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风速一氧化碳调校记录
一氧化碳的测定(精)

(三)气相色谱法
• 结果计算 :
• 1、标准曲线法定量
• c=hBg • c-样品中一氧化碳浓度,ppm
• h-样品峰高的平均值,mm
• Bg-计算因子,ppm/mm • 2、用校正因子计算
• c=hf • f-校正因子,ppm/mm
体积浓度和标准浓度的换算:
C(mg/m3)=ppm/B28 B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三)气相色谱法
• 2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 (2)绘制标准曲线 每个浓度的标准气体,分别通过色谱仪的六通进样
阀,量取1ml进样,得到各个浓度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 每个浓度作3次,测量色谱峰高的平均值。以峰高作纵 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 斜率,以斜率倒数作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
• 1 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0~62.5mg/ m3。 2 记录仪:0~10mV。 3 流量计:0~1L/min。 4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5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 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6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 %~80%的范围内。
采样:用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采样。
校准量程的上限值标度。 测定样气:将采样袋通过干燥管连接在进气
口,则气体被抽入仪器中,由仪器表头直接指 示CO的浓度。
• 计算
• 按下式计算一氧化碳浓度: c=1.25×n 式中: c——样品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mg/m3; n——仪器指示的一氧化碳格数,为 ppm; 1.25——一氧化碳浓度由ppm换算成标准状 态下mg/m3的换算系数。
0C时,B=22.41 25 C时,B=22.46 28为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量
(四)汞置换法
监测监控系统的验收标准

5
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监控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
(a)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
(b)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设备电源并闭锁;甲烷浓度低于复电浓度时,自动解锁;
(1)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2)传感器的稳定性应不小于15d.
(3)由外部本安电源供电的设备一般应能在9~24V范围内正常工作。(其供电距离不应小于2Km)
(4)系统必须具有甲烷浓度、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模拟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必须具有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风门开关、烟雾等开关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必须具有瓦斯抽采(放)量监测、显示功能;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风电闭锁功能。
监测监控系统检查和验收标准表1
序号
项目
标准和要求
是否符合
1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1)瓦斯矿井必须装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必须24h连续运行;监控系统传感器的数据或状态应传输到地面主机。
6
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备份,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文(二篇)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文1. 引言本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旨在确保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监测传感器的调校过程,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2. 监测传感器调校的目的和范围2.1 监测传感器调校的目的是为了校正、验证和维护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监测传感器调校的范围涵盖所有类型的监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
3. 调校程序3.1 调校前准备3.1.1 调校前,需对监测传感器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精度符合要求。
3.1.2 将需要调校的传感器从监测设备中拆卸,并进行清洁和维护。
3.1.3 确认调校所需的校准工具和设备的准备情况。
3.2 调校步骤3.2.1 使用合适的校准工具和设备,按照标准程序对传感器进行调校。
3.2.2 根据调校标准,对传感器的初始值和测量范围进行校准,记录校准结果。
3.2.3 对于需要调整的参数,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调整,并记录调整值。
3.2.4 完成调校后,进行再次校验,确保调校后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调校记录和报告4.1 每次调校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调校日期、传感器类型、校准标准、校准结果、调整的参数及其值等。
4.2 调校记录应进行签名确认,并存档保存至少两年。
4.3 调校记录的内容应可以提供给相关的监管机构进行审查和验证。
5. 质量控制5.1 监测传感器的调校过程应该处于质量控制的监管之下。
5.2 监测传感器的调校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3 监测传感器的调校设备和工具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6. 监测传感器调校的评估和改进6.1 定期评估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2 定期进行监测传感器调校过程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管理体系要求和标准。
6.3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接受用户和监管机构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温度风速一氧化碳标校记录

风速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KGF2 西大巷总回合格KGF2 二号矿总回合格KGF2 31900采区皮带巷合格KGF2 32900采区皮带巷合格温度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KGW5 31904工作面合格KGW5 31905综采面合格KGW5 31900采区变电所合格KGW5 中央变电所合格KGW5 3900永久避难硐室入口合格KGW5 31900临时避难硐室入口合格KGW5 32900采区变电所合格一氧化碳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GTH-1000 三号仓上口GTH-1000 31900采区回风巷合格GTH-1000 31904综采面合格GTH-1000 900第一联络巷合格GTH-1000 31905工作面合格GTH-1000 二号矿总回合格GTH-1000 一号仓皮带巷合格GTH-1000 西大巷总回合格GTH-1000 3900永久避难硐室生存硐室合格GTH-1000 3900永久避难硐室入口合格GTH-1000 3900永久避难硐室外口合格GTH-1000 3900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1 合格GTH-1000 3900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2 合格GTH-1000 3900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GTH-1000 31900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一氧化碳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GTH-1000 31900临时避难硐室入口合格GTH-1000 31900临时避难硐室过渡室合格二氧化碳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KGQ11 3900永久避难硐室入口合格KGQ11 3900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KGQ11 3900避难硐室外口合格KGQ11 31900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KGQ11 31900临时避难硐室入口合格氧气传感器调校记录校验时间:2014.10仪器型号安设地点显示误差校验结果校验人GYH25 31900临时避难硐室入口合格GYH25 31900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GYH25 3900永久避难硐室入口合格GYH25 3900永久避难硐室外口合格GYH25 3900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合格安全监控设备调试、校正记录。
监测监控系统检查表

查看机构设置文件 、核实人员配备情 况;查看制度、记 录
《煤矿安全规程》 第158条;《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通用 技术要求》 AQ6201-2006检查
制度:为保证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应建立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1)瓦斯事故应急预
案;(2)安全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3)系统设
3
备、设施的管理制度;(4)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 度;(5)系统值班制度;(6)系统设备和传输设
表7-8 监测监控系统检查表
检查方法
检查依据
现状描述
年 月 日 存在问题
查看监控系统安标 证书、检验报告、
联网验收报告等
新政办发143号文 件
15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7天使用标准 查看传感器调校记 《煤矿安全规程》
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录
第162条
16 每7天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查看断电测试记录 《煤矿安全规程》 、安全监控系统 第162条
17 矿长、技术负责人审阅监控日报表。
13
内容显示,包括地点/名称、断电命令与馈电状态不 符记录次数、累计时间、每次起止时间、措施。④
统计值记录查询。查询时间内的模拟量内容显示,
包括:地点、名称、每次统计的最大值、平均值。
(2)开关量记录查询
①报警及断电记录查询。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
、累计报警次数、累计报警时间、每次报警及解除
报警时间及时刻、措施及时间。②状态变动记录查
时,系统能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
全型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
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系统能自动解锁。(4)采
、掘工作面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规程》
校准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操作规范

校准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操作规范1.适用范围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校准。
2.依据文件JJG915-2008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
3.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
配套设备:流量控制器、秒表、高纯氮气。
4.检测环境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
温度:0~40℃相对湿度:≤85℃5.校验人员必须熟悉煤气特性及煤气中毒救护知识,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6.检测、调修搬运设备、仪器必须有2人以上在一起工作,起到互相监护作用。
7.利用测量仪表在使用前后检查盛装煤气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在确保无泄漏状态下,方可使用或存放。
8.禁止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工作。
9.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必要时可配备(使用)氧气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
10.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密闭的一氧化碳压力容器。
工作场所应设置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
应站在上风操作仪器、设备。
如出现大量煤气泄漏现象,应立即关闭供气系统,停止检测工作并报告上级处理。
减压阀、流量计、标气罩等所有的连接部位,要连接可靠无泄漏。
11.均匀操控阀炳,严禁磕碰产生火花。
12.外观检查12.1检查标准气体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在有效期内一律不准使用。
12.2检查待校验仪器的通用技术要求12.3仪器应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仪器型号和编号、制造日期、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及编号,附件应齐全,并附有说明书。
(新仪器首次检查此项是必须项)12.4仪器的显示应清晰完整。
各调节部件应能正常工作,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12.5仪器不应有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观损伤,新制造的涂层不应有明显的颜色不均和剥落。
12.6扩散式仪器应附有专用的检定罩。
12.7仪器开机后声或光报警应显示正常。
15.仪器的调整15.1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以及零点和示值的调整。
15.2检测仪器时,连接标准气.流量控制器和被校仪器,根据待测仪器采样方式的不同,使用流量控制器控制标准气体的流量。
安全监测监控检查评分标准标准

第六部分安全监测监控标准一、产量监控系统相关制度1.1产量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1.2产量监控系统值班制度1.3设备管理制度1.4设备维护维修制度1.5产量监控故障报告制度1.6产量监控异常上报制度二、产量监控系统相关表格1、监控员相关表格2.1.1产量监控系统运行日志2.1.2产量监控系统故障申告表2.1.3产量监控系统异常情况处理报告表2.1.4产量监控系统原煤与毛煤的折算系统上报记录表(与矿方商量后再做)2.1.5产量监控系统产量数据和上报统计产量数据进行对比记录表2、维检员相关表格2.2.1设备台账(现场打印)2.2.2产量监控系统故障记录2.2.3产量监控系统检修记录2.2.4产量监控系统巡检表2.2.5产量监控系统定期校验记录一、人员定位系统相关制度及岗位责任制1.1异常情况处理制度1.2监控室主任岗位责任制1.3监控员岗位责任制1.4值班制度1.5煤矿“五长”下井安全检查记录与制度(需求矿方出制度)二、安全监控系统相关表格1、监控员相关表格2.1.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日报表2.1.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运行日志2.1.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2.1.4检身房与监控系统下井人员对照记录表2、维检员相关表格2.2.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台账(现场打印)2.2.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故障记录2.2.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检修记录2.2.4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巡检表2.2.5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一、安全监控系统相关制度、岗位责任制及流程图1.1安全监测监控组织机构1.2各类信息数据资料保管制度1.3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通信线路故障申告处理流程图1.5煤矿监控室监控员岗位责任制1.6煤矿监控室日检查制度1.7煤矿监控室维检员岗位责任制1.8煤矿监控室巡检制度1.9煤矿监控室主任岗位责任制1.10煤矿其它异常情况正常处理流程图1.11煤矿瓦斯超限报警正常流程图1.12异常情况处理制度1.13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14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业规程1.15网络运行管理制度1.16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二、安全监控系统相关表格1.监控员相关表格2.1.1安全监控系统运行工作日报表2.1.2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日志2.1.3安全监控系统值班记录2.1.4安全监控系统监控员交接班记录表2.1.5瓦斯人工监测与传感器对照记录2.1.6中心站运行日志2.1.7安全监控日报表(现场打印)2.1.8安全监控系统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2.1.9安全监控系统和通信线路故障申告表2.1.10安全监控系统电话记录表2.维检员相关表格2.2.1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台账(现场打印)2.2.2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故障记录2.2.3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修记录2.2.4甲烷传感器校验登记表2.2.5一氧化碳传感器校验登记表2.2.6三闭锁测试记录表2.2.7安全监控系统巡检表2.2.8安全监控系统报警断电记录(现场打印)2.2.9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使用情况登记表2.2.10安全监控系统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2.2.11三大监控系统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现场打印)1、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具有超限自动报警,自动断电功能,故障闭锁功能,断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功能以及防雷保护功能。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臵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臵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