-),男,河南沈丘人,本科,工程师,地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封方面工作㊂徐镇华,张㊀涛,龚智禹,刘㊀显(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摘㊀要:河南省栾川县辘轴沟银铅锌矿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小秦岭 豫西金钼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中区㊂本文在详细分析其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矿床成因,认为该矿为燕山期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并对其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对指导该矿床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关键词:银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辘轴沟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3-0021-02㊀㊀辘轴沟银铅锌矿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小秦岭 豫西金钼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中区,为我国第一㊁全球第二大的钼矿产地,同时银㊁铅锌等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㊂1㊀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之潘河 马超营断裂与撞根 头道河断裂之间的卢氏 栾川陆缘褶断带㊂地层出露有中元古界熊耳群㊁官道口群㊁新元古界栾川群㊁下古生界陶湾岩群㊁中生界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㊂构造极其发育,以近东西向的潘河 马超营断裂㊁撞根 头道河断裂等数条断裂为主,并具有长期活动特征,控制一系列次级构造㊁构造岩浆岩带的发育;辅以燕山期为主的北东向断裂,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断块,形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㊂岩浆活动频繁,分为太古宙㊁中元古代㊁新元古代㊁加里东期㊁印支期和燕山期六个岩浆活动阶段,其中以燕山期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㊂2㊀矿区地质特征2.1㊀地层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白术沟组,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㊁南泥湖组㊁煤窑沟组和第四系㊂中元古界官道口群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 陆源碎屑沉积建造,地层走向呈北西西向,出露于矿区中部㊂矿区出露为白术沟组中段,岩性主要为碳质千枚岩㊂新元古界栾川群为区域重要的含矿层位,为一套碎屑岩 碳酸盐沉积建造,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川组㊁南泥湖组㊁煤窑沟组㊂三川组分布于矿区中部,近东西向展布;下部岩性以含石英细砾变砂岩为主,上部以大理岩为主㊂南泥湖组分布于矿区北部,与三川组整合接触;下部岩性为白云母石英岩㊁石英岩,中部岩性为白云母片岩㊁二云片岩㊁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夹石英砂岩及大理岩;上部岩性主要为条带状大理岩㊂煤窑沟组分布于矿区南部,与南泥湖组整合(局部断层)接触;下部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㊁石英岩㊁变质细砂岩㊁云母片岩;中部岩性为厚层白云石大理岩㊁透闪石大理岩,局部透闪石化强烈形成石棉矿脉;上部为硅质条带大理岩㊁白云质大理岩,局部夹石煤㊁石棉矿㊂2.2㊀构造矿区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主要为各地层之间的地质界线,延伸较长,一般超过10km,宽几米至几十米㊂断裂内岩石破碎形成角砾岩,该类断裂形成了区内构造骨架,控制着区内地层分布的格局㊂北东向为矿区主要含矿构造,断裂由围岩之碎裂岩㊁角砾岩㊁糜棱岩㊁断层泥构成㊂蚀变有碳酸盐化㊁硅化㊁绢云母化㊁褐铁矿化;金属矿化主要为方铅矿化㊁闪锌矿化㊂2.3㊀岩浆岩矿区有新元古代岩浆岩分布,平面上呈带状北西西向展布㊂岩石类型以辉长(绿)岩为主㊂2.4㊀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以5.5%为视极化率异常下限,高阻㊁低阻界限1200Ω㊃m圈定了两处激电异常㊂Ⅰ异常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西侧未封闭,异常范围较大,东西横贯测区中部,南北平均宽约200m,视极化率在5.5%以上,最大值超过10.0%,呈现高视极化率异常㊂对应的视电阻率在100 1200Ω㊃m之间,呈低视电阻率异常㊂该异常地层主要是三川组㊁白术沟组㊂经工程验证发现矿脉S9,与异常较吻合,推测该异常主要由矿体和含炭质地层共同引起㊂Ⅱ异常范围较大,东西两侧均未封闭,视极化率均在5.5%以上,最大值达10.0%,呈现高视极化率异常,异常形态极不规则,对应的视电阻率呈高低阻互层北东向展布㊂该异常出露地层为南泥湖组㊂经工程验证发现矿脉S1,推测该异常主要由S1矿脉引起㊂3㊀矿体地质特征3.1㊀矿体特征矿脉S1目前发现两个脉状银铅锌矿体,围岩为南泥湖组,由TC100㊁TC120㊁TC119㊁LD668㊁ZK10001㊁ZK1200112等工程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308 +1360m㊂矿体形态呈脉状,矿体产状倾向120ʎ 145ʎ,平均130ʎ;倾角50ʎ80ʎ,平均63ʎ㊂矿体真厚度0.22 1.74m,平均真厚度0.77m㊂银品位为(5.20 1494.30)ˑ10-6,平均为525.89ˑ10-6;铅含量为0.01% 22.02%,平均为12.64%;锌品位为0.004% 10.75%,平均为3.14%㊂矿脉S9发现1个银铅矿体,围岩为三川组下,由TC909㊁TC900㊁LD717㊁ZK90001等工程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351 +1409m㊂矿体形态呈脉状,未受到后期构造破坏㊂矿体产状倾向350ʎ 25ʎ,平均10ʎ;倾角61ʎ 75ʎ,平均66ʎ㊂矿体厚度0.38 2.59m,平均厚度1.49m㊂银品位为(7.14 175)ˑ10-6,平均为117.04ˑ10-6;铅含量为0.37% 8.04%,平均为6.96%㊂3.2㊀矿石特征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由23种元素组成,其中成岩元素以Al㊁Si㊁Fe㊁Ca为主,成矿元素Pb㊁Zn㊁Ag含量较高㊂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㊁黄铜矿㊁辉银矿,次为闪锌矿㊁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㊁绢云母等㊂方铅矿和闪锌矿常充填于脉石矿物裂隙中,呈他形粒状,两者相互包裹为伴生关系;可见交代方铅矿㊁辉银矿现象㊂依据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的结晶程度和相互嵌布关系,矿石结构主要类型为自形-半自形结构㊁他形结构㊁碎裂结构㊂矿石构造依据矿石中主要金属集合体形态及其与脉石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的分布特征,矿石的构造类型有块状㊁网脉状㊁浸染状构造㊂4㊀矿床成因矿区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带中,总体呈陡倾不规则脉状产出,矿床形成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沿岩石裂隙充填,矿石多呈块状㊁脉状构造特征,矿化矿物主要有中低温环境下形成的方铅矿㊁闪锌矿㊁辉银矿和黄铜矿等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矿化与硅化㊁绢云母化蚀变关系密切㊂结合区域矿床特征,在空间上,银铅锌矿分布于区域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外围的碳酸盐岩地层,远离钼矿(小岩体);在形成时间上,脉状矿床略晚于矽卡岩型矿床㊂初步判断矿区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㊂5㊀找矿标志5.1㊀含矿构造标志脉状铅锌银矿受构造控制的特征明显,矿(化)体一般沿断裂走向延伸,其产出状态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一般以脆性为主㊂5.2㊀蚀变矿化标志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大多表现为突变接触,局部表现为渐变过渡接触㊂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㊁绢云母化㊁黄铁矿化㊁褐铁矿化㊁铁锰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分带不明显㊂其中,硅化和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强弱与矿化程度呈正比关系,绢云母化反之㊂5.3㊀岩浆岩标志与燕山期花岗(斑)岩有关的脉状银铅锌矿床分布在花岗斑岩体外围或接触带附近,燕山期花岗斑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之一㊂5.4㊀地球物理标志栾川地区银铅锌矿一般与围岩之间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呈低阻高极化特征,在岩体边部的矿化蚀变性铅锌矿往往伴生有磁性矿物,可用磁性差异进行找矿㊂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酸性花岗岩具有低磁㊁低密度㊁高放射性强度,可寻找隐伏岩体,间接找与钼多金属有关的矿产㊂据相关资料,栾川地区中梯激电异常值大于7%㊁近场源激电异常值大于3%的高值区常是铅锌银矿体赋存部位㊂5.5㊀地球化学标志(1)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表明,Pb㊁Zn㊁Ag主成矿元素的高浓度异常区是地表或者浅部银铅锌矿化的直接标志㊂(2)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表明,规模及浓集梯度较大的Pb㊁Zn㊁Ag元素浓集区常对应着规模较大的铅锌银矿床,有时在浅覆盖区可以利用土壤异常带寻找和连接银铅锌矿化带㊂(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地表Ag㊁Pb㊁Zn元素组合异常反映地表或深部有银铅锌矿体存在,其内带高值区指示有富厚矿体赋存㊂参考文献:[1]㊀王长明,邓㊀军,张守庭.河南卢氏 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J].地质通报,2005(z1):7.[2]㊀郭建卫,贺淑琴,白凤军.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07(3):321-325.[3]㊀唐㊀利,张守庭,曹华文,等.河南栾川矿集区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及演化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6-368.22。
豫西栾川王家沟铅锌矿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浅析

张志豪 景要伟 高红 显 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洛宁
4 7 1 7 0 0
【 摘要】 本 文介 绍了 王 家沟铅锌矿矿体 的地 质特征 , 着重分析 了 矿床 铁矿化 、 方铅矿化、 闪锌矿 化少量黄铜 磁黄铁矿等。 的围岩蚀 变特征及矿体的形态和空问分布规 律, 指 出了区 域 内找寻该 类型 3 . 矿 体特 征 与找 矿 方向 铅锌矿的标志是各种方向的蚀变破碎 带。 为 下步 矿山建设提供了 依据 3 . 1 矿体 特征 【 关 键词 】 地质特征 ; 找矿标 志; 河南 本 矿区核实有 四条铅锌 矿体 , 3 条分布在北 东 向断裂 构造裂 隙中, Ⅳ号矿 体分布 于北西 向断裂构 造 中, 其形态 规 模均 受含 矿断 裂构 造控 制, 矿体 产状大体与断 裂构 造一致 。 分别编为 I 、Ⅱ 、 Ⅲ、 Ⅳ号矿体。 1 . 矿 区简 介 1 . 1 矿区地理位 置及地层 I 号矿 体 : 位干矿 区南西 角, 受F l 号断 裂构造 控制 , 围岩为 炭质千 矿区大地 构造位 置处 于华北 地台南缘 , 华 熊台缘 凹陷 , 卢氏一 一 栾 枚 岩, 地表 由T C 1 、 TC 2 、 TC 3 、 T C 4 :  ̄ I ] T C 5 探 槽控制 , 中浅 部 由一 号斜 川断褶皱 带 中段。 矿 区位于栾 川县冷 水镇东北 王家沟一 一 相树 凹一 带, 井 控制 。 矿体赋 存标高+ 1 4 2 8 ~ + 1 3 5 5 m, 矿体控制 走向长2 6 0 m, 倾斜深 行政 区划 隶属栾 川县冷 水镇 管辖。 矿区有简易 公路 与县 级公路相接 , 距 8 7 m, 矿体形 态 为脉状 , 矿体 总体走 向北 北东 , 倾 向1 0 3 。 ~1 0 7 。 , 倾 角 冷: , k  ̄S k m, 距栾川县城约 2 8 k m, 交通 比较便利 。 6 7 。 左 右, 矿体厚度1 . 1 0 - 2 . 1 0 m, 平均 1 . 5 2 m, 厚度变化系数为 l 4 . 1 8 %, 区内出露地层为新 元古界 青白口系官道 1 : 3 群 和栾川群 浅变质岩系, 厚度稳定 。 P b 品位 0 . 8 6 -3 . 1 2 %, 平均 1 . 4 8 %, 品位变化 系数5 3 . 0 3 %} Z n 中厚层状细 晶白云根据沉 积旋 回和岩性 特征 由老至 新分为 : 龙家 园组、 品位0 . 9 6 ~6 . 5 8 %, 平均 3 . 4 O %, 品位变化 系数6 1 . 0 1 %。 有用组分在 矿体 巡检司组 、 杜 关组、 冯家湾组 , 白术沟组 、 三川组 。 中分布均匀 。 1 : 2 构造 Ⅱ 号矿 体 : 该 矿体 位于矿 区南部 , 赋存 于F 2 号断 裂 中, 围岩为 炭 质千枚 岩 , 地表 由TC 6 、 TC 7 、 T C 8 、 T C 9  ̄ 3 I TC 1 0 五 条探槽 控制 。 中深 ( 1 ) 褶皱 矿 区位于三川一 一 栾川复 向斜 的北东翼 , 地 层呈单 斜产出 , 走 向北 部 由P D1 号平 硐控 制, 工程控制 长度2 2 0 m, 斜深 1 0 3 m, 走 向3 5 。 , 倾向 1 2 5 。 ~1 2 8 。 , 倾角8 r 左 右。 矿体赋存标 高+ 1 4 3 7 -+ 1 3 4 5 m, 埋 深从地 表 西西 2 9 0 。 - 3 1 0 。 向南西 倾斜, 倾角5 0 。 - 7 2 。 。 由于 在久远 而漫 长的地 质年 代里 遭受 多期构造 话动 , 区内小 褶曲 和揉 皱现象普遍 , 显示构 造颇为 复杂。 至8 5 m。 厚度1 . 5 0 - 2 . 5 5 m, 平均 2 . 1 4 m, 厚度变化 系数 为2 2 . 2 3 %, 厚度 稳定 。 P b 品位 0 . 3 6 - 2 . 1 9 %, 平均 1 . 6 1 %, 品位变化 系数 为2 5 . 3 8 %; Z n 品位 0 . 7 9 - 5 . 1 2 %, 平均2 . 8 4  ̄ 0 / , 品位变化 系数 为3 9 . 2 6 %。 有用组分在矿体 中分
河南嵩县土地庙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河南嵩县土地庙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李万忠【摘要】河南嵩县土地庙沟铅锌矿受地层和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次级顺层断裂双重控制(受北西向栾川-维摩寺深大断裂影响),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分布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间破碎带内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层位稳定.区内煤窑沟岩组地层中发现了K1、K2、K3、K4、K5共五条主要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层,铅锌品位0.62%~11.15%,银品位48.4×10-6~677.1×10-6.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矿化和蚀变等特征分析,阐述了土地庙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和该区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7页(P126-132)【关键词】找矿方向;铅锌矿;嵩县;土地庙沟【作者】李万忠【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郑州,45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8.43嵩县土地庙沟铅锌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境内,已完成了不同比例尺的物化探工作,圈出一大批各类与成矿有关的异常,为银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①②河南区调队.河南省1/5万区调片区总结.2000.。
近年来我院对圈出的以银铅锌为主的综合异常开展了1:2000地化综合剖面测量、1:1万地质简测、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工作,对矿化体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②姚新年,王建明,李胜利,等.河南朱阳关-湍源地区铅锌银矿评价报告.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6.。
2005年底控制资源量(333)+(3341)银1572.76吨,铅锌82.79吨,金5.54吨,已达大型矿产地规模。
本人通过综合分析该区的资料,研究了矿体形成的规律和赋存状态以及找矿方向,对下一步扩大找矿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矿区地处华北陆块南部,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熊耳山小区),兰草-回龙多金属Ⅳ级成矿带中段,栾川-维摩寺断裂成矿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土店西沟铅锌 银矿 位于华 北地 台南 缘 , 秦岭 造 山 带北侧 , 氏一栾川 多金 属成矿 带 的 中部 地 段 。区域上 卢 出露地层有 中元 古界 官道 口群 和新元 古界 栾川 群 , 岩性 为一套 巨厚 的碳酸 盐岩 、 屑岩 沉 积建造 。断裂 构 造极 碎 其发育 , 主要为 北西西 一北 西 向断裂 和北 东 向断 裂 。岩 浆活动频繁 , 要有前 加里 东期 和燕 山期 侵入 岩 。前加 主 里东期 以岩脉 、 岩墙侵人为特 征 , 北西西 -J西 向条带 呈 K 状展布 , 与围岩 接触 面 产状 多 向北 倾 , 角 5。 7。岩 倾 5~ O, 性为正长斑岩 、 变辉长 岩 。燕 山期 岩浆 活动 以酸性 小岩 体侵人 为特征 , 岩性为黑云母二 长花 岗岩 , 云母二 长花 黑 岗斑 岩 , 与成矿 关系较 密 切 。岩 石蚀 变十 分普 遍 。为重 要 的铅 、 、 、 、 矿集 区 。典型矿 床除南泥 湖大 型钼 锌 银 金 钼 钨矿 田外 , 年发现的有百炉沟铅锌 银矿 、 近 冷水 北沟铅 锌 银矿 、 核桃叉铅 锌银金矿和赤土店西 沟铅锌银 矿等 。
3 1 矿 体特 征 .
矿 区出露地层 除第 四系冲积 、 积 、 积物外 , 洪 坡 主要
有 中元古界 官道 口群 白术 沟组 上段 炭 质板 岩 及 含 炭大 理岩 、 新元 古界栾 川群南 泥湖组 中段 绢云石英 片岩 及绢 云钙 质片岩 、 泥湖组 上 段 绢云母 大理 岩 、 窑 沟组 下 南 煤
16 4
西 部探矿 工程
21 0 0年第 6 期
栾 川 赤 土店 西 沟铅 锌 银矿 地 质 特征 及 成 因浅 析
曹月怀 , 程书乐 , 王靖东 , 徐青峰
(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 许昌 4 10 ) 600
摘 要 : 土店 西沟铅锌银 矿床发 育 于华北地 台南缘 、 赤 中新 元 古代碳 酸 盐岩 沉 积 建造 地层 中, 矿体 赋
赤 土 店 西 沟 目前 圈 定 主 要 控 矿 矿 化 带 2条 , 即 S3 19和 S3 化带 。主要 类 型 为 多 金属 矿 化 碎 裂蚀 10矿
段石英大理岩、 煤窑沟组中段绢云母大理岩、 煤窑沟组 上段 白云石大理岩及石煤层。整体呈北西向展布 , 中部 被一条 逆断层 错 断 。分 别 构成 北 西 走 向 的倒转 背斜 的 单翼 , 层 北 侧 为 复 式 北 斜 的 核 部 , 向 北 东 , 角 断 倾 倾 2。-5, 0 ̄5。局部较 陡 ; ' 总体轴 面为 北东 倾 , 倾角 6。 右 。 O左
2 矿 区地质概 况
2 1 地 层 .
据《 陕西地质志》白术沟组碳质板岩中 R —S 等时线 , b r 年龄 9 2 ±4 Ma 0 Ma 8 。 2 2 构 造 . 区内北西向断裂极其发育 , 断裂挤 压特征明显 , 一 般 都经过 压 一压 扭 一张 一压扭 的应 力转 变过程 , 中有 其 规模 较大 的区域 性 断裂 , 制 着 区 内地层 的分 布格 局 , 控 和表 现为 碎裂蚀 变带 的次一 级断裂 以及层 间破碎 带 、 南 北向碎裂蚀变带 , 这些碎裂蚀变带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 布 。根据矿区断裂构造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4 : 组 第一组 : 断裂 走 向 30左 右 , 向南 西 , 角 7。 1。 倾 倾 O左 右 , 压扭 性断层 。具延 伸长 、 属 规模 大等特 点 。 第二组 : 断裂 走 向 3 0~ 3O, 与 区域 断裂 近于 1。 2。是 平行 展布 的次级 构造 , 特 征表 现 为 与地 层 产状 一 致 , 其 具有明显的随地层同步褶曲和多期次活动的现象。倾 角 4。 0, 度一般 5 0 沿 带矿 化蚀变 较强 。 346 。宽  ̄2m, 第三组 : 断裂走向近南北 , 向西, 倾 倾角 6 。-5, 3 ̄ 7。 - 宽 2 0 为控 矿构 造之 一 ,  ̄2 m, 表现 为拉张 眭质 。 第 四组: 向北东 , 走 区内不发育 , 具压扭性, 属走滑 断层 , 造成地 层走 向上不 连续 , 亦为含 矿构造 。 2 3 侵入岩 . 赤 土店 西沟仅 出露有 加里东 期变辉 长岩 岩脉 , 区 矿 周 围总体上侵 入岩 基性岩 脉及 酸性小 岩体发 育强烈 。 3 矿床 地质特 征
存 于北西一 南 东向的矿化蚀 变带 内, 受碳 酸 盐岩地层 控制 , 源量规模 为 大型铅锌银 矿床 。成矿 物质 资
来源于地层和岩浆热液, 矿床 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和后期热液叠加作 用, 具有多种因素成矿特点。 关 键词 : 土店 西沟 ; 赤 地质特征 ; 矿床 成 因; 川 栾 中图分 类号 :68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4 51 (OO0 —0 4— 0 P 1 A 10— 76 2 1)6 16 3 赤 土店西 沟铅 锌银 矿位 于河 南省 栾川 县境 内, 19 ̄2 0 年在对河南卢 氏一栾川地 区铅锌银矿评价 99 0 7 工作 中, 于赤土店西沟发现了 S 3 和 S 3 两条主要矿 19 10 化带 , 长度 分别 为 15 m、60 在 该 区圈 出铅锌 银工 30 10m, 业矿 体 4 , 个 估算 铅锌 资 源 量总 量 7 ×1 , 资源 量 4 0t银 总量 70, 5t为一 大型铅 锌银矿 床 。
变岩, 铅锌银矿体主要受控于 S 3 和 S 3 矿化带, 19 10 而 近南北向的 S 3 矿化带赋存金矿体 ( 1 。 18 图 ) () 19 1S 3 矿化带沿背斜轴两翼栾川群煤窑沟组上 段顺 层 分 布 , 东 翼倾 角 较缓 为 1。 5, 西 翼倾 角 北 5~3 。南 为 3 。 0。该矿化带长约 15m, 045。 30 向北西侧伏 , 侧伏 角 1。 5。初 步 圈出两个 工业矿 体 , 19 I矿 体呈 0~2 。 S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