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银矿选矿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铅锌选矿厂实习报告

铅锌选矿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铅锌作为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铅锌选矿工艺,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10日在某铅锌选矿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熟悉铅锌选矿的基本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

2. 掌握铅锌矿物的性质和选矿方法。

3. 了解铅锌选矿厂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要求。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1. 选矿厂概况该铅锌选矿厂位于我国某省份,年处理能力为150万吨。

厂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拥有现代化的选矿设备和技术。

2. 原矿性质该厂主要处理的是原生铅锌矿,矿石中含有铅、锌、铜、银等多种金属。

矿石品位较高,有利于选矿。

3. 工艺流程(1)破碎:将原矿破碎至一定粒度,以便后续的选矿。

(2)磨矿:将破碎后的矿石磨细,以便提高选矿效率。

(3)浮选:根据铅锌矿物的物理性质,采用浮选方法进行分离。

(4)浓缩:将浮选后的精矿浓缩,以便提高精矿品位。

(5)精炼:将浓缩后的精矿进行精炼,得到最终的铅锌产品。

4. 主要设备(1)颚式破碎机:用于将原矿破碎至一定粒度。

(2)球磨机:用于将矿石磨细。

(3)浮选机:用于分离铅锌矿物。

(4)浓缩机:用于浓缩精矿。

(5)精炼炉:用于精炼铅锌产品。

5.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在厂区领导和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选矿厂,了解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设备。

(2)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浮选、浓缩、精炼等主要工艺的操作方法。

(3)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浮选药剂的选择和调整方法,以及精矿浓缩和精炼的操作技巧。

(4)通过实习,对铅锌选矿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采矿专业的信心。

铅锌矿实习报告

铅锌矿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期间,在铅锌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深入了解了铅锌矿的开采、选矿、冶炼等全过程,对铅锌矿产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二、实习内容1. 矿山开采在矿山开采环节,我了解到铅锌矿的开采方式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

地下开采主要用于深部矿藏的开采,而露天开采则适用于表层矿藏。

在开采过程中,需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选矿工艺选矿是铅锌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提高铅锌金属的品位。

我实习的铅锌矿采用浮选法进行选矿,主要包括破碎、球磨、浮选、浓缩、过滤等工序。

在浮选过程中,药剂的使用、浮选机的操作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都对选矿效果有重要影响。

3. 冶炼工艺冶炼环节是将选矿后的铅锌精矿转化为金属铅和金属锌的过程。

我实习的铅锌矿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主要包括烧结、熔炼、吹炼、精炼等工序。

在冶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炉温、气氛、物料配比等参数,确保冶炼效果。

4. 环保与安全在铅锌矿的生产过程中,环保和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我了解到,铅锌矿企业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对铅锌矿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矿山开采到选矿、冶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

同时,铅锌矿产业环保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四、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铅锌矿的生产工艺,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铅锌矿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某含银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某含银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60 选 矿 与 冶 炼
黄 金 GOLD
2018年第 10期 /第 39卷
某含银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霍明春1,程晓霞2,郝福来2,孙洪丽2,戴台鹏2
(1.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2.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某含银铅锌矿石有价元素为铅、锌、银,铅品位 0.48%、锌品位 1.20%、银品位 150g/t。
a中闪锌矿相对含量为 42.07%,粒度分布以大于 0.01mm为主,占 93.56%; 方铅矿与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关系 密切,亦有方铅矿包裹银矿物的现象,方铅矿和闪锌 矿是主要载银矿物。
矿石中银多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银矿物主要为 硫化银矿物,以辉银矿、深红铜银矿及硒银矿为主,少 量银黝铜矿、脆银矿、砷硫银矿及自然银等。银主要 分布于辉银矿、深红铜银矿及硒银矿中,分布率分别 为 31.29%、43.73% 和 20.61%。银矿物粒度以 细、微粒为主,分别占 38.34%、42.28%,中、粗粒含 量较少,合计占 19.38%。银矿物嵌布状态以包裹银 为主,占 76.55%(主要为硫化物包裹,占 68.34%), 其次为粒间银,占 20.47%,少量裂隙银,占 2.98%。 银矿物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与其嵌连的银矿物合 计占 88.12%,其中与闪锌矿、方铅矿关系尤为密切, 少部分与黄铁矿、黄铜矿等其他硫化物嵌连。
中国铅锌矿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铅锌 矿资源的特点为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结构构造和矿 物组成复杂,共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开发利用难 度大。目前,铅锌矿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矿产资 源的供需 矛 盾 突 出,对 国 外 原 料 的 依 赖 程 度 越 来 越 大,因此加强低品位铅锌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 意义[1]。以某 含 银 铅 锌 矿 石 为 研 究 对 象,进 行 了 工 艺矿物学研究和浮选分离试验,目的是查明矿石工艺 特性,确定浮选流程结构和最佳工艺条件,获取最佳 技术指标,为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提供技术依据。

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浮选试验研究报告

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浮选试验研究报告

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浮选试验研究报告本次试验研究的目的是对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进行浮选实验研究,以探寻高效浮选工艺,提高该矿石的选矿指标。

试验采用的矿石样品来自豫西地区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经初步分析得知,该矿石中含有铅、锌、银等有价金属元素,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杂质。

该矿石样品的综合品位较低,需要采用高效的浮选工艺进行精选。

实验采用了倾斜槽浮选工艺,在不同浮选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药剂浓度为20g/L、pH值为9、搅拌速度为1000r/min、空气流量为2L/min的条件下,倾斜槽浮选效果最佳。

此时铅、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91.03%、80.33%、84.77%,达到了较好的选矿效果。

同时,通过对浮选产物的分析,发现水杨酸钠、黄药水等有机药剂能够对矿物表面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矿物的浮选效果。

实验还表明,药剂浓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浮选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浮选过程中需要掌握药剂的适宜浓度。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本次试验采用的倾斜槽浮选工艺较为高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的选矿指标。

同时,水杨酸钠、黄药水等有机药剂也可以作为辅助药剂,提高浮选效果。

在工程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浮选工艺,从而获得更好的选矿效果。

本次试验研究成果对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试验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帮助理解豫西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浮选过程的特点,进而设计出更为高效的选矿工艺。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数据指标,并进行简要的分析:1.综合品位:该矿石样品的综合品位为2.25%,含有较多的非金属矿物成份,需要进行较为彻底的选别过程。

2.铅、锌、银的回收率:该矿石样品主要含有铅、锌、银等有价金属元素,铅、锌、银的回收率是反映浮选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最优的浮选条件下,本次试验分别获得了91.03%、80.33%、84.77%的回收率,达到了较高的选矿效果。

铅锌矿选矿厂实习报告

铅锌矿选矿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使我深入了解铅锌矿选矿厂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矿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铅锌矿选矿厂。

三、实习内容1. 矿山及选矿厂概况该铅锌矿选矿厂位于我国某省,占地面积约1000亩,设计年处理矿石量为300万吨。

主要生产铅、锌精矿,同时回收银、镉等有价金属。

选矿厂采用全浮选工艺,主要包括破碎、磨矿、浮选、脱药、过滤、浓缩等环节。

2. 生产流程(1)破碎:原矿经过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最终破碎至-10mm,以满足后续磨矿工艺要求。

(2)磨矿:采用球磨机进行磨矿,将矿石磨至-200目,为浮选提供合格的矿浆。

(3)浮选:采用浮选法对磨矿后的矿浆进行选别,分别得到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等。

(4)脱药:对浮选后的精矿进行脱药处理,以降低精矿中杂质含量。

(5)过滤:采用压滤机对脱药后的精矿进行过滤,得到合格的精矿产品。

(6)浓缩:对过滤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回收其中的水分。

3. 工艺技术(1)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比可达4:1。

(2)磨矿:采用球磨机进行磨矿,磨矿介质为钢球,球磨机转速为20-22r/min。

(3)浮选:采用浮选机进行浮选,浮选药剂包括捕收剂、起泡剂、抑制剂等。

(4)脱药:采用脱药剂对浮选后的精矿进行脱药处理,脱药剂用量为0.5kg/t。

(5)过滤:采用压滤机进行过滤,滤饼水分含量为10-15%。

4. 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2)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掌握了铅锌矿选矿厂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铅银渣回收金银锌等试验报告

铅银渣回收金银锌等试验报告

目录1前言 (2)2试验矿样 (4)2.1试验矿样采取及制备 (4)2.2试验矿样物理参数测定 (4)2.3试验矿样多元素分析 (4)3验证试验 (5)3.1 矿浆样验证试验 (5)3.1.1 1#渣样验证试验 (5)3.1.2 2#渣样验证试验 (11)3.2压滤样验证试验 (19)3.2.1 3#渣样验证试验 (19)3.2.2 4#渣样验证试验 (27)4产品检查 (39)4.1 产品化学分析 (39)4.1.1产品多元素分析 (39)4.1.2浸出上清液多元素分析 (39)4.2产品真比重测定 (40)5结语 (41)1前言在前面完成了铅银渣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处理-磨矿-浮选原则流程可取得较好的金银锌综合回收指标。

经多次沟通,并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铅银渣进行验证试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设计依据。

验证试验样品由厂负责采取,按采样时间顺序分别编为1#渣样、2#渣样、3#渣样、4#渣样(下同),1#、2#为矿浆样,3#、4#为压滤样。

1#渣样、2#渣样采用预处理-磨矿-浮选的原则流程,经加温预处理后,磨至90%-400目,经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产出精矿和尾矿的工艺流程,添加T1、硫酸铜、酯-100三种选矿药剂。

试验结果见表1-1,3#、4#渣样在预处理。

3#渣样采用预处理-磨矿-浮选的原则流程,经加温预处理,磨至90%-400目,经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产出精矿和尾矿的工艺流程;4#渣样采用预处理-磨矿-浮选的原则流程,经加温预处理后,磨至90%-400目,经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产出精矿和尾矿的工艺流程,添加T1、**铜、酯-100三种选矿药剂;闭路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1 1#渣样、2#渣样试验结果矿样产品名称产率(%)银品位(g/t) 金品位(g/t) 银回收率(%)金回收率(%)1#渣样精矿 5.63 2739.05 32.21 66.6177.63中矿1 5.84 280.7 2.21 7.08 5.54中矿2 13.76 107.54 1.01 6.39 5.96中矿3 1.78 355.39 1.09 2.730.83中矿4 0.56 265.53 0.87 0.640.21上清液28.06 0.03 0.01 0.010.12尾矿44.37 86.39 0.51 16.549.712#渣样原矿100.00231.55 2.33100.00 100.00精矿7.092793.98 30.29 78.5588.65上清液26.470.01 0.01 0.010.11尾矿66.4481.43 0.41 21.4511.24原矿100.00251.18 2.42100.00100.00表1-2 3#渣样、4#渣样试验结果矿样产品名称产率(%)银品位(g/t) 金品位(g/t) 银回收率(%)金回收率(%)3#渣样精矿7.07 2578.71 30.33 78.59 88.79上清液27.65 0.01 0.01 0.01 0.12 尾矿65.28 76.1 0.41 21.4011.09 原矿100.00 232.00 2.41100.00 100.004#渣样精矿 6.66 1716.50 16.27 72.32 84.57 上清液30.57 0.01 0.01 0.01 0.24 尾矿62.77 69.71 0.31 27.6715.19 原矿100.00 158.08 1.28 100.00 100.00 通过四批渣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处理-磨矿-浮选工艺流程,对铅银渣综合回收金、银、锌适应性较强、稳定性高。

甘肃金塔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甘肃金塔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甘肃金塔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该研究是针对甘肃金塔铅锌矿进行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旨在探究更为适用于该矿的选矿方案并提高矿石回收率。

首先,我们选取了该矿的一批矿石样本进行试验,参照该矿现有的选矿流程,我们在试验中添加了一些新的选矿方法,如重选、浮选和重浮选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添加这些新的选矿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矿的回收率,并且对于一些难选的铅锌矿石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针对该矿的矿石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该矿石中铁含量较高,而这种矿石通常在重选和浮选选矿阶段表现出独特的特性。

因此我们在选矿过程中加入了铁清洗程序,通过分离掉大部分的铁元素,进一步提高了铅锌的回收率。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矿石中存在一些被泥沙掩盖的铅锌矿物,通过进行强磁选和用特殊氧化剂溶解泥沙,成功地将这些被泥沙掩盖的铅锌矿物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最后,我们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个更为适用于该矿的选矿方案,其中包括重选、浮选和重浮选等多种方法,同时加入铁清洗和特殊的泥沙溶解程序,可以极大地提高该矿的回收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了更为适用于该矿的选矿方案,为该矿石的开采与选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其他相似铅锌矿石的选矿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以下是我们在甘肃金塔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1. 铅锌矿石样品总量为1000kg,经过筛选得到粒径为-1mm的矿石样品440kg。

2. 经过初始浮选得到铅精矿100kg,品位为50.3%,回收率为86.4%;锌精矿100kg,品位为60.1%,回收率为89.2%。

3. 在重选环节中,铅精矿品位提高至58.7%,回收率为90.2%;锌精矿品位提高至67.5%,回收率为91.5%。

4. 经过对矿石中铁含量的分类,得到铁品位高的部分146kg,经过铁清洗后得到铅精矿48.3kg,品位为62.5%,回收率为95.2%;锌精矿48.1kg,品位为70.2%,回收率为93.8%。

铅锌矿的浮选试验及矿石性能分析

铅锌矿的浮选试验及矿石性能分析

浮选工艺:浮选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对矿石性能有重要影响,如浮选时间、浮选速度、浮选温度等
浮选药剂:浮选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对矿石性能有重要影响,如药剂的种类、浓度、添加顺序等
矿石性质:矿石的粒度、密度、形状、表面性质等对浮选试验结果有直接影响
浮选试验及矿石性能分析的应用价值
PART 04
对选矿工业的意义
矿石形状:球形、立方形、片状等
矿石硬度:软矿石、硬矿石等
矿石粒度:粗粒矿石、细粒矿石等
矿石密度:高密度矿石、低密度矿石等
矿石物理性质
矿石硬度:衡量矿石破碎难易程度的指标
矿石密度:影响矿石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
矿石形状:影响矿石浮选效果的因素之一
矿石颜色:与矿石成分有关,可作为矿石分类的依据之一
矿石化学性质
浮选试验可以评估矿石的可选性,即矿石中金属的含量和品质
浮选试验可以确定矿石的浮选工艺参数,如浮选时间、浮选药剂用量等
浮选试验可以评估矿石的浮选成本,即浮选工艺的经济性
矿石性能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浮选试验与矿石性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浮选效果:浮选试验结果对矿石性能有重要影响,如浮选回收率、浮选效率、浮选成本等
对资源利用的意义
提高矿石利用率,降低开采成本
提高矿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矿业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结论与展望
PART 05
研究结论
铅锌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效果良好,矿石性能优良
添加标题
矿石性能分析表明,铅锌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添加标题
展望未来,铅锌矿的浮选试验及矿石性能分析将有助于提高矿石的利用率和价值
矿石成分
主要成分:铅、锌、硫、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天宝山铅锌矿是一含铅、锌、银等多金属的大型铅锌矿山,配套选矿厂现有二个系列,总的处理能力为1000t/d,原先采用等可浮浮选流程获得铅精矿和锌精矿。

即采用苯胺黑药作捕收剂,硫酸锌和碳酸钠等作闪锌矿和黄铁矿等矿物的抑制剂先将铅矿物与部分与铅矿物具有相同可浮性的锌矿物浮出,浮出的具有相同可浮能力的铅、锌矿物再分离,最后用CuSO4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浮选回收剩余部分的锌矿物的工艺流程。

但是由于原矿性质复杂,铅锌分离的难度太大,所采用的流程不能适应矿石特性,使得产出的铅、锌精矿质量较差,不仅使矿产品难于销售,而且同样影响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针对该复杂难选铅锌矿石的特性,开发出“复杂难选铅锌矿石清洁高效选矿新工艺”,新工艺提高了铅、锌精矿的质量及铅、锌精矿中主金属回收率,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铅锌矿山选矿生产的难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天宝山矿是一含铅、锌、银等多金属的大型铅锌矿山,尽管“复杂难选铅锌矿石清洁高效选矿新工艺”的提出解决了铅、锌选矿与回收的问题,但矿石中伴生金银的回收率尤其是在铅精矿中银的回收率却较低,对这些元素在选矿中的走向也不是十分清楚,这对进一步提高会理锌矿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公司于2008年5月委托江西理工大学开展“提高会理锌矿伴生金银回收率的研究”,要求对公司选矿厂进行流程考察工作,确定金银等贵金属在选矿流程中的走向,并对天宝山主矿体铅锌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及浮选试验研究,在保持和提高现有铅、锌选矿指标的前题下,通过复杂多金属铅锌硫化矿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优化工艺流程,将铅锌矿中的伴生金、银等有价元素和成分充分综合回收利用起来,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本次流程考查仅考察了磨浮1#系统,并分析了银在流程中的走向,考察结果见表1-1。

流程考查结果表明,公司选矿厂磨浮1#系列在原矿含Pb 0.73%、Zn 5.18%、Ag 62.88g/t、矿石氧化率为31.32%的情况下,经一粗二扫六精选铅可获得含Pb 61.09%、Zn 10.87% 的铅精矿,相应Pb的回收率为43.52%,经一粗二扫二精选锌可获得含Zn 56.64%、Pb 1.43%锌精矿,相应Zn的回收率为65.28%;贵金属Ag在铅、锌精矿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9.05%、43.77%,Ag总回收率为62.82%。

流程考查结果还表明进一步提高铅、锌回收率的潜力很大,银在铅精矿中占有率还不是很高,提高银在铅精矿中的占有率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流程考察后,根据研究安排,在实验室进行了小型试验研究。

小型试验研究发现:原矿中的银可分为硫盐银矿物,银的硫化物及其自然金属。

主要银矿物为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辉锑银矿等,银矿物颗粒较小,大部分被方铅矿、闪锌矿等包裹或与其连生。

为了要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铅、锌精矿的产率;二是在低碱条件下进行铅锌分离,以利于对单体贵金属的回收。

本次试验围绕着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进行了高碱和低碱条件下的铅锌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2 小型闭路试验指标/%从表1-2可以看出,在高碱条件下尽管可以获得合格的铅、锌精矿,但银在铅、锌精矿中的回收率明显低于低碱条件下银在铅、锌精矿中的回收率。

同时在低碱条件下铅精矿中铅的回收率(60.12%)也明显高于高碱条件下铅精矿中铅的回收率(56.21%)。

因此建议公司考虑采用低碱条件下的铅锌分离方案进行综合选矿回收。

2 试样的采取与加工试样由公司采取。

根据对原矿物质组成研究和试验研究的需要,对采取的原矿试样进行了加工,如图2-1所示。

8mm-原化原其浮矿验矿它选鉴分筛性试定析分质样样样样分析样图2-1 试样加工流程图3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3.1 矿石多元素分析原矿样的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1。

3.2 铅、锌物相分析结果铅、锌矿物的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3-2与表3-3。

3.3 原矿筛析结果原矿筛析结果见表3-4。

3.4 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有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毒砂、自然银-金银矿、深红银矿、白铁矿、褐铁矿、异极矿、菱锌矿、白铅矿、孔雀石、胆矾等。

非金属矿物有黑云母、绿泥石、闪角石、绢云母、炭泥质粉砂岩、白云母、电气石等。

3.5 矿石的矿物含量原矿的X衍射分析结果见图3-1。

由图3-1可见,闪锌矿与方铅矿是主要的金属矿物,其它金属矿物如磁铁矿、银黝铜矿、黄铜矿等含量较少;其余的为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粉砂岩、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等。

图3-1 原矿X衍射分析结果3.6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3.6.1 矿石的构造⑴块状构造:以闪锌矿为主与其它硫化矿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组成的块状集合体。

⑵角砾状构造:围岩受构造应力作用,破碎成角砾,被硫化矿胶结。

⑶胶状结构:矿液沿围岩成早期矿石裂缝充填形成脉状,如闪锌矿成脉状穿切围岩,后期又被更晚的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穿切,见图3-2与图3-3。

⑷浸染状构造: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矿物呈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

⑸斑点状和斑杂状构造:闪锌矿为主形成近等轴状形成斑点,斑点大小比较均匀分布,无定向性,呈斑点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多见于闪锌矿或方铅矿,有时各呈集合体或两者参杂在一起,形成不同颜色,状态各异,大小不一,或呈浸染状分布,形成某些部位稠密,某些部位稀疏的斑杂状构造。

图3-2 方铅矿Gal、方解石Cal矿脉穿切石英Q、方解石Cal、闪锌矿Sph矿脉。

(反光,32×)图3-3 闪锌矿Sph(石英Q、方解石Cal矿脉)的脉壁被方解石Q矿脉穿切。

(反光,32×)3.6.2 矿石的结构⑴自然晶结构:黄铁矿、毒砂呈自然晶产出,见图3-4。

⑵它形晶结构: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呈它形晶的集合体。

⑶固溶体分离结构:闪锌矿与黄铜矿形成固溶体分离结构,多以黄铜矿呈溶晶,乳滴状、纺锤状、格子状分布于闪锌矿中,亦有少数闪锌矿呈出溶物分布于矿物中。

⑷嵌晶结构:闪锌矿、方铅矿等大晶体包含细粒自形的毒砂或黄铁矿形成嵌晶结构。

⑸交代弧岛结构:闪锌矿被方铅矿交代参与呈弧岛状,分布于方铅矿中,见图3-5、图3-6。

⑹交代骸晶结构:毒砂、黄铁矿被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从中心(核心)向边缘进行交代。

⑺交代显微文象结构:方铅矿交代闪锌矿,方铅矿呈细小不规则分布于闪锌矿呈显微文象状,见图3-7。

⑻碎裂结构:黄铁矿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碎裂,被许多裂纹分割,再被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充填交代。

⑼交错结构:黄铜矿沿闪锌矿解理裂纹穿插交代,呈各种形态的细脉。

⑽筛孔状结构:闪锌矿被方铅矿交代穿孔呈筛状。

图3-4 毒砂Ars呈集合体聚集分布在脉石中。

(反光,64×)图3-5 银黝铜矿Fhg呈包裹体分布于方铅矿Gal中,并与闪锌矿Sph连生。

(反光,64×)图3-6 闪锌矿Sph与方铅矿Gal交代残留,并被银黝铜矿Fh微脉交叉。

(反光,64×)图3-7 银黝铜矿Fh被黄铜矿Cp、方铅矿Gal包裹;闪锌矿Sph、方铅矿Gal、黄铜矿Cp互相包裹呈复杂连生。

(反光,128×)图3-8 方铅矿Gal与深红银矿Pyr呈毗邻连生。

(反光,128×)图3-9 银黝铜矿Fh、方铅矿Ga1、黄铜矿Cp、闪锌矿Sph复杂连生。

(反光,128×)图3-10 闪锌矿Sph被方铅矿Gal包裹,并被银黝铜矿Fhg、方铅矿Gal矿脉交叉。

(反光,64×)图3-11 闪锌矿Sph与方铅矿Gal呈犬牙交错和规则连生,另被银黝铜矿Fhg微脉交错。

(反光,64×)3.7 矿物嵌布特征3.7.1 闪锌矿嵌布特征闪锌矿多呈团块状、块状,部分呈浸染状,还有的呈脉状,至少两次以上生成脉状,见图3-2与图3-3。

闪锌矿由于生成阶段不同,导致所含铁等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上存在差异,进而呈现出外观颜色上的差别。

闪锌矿的颜色种类繁多,有褐黑、灰褐、灰黑、浅黄绿、棕褐、浅黄、浅棕褐、浅黄棕色等,不同颜色其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尤其是电磁性的强弱程度更是明显。

含铁高、颜色深者,电磁强度较强;浅颜色者、含铁较低者,电磁性较弱,或无电磁性。

闪锌矿嵌布特征较复杂,与方铅矿多呈犬牙交错状、齿状嵌镶状,极少数呈波状,直线毗邻镶嵌。

被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包裹交代残角或脉状穿插交叉。

多种矿物连生在一起呈复杂镶嵌。

闪锌矿与黄铁矿的连生关系较为紧密,主要以包裹交代黄铁矿或沿黄铁矿的裂纹充填交代。

闪锌矿与白铁矿呈规则毗邻嵌镶,有的白铁矿分布于闪锌矿周围呈镶边。

闪锌矿包裹交代毒砂较为常见。

闪锌矿与黄铜矿连生关系除了它们互相组成固溶体分离结构外,它们互相呈脉状交叉,有的黄铜矿呈不规则手掌状分布于闪锌矿中,呈不规则状连生。

有的闪锌矿还包裹炭质。

有的闪锌矿被绢云母、绿泥石集合体脉,碳酸盐矿物脉穿切交错。

一些闪锌矿还与粉砂-细砂岩的胶结物共同胶结石英碎屑。

图3-12 闪锌矿矿粒的电子显微镜形貌Element Wt% At%S K 33.43 50.58ZnK 66.57 49.42图3-13 闪锌矿表面能谱分析结果AElement Wt% At%S K 35.19 52.40FeK 02.15 01.84ZnK 62.66 45.76图3-14 闪锌矿表面能谱分析结果BElement Wt% At%FeL 06.70 06.04S K 27.69 43.46ZnK 65.61 50.50图3-15 闪锌矿表面能谱分析结果C3.7.2 方铅矿嵌布特征方铅矿分布尚不均匀,局部富集成团状块,有的呈脉状穿切交代闪锌矿。

方铅矿交代闪锌矿呈筛孔状、显微文象状。

闪锌矿在方铅矿中呈不规则状,圆粒状残留,见图3-6、3-10、3-11。

方铅矿与黄铜矿、银黝铜矿、闪锌矿呈复杂连生关系,见图3-7、3-9。

与黄铜矿呈微细不规则互相包裹。

银黝铜矿在方铅矿中呈各种形态成群分布,呈浑圆状、麦粒状、显微文象状、纺锤状平行定向排列,粒径0.005~0.25mm不等。

有的方铅矿中亦非常干净,不含银黝铜矿等杂质矿物。

方铅矿呈不规则状,浸染状充填于方解石、石英粒间,或交代方解石。

方铅矿与黄铁矿镶嵌为包裹交代黄铁矿。

此外见方铅矿与深红银矿呈毗邻规则连生,见图3-8。

图3-16 方铅矿矿粒的电子显微镜形貌Element Wt% At%S K 14.82 52.92PbL 85.18 47.08图3-17 方铅矿表面能谱分析结果AElement Wt% At%S K 12.84 48.77PbL 87.16 51.23图3-18 方铅矿表面能谱分析结果B3.7.3 自然银-银金矿嵌布特征自然银-银金矿呈亮乳白带黄色反射色,呈不规则状与毒砂连生被黄铜矿包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