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五、六单元2015年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版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①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P2图5-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此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中国的四个地理端点最北端——漠河县(黑龙江省)最东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南省)③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海上邻国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④中国有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路河口主要岛屿台湾岛(No.1)、海南岛(No.2)崇明岛(No.3)舟山岛(No.4)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⑤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上事业;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⑥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行的地方)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⑦中国国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⑧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百分之20%,人口密度为世界的3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知识点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
(1)亚洲地形特点: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对亚洲河流流向影响:使亚洲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各自的影响: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影响:利:丰富的矿产、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大;弊: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缓慢。

所以要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2)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势影响:使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加强内地与沿海的关系;人口分布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西部盆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季风气候
比较黄河、长江
我国南北差异
工程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等
台湾
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独特,在我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和交通作用。

台湾山脉走向:东北西南走向;河流流向:呈放射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众多的人口(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

气候的差异
东部: 季风气候为主,比较湿润 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比较异
• 东部地区以 耕地和林地 为主,适合 发展种植业 和林业;
• 西部地区主 要以草原、 荒漠为主, 比较适合发 展畜牧业。
河流水文的差异
东部: 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西部:河流湖泊较少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家在宁海的小赵是2015年的师范类毕业生,毕业前通过提前招考考 试,他获得了我国东部浙江某学校和西部新疆某校当教师的就业机会。 但到底怎么选择呢?
如果你是小赵,请说出你的选择。
• 考察一:我国东西部的自然条件差异。
• 考察二:我国东西部的人文条件差异。
• 考察三:我国对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
主要方面
交通运输网
东部地区
密集,发达
西部地区
稀疏,落后
工业发展
发达,污染重
落后,污染轻
教育、科技、人才、 教育通信科技发达,人
通信等资源
才多
匮乏
城市
众多
稀少
民族 人口密度
汉族为主,人口密度大 少数民族众多,独特的 民族风情。人口密度小
城市分布的差异
西















民族分布差异
中国民族分布图
一、东西部地区的范围
西读图部的:三个步骤:
内陕12、、西蒙读读省古、自标图重治题例庆区;和市、注、记; 贵3、州概省、括广信西息壮。
族自治区以西的 省、市、自治区 (包括以上5省 区),以及湖北 省的恩施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湖 南省的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民族交融中西互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民族交融中西互通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故事讲述、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完善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全面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前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民族交融中西互通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民族交融中西互通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民族交融中西互通”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通过介绍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交融。本节课为该单元的第一课,课题为“民族交融中西互通”。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元朝时期的一个民族融合故事,引出“民族交融中西互通”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技能。

《历史与社会》七级(下)第五

《历史与社会》七级(下)第五

《历史与社会》七级(下)第五————————————————————————————————作者:————————————————————————————————日期:《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五、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所提示的一个道理是:()A、做任何学问需要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B、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诲C、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D、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数学知识2、李奶奶每天都到老人大学上课,课余又与这些同学一起锻炼身体,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李奶奶所在的社会群体属于:()A、同龄群体B、职业群体C、民族群体D、社会群体3、我们感受角色变化的途径有:()①体会同一角色的成长过程②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③对现在所扮演的角色与期盼扮演的角色进行对比④深入社会,采访不同的人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4、某市的两名学生在街止打磁卡电话,一时打不通,竟把听筒狠狠地砸在电话机上以发泄怨气,结果毁坏了公用电话。

这是一种()A、可以原谅的行为B、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C、正常消费的行为D、合理宣泄情绪的行为5、你认为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是:()①选定调查方法②实地进行调查③确定调查主题④分析调查材料、完成报告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6、在街上你与行人接触,在家里你与父母交谈,在学校里你有同学,在单位里你有同事,这说明人生活在()A、社会群体中B、空间中C、各种矛盾中D、成年人的关怀中7、下列哪些是我们成长的镜子()①老师②父母③同学④朋友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B、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公民的生活离不开规则C、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D、在我国人人都必须直接参与规则的制订9、以下不属于成文的规则的是()A、法律B、市民公约C、游园公约D、俗规10、我们学校附近工厂林立,排放的黑烟经常污染空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学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学习教案

精选文档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课程目标(1) 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 1-2 适合地运用表示地理方向和地点的术语。

(3)2-2 参加检查活动,认识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明显变化。

. 教课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因素。

(2)感情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下手,感觉社区的生活,领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依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址的详细地点;能用比率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教课要点:地图三因素教课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课准备同学们采集的各种各种的地图;对自家四周环境的检查。

四、教课方法情境式、活动式五、教课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认识自家四周的环境,此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议论、沟通。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地点,是我们认识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看法。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板书】 1.社区依据同学们的叙述,感性解说“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地区、必定数目的人口、共同的地区身份、有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一样的地点和环境。

请同学们翻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指引:“你是如安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 和 1-2 ,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图1-1 和图 1-2 的不一样之处大小:形状:方向、地点:图案、符号:颜色:那两幅图能否是一个社区呢?假如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饰演杜鹃,谈谈如何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饰演王朋,谈谈如何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何听不懂?”“假如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 1-3 ,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能否是就很清楚了?为何?”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因素──方向、比率尺和图例。

【板书】 2.地图三因素老师:方向、比率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汇编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辅导资料第五单元1、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

2、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3、网络社区也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也需要健康的生活。

4、人的社会角色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性别、人种、民族、儿女的身份等,也有一些社会角色是(社会规定)的,比如,学生的角色;此外,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还可能扮演许多其他的由(个人选择)的社会角色。

5、运斤成风和高山流水的故事说明不同的角色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沟通。

6、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

还有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

比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谁触犯了法律,无论地位多高,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8、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9、当社会公平遭遇挑战时,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公平就会失去准绳;如果不公平的执行法律,社会公平也会失去保障,因此,尊崇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10、我们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可以是规则的制定者。

11、在我国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1、发现问题,反映建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通过实地调查。

第二步,提出一些建议。

第三步:反映这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2、如何反应合理化建议呢?(或: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方式有)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打电话或写信;找人民代表面谈;通过给新闻媒体写信等方式。

第六单元1、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

2、消费,作为一种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3、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的最初身份。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则无从消费。

4、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上购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与社会五、六单元姓名
1.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2. 下列四大地形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塔里木盆地 B.撒哈拉沙漠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那边的导游小姐唱起了“请到天涯海角来……柑桔红了叫人乐,芒果黄了叫人爱,芭蕉熟了任你摘,菠
萝大了任人采……”叶华从歌中知道了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极地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读“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题。

4.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位于北方的城市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 甲和乙
D. 乙和丙
6.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科技 C.市场 D. 自然环境
7、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半干旱地区开垦草原,种植粮食
B.在地势低洼的南方地区,挖池养鱼,鱼塘周围种植果树
C.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植树种草
D.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耕作业
下图是“黄河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8.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数字代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黄河上中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A.水量大
B.流经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C.地形平坦
D.水土流失严重
10、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黄河下游挖沙
C.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减少
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11、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雨水下泻D.便于更快散热
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虔诚的喇嘛,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据此回答下题。

12.上述材料是下列什么地区的写照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13.对人类生产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太阳辐射强
B.日照时间长
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温、缺氧、地势崎岖
14.为促进区域发展,我国在该地区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A.南水北调B.青藏铁路C.西气东输D.西电东送
15.中国地域辽阔,气候万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B.我国西北跨度很大,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C.地形种类多样,平原面积比例大D.气候差异显著,温带季风气候对我省影响大16.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洋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渤海B.河南、山东——东海
C.江苏、安徽——黄海D.浙江、福建——南海
17.下列属黄河中游支流的是 A 洮河湟水 B汾河渭河 C 湟水泾河 D 洮河湟水18.以下关于黄河和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自西向东注入海洋②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③都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④黄河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代的地形区。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E:丘陵
(2)第二阶梯的地形类型是
以和为主。

(3)由上图可以得知:我国地势的主要
特征是怎样的?
20.读右图《中国地理区域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名称:
A.
B.
C.
D.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填字母);
气候高寒、人口最稀少的是(填字母);
受海洋影响最大、以水田为主、全国最重要稻米产区是(填字母);
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是(填字母)。

19.今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

北纬30°中国段,西起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至浙江舟山市,记者自西向东一路走来。

(1)请从纬度带的划分角度,说明30°纬线的特殊性。

(2
23、阅读下列三则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现象报道,探究生活常识
报道一:“新疆金秋降大雪”2008年10月21日,新疆沿天山一带普降中的大雪,新疆303省道路面积雪最深达40厘米。

这场大雪对当地的交通和畜牧业造成一定影响。

报道二:“深秋气温创新高”2008年10月21日,杭州西湖白堤上许多游客纷纷撑起太阳伞,戴起遮阳镜。

当天杭州最高气温攀升到30.7℃。

当日嘉兴最高气温达27.3℃,比往年同期高5℃左右。

报道三:“禾城迎来入秋最凉一天”2008年10月23日,嘉兴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迎来入秋以来最凉的一天。

白天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只有13℃。

与前几天相比,下降了6-7度。

(1)按中国地理分区,新疆位于我国的______地区,杭州和嘉兴位于我国的______地区的____________(地形区)上。

(2)查阅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新疆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杭州和嘉兴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3)报道一、二显示:同一季节我国地域之间______差异显著。

(4)“嘉兴迎来入秋最凉天”,是因为受到来自____________地方吹来______风的影响,引起气温______带来的自然现象。

(5)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位于南部的是______盆地。

24、阅读下列三则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现象报道,探究生活常识
报道一:“新疆金秋降大雪”2008年10月21日,新疆沿天山一带普降中的大雪,新疆303省道路面积雪最深达40厘米。

这场大雪对当地的交通和畜牧业造成一定影响。

报道二:“深秋气温创新高”2008年10月21日,杭州西湖白堤上许多游客纷纷撑起太阳伞,戴起遮阳镜。

当天杭州最高气温攀升到30.7℃。

当日嘉兴最高气温达27.3℃,比往年同期高5℃左右。

报道三:“禾城迎来入秋最凉一天”2008年10月23日,嘉兴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迎来入秋以来最凉的一天。

白天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只有13℃。

与前几天相比,下降了6-7度。

(1)按中国地理分区,新疆位于我国的______地区,杭州和嘉兴位于我国的______地区的____________(地形区)上。

(2)查阅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新疆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杭州和嘉兴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3)报道一、二显示:同一季节我国地域之间______差异显著。

(4)“嘉兴迎来入秋最凉天”,是因为受到来自____________地方吹来______风的影响,引起气温______,带来的自然现象。

25.根据水分和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图一图二

1)读图一:A代表(填省级行政区名称)。

B代表(填山脉名称),
C代表(填河流名称),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2)图二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第幅图(填序号)符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3)A、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属我国东部和西部。

东西部应各自发挥哪些优势,实现交流与互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