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必修 3 P72—正文)(√)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必修3 P73—图4-10)(√)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必修3 P74—正文)(√)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必修3 P74—正文)(√)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必修 3 P75—探究)(×)6.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必修3 P 76-探究)(√)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必修3 P78—正文)(√)8.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必修3 P80—正文)(×)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3 P81—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7·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2016·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3)(2016·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2015·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5)(2013·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6)(2014·全国卷Ⅰ)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群落是指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总体,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密切的多个种群。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丰度分布、空间分布、物种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1. 丰度分布: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状况。
常见的丰度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2. 空间分布:物种在群落内的空间分布模式。
可以是聚集分布,即物种个体相互靠近;也可以是随机分布,即个体分布无规律性。
3. 物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它们共同塑造了群落的特征和功能。
二、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表明了群落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持续演变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初级演替:发生在尚未有土壤或有极少量土壤形成的裸地上。
典型的初级演替是由岩石裸露开始,经过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侵入,逐渐发展为乔木和林地。
2.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被破坏的群落中,如火灾、风灾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通过残存植物种子、根茎或种间关系的再生和重建。
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 竞争和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度。
资源的争夺和捕食行为是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目标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群落的物种组成3.种间关系(连线)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记忆口诀“同生共死”“X”型曲线“你死我活”或“势均力敌”“有先有后”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注意(1)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2)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
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3)寄生与捕食: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则为捕食关系。
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 P77练习:“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蝉与树之间是寄生关系;蚕与桑树之间是捕食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模型表现垂直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决定植物: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因素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
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 P77“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备考2024】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图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醒①种内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②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提醒①“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②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
④其他群落也像森林群落一样具有垂直结构。
⑤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均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不同。
4.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①影响因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
②规律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①概念、内容、形成与意义。
②动、植物生态位研究内容的不同。
正误判断(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竞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3)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4)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6)玉米田中玉米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教材微点1.(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3、4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的演替 (2)物种数目 目测估计
2.(1)物种组成
二、1.另一种生物 3.寄主的养分
2.两种或两种以上
4.有利
三、1.垂直结构 2.阳光 光照强度 四、1.另一个群落 3.地衣 苔藓
水平结构 土壤湿度 盐碱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灌木
4.(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________。B图:_____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1)植物分层:________。 (2)动物分层:________。 B图: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
疑难突破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误区剖析 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 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 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 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 争。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 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 的过程。 2.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_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模拟: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名校模拟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7.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D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9.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异湾藻——缘管浒苔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③农贸市场上出售的鸡、鸭、鱼和蔬菜等所有生物 ( × )
④一片树林中的树木、草本、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 ( √ )
2、群落的物种组成:(课本P72)
思考: 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2、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3、丰富度的概念?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两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关
(√ )
(4)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 )
(5)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
构
( ×)
三 群落的演替 1. 演替的过程 (1)群落演替: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 代 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取样方法、统计方法分别是什么?如何区别 8.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
考点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的 概念:
(课本P71)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同一时间 同一区域 所有生物
判一判 下列描述是不是群落:
①一个池塘内的全部鱼
(× )
②一座高山上的全部动植物
二.实验原理: 1.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采集方法: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三.用具: 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等
问题: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假设: 有光机潮正线质湿常弱丰的土处富土壤比的壤比光土比盐照壤干碱充比燥地足贫的土的瘠土壤地的壤方土壤 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与贫瘠的土壤
是否设置对照? 要 该实验自变量是什么?
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
正常土壤与盐碱地土壤
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相同且适宜:如案例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 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1、取样器:网兜、瓶子等。
2、取样:
向 测的
能量 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一般稳定性越来 稳定性
越高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 捕杀动物。 (2)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 集在一起的
考点二、种间关系
(朗读课本P72资料分析-P73图4-10)
思考: 1、自然界中典型的种间关系有哪些? 其概念又是什么?举例?
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判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 (1)(2013·海南卷T24A)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 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 演替,两者演替类型相同。( × )
(2)(2012·海南卷T17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
(3)(2011·安徽卷T6B)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
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
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
(4)(2011·江苏卷T17A)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
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12..初能步对学土会壤动中物部类分群常丰见富的度动的物统进计行方分法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的特点: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吸虫器呢?
A
3、采集小动物
⑴、用诱虫器采集:如图:
土壤和花盆 壁之间为什
么要留一定
的空隙?
为了使 空气流 通。
诱虫器
将花盆放在 诱虫器上,打 开电灯。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 品倒置在金属网上。
酒精起什 么作用?
使小动 物固定
如果需保证小动物 生活状态应将酒精 换成什么?
湿棉花
例如: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森林阶段 ← 灌木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思考: 1、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吗?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 吗? 3、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取而代之”吗?
(3)群落演替的类型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 )
BC
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2014·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 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 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B
水 C
酒精 D
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速度 影响 因素
实例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 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方法技巧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 境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 下图中的吸虫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
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
器 D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
防止腐烂竞争
吸气
吸气
吸气
吸气
纱布
纱布
纱布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浸润的 棉花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 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4)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 演替方 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
2、典型的种间关系数量图?
利用生物种间关系图解,探究以下问题 (1)数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竞争
竞争
捕食
思考与讨论:
1、图1,图4曲线变化有何区别?
2、图2,图3中AB两种群的生存能力有何区别?
3、竞争和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所斗争的目的是否相同?
4、竞争和寄生的最终结果有何区别?
5、如何区别图4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定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 地点取样。
定量: 每次取样数量相同
实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阅读教材P75,回答相应问题
1. 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_栖___息____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的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方法有_诱__虫__器__采___集__法__、 __简__易__采__集__法_____
知识大盘点 1.群落的概念,其关键词是什么?群落的特征有哪些?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2)衡量指标(3)规律 3.种间关系有哪些类型?曲线图、营养关系图及实例 4.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现象、决定因素、意义 5.演替的概念、演替的类型如何区别、实例 6.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7. 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常见垂直结构典型图例(陆地和水域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 (2)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 √ )
(3)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
考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阅读教材 P74-75,完成群落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 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 图:①植物分层: 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强度 、
(2)物质或能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 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 ( √ )
(2)竞争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两种
(×)
(3)狼和兔子是捕食关系,兔子和草不是捕食关系 ( × )
(4)互利共生对两种生物进化都是有利的,而捕食、竞争和
寄生对生物进化却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