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论文
智能遥感卫星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遥感卫星毕业设计论文引言本文描述了一项关于智能遥感卫星的毕业设计论文。
该毕业设计旨在开发一种能够利用遥感技术收集地球表面数据的智能卫星系统。
通过分析这些遥感数据,我们可以实现地球环境的监测和变化的预测。
本文将介绍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关键特点以及主要的实施方法。
设计目的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智能遥感卫星系统,以收集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
通过该卫星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和变化的预测。
这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警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特点该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具有以下关键特点:1. 自主操作:卫星系统通过自主操纵自身位置和姿态,以实现对地球各个地区的遥感数据收集。
自主操作:卫星系统通过自主操纵自身位置和姿态,以实现对地球各个地区的遥感数据收集。
2. 高分辨率图像:卫星搭载高分辨率的光学传感器和雷达系统,可捕捉到地球表面的细微变化。
高分辨率图像:卫星搭载高分辨率的光学传感器和雷达系统,可捕捉到地球表面的细微变化。
3. 实时数据传输:卫星通过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将收集到的遥感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接收站。
实时数据传输:卫星通过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将收集到的遥感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接收站。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卫星系统配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收集到的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卫星系统配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收集到的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5. 自动化任务规划:卫星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进行任务规划,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自动化任务规划:卫星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进行任务规划,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实施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设计特点,本毕业设计将采用以下主要实施方法:1. 卫星硬件设计:设计并制造一种小型化、高稳定性的智能遥感卫星,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卫星硬件设计:设计并制造一种小型化、高稳定性的智能遥感卫星,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遥感结课论文

遥感结课论文第一篇:遥感结课论文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遥感技术特点的分析,结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点,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道路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应用遥感技术导论虽然只是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但对我们专业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专业所从事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遥感技术的支持,比如说城乡规划、水文分析、土地规划利用、村镇规划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遥感技术的知识。
,这次我主要从城市规划方面谈谈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1 遥感的概念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
广义上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的探测技术。
[1]1.2 遥感的特点1.1.1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并且这些数据在时间上具有相同的现势性。
[2]1.1.2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
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甚至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1.1.3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稿件准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稿件准备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要性的认可。
遥感是一种通过使用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可以提供大量全球范围内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灾害减轻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遥感技术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遥感技术在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然后,对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和灾害减轻方面的贡献进行详细阐述;最后,通过总结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并回顾现存问题,提出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遥感技术在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其在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和灾害减轻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将提出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潜在方向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加深人们对遥感技术的理解,并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发展。
2. 正文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有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是通过获取和解释从卫星、无人机或其他传感器收集到的地球表面数据来揭示地球特征和变化的一种方法。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波段(如可见光、红外线等)的影像图像以及其他测量参数。
我们将着重介绍常用的传感器类型、数据获取方式以及常见的影像处理方法等。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遥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气候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析、环境监测、灾害风险评估等。
我们将列举实际案例,并详细说明遥感技术在每个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优势。
遥感论文——精选推荐

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光谱数据的地表信息提取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对资源、环境、灾害、城市等进行调查、监督、分析和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分类作为遥感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的研究,也是遥感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这两种方法是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不能有效的利用影像的空间纹理信息。
而且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还存在着分类结果出现椒盐现象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无效破碎图斑的产生,最终导致分类精度不高。
随后又提出了在此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该进的方法,如模糊分类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等。
虽然后述这些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的精度,但是他们依旧是建立在像元的基础上,也没有考虑到对象的空间纹理信息。
所以也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如:椒盐现象等)。
所以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分类的需求。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问题,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应运而生,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空间几何信息、纹理信息来进行分类。
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采用不同的分割尺度,能够较好的提取各种尺寸大小的地物。
所以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地表信息是,能够细致的提取出地表所覆盖的地物种类,并且能够达到更高的提取精度,能够更加准确的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为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判断提供依据。
本文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相比有一下有点:基于影像多尺度分割得到同质像元组成的影像对象,对象内部的光谱差异值很小可以忽略其内部的信息,从而避免了椒盐现象的出现,对象之间的区分同时考虑了光谱和形状两种因子,为分类提供了更多的特征,有效地克服了基于像元分类的一些局限性;多尺度的空间分析,可以满足不同尺度地物的信息提取要求;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影像对象的各种特征,以达到尽可能高的精度提取地物信息的目的。
遥感毕业论文

遥感毕业论文遥感技术是一门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器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
在当今社会,遥感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预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篇论文主要就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案例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遥感技术作为一项强大的工具,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地利用进行监测,为农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因此,研究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了某地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和地面调查数据,对农田的土壤质量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评估。
首先,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植被指数计算,评估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进一步分析农作物生长状况。
然后,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土壤质量评估模型,通过遥感数据预测农田的土壤质量。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研究区的遥感数据分析,发现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生长状况良好。
但是,土壤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的肥力较低。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料、调节灌溉量等,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和土壤质量进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某地农田为例,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对农田的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研究为农田管理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论文综述-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技术研究(测绘类)

——论文综述课程:姓名:学号:题目: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技术研究得分:创新创业与科研训练期末作业创新创业与科研训练测绘类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讲解有关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定义、原理、方法、应用、发展趋势等,并通过总结得出遥感技术必承载着现代人们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科学、合理化的世界。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图像采集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遥感,监督分类1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图像采集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对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解释,因此有必要对遥感影像分类技术进行研究。
遥感图像分类是指通过计算机对遥感图像的像素进行分类。
据特征选择后的规则或算法分析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将每个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可以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大类,前者需要训练样本,而后者不需要;2监督分类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又称“训练场地法”或“先学习后分类”法,是指在已知地物类别的区域中人工选取一定数量的各别的训练区,利用计算机获取每个训练区中的各种统计信息、并确定判别函数,然后将影像中每个像元与训练区中计算得到的各类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划分到各个类别中去。
先要从图像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训练区,选取所有要区分的各类地物的样本,用于训练分类器(建立判别函数)。
训练区是一种由已知样本,外推未知区域类别的方法。
2.1训练样区的选择利用样区数据求解该类别的统计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训练样区指的是图像上那些已知其类别属性,可以用来统计类别参数的区域。
监督分类方法首先需要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训练区中应该包括研究范围内的所有要区分的类别,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获取需要分类的地物类型的特征,通过学习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数字图像待分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主要通过对摄影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因其运用范围广、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渐发展的道路,并且对国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划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内,它在获取地球表面、环境等信息时是通过非接触成像传感器来实现的,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表达以及测量的科学与技术。
3S技术的应用、运用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运用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比如:自然灾害、勘查土木工程、监测环境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到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的领域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也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以及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向。
遥感技术和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图以服务于各种工作,并且还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卫星定位等构成了一整套技术系统,是测绘行业的支柱。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摄影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一个系统的转变。
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以及解析摄影测量阶段之后,摄影测量终于步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阶段,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测绘体系解体,测绘技术新体系兴起的标志。
遥感技术在植被生态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植被生态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日益深入地应用于植被生态研究领域,为我们理解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地球拍照的“超级相机”,但这可不是普通的相机。
它能从遥远的太空或者高空,捕捉到地球上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和分析,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使用的数据。
在植被生态研究中,遥感技术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它能够进行植被覆盖度的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个地区植被的分布范围和密集程度。
这对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规划土地利用以及制定环境保护策略都具有关键意义。
比如,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发现森林砍伐的迹象,从而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植被类型的识别和分类。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颜色、纹理、形状等。
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是森林、草原、农田还是湿地等植被类型。
这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都提供了基础数据。
再者,遥感技术在植被生长状况的监测方面也表现出色。
它可以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从而推断出植被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理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活力和健康状况。
比如,如果发现某一地区植被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就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或者环境压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遥感技术在植被生态研究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评估上。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储存起来。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植被参数,可以结合相关模型来估算植被的碳储量。
这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碳减排政策以及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么,遥感技术是如何实现这些应用的呢?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结课论文遥感技术的应用学号: 20104013008学生姓名:王延广指导教师:陈宝政所在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国·大庆2012年12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结课论文摘要:近年来,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获取地理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周期大幅缩短,同时精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空间信息分布平台为处理地理环境信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些都为开展土壤调查提供了条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动用了全国农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力量,对了解当时我国土壤的“家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土壤普查技术是以手工方法和大量野外样本为基础,不仅降低了土壤调查的效率,延长了普查的周期,而且使土壤普查成本很昂贵。
因此传统的土壤普查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土壤学研究中,遥感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大范围的土壤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部分常规调查技术,成为通用的土壤数字制图方法之一。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壤调查;遥感技术土壤水分调查方案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S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 this new technique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s, takes less time, and increases accuracy. Meanwhile, such a spati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platform which i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the processing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wo nation-wide soil survey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oth surveys drew on the whole “forces”of national agriculture department andrelated industries, revealing the real situationof our country soil.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 is based on manual technique and large numbers of samples,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soil survey. It also takes more time, thusbring a higher cost. Thereby, this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economy.At present, in the soil research survey,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especially in a wide range of soil resources survey,gradually replace some of the conventional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becoming one of the common soil digital mapping method.Key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Soil Survey;Remote sensing soil moisture survey program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结课论文目录1 绪论 ................................................................................................................................................................... -2 -1.1土壤调查研究的意义 (2)1.2土壤调查研究的现状 (2)2 土壤调查理论 ................................................................................................................................................. -3 -2.1我国土壤分类 (3)2.2土壤调查的方法 (3)2.3土壤调查的分类 (4)3 遥感技术在土壤普查中的应用 .................................................................................................................. - 5 -3.1土壤遥感 (5)3.2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6)3.2.1基于高光谱的土壤参数预测 (6)3.2.2基于高光谱的土壤含水量预测 (6)3.2.3高光谱在土壤调查中的其它应用 (7)4土壤调查对遥感图像处理的要求............................................................................................................... - 7 -4.1遥感器校准 (8)4.2大气校正 (8)4.3几何校正 (8)4.4图像变换 (9)5 结论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0 -1 绪论1.1 土壤调查研究的意义精细数字土壤调查是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它是在3S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土壤性状与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对农田实施定位、实时、定量管理的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
其基本含义是根据田块内部各点的土壤现有肥力与农作物生长所需肥力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定位、定量的“系统诊断、最优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力,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以最节省的投入获得与传统农作方式同等或更高的收入,最终实现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双重目标。
详细的土壤资源空间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基础,因此发展新的土壤资源环境调查方法与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资源调查也是治理日益加剧的土壤污染的要求。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废水、废气、废渣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排放急剧增加,导致重金属、农药、抗生素、持久性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菌等造成的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耕地质量降低;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影响食品安全,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要实现有效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以及受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详细的了解土壤属性信息及其土壤变化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要求。
土壤资源调查是提高环境变化模拟精度的要求,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全球环境的恶化已经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影响。
采用环境模型来模拟未来环境变化已经成为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的重要方法,而详细、准确的土壤信息是这些环境模型所需的基本参数[1]。
1.2 土壤调查研究的现状V.V.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调查理论和方法之后,对土壤调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停歇。
我国土壤工作者在土壤调查问题的研究中,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朱礼学、郭建强等人在[2]对土壤调查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科学的调查分类;郑云阳基于第一次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在[3]中通过土壤调查的目的和对象的分析,提出了很具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方法;辛如如、吕武杭等人在[4]中对汕头市绿地土壤进行了调查;邓立宝、李诗等人在[5]中对南宁园地进行了土壤调查;范金顺等人在[6]中对福建林业普查进行了分析等等。
同时,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对土壤调查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例如EricC.Brevik, ThomasE等人在[7]中对美国衣阿华州进行土壤普查精准评价中,详谈了该区土壤普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J.L.Boettinger,R.D.Ramsey等人在[8]中对英国数字制图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E.Weber,H.Hasenacks等人在[9]中对巴西进行了土壤普查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Bishop KJ等人在[10]中通过预测方法对土壤制图;朱阿兴教授等在[11]用GIS、专家知识和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在美国实验区进行土壤制图。
上述国内外土壤工作者都从各自区域的特点提出了针对各自地区的调查方法,为我国进行全面统一的调查方案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然而对于土壤调查整体性方案的设计研究尚属空白。
目前,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还不健全、仍缺乏一套可行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随着航空航天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土壤普查的详细程度和精度、加快普查速度和减少普查费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2 土壤调查理论土壤资源调查(soil resource inventory),即土壤普查(soil survey),用于描述某一地区的土壤特征,并根据标准的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土壤分类,绘制土壤图,最终预测土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