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说明文讲义
2018年安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说明文阅读(共41张PPT)

打比方
作比较
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 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 分类别 作诠释 列图表 摹状貌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 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标 准分成若干小类,然 后逐类加以介绍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 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 助方法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 事物的特征
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 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 如《向沙漠进军》就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 是层进式:为什么要 层进式 到特殊等。文章的层次间 向沙漠进军—怎样进 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 军—进军的前途如何 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 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结 构
四、说明文的顺序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列数据 举例子 特 点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 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 作例证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 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 此事物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 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作 用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 无误,增强说服力
使说明的对象具体真 切,便于读者理解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 可感 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 点
六、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
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 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准确性是说明文语 言的前提。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 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2) 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3)留心关联词语 在表意准确性上的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 答问题。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 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 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 仅1平方千米的古 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 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 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 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 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 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2018中考语文(湖南)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共29张PPT)

2.结构形式
(1)总分式。①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②分总式(先具体,后概括);③总
分总式(先概括,后具体,再概括)。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逐层深
入说明。 (3)连贯式。各段之间存在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
知识点四
辨析说明方法与作用
1.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真实、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味,所以张伯特意嘱咐老伴做菜口味要咸一点。 (2)因为中国人很早就有“礼
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对过节的菜肴也很有讲究,做红烧鱼是通过谐音的方式
预示着“年年有余”,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
[2017•吉安樟山中学模拟]
“章鱼机器人”开启软体机器人新时代
刘 霞 ①美国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鱼的“章鱼机器人”,这款湿软的 机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组成的全自动、自带燃料、 “自给自足”的机器人。 ②近年来,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对软体机器人的兴趣与日俱增,他们希望超越类 似“终结者”那样由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设计出一些新型机器人:它们 能被挤压进紧密的空间内;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或者能安全地操作精巧的物体。 ③想象非常美好,但对研究人员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出能替代电池、电路 等刚性部件的柔性零件,一直是横亘在研制软体机器人道路上的“拦路虎”。 ④新研制出的“章鱼机器人”由硅橡胶制成,其“大脑”是一款柔性微流体芯
解答分析句中加点词语作用的题型,可先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角度来分析词语的作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该词是如何体现出准确性的,不可只简单地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解答分析 句中加点词语是否能删去的题型,可按以下思路: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说明文)ppt课件(安徽3份)完美版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知识点专项讲解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知识点专项讲解一:基础知识讲解。
一、概念以及分类。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的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分类从说明对象上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 (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如《看云识天气》)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A.看题目(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为标题)B.在首段中找(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在开头结尾总结)C.抓关键词句(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等。
)三、概括文章的说明的主要内容。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的主要内容 = 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常考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 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备注: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四季次序(注意:并不是有年代,就是时间。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整体到局部(注意要抓住立足点,注意方位词的变化)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 讲义

《说明文》讲义一、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客观性:作者在描述事物时,应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掺杂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
3、实用性:其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物品等。
例如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
事理说明文则侧重于解释事物的原理、规律等抽象事理,如“为什么彩虹会出现”。
2、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语言平实简洁,以清晰地阐述事物为主要目的。
生动说明文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说明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能使说明文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开花结果。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进行说明。
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
例如解释“为什么先闪电后打雷”,就是按照因果关系进行说明。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清楚,说明文常常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比如,在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时,列举鲸用肺呼吸、胎生等例子。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长城全长约6700 千米”。
3、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比如“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 6371 千米的星球,而火星的半径约为 3395 千米,比地球小得多”。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说明文)ppt课件(安徽3份)(3)正式版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 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 体。 2.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 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 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 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 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 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其作用能使人 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 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一、(池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8分) 湿地
四、领会“九大”说明方法 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 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 叉的现象。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能 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 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4.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 法。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 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2018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8、作诠释:就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 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备考·指南
说明方法的题型做法:
要求举例说明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举了……的例子;用……和……进行了对比; 在……段用了分类别;对……问题(句子)作诠释;其他则抄写原句。 说明方法的作用: 要把握大方向,然后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举例子:具体明晰,有代表性,增强说明效果; 列数字:准确,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楚,结构明了; 作比较:突出某一事物特征; 打比方:具体生动形象; 下定义:了解事物本质,简洁明了; 作诠释:有更具体全面的了解; 画图表:直观性强,使人一目了然; 摹状貌:具体生动 引用:突出特征,生动
第二 部分
阅读
专题六:说明文阅读
备考·指南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 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 理说明文两类。 2、根据说明文语言,说明文可以分为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和平实性说明文。
备考·指南
五、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 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六、语言准确性考题的做法:
1、先解释这个词的大概意思; 2、从正面或反面说明有它或没有它的利弊关系;
3、用一句话结束: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备考·指南
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的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2018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写简单说明文》课件 (共24页)

一、什么是说明文?
回 顾 旧 知 识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 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 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 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
的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 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学习新知识:
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最初,我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 后来人们把我经过干燥处理送到了工 厂,先被穿上了白大褂,又被整齐地 放进烟盒里,然后被运往四面八方, 还被人们当作礼物赠送,被人“亲吻” 不已。
这段话运用了设问、拟人、比 喻等修辞手法,介绍得妙趣横 生。
应注意哪些问题 :
1.为生动而生动,引用的传说、
趣闻等与说明事物的特征关系不 大; 2.为了生动形象而忽略了说明 的准确性; 3.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结合得 不好,造成全篇风格不协调。
二、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季节:春→冬;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采用合理的 说明顺序。
三、综合运用多种 说明方法。
一、明确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
是说明对象。 例如:《蜘蛛》是事物说明文,说 明对象是:蜘蛛。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
(13分)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4分)2.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4分)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3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二、(2017·甘肃兰州)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①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巧妙、自然。
考察中国产痛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打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
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
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
(5分)(1)文章除了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2)文章第④段和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3分)6.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2分)【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7.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8.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分)(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2分)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
(3分)三、(2017·浙江台州)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黑飞”不能再任性了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生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危险有多大】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
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
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
①。
【市场规模多少】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②。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
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
”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出台哪些措施】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
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
③。
(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10下列三段文字来自上文,请把它们分别放回上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B、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C、记者今日在电商网站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达100页之多。
①;②;③。
11下列表述与上文相符的一项是(B)A.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其能量接近一颗小口径炮弹。
B.近年内,国内无人机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的时间频发,除了造成航班延误,还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C.《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无人机价格会越来越高。
D.民航局正在指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人管理规定,已被列为许可对象的是农林喷洒,空中拍照等四类经营项目。
12我国无人机管理难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四、(2017·江苏连云港)高速公路上的弯道①《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