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养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十二时辰经络敲打养生法..ppt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 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物流)。午饭要吃好,就是饮食的营养价值 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价 值要丰富一些。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 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 就是典型的小肠有病,这靠美容是没用的,按 西医的说法是内分泌问题。
敲打 大腿 内则 肝
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 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 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 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所以要 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敲肝经”的正确方法
肝经在大腿的内侧正中线上,只要将 一条腿搬起,确保大腿内侧朝上,沿着中 线,自下而上敲击便可!或者平躺在床上, 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向内弯曲,然后请 人帮忙敲打;每条腿三到五分钟。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 分为十二个时辰,因 此十二时辰经络敲打 养生法又被清代养生 家尤乘称为“十二时 辰无病法”。 核心就 是顺应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规律,重点 睡好子午觉,以此达 到养生的目的。
十四经脉名称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于手 背上之 侧肢三 )外阳
侧行
足阳明胃经 于 足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 午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 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 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 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此时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一个很重要的 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慢慢的把这点生 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 ,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大便特别细,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 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大便功能就好。 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 体很大的元气。
敲打 大腿 内则 肝
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 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 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 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所以要 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敲肝经”的正确方法
肝经在大腿的内侧正中线上,只要将 一条腿搬起,确保大腿内侧朝上,沿着中 线,自下而上敲击便可!或者平躺在床上, 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向内弯曲,然后请 人帮忙敲打;每条腿三到五分钟。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 分为十二个时辰,因 此十二时辰经络敲打 养生法又被清代养生 家尤乘称为“十二时 辰无病法”。 核心就 是顺应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规律,重点 睡好子午觉,以此达 到养生的目的。
十四经脉名称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于手 背上之 侧肢三 )外阳
侧行
足阳明胃经 于 足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 午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 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 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 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此时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一个很重要的 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慢慢的把这点生 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 ,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大便特别细,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 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大便功能就好。 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 体很大的元气。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4.针灸之针
5.艾灸
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 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 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灸法 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 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 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 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 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 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 经》的《灵枢· 官能》说“针所不 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学入 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 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 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 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 此流传很广。
中医经络养生
一.认识中医经络穴道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祖国医学中很多养生保健的观念和现代生命学相似且 更为高明,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卓有成效,比如刮 痧,拔罐,走罐,艾灸,推拿按摩,针灸,大家几乎都耳 熟能详,而其中精髓便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自愈系统— —经络。 经络疗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特殊的疗 效.
三、常见实用的几大穴道
1.合谷 2.足三里 3.三阴交 4.劳宫 5.内关 6.神阙(肚脐眼) 7.命门 8.肾腧 9.太溪 10.太冲......
合谷
*合谷穴: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 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主治: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伤寒大渴,发 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 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 (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 “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 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 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 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 速度、频率、密度(面积), 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 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 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 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课件中医经络养生之十二时辰养生课件

26
手指经络养生操
十指对力强心脏
双手对插头脑清
旋转关节通经脉
反掌伸展松筋骨
揉揉十指祛头痛
甲角切切精神爽
按摩四关行气血
摇肩转膊松颈椎
27
谢谢!
还有肌无力的问题,不要小瞧它。到了老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的 症状,都有点肌无力。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大大的三角眼,老了就是一个小 小的三角眼,这就是脾虚弱的现象。嘴唇滋润、丰满,脾的运化功能就好。 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 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14
18
膀胱经走向图
19
膀胱经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
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 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 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 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中医有一个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 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中医有事没事都会问二便(大小 便),这个千万别大意。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 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 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小孩的大 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当大便特别细 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 大便功能就好。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 的元气。
手指经络养生操
十指对力强心脏
双手对插头脑清
旋转关节通经脉
反掌伸展松筋骨
揉揉十指祛头痛
甲角切切精神爽
按摩四关行气血
摇肩转膊松颈椎
27
谢谢!
还有肌无力的问题,不要小瞧它。到了老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的 症状,都有点肌无力。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大大的三角眼,老了就是一个小 小的三角眼,这就是脾虚弱的现象。嘴唇滋润、丰满,脾的运化功能就好。 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 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14
18
膀胱经走向图
19
膀胱经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
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 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 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 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中医有一个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 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中医有事没事都会问二便(大小 便),这个千万别大意。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 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 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小孩的大 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当大便特别细 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 大便功能就好。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 的元气。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肺 大肠 金 鼻 悲 皮毛 秋 燥 收 辛
肾 膀胱 水 耳 恐 骨 冬 寒 藏 咸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第4页
23:00——01:00 胆经 01:00——03:00 肝经 03:00——05:00 肺经 05:00——07:00 大肠经 07:00——09:00 胃经 09:00——11:00 脾经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11:00——13:00 心经 13:00——15:00 小肠经 15:00——17:00 膀胱经 17:00——19:00 肾经 19:00——21:00 心包经 21:00——23:00 三焦经
第5页
经络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特点 影响健康主要原因:寒湿入侵,经络淤堵,毒素堆积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第1页
“经”指是人体上纵贯全身路线,“络”是这些大路线上小分支
中医上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人体上下 内外,感应传导信息通路。经络不但能够运行气血,濡养机体,而且 经过诊疗经脉,还能够诊病治病。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来自第2页• 十二经络分布
• 手臂六条经络(阳进阴出) • 从肩走到手三条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 从手走到肩三条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 腿部六条经络:(阴进阳出) • 从脚走到头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 从头走到脚三条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第3页
五脏 六腑 五行 五官 无情 五形 五季 五气 五化 五味
肝 胆 木 目 怒 筋 春 风生 酸
心 小肠 火 舌 喜 脉 夏 暑 长 苦
脾胃
土 口 思 肉 长夏 湿 化 甘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专家讲座
十二经络-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胃,与脾相表里,仓廪之官。《素问·刺法论》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仓廪:仓,谷藏也;廪,发放。仓廪,即管理财物并按时发放的官员。
五味:酸、辣、苦、甜、咸各类食物的总称。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降为和。胃管理食物予以加工,再按时向人体输送 营养。
❖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心之有空,人才能明。五脏之中肝 、脾、肺、肾,皆有月字旁,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 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此四脏为实 在肉体,开于空窍。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 华。
黄帝内经养生学
黄帝内经养生学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 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 用:“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 通。”
手 太 阴 肺 经
肺为相傅之官,容易感冒拍肺经
心者君手主太之阳官小,肠经心未烦时心(痛13找点到心1经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 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髓上 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养分停 止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转的工夫段, 小肠亚安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用下 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 等、如呈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 便秘、严重风湿病等景象那就要留意本人 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 南瓜、冬瓜、鸡肉等。
胃,与脾相表里,仓廪之官。《素问·刺法论》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仓廪:仓,谷藏也;廪,发放。仓廪,即管理财物并按时发放的官员。
五味:酸、辣、苦、甜、咸各类食物的总称。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降为和。胃管理食物予以加工,再按时向人体输送 营养。
❖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心之有空,人才能明。五脏之中肝 、脾、肺、肾,皆有月字旁,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 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此四脏为实 在肉体,开于空窍。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 华。
黄帝内经养生学
黄帝内经养生学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 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 用:“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 通。”
手 太 阴 肺 经
肺为相傅之官,容易感冒拍肺经
心者君手主太之阳官小,肠经心未烦时心(痛13找点到心1经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 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髓上 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养分停 止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转的工夫段, 小肠亚安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用下 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 等、如呈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 便秘、严重风湿病等景象那就要留意本人 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 南瓜、冬瓜、鸡肉等。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足少阴肾经
肾上腺,泌尿生殖系统,腰,耳,脑器官与 组织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少尿,尿黄,口干,头晕、耳鸣,哮喘,腿 热与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 热,性欲增强或者减退。尿路感染,前列腺 炎,肾炎,肾功能不全,骨关节炎,骨质疏 松症,附件炎、盆腔炎,神经衰弱等 酉时:17时---19时
守护财富,必须从守护健康开始
守护健康,必须从疏通经络开始
《黄帝内经》灵枢· 经别:夫十 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 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 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手阳明大肠经
鼻、副鼻窦、口腔、牙龈、咽喉、 皮肤、结肠、直肠 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 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肠蠕动减弱, 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上肢无力, 皮肤异常(出疹、搔痒),体热,口干。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 炎),皮肤感染,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卯时:5时---7时
足阳明胃经
眼、鼻、 口腔(齿)、口唇、乳腺、食道、 胰腺、胃肠道、 大腿、膝关节、足 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 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胃酸不足,餐后 腹痛或腹泻或呕吐;腿(或膝关节)疼痛, 忧郁,倦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反流性食道炎,胰腺炎,贲门松驰症, 胃瘀积症、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等 辰时:7时---9时
金
★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经络理论
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健康史;在治疗慢性 病方面,西方国家也为之震惊、赞叹称绝!
★相信自身经络系统:人体自身的御医
健康、长寿的保障 大量实践验证:经络治百病。打破了现代医学所 谓的“绝症”、“终身服药”的断言;
十四条经络养生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45
主要的穴位
❖ 涌泉 位置前脚掌下凹陷处
作用高血压、哮喘属上实下虚之症。此穴按 摩时要对着心脏方向。
❖ 太溪 位置脚内踝紧贴骨后侧
作用肾虚引起的牙痛,腰酸痛
❖ 大钟 位置太溪穴下一点
作用治疗慢性疾病。发烧后因肾虚引起的失 音
❖ 复溜 位置太溪穴上一点
作用淤血症,干咳、哮喘可以通,月经,可 以帮助伤口愈合,滋肾阴
精选编辑ppt
20
足太阴脾经
精选编辑ppt
21
精选编辑ppt
22
主治疾病
❖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妇科病的痛经、闭 经、附件炎、盆腔炎;其 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精选编辑ppt
23
脾经主要的穴位
❖ 隐白 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 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 灸可以香烟代替)
精选编辑ppt
32
精选编辑ppt
33
治疗疾病
❖ 治疗肩背、颈椎等关节肌肉痛, 脸部、耳朵 等五官病。
精选编辑ppt
34
小肠经主要的穴位
❖ 少泽 位置小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热症,如咽喉痛、发烧、牙肿 (用刺
血的方法效果最好) ❖ 后溪 位置掌横纹末端骨下凹陷处骨缝中
作用落枕、肩膀痛、腰椎间盘突出、腰痛、 神志不清、记忆力差 ❖ 养老 位置手心向下平伸摸茎骨向外翻转后凹陷 处 作用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此 穴对老年人很重要 ) ❖ 支正 位置腕横纹上5寸骨内侧
精选编辑ppt
46
❖ 阴谷 位置膝后横纹内端骨侧内窝
作用尿潴留症,不孕症,阳痿早泄,利尿 祛湿,女士阴道瘙痒,男士阴囊湿疹 (肾经中最 重要的一个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专门 通膀胱,有利尿去湿的功效。主人的生殖功能 )
人体经络解读与中医养生PPT课件

枸杞子茶
简介 枸杞蜂蜜茶[1]属于女性美容养生茶。 材料 雪耳15克,枸杞子25克,薏苡仁10 克。 制法 将雪耳、枸杞子等同入锅内,加水适 量,用小火煎成浓汁后,加入蜂蜜适 量,再煎5分钟即可。隔日1次,温 开水兑服。 功效
滋阴补肾,益气和血,润肌肤。
2、紫薯
紫薯又叫黑薯,英文名称 PurplePotato,薯肉呈紫色至深紫 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 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 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它含 有20%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 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 紫薯从茎尖嫩叶到薯块,均具有良 好的保健功能,是当前无公害、绿 色、有机食品中的首推保健食品。
四:益寿延龄;山药被称为“神仙之 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益药, 薏米被称为“益寿的仙丹”,芡实则在医 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
了解自己的身体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但细
想起来似乎后半句很容易解决,只要自己勤奋努力,钱是不愁挣不来的, 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恐怕是防不胜防!人们因此去健身、 去吃各种营养食品和药物,但是得病的概率依然没有减少。 很多人在事业上是雄心勃勃,挑战风险的勇士,但在疾病面前,却是六神 无主、忧心忡忡的懦夫。于是人们纷纷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大夫去处理、 交给医疗机器去决定,而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样看来,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由自己做主的话,那么一切的奋斗、 一切的修炼,一切的所谓成功不都是那么的脆弱和可笑吗?人还有什么自 由可言。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懂得如何去完善 它,但我们自动放弃了老天赋予我们的这种能力,而更多的去依赖专家的 判定,去相信机器的数据,而不相信自己的感觉。我们都会去嘲笑郑人买 履中的人物,但是我们哪一位又不是他呢?不相信医生,而相信自己,我 想有些人连想都不敢想吧。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只要你改变固有的观念, 再稍微懂得一点额外的知识,你完全可以从此轻装上阵,不必再为身体而 烦忧。可能你会转而忧虑医生失业的问题了。不要把问题想的很复杂,就 这么简单。因为这是你本来就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面疾病找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 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 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5.手少阳三焦经
(奇难杂症理三焦)
十 二 皮 部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 二 经 脉
手 三 阴 经
手 三 阳 经
足 三 阴 经
足 三 阳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 太 阴 肺 经
手三阴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手三阳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足 太 厥 少 阳 阴 阴 阴 明 脾 肝 肾 胃 经 经 经 经
足三阴经
足 足 足
足三阳经
足
少
阳
胆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 经 八 脉
督 脉
任 脉
冲 脉
带 脉
阴 跷
阳 跷
阴 维
阳 维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少泽
足太阴脾经
心中
足少阴肾经
胸中 关冲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瞳子髎
大敦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肺 中
足少阳胆经
足阴肝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 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的循环传注系统。 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 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 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 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 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6.手太阳小肠经
(吸收不好找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 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 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 经过部位之病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经络与养生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二、“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三、“冬病夏治”简介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 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 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 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
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
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
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
则取太冲等穴。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 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 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
(情志抑郁疏肝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 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 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 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9.足少阴肾经
(精气不足找肾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 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 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 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 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3.手少阴心经
(心烦心痛找心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 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 、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 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4.手阳明大肠经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 脉
经 络
络 脉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经 脉
十 二 经 脉
奇 经 八 脉
十 二 经 别
十 二 经 筋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7.足太阴脾经
(疲劳透支健脾经)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 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 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 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8.足厥阴肝经
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疗法通常是指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
础的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
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刮痧、导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
些外治法,也就是中医外治疗法。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二)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十 络 孙 脉 浮 络 络 五 络 脉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商阳 迎香 隐白
手太阴肺经
涌泉
手阳明大肠经
睛明
足阳明胃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容易感冒找肺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 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 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 症。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2.手厥阴心包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 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 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 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 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5.手少阳三焦经
(奇难杂症理三焦)
十 二 皮 部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 二 经 脉
手 三 阴 经
手 三 阳 经
足 三 阴 经
足 三 阳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 太 阴 肺 经
手三阴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手三阳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足 太 厥 少 阳 阴 阴 阴 明 脾 肝 肾 胃 经 经 经 经
足三阴经
足 足 足
足三阳经
足
少
阳
胆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 经 八 脉
督 脉
任 脉
冲 脉
带 脉
阴 跷
阳 跷
阴 维
阳 维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少泽
足太阴脾经
心中
足少阴肾经
胸中 关冲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瞳子髎
大敦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肺 中
足少阳胆经
足阴肝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 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的循环传注系统。 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 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 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 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 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6.手太阳小肠经
(吸收不好找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 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 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 经过部位之病症。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经络与养生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二、“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三、“冬病夏治”简介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 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 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 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
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
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
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
则取太冲等穴。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 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 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
(情志抑郁疏肝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 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 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 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9.足少阴肾经
(精气不足找肾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 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 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 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 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3.手少阴心经
(心烦心痛找心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 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 、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 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4.手阳明大肠经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 脉
经 络
络 脉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经 脉
十 二 经 脉
奇 经 八 脉
十 二 经 别
十 二 经 筋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7.足太阴脾经
(疲劳透支健脾经)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 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 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 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8.足厥阴肝经
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疗法通常是指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
础的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
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刮痧、导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
些外治法,也就是中医外治疗法。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二)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十 络 孙 脉 浮 络 络 五 络 脉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商阳 迎香 隐白
手太阴肺经
涌泉
手阳明大肠经
睛明
足阳明胃经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容易感冒找肺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 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 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 症。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2.手厥阴心包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 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 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