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试验报告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金川铜镍矿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其含铜镍物质主要存在于矿石中,并与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多种矿物伴生。
经过初步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金川铜镍矿矿石含金属较多,但同样也包含大量的低品位矿物,称为贫矿石。
为了提高铜镍的回收率和品位,需要进行贫矿石的选矿处理。
本文将对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行报告。
一、选矿工艺流程首先,对金川铜镍矿矿石进行一般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其主要性质和成分,从而制定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矿石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选矿方法和流程。
以金川铜镍矿为例,其选矿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粗选:将原矿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后,采用机械枪选等粗选方法,将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与非硫化矿物(如绿泥石)分离出来,为后续的选矿过程做好准备。
(2)中选:采用浮选法,将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与废物矿物分离出来。
具体流程为:先将矿石粉碎磨细,然后将矿浆加入浮选槽中,与气泡一起升上水面,浮选出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的浮选泡沫,废物矿物沉入底部。
(3)精选:对浮选出的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进行进一步的选矿处理,提高金属含量。
方法一般采用电选法、磁选法或重选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采用重选法进行精选较为常见,通常使用螺旋选矿机、离心筛选机等设备进行操作。
选矿列采用的设备具有高效、能耗低、选效好的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的回收率和更好的铜镍品位。
二、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是选矿工艺和选矿产品改进和优化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矿石中的矿物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矿物的影响,制定不同的选矿流程,最终获得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选矿产品。
对于金川铜镍矿的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矿物学分析:对含铜镍矿物及伴生矿物(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确定各种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辽宁思山岭铁矿石阶段磨选试验研究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探究辽宁思山岭铁矿石在不同磨选阶段的磨选条件下的选矿效果,为该矿山的选矿工艺流程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设备1. 原矿料样品:辽宁思山岭铁矿石2. 磨选设备:球磨机、脱泥器、选别机等相关设备。
三、试验方法1. 磨矿工艺流程:(1)粗磨:使用φ1500×2400mm球磨机对原矿进行粗磨,选用100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120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67%,磨矿密度为68%。
(2)一次手选:将粗磨后的矿石送入一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30-60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一次手选的品位为31%,产出初级精矿。
(3)中磨:使用φ1200 × 2400mm球磨机对初级精矿进行中磨,选用25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60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60%,磨矿密度为65%。
(4)二次手选:将中磨后的矿石送入二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15-30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二次手选品位为68.5%,产出中间精矿。
(5)细磨:使用φ900×1800mm球磨机对中间精矿进行细磨,选用12mm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磨矿时间为45分钟,设定磨矿品位为59.5%,磨矿密度为63%。
(6)三次手选:将细磨后的矿石送入三次手选机进行分选,选择直径为5-15mm粒径范围内的矿物作为有效矿物品位,设定三次手选品位为72.5%,产出精矿。
2. 试验参数设置:(1)粗磨磨矿时间:120分钟(2)一次手选品位:31%(3)中磨磨矿时间:60分钟(4)二次手选品位:68.5%(5)细磨磨矿时间:45分钟(6)三次手选品位:72.5%四、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磨选工艺流程,三次手选产出的精矿品位可达72.5%,经浮选选择后,品位可提高到最终品位的65%,达到了预期效果。
选矿实验报告完整版

选矿实验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选矿试验报告的内容选矿试验报告是选矿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记录。
试验报告应该数据齐全可靠、问题分析周密、结论符合实际、文字和图表清晰明确、内容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试验室试验报告的内容应比较详细。
半工业试验及工业试验一般都是在试验室试验或前一种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试验报告的内容应结合前面所做的基础试验编写,但着重反映本次试验的情况。
选矿工艺流程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有:(1)前言。
包括试验任务的来源、目的和要求、试验确定的工艺和达到的结果。
(2)矿样的采集制备与代表性的评价。
(3)原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包括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成分和百分含量;研究矿石的结构与构造,根据结构、构造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艺类型;矿物粒度统计分析、有用矿物解离度分析;研究各矿物嵌布状态、颗粒形态与其它矿物的嵌连关系等。
(4)选矿试验。
包括探索试验、工艺方案的选择对比、药剂种类与用量条件试验、矿浆调整条件试验、开路与闭路流程试验。
(5)精矿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的分析检查结果。
(6)尾矿产品的分析结果。
(7)技术经济分析。
(8)结论:试验结果的评述、推荐意见、存在问题和建议。
(9)有关附件。
篇二:选矿试验报告选矿试验报告** 研究院2 0** 年 *月一前言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
1.2试验研究结果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
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新疆裕民县苏云河钼矿选矿试验研究

2021年第2期新疆有色金属新疆裕民县苏云河钼矿选矿试验研究郑国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乌鲁木齐830013)摘要通过对新疆苏云河钼矿矿石性质和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单一浮选工艺,粗精矿再磨的浮选方案,在磨矿细度65%~0.074毫米条件下,经过一粗、两扫、五精,获得浮选精矿含钼47.40%,浮选回收率为81.71%,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使钼资源得到有效的回收。
关键词苏云河辉钼矿磨矿细度回收率工艺流程我国钼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六大优势矿产资源之一,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明显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发和利用低品位钼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苏云河钼矿是近几年在中国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发现并初步评价的钼矿床,资源储量达55万吨,为超大型规模。
随着对苏云河钼矿床勘查工作进入勘探阶段,需要确定矿石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制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等选矿试验指标,目的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合理的选矿方法、工艺流程的详细数据,提出可供工业利用参考的选矿指标、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评价数据。
1矿石性质1.1矿石矿物组成苏云河钼矿矿石中Mo品位为0.082%,属于低品位钼矿。
矿区目前已发现的矿物计23种,其中矿石矿物10种。
钼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原生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钛铁矿与少量磁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占矿物总量1%,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少量方解石、钠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角闪石、黑云母、萤石、榍石、磷灰石等,占总量99%左右。
其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原矿物相分析见表2。
表1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元素含量(%)元素含量(%)Mo47.40As0.005Cu1.030Sb0.007Pb0.044CaO1.47Zn1.526SiO28.52Fe1.83P未检出S34.24Sn未检出表2原矿物相分析结果表钼物相含量(%)占有率(%)辉钼矿0.08187.1钼华0.00515.48钼钙矿0.00363.87钨钼钙矿0.00333.55合计0.0931001.2矿石矿物嵌布特征根据矿石的主要构造特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浸染状矿石,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斑块状(包括菊花状、放射状)矿石。
印尼某砂铁矿选矿实验报告

对从海滨砂a中回收铁精矿进行了全流程试验。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全流程试验的选别工艺参数确定为:粗选磁场强度为:1200Gs;粗精矿磨矿粒度为-0.045mm为96%,粗精矿精选磁场强度为:1130Gs。所得全流程试验结果见图4-5及表4-5。
表4-5全流程试验结果(化学分析)
磁选
制度
产品
产率%
品位/%
表4-6标准样及待测样磨矿动力学表
矿样
粒度
(%)
磨矿时间(min)
4
7
10
15
19
24
标准样
攀枝花钒
钛磁铁矿
-200目
-400目
18.2
8.6
29.5
15.1
41.7
21.1
67.9
33.3
95.1
60.13
99.8
90.21
矿样
粒度(%)
9
12
15
18
待测样
海滨砂粗精矿
—200目
—400目
98.12
(2)采取一段磁选-粗精矿磨矿-二段磁选精选的选别流程,对海滨砂BL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选别制度为一段磁选磁场强度1200Gs; 粗精矿磨矿粒度-0.045mm为96%;粗精矿精选磁场强度为1130Gs。采用CRIMM—φ400—300型圆筒磁选机进行分选,可以获得TFe60.69%、回收率68.68%,V2O50.44%、回收率62.4%,TiO29.00%、回收率66.70%的铁精矿,其中的有害杂质仅P较高,达到了0.15%。此种精矿用于炼铁时,可回收其中的钒,但需采取特殊的冶炼制度,最好供给有使用此类精矿经验的厂家。此外,从海滨砂BL中回收的铁精矿粒度细,-0.045mm粒级达到了97.73%,在用于炼铁进行造块处理时,采用球团法较为适宜。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概述为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进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地质特征、矿石性质及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在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原矿进行选矿实验,确定选矿工艺、设备及生产规模,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对选矿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
本报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某金矿选矿依据的可行性研究,对选矿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套完善的选矿方案,以期能够为该矿产项目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1.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背景该金矿矿产资源丰富,金品位较高。
然而,由于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有益元素和杂质,制约了金的提取率。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金矿,提高金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进行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
2.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从金矿的开采到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矿石选矿、矿石浸出、金提取等多个环节。
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是对整个选矿生产过程的全面评估,是确保金矿开发能够高效、经济、环保地进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才能找出最适合该金矿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制定最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为后续生产提供可行性保障。
三、选矿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 地质勘查和矿石性质分析对金矿的地质背景、矿石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获得矿石的组成、结构及品位等信息。
2. 选矿实验和工艺研究通过对金矿的选矿实验和工艺研究,确定适合该金矿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
3. 生产工艺和设备分析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分析,制定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节能。
4. 技术经济分析进行选矿工艺和设备的投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和金价走势,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5. 环境影响评价对选矿工艺和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
新型浮选药剂Y89—3选矿试验分析

新型浮选药剂Y89—3选矿试验分析作者:张国立杨胜杰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矿产行业也如狂风一般席卷中国,发展至今,矿产的质量和采取率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急需找到一种更好的选矿方法,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经过反复的对比实验,新型的浮选药剂Y89-3的出产率要更高于传统的浮选药剂的采矿率,本文就将对于这种新型浮选药剂Y89-3选矿试验进行分析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对于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浮选药剂;Y89-3;金矿;浮选近年以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有关金矿的捕收剂,通过做一些关于金矿浮选的试验并且将新型的捕收剂Y89-3和原始的常规捕收剂做出相应的对比实验,从而探索出新型的捕收剂是否可以对于金精矿的回收率进行一定的提高作用,由试验结论表明,若是采用Y89-3做为捕收剂,那么金精矿的回收率可以提高大概7.00个百分点以上。
一、选矿实验的相关概述1.选矿实验的分类选矿试验按照我们研究的目的可以大致的分为可选性的试验、工艺流程的试验和选矿的单项技术试验这三种,按照试验的规模其可大致分为试验室的试验、半工业的试验和工业试验三种。
为了使明确选矿试验要求更加地方便和叙述更加的方便,将上述的概述可以简要分为两种,将选矿的试验类型相应的可以划分为可选性的试验、有关试验室的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的扩大连续性的试验以及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和选矿的单项技术试验六种。
2.选矿实验的目的选矿试验是为了进行对于不同的选矿厂的相对应的设计而进行的矿石的选取试验。
选矿试验的成果不仅会使得选矿设计的工艺流程、相对应的设备选型、所选择的产品的方案、相关技术的经济指标等的一些方面使其可以合理地确定有着直接地影响,并且也是在选矿厂投产之后是否可以顺利地达到相对应的设计指标以及构造出其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若要为了相应的特定的指定的设计从而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的选矿试验,必须要由專门的试验研究单位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矿试验报告** 研究院2 0** 年*月一前言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
1.2试验研究结果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
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选矿废水经检测,全面达到国标GB8979—1996二类企业排放标准。
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会发生废水超标的问题。
二试样的采集和加工试样由委托方采集并送至我院,试样重约**Kg。
为制备试验矿样,对送来的矿样进行了加工。
加工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试样加工流程图三试样性质研究3.1试样化学分析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3.1。
表3.1 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成分Cu Pb Zn S As Fe Ag 含量(%)注:Ag单位为g/t。
从表3.1结果看:原矿铜品位**%、铅品位**%、锌品位**%、银品位**g/t,具有回收价值,原矿含砷**%较低。
3.2试样铅物相分析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2。
表3.2 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从表3.2结果看:原矿硫化铅占有率**%,氧化铅占有率**%,铅氧化率较高,将严重影响铅回收率的提高。
四选矿试验研究4.1 磨矿细度曲线磨矿细度试验在实验室型***锥形球磨机中进行,每次磨样**g,磨矿浓度为**%。
通过改变磨矿时间,并筛分测定-200目占有率,然后绘制磨矿细度曲线。
磨矿细度测定结果见表4.1,磨矿曲线见图4.1。
表4.1 磨矿细度测定结果图4.1 磨矿曲线图根据选厂现行为一段磨矿,试验选择磨矿细度-0.074mm(-200目)含量**%,为一段磨矿最常用的细度,其磨矿时间为*分钟。
4.2铜浮选试验4.2.1浮铜方案的确定对于铜铅锌硫化矿,铜浮选常用工艺有优先浮铜和铜铅混合浮选再分离流程。
试验对两大工艺进行了对比。
**研究院开发的**用于铜铅锌硫化矿的优先浮铜,在选厂生产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本试验引用其成果应用于该矿的优先浮铜。
试验按图4.2进行,试验结果见表4.2。
铜铅混合浮选再分离方案,尽可能不使用对废水污染严重的氰化钠法和重铬酸盐法,参照目前生产实践较佳工艺,经探索试验确定较合理药剂制度,进行了开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4.3,试验结果见表4.2。
硫酸锌**×药剂:g/t时间:分钟图4.2 优先浮铜开路试验流程原 矿* *药剂:g/t时间:分钟图4.3铜铅混浮—分离开路试验流程表4.2 浮铜方案试验指标对比从表4.2结果看:优先浮铜方案铜回收率**%,比混浮分离方案**%高**个百分点。
而且生产操作比混浮分离容易。
因此,铜的回收决定采用优先浮铜工艺。
4.2.2优先浮铜药剂用量试验优先浮铜药剂用量进行了亚硫酸钠、硫酸锌、**、丁铵黑药的条件试验,试验按图4.4进行,亚硫酸钠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3,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4,**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5。
图4.4优先浮铜药剂用量试验流程表4.3 铜浮选亚硫酸钠用量试验结果药剂:g/t 时间:分钟从表4.3结果看:不加亚硫酸钠铜粗精矿含铅锌较高,加入亚硫酸钠可降低铜粗精矿的铅锌含量。
亚硫酸钠用量** g/t以上均可。
表4.4 铜浮选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4结果看:不加硫酸锌铜粗精矿含锌较高。
随着硫酸锌用量的增加,铜粗精矿含锌逐步降低。
硫酸锌用量大于500 g/t为好。
表4.5 铜浮选**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5试验结果看:随着**用量的增加,铜粗精矿铜回收率逐步提高,但铜粗精矿铜品位逐步下降、含铅、含锌逐步增高。
从兼顾质量和回收率综合考虑,**用量** g/t较合适。
4.2.3优先浮铜补充试验试验过程中发现铜上浮速度较慢,而且有少量粗粒铜上浮不干净,为进一步提高铜回收率进行了补充试验。
经多方案探索,在原使用**较佳条件下,添加极少量的丁铵黑药可以加快铜的上浮,并提高铜回收率。
因此,进行了丁铵黑药用量试验,试验流程见图4.5,试验结果见表4.6。
图4.5 优先浮铜补充试验流程药剂:g/t 时间:分钟表4.6 铜浮选丁铵黑药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6丁铵黑药用量试验结果看:随着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铜粗精矿铜回收率逐步提高,但铜粗精矿含铅、含锌逐步增高。
综合考虑:丁铵黑药用量**g/t较合适,生产上应严格控制。
4.3铅浮选试验4.3.1铅浮选药剂制度的探索铅的浮选常用捕收剂有:乙硫氮、丁铵黑药、苯胺黑药等,为寻求较合适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多方案的探索。
探索试验按图4.6进行,试验结果对比见表4.7。
图4.6 铅浮选方案探索试验流程图铜浮选尾矿药剂:g/t时间:分钟表4.7 铅浮选方案探索试验结果对比从表4.7方案探索试验结果看:铅浮选采用丁铵黑药方案,铅粗精矿铅品位较低、含锌较高;采用苯胺黑药方案,铅回收率较低;铅浮选采用乙硫氮方案较好,可兼顾铅精矿质量和铅回收率。
4.3.2铅浮选药剂用量试验经探索试验对比,铅浮选决定采用乙硫氮方案。
因此,进行了石灰、硫酸锌、乙硫氮的用量试验。
试验按图4.7进行,石灰用量试验时,固定硫酸锌用量为** g/t、乙硫氮用量为**g/t,石灰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8;硫酸锌用量时,固定石灰用量为**g/t、乙硫氮用量为**g/t,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9;乙硫氮用量时,固定石灰用量为***g/t、硫酸锌用量为**g/t ,乙硫氮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10。
图4.7 铅浮选药剂用量试验流程图铜浮选尾矿药剂:g/t 时间:分钟表4.8 铅浮选石灰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8石灰用量试验结果看:不加石灰铅粗精矿铅品位较低,为黄铁矿未被抑制而上浮所影响。
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铅粗精矿铅品位有所提高。
但,当石灰用量大于**g/t时,矿浆PH值大于*。
为确保尾矿废水PH值小于*,石灰用量应控制在**g/t左右。
表4.9 铅浮选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9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看:不加硫酸锌铅粗精矿含锌较高,达**%。
随着硫酸锌用量的增加,铅粗精矿含锌逐步降低,当硫酸锌用量达**g/t后下降幅度己不大。
从节约药剂成本考虑,硫酸锌用量**g/t较合理。
表4.10 铅浮选乙硫氮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10乙硫氮用量试验结果看:随着乙硫氮用量的增加,铅粗精矿铅回收率逐步提高。
当乙硫氮用量达**g/t后,再增大用量至**g/t,铅回收率提高**%幅度己不大,而铅粗精矿含锌由**%增至**%,明显增高。
因此,乙硫氮用量**g/t较适宜。
4.4锌浮选试验锌浮选采用常规药剂,即硫酸铜活化、丁黄药捕收。
并进行了硫酸铜和丁黄药的用量试验。
用量试验按图4.8进行,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11,丁黄药用量试验结果见表4.12。
图4.8 锌浮选药剂用量试验流程图表4.11 锌浮选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11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看: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锌粗精矿锌回收率逐步提高,但硫酸铜用量从**g/t再增至**g/t,锌回收率提高幅度己不大。
从节约药剂成本出发,硫酸铜用量** g/t较合适。
表4.12 锌浮选丁黄药用量试验结果从表4.12丁黄药用量试验结果看:随着丁黄药用量的增加,锌粗精矿锌回收率逐步提高,但丁黄药用量从**g/t再增至**g/t,锌回收率己不能再提高。
丁黄药用量**g/t较合适。
4.5全流程闭路试验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较佳条件进行闭路试验。
全流程闭路试验流程见图4.9,全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见表4.13。
表4.13 全流程闭路试验结果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的结果: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
试验指标理想。
五废水检测以全流程闭路试验精矿澄清水+尾矿澄清水作为最终废水,其废水检测结果见表5.1。
表5.1 废水指标检测结果(mg/L)从表 5.1检测结果看:废水检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GB8979—1996(代GB8979--88)二类企业的排放要求。
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会发生废水超标的问题。
六生产工艺流程推荐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推荐的生产工艺原则流程见图6.1。
图6.1 推荐的生产工艺原则流程七结语1、广西恭城铜铅锌硫化矿原矿品位:铜**%,铅**%,锌**%。
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
2、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的条件下,使用Y**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乙硫氮浮铅、丁黄药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
试验指标理想。
3、原矿硫化铅占有率**%,氧化铅占有率**%。
铅氧化严重是铅回收率提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4、浮选闭路试验的选矿废水经检测,全面达到国标GB8979—1996二类企业排放标准。
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存在废水超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