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行为,涵盖了饮食、运动、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
而健康则是指身体、心理、精神的良好状态。
生活方式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则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饮食是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保持健康。
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糖和低纤维的食物会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
建议:均衡饮食,主食为主,荤素搭配。
喝足够的水和少量酒,避免烟、酒和咖啡因的滥用。
运动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
只要坚持适量的运动,身体就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和代谢。
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心脏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而过度运动也会危害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做力量训练、瑜伽等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工作和休息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的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对身体健康不利。
适量的工作和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和疲劳,对身体健康有益。
建议:尽量减少加班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自我放松,如读书、旅游等。
娱乐休闲娱乐休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但是,过度娱乐和休闲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会导致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
建议:选择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如运动、阅读、旅游等,避免过度娱乐和休闲。
结语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
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运动、科学的饮食、合理的工作休息和有益的娱乐休闲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享受快乐的生活。
20条健康生活方式

20条健康生活方式1、每天晒太阳。
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人们患上许多潜在致命性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天中午前后晒太阳15-30分钟,同时确保自己不会被晒伤,否则健康功效就会前功尽弃。
2、每晚用牙线清洁牙齿。
研究证实牙龈疾病与人们患上其他疾病(包括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所以,牙科专家建议人们每晚都要清洁牙齿。
3、养个宠物狗。
养宠物有镇静效果,能降低血压和减少人们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另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遛狗的人比不养狗的人平均多活7年。
4、不把水果放在冰箱里。
研究显示,经过冷藏的水果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要少于在室温下保存的水果。
比如,储存在碗中的番茄和辣椒,要比储存在冰箱里的同类果蔬含有双倍的β胡萝卜素和高达20倍的番茄红素。
摄入这两种抗氧化剂,有利于心脏健康状况,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
5、淋浴时唱首歌。
经常唱歌比服用维生素对健康的促进功效更大。
淋浴时歌唱,能减轻压力,促进心脏健康,防止抑郁症。
6、吃两倍的果蔬。
每天吃8份或8份以上果蔬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比只吃3份果蔬的人低1/4。
这是因为额外多吃的果蔬里含有大量重要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提高了免疫系统的功能,避免人体过早衰老。
7、避免抱怨。
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能多活12年。
爱抱怨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不太愿意进行必要的自我体检(如乳腺癌和皮肤癌的筛查)。
8、多喝苹果汁。
苹果汁有助于大脑保持年轻状态。
每天只需要喝2杯苹果汁就能减少认知障碍症患者大脑中黏性斑块的形成。
9、画出族谱图,掌握家族病史。
对家族成员的健康史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预测自己未来的健康状况,因为多种疾病都与遗传有关,特别是心脏病和癌症。
10、喝茶前进行充分搅拌。
茶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多酚)有助于人体抵御心脏病、癌症和过早老化。
适量饮茶的人比不经常饮茶的人要活得长。
需要记住的是:喝茶之前要充分搅拌茶水,这种方法能让茶水多释放出15%的抗衰老成分。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勤洗⼿、常洗澡,不共⽤⽑⼱和洗漱⽤具。
2.每天刷⽛,饭后漱⼝。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不随地吐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5.少饮酒,不酗酒。
6.不滥⽤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7.拒绝毒品。
8.使⽤卫⽣厕所,管理好⼈畜粪便。
9.讲究饮⽔卫⽣,注意饮⽔安全。
10.⽣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治疗,按照医嘱⽤药。
11.不滥⽤抗⽣素。
12.饭菜要做熟;⽣吃蔬菜⽔果要洗净。
13.⽣、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
1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品。
15.妇⼥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少5次,住院分娩。
16.孩⼦出⽣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合理添加辅⾷。
17.⼉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和发展。
18.劳动者要了解⼯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19.孩⼦出⽣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预防接种。
20.正确使⽤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不⾷⽤病死禽畜。
22.家养⽝应接种狂⽝病疫苗;⼈被⽝、猫抓伤、咬伤后,应⽴即冲洗伤⼝,并尽快注射抗⾎清和狂⽝病疫苗。
23.在⾎吸⾍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接触疫⽔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24.⾷⽤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2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2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27.避免⼉童接近危险⽔域,预防溺⽔。
2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农药。
2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中毒。
30.经常开窗通风。
31.膳⾷应以⾕类为主,多吃蔬菜⽔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2.经常⾷⽤奶类、⾖类及其制品。
33.膳⾷要清淡少盐。
3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一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行为、习惯、安排和活动的方式,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则可能给我们带来疾病和不良后果。
一、饮食习惯饮食是人体得到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人体健康。
建议大家适量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糖分过多和盐分过高的食品。
此外,饮食的规律性也很重要,适当的节制和定时定量饮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习惯运动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材,还能够改善身体机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建议大家每天适量运动,例如跑步、打球等,既可以刺激新陈代谢,又可以加强心肺功能。
此外,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要过度运动或者长时间不运动。
三、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心理健康等。
建议大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者睡得太晚,不要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过度娱乐,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环境,例如舒适的床铺、安静的房间等也很重要。
四、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减轻精神压力。
建议大家采取积极的乐观心态,避免过多的压力和焦虑,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和亲友交流情感。
总之,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让生活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它符合科学和健康的标准。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1、什么是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精辟的概括。
结合我国国情,健康四大基石可以形象理解为: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餐桌上的五种颜色,适量运动三五七,戒烟限酒五一五,心理平衡三三三。
2、什么是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①每天饮一杯牛奶,内含250毫克钙,可以有效地补充我国国人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现象。
若对牛奶不适,则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豆浆代替。
②指每人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可以个人胖瘦而相应增减。
③指每天进食三到四种高蛋白食物,包括瘦肉1两,或鸡蛋1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
以鱼类、豆类蛋白为主。
④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互相搭配),不甜不咸(每人每天碘盐摄入量为5~6克),三顿五顿(指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少量多次,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分饱(饱生众疾)。
⑤指每天食用500克水果及蔬菜,这是预防癌症很有效的措施之一。
3、什么是餐桌上的五种颜色?(红)如无禁忌症,每天可饮红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能活血化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西瓜等,内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对成人及儿童均有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和肿瘤发病机会的重要作用。
我国国人膳食中普遍缺乏胡萝卜素。
(绿)指绿茶及绿色蔬菜。
饮料以茶为最好,茶以绿茶为佳。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绿茶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感染作用。
品茗还能调节身心、陶冶性情。
(白)指燕麦粉或麦片。
每天食用克麦片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对糖尿病患者尤为显著。
(黑)指黑木耳。
研究发现,每天食用5~15克黑木耳,可以显著降低血黏度与血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4、什么是适量运动三五七?生命需要运动,也需要静养,运动不可过量,过量有害健康。
最佳的有氧代谢运动是步行。
(三)每天步行三公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上。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如何做到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如何做到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医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对人体的健康和工作的重要性,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糖尿病、肥胖、癌症、失眠、心理问题等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目前比较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总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二、健康方式的总则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2.适量运动:都知道运动对健康有益,但运动要科学,不盲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
不能只凭热情、愿望,盲目地进行锻炼,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发生运动性损伤而有害于身体健康。
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公认的医学结论。
过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戒烟限酒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心理平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健康非常有益。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有关生活方式与行为摘要▲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健康生活生活方式有哪些

健康生活生活方式有哪些社会学研究者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篇1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定时定量。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早饭要天天吃,并且营养充足,午饭要吃好,晚饭要适量。
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
要少吃油脂高、过甜、过咸的食物。
水是一切生命必须的物质。
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
成年人每日最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约6杯)。
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要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动则有益适度量力,贵在坚持。
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每一个吸烟的人都应该戒烟。
饮酒不宜过量。
即使饮酒也应该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将饮酒量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
4.心理平衡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有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篇2一、勤洗手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只要工作人员勤洗手就能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降低员工病假率。
论述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论述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中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社交等方面。
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饮食、运动、休息、社交等方面探讨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饮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使身体保持强壮和健康。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营养均衡、多样化、适量饮食”的原则,减少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而长期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度地进行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休息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休息可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修复,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
而长期缺乏睡眠则会导致头痛、失眠、易怒等多种身体和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过度兴奋的活动。
社交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积极的社交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而长期孤独和社交隔离则会导致抑郁、焦虑、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加社交圈子,避免孤独和社交隔离。
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饮食、运动、休息和社交习惯,从而达到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参与
指社区领导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健康促进 规划的设计、执行和评价以及决策的全过程
2019/10/18
8
社区健康促进的经典步骤(格林模式):
第一阶段 社会诊断(社会需求评估)-
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
第二阶段 流行病诊断(流行病学评估)-
评估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2019/10/18
20
预防活动,利用自我保健等 环境指标: 经济的,物理的,社会的,卫生
服务等环境因素和非环境性因素 2.常用方法: 确定优先项目(排序法), 制定总目标和 具体目标(知,信,行), 选择干预措施
2019/10/18
13
第四阶段 教育与组织诊断
确定需要干预的行为影响因素
1. 评价指标
倾向因素- 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动机 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自信心等 促成因素- 促使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 包括技能,卫生资源可得性,社区或政府的法律等 强化因素- 促使形成的行动得以巩固或维持的因素 包括奖励及采纳健康行为者的反馈信息
2019/10/18
卫生业务部门
提供健康服务 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社区基线调查 进行社区健康诊断 确立优先解决的问题 开展各种健康活动 对健康问题进行干预 做好效果评价
6
健康社区工作流程(模式)
目标管理
贯穿过程评价
基线调查
政府规划:把健康促进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实施中由街道牵头,社区各部门参与,卫生部门做好业务指导。
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
社区健康促进业务指导小组
志愿者 各居民小组 辖区内各单位
社区卫生站 辖区内医院 其他卫生资源
促进辖区内人群健康
2019/10/18
5
健康促进社区的实施
行政管理部门
制定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进行社区基线调查 协调辖区内各部门关系 确立优先解决的问题 组织管理各种健康活动 支持并参与健康干预 做好效果评价
第七阶段 近期效果评价 参与者知识,信念,态度、技能等提高程度 第八阶段 中期效果评价 行为和环境矫正的效果 第九阶段 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 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成本-效益(效果)评估
2019/10/18
10
第一阶段 社会诊断(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评估)
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
1. 评价指标: 客观指标- 社会性指标:失业率,受教育率,犯罪率,卫生政策,
2.常用方法:直接考察,专题讨论,抽样调查, 动态观察
2019/10/18
17
第八阶段 中期效果评价
行为和环境矫正的效果
1.评价指标: 行为目标是否达到, 环境状况是否改善
2.常用方法: 有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9/10/18
18
第九阶段 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
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成本-效益(效果)评估
第三阶段 行为与环境诊断
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
第四阶段 教育与组织诊断
确定需要干预的行为影响因素
第五阶段 管理与政策诊断
评估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有关的支持性政策
2019/10/18
9
社区健康促进的经典步骤(格林模式):
第六阶段 过程评价(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评价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干预活动的进度、质量与效率
卫生经济,与卫生服务等; 环境状况指标:居住密度, 饮用水及空气质量指标等 主观指标- 社区群众对生活的适应度和对生活的满意度,
种族敌视,性别歧视 2.常用方法: (1)召开座谈会 (2)与知情人交谈 (3) 利用常规资料 (4)通过观察 (5) 快速流行病学评估 (6) 现场调查
2019/10/18
具体目标是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
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
规划的具体目标必须回答3个W和2个H, 即: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 When—在多长限期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How to measure it—如何测量这种变化(指标或标准)?
指个人及其家庭、社 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 施,鼓励健康的行为, 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 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2019/10/18
3
健康促进社区示例图
2019/10/18
4
健康促进社区组织机构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业务技术指导部门
市健康教育所
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
区健康教育所
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9/10/18
15
第六阶段 过程评价
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评价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干预活动的进度、质量与效率 1、社区开发
⑴ 建立领导机构 ⑵ 积极动员靶人群参与 ⑶ 加强网络建设和部门间的协调 ⑷ 制定政策支持项目的开展 2、项目培训 ⑴ 项目培训的重要性及原则 ⑵ 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 ⑶ 培训计划的准备和实施 ⑷ 培训工作的评价
社区动员:创建工作是通过个体有效的社区行动而实现的,因此要发动居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 。
健康干预:系统教育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利用社区资源促成和强化居民的健康理念、知识、行为的改变
目标管理:要保证持续性发展,必须在社区健康诊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指标。
2019/10/18
7
社区诊断(社区需求评估)
1.评价指标:规划目标是否达到,发病率, 病伤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成本-效益(效果)评估 以及无形效益如精神面貌,环境面貌的改变等 2.常用方法: 横向比较或前后比较
2019/10/18
19
关于规划目标的确定
一个规划必须要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是指在执行某项健康促进规划
后预期应达到理想的影响和效果。
健康与生活方式
2019/10/18
萧山区健康教育所
孙国铭
1
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 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2019/10/18
2
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卫生宣教
单纯的卫生 知识宣传
健康教育
行为矫正
有目的、组织、计划 提供卫生宣教、 健康服务 、干预、 效果评价
健康促进
行为, 环境矫正
2.常用方法:制定规划目标和教育策略
包括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资料、 教育队伍和教育时间
2019/10/18
14
第五阶段 管理与政策诊断
评估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有关的支持性政策
1.评价指标: 管理诊断: 资源需求评估 政策诊断: 政策,规章和组织的评估
2.常用方法: 加强立法,组织管理和政策支持
3. 常用方法: 社区为基础的干预, 规划执行的监测与 质量控制, 包括组织分工,具体实施,质量控制和核准进度
2019/10/18
16
第七阶段 近期效果评价
参与者知识,信念,态度、技能等提高程度
1.评价指标: 知识,信念,态度(KBA) 等倾向因素, 技能,资源,社区或政府的法律等促成因素, 鼓励或抑制某种行为的强化因素
11
第二阶段 流行病诊断(流行病学评估)
确定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1. 评价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发病率, 患病率,伤残率等
2. 常用方法: 三种基本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法:
2019/10/18
12
第三阶段 行为与环境诊断
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
1. 评价指标: 行为指标: 依从性,消费模式,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