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理论对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启示-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

浅析高校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1,5(2):95-97,116 ISSN 1004-390X;CN 53-1044/SE -mail:sk@ 收稿日期:2010-09-30 修回日期:2010-11-08 作者简介:普文龙(1969-),男,云南保山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390X (s).2011.02.021浅析高校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普文龙(云南农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本文以默会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教师的缄默知识以及如何使其显性化的方法进行探索。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

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通过提高教学技艺、正确运用隐喻的思维和方式、适宜的体态语以及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能将自身的缄默知识较好地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高校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1)02-0095-03Tacit Knowledge and the Dominant Strategy of College Teacher孕哉宰藻灶鄄造燥灶早(Retired Depart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tacit theory,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ate and expert interview,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acit knowledge of college teachers,and the dominant strategies.It is in favour of im⁃proving the perception,comprehension and utilization of knowledges for students,promoting teach andstudy effectively,revealing students'individualities,developing their innovation abilities.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ognitive law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rough improving teaching skills,using metaphor thinking and methods correctly,and using suitable body languages and atmosphere,teacherscan impart tacit knowledge to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tacit knowledge;dominant change;strategy “缄默知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浅谈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doc

浅谈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doc

浅谈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摘要:通过对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的分析,结合分析现实环境中对师德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高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从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道德理论;高校;师德建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论著中,揭示了道德的起源、基础和本质,提出了一系列伦理判断。

这些伦理判断有的不是作为道德理论问题专门论述的,而是在论述社会的具体政治问题以及经济、文化、宗教、党建等问题时提出来的。

但是,把这些伦理判断集中起来,涉及道德理论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到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的全貌。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道德形成的理论进行探讨,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用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

一、联系实际,创新师德规范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道德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是经济、阶级等具体的、历史的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有各自道德与之相适应;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道德总的来说是有过进步。

”由此可见,师德的形成、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师德建设应联系经济、社会实际,与时俱进,倡导新的师德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规范。

现实环境中对师德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1.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大学道德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丰富了师德的时代内涵。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价值观念冲击,高校部分教师师德也出现一些问题:信仰迷茫,价值理念实惠化,道德观念自我化;敬业精神不强,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滑坡,照本宣科,创新精神不强;育人意识弱化,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而对学生上课不良行为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少;师表意识淡薄,上课迟到、早退,接听手机,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重科研、轻教学,学术浮燥,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等。

2.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缄默知识”指的是那些人们心中所拥有的无法明确表达的、深度的知识和信仰。

它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隐形知识,不会在书本或课堂中出现,却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识这些“缄默知识”,对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缄默知识”是高校学生心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学生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这些“缄默知识”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

在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时,一些非书本传授的经验、见解和感性认识,也就是“缄默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准确的认知框架,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及人性。

这些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内心深处对话,通过真正的对话,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通过了解、研究和利用“缄默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缄默知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注重与学生的心理对话。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并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激励学生思考、反思等,引导学生形成更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第二,突破教育的传统框架。

传统的教育框架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这让一些重要的知识无法被学生所接触到。

因此,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第三,利用多种媒介实现多元化思想传播。

除了课堂和读书笔记外,我们应该尝试利用电子媒介和其他渠道来实现思想传播,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那些不能直接表达的,“缄默知识”。

综上所述,“缄默知识”是存在于高校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更为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缄默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也越来越关键,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认识和运用“缄默知识”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来谈谈“缄默知识”的概念。

简单来说,“缄默知识”是指相对于公开和明确传授的知识,存在于学术界、专业领域或其他特定领域内,不被广大社会知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禁忌,但它们通常在非正式场合、非公共场所或私下交流中传播。

这些知识往往是在研究、实践和学习中积累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深度。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缄默知识”。

它可以作为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补充。

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通常只接触到公开传授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局限于理论和概念的层面,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和应用的需求。

而“缄默知识”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案例分析、行业内部消息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缄默知识”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和实际应用。

而“缄默知识”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激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缄默知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跨领域的经验。

而“缄默知识”可以为他们提供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和应用“缄默知识”,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 引言1.1 引言缄默知识是指那些未被公开或传播的知识,通常是在特定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或某些群体知晓的信息。

这些知识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内容也可能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缄默知识的存在与传播往往会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缄默知识的存在往往会干扰甚至破坏这一工作的开展,因为这些知识可能包含不正确的观念、信息或者对社会舆论的误导。

了解和控制缄默知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

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缄默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与传播,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缄默知识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思想,确保他们受到正确的信息和教育。

本文将从缄默知识的定义和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缄默知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如何有效整合缄默知识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缄默知识的传播与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2. 正文2.1 缄默知识的定义和特点缄默知识是指那些未被公开传播或讨论的知识,通常是由权威部门或个人控制并保留的信息。

这种知识可能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而其特点主要包括保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缄默知识具有保密性。

这种知识通常被视为敏感信息,需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和保护,以防止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群。

一些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都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

缄默知识具有专业性。

由于其内容较为深奥和复杂,往往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和应用。

只有少数人群或专业领域的人士才能获取和掌握这些知识。

缄默知识具有权威性。

这种知识往往来自于权威机构或专家学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缄默知识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缄默知识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缄默知识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摘要:缄默知识理论的兴起,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缄默知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创设一种基于缄默知识的新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可为解决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知行脱节”现象提供新的途径。

标签:缄默知识;显性知识;大学生;道德教育“缄默知识”是当代知识理论界的一大发现,近年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关注,特别在高校德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缄默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大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和影响,获得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形成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道德品质及其行为。

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是在社会传统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是,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仍以灌输为主,将道德教育看做是一种道德显性知识的单向传递、掌握和应用的过程,教育者只提供外在的显性知识,接受者被动接受外部的教化与影响,忽视缄默知识的存在及其作用,不能发挥受教育主体的能动意识,这就造成了道德规范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的不良后果,更谈不上把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在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尽管掌握了系统的道德知识,具备一定的道德认识能力,但是,由于忽视了日常教育生活中缄默知识的存在及其对于日常道德教育行为的深刻影响,他们不能够将那些系统的道德认知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本文就缄默知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做些分析,以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视野,并对教育实践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缄默知识的特征人类一直在探求知识,同时也一直在探索知识的本性。

1958年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对“缄默知识”作了理论上的阐述。

他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

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地图、数学公式等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

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尚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缄默知识的概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缄默知识”的含义。

缄默知识是指那些不能用书本知识来衡量和表达的经验性知识,可以是个人的反思、生活的感悟、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等等。

这种知识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实践和经历获得的,不易被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传达。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缄默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被忽视或无法发挥作用。

这种缄默知识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实际操作,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缄默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缄默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接受外界的知识和观点,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

而缄默知识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独立性,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缄默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通过培养缄默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变化。

要发挥缄默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多样的课程、讲座和学术活动等等。

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缄默知识。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一种知识却被一些人选择了沉默,这就是所谓的“缄默知识”。

这种知识通常指的是一些包含敏感议题或者不被官方认可的信息,在特定环境下被人为地遮掩或者屏蔽起来。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对于“缄默知识”的接触和认知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和重视与“缄默知识”相关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辩证分析,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要认识到“缄默知识”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在社会和政治议题上的一些敏感信息,往往被认为是不被官方认可或者不宜过多讨论的“缄默知识”。

这些知识可能是关于历史上的事件、社会问题、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多元的议题和观点。

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学生对“缄默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就可能导致其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受到限制,甚至形成误解和偏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刻认识到“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并加以重视和处理。

要明晰“缄默知识”的本质和特点。

在当今社会,信息公开与信息封闭并存,各种观点和议题在网络上得以充分交流,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被封锁或遮蔽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敏感事件、历史真相、政治观点等,它们在一些时候会被塑造成“禁忌话题”,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遭受到限制。

在高校学生中,这种信息的传递和接触也面临一定的阻力和困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理解“缄默知识”的本质和特点,以更科学的态度应对这一现象,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引导。

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缄默知识”。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积极理性对待“缄默知识”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增加相关议题的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缄默知识理论对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启示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heory of Tacit Knowledge to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QIN Yanyan(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 Cixi, Zhejiang 315327)Tacit knowledg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system, but also is the basis of 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As a matter of the facts,tacit knowledge is more fundamental than explicit knowledge in human's knowledge. There are plenty of tacit knowledge in moral education. So, it is a good way to apply the tacit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ethical construction.By this way, we can enhance college counselor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power consciousness and position consciousness.And it is a new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辅导员自身的师德师风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诚如“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①因此,必须抓好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缄默知识理论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最早提出了“缄默知识”这一理论知识。

他在《人的研究》一书中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②缄默知识是人们靠非理性的直觉获得的,其数量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说的。

”③比较难用清晰的逻辑语言或文字表达;传播方式非正式化;具有鲜明的情景性和层次性;与显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等,是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异之处。

随着对缄默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雷诺斯(Lerothy)等人提出了“集体缄默知识”,即它“是在组织成员长期以来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事件和心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它像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影响着组织运营的各个方面。

④这是关于缄默知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学界对缄默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创新。

师德师风中缄默知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知识类型,它将教师关于德行的认知给予了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奠定了教师道德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基础。

基于此,才使得“师德师风”的作用在学生工作中得以实现。

2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在培育过程中的“缄默”处境(1)育人意识消减,共享观念薄弱。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年龄趋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小。

尽管这在实际工作中易于跨越与学生的代沟,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但对于85后的高校辅导员而言,因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且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实际的工作锻炼和社会磨砺,这就造成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进而对思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在淡化和消减,难以形成教师人格。

对辅导员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热忱及忘我的工作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技巧等等,即是师德师风缄默知识的表现。

因它们都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一般的教育渠道难以传递和表达,因此教育者必须通过“茫然―顿悟―反思”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理解。

但大多数时间,辅导员因自身工作的繁琐与超负荷,无暇顾及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这也是造成施教者之间难以共同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德行素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传承链条“藕断丝连”。

做好学生工作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

然而,辅导员的出色的个人素养、良好的工作掌控能力以及匹配的学科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等,在多数情况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同一句话、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说、去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辅导员个人的“经验库”中,都有一套深刻影响自身的教育行动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认知图式,正是这些“缄默”形态的理论和经验形成了辅导员的缄默知识。

但人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尚存偏颇;再加上辅导员在自己的实践场域中构建或创新的知识与经验,难以被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所获得;教学领域对辅导员缄默知识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这些也是导致辅导员缄默知识长期处于“缄默”境遇的重要原因。

(3)受“先在”的负面缄默知识影响较大。

当前,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在接触新工作环境和文化气息熏陶前,已经有了“先在的知识”,即以“相应的知识准备与相应的接受力”来认知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

斯腾伯格认为:“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

”⑤在生活境遇、文化背景的差异下,辅导员对理解知识时的认识框架和行为会产生不同。

若辅导员认为思政工作就是“做学生的保姆”,那么他就会将整个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常琐事之中,而不会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风素养等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就不能将应终身学习和提高的师德师风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

3 缄默知识理论对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创新(1)创造集体缄默知识的积累和共享的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按照雷诺斯对集体缄默知识的定义,我们可得知,集体缄默知识是在长期共同的心理体验或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默契。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辅导员共享经验的意识和思想理念,塑造辅导员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以此营造默契氛围,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信任是知识、经验传播与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彼此相互信任,辅导员之间的联系才会更为紧密,组织环境才会更为和谐,相互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加顺畅,师德意识在辅导员组织中的传播和共享才会更为准确和快捷。

年轻的辅导员一方面从有经验的老辅导员那里获得一定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接收到了被潜移默化的缄默教育知识。

对高校而言,这种集体缄默知识越是广泛、深厚,团队的凝聚力越是坚不可摧。

对辅导员而言,这种集体缄默知识是其品德智慧之树开花、结果的根基。

因此,创造集体缄默知识的积累和共享环境,营造“认同感”,是培育并留住人才的关键。

(2)优化缄默知识的转化途径,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克莱蒙特根据缄默知识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将其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以及“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

⑥因此,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可依据此特点,搭建缄默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模式,以此更好地达到对缄默知识获得的目的。

大学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

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观察、与其谈话交流、或从他人口中概述等方法,以“缄默到缄默”的传递模式“身教”学生老师自身意识到的知识。

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分享缄默知识的最有效形式。

由于缄默知识并非单纯技术层面的操作技能,因此辅导员要将师德的标准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寻找依托和载体,构建“缄默到显性”的外化模式。

辅导员可以真实而具体地剖析自己在道德素养修炼上的所思所想,反思其师德言行,以此提升自身的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3)培养道德智慧,倡导终身师德教育。

人类的道德直觉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形成特定的道德规范,并且在具体情境下能够通过无意识方式进行自动输出,使道德判断快速、自动地出现,这就是德育智慧。

⑦道德的培养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以教师的身教带动学生的言行,这使得学校的德育更具备广博深远之意义。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是他们最亲密的人生导师。

在育人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端正的师风、正能量的人格等个性特征,这也是他们真正“权威”的内在依据。

“95后”的大学生处在多元化和动态化的社会发展当中,可塑性强。

辅导员应怀着对学生的极大热忱,修炼德行,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以鼓舞和感染学生。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感和期待感,只有这样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达成。

注释① [EB/OL].http://politics.people/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② Michael Polanyi.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③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④ 蔡华.西方缄默知识理论的源流[J].求索,2013(5).⑤ 曲铁华.基于自我反思的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⑥ Sternberg,R.J.,Horvath.J.A.,ed.Tacit Knowledge in Professional Prantise: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C].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1999.⑦ 顾林正.缄默知识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