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4届上海市宜川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宜川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宜川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近一时期,关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几个国家古文化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东北与各国边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龙江省,因此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这里。

我国东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确有许多文化因素与东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美系异常密切,然而我们在全面考证这种关系的前因后果时,却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

A.我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密切B.东北亚古文化被各个国家学者密切关注C.东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D.历史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辽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

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2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各句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邀请我心领了,明天我一定出席。

B .我就谈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C .王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句子默写2.按题目要求填空①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__________》)②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___________。

(《蒹葭》)③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④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

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

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

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

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

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

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

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

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

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

精品 :【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 :【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8.12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2)“锲而不舍,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1). 起舞弄清影(2). 金石可镂(3). 劝学(4). 可怜后主还祠庙(5). 日暮聊为梁甫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镂、祠、甫。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 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 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知名句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

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

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

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

《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③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享受和消费的不同,正相当于创造和生产的不同。创造和享受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就像生产和消费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一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尊,酹,鬓,臾,谀。
选择题。(3分)
2.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其论据( )
A.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A.“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强调的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以作为论据。
B.强调的是修养不能停止,与“学不可以已”有一致性,可以作为论据。
C.强调的是“阅读”“知识”“教养”对性灵的重要性,不能作为论据。
D.强调“终点”“途径”都是无止境的,与“学不可以已”有一致性,可以作为比喻论据。
C.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D.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证明这一观点,可以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途径、学习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证明。

2018年度上海市高一下语文期末试题答案(图片版)

2018年度上海市高一下语文期末试题答案(图片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A(对花卉的描绘只是一个事例,说其是主要表现则于文无据)2.D(中国画家只是不像西方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而不是不追求个人主观精神)3.D(A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

B曲解愿意,原文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C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表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

)4.B(老师在校园事件中不作为于文无据)5.C 【解析】C 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6.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

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

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

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

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

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一点 1 分,答对六点即可)7.B(华大夫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发火是因为被人误解,体现的是他对自己个人形象的珍惜和对犯罪行为的愤怒)8.(1)医术精湛,“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对工作及手艺高度专注,心无旁骛,以至于认牙而不认人;(3)为人正派,爱惜荣誉。

被人误解后没有脾气的他却猛烈发火;(4)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他对祸害人的罪犯非常愤恨,认出罪犯后急忙报警,大褂都跑裂了。

(1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共6分。

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文章内容,也可给分)9.(1)不认识人却认识牙,这看似荒谬的现象,使文章蒙上传奇色彩,能吸引读者;(2)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华大夫在医术上的高度专注、心无旁骛,表现了他的工匠精神;(3)回应题目“认牙”,使文章结构严谨。

2019年上海市宜川中学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宜川中学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上海市宜川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一番洗清秋。

(柳永《_____》)”(2)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直接刻画了恋人分别时伤心欲绝、难舍难分的情景。

(3)位卑则足羞,_____(韩愈《师说》)【答案】(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3). 执手相看泪眼(4). 竟无语凝噎(5).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能力。

在识记文学常识时,要准确记忆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重要官职、作品集的名称、重要作品、风格流派、文学主张等。

字记忆名句时,要把名句的出处、作者一一对应,填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如“潇”“洒”“甘州”“执”“竟”“凝噎”“盛”“近谀”,理解字义去记忆。

2.如果要写一幅字挂在教室里,下列书写内容适合的一项是A. 不为五斗米折腰B. 玉不琢,不成器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得体。

这要结合语境,语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语言“得体”的变化。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是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场合、手段等。

本题要求选择的内容是适合挂在教室里的一幅字。

A项,“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不适合强调学习重要性的语境。

B项,“玉不琢,不成器”: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通过比喻强调学习可以让人有进步。

适合挂在教室里,使用正确。

C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强调交往的人,不合强调学习重要性的语境。

2020-2021学年上海宜川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宜川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宜川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一是上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二是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三是三百年的工业文明。

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生态学与哲学的有机融合,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判断和是非标准。

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和不合理消费方式为准则,以构建健康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培植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打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生态文明逆生于生态的不文明。

自从工业文明发轫以来,人类被迅猛发展的科技冲昏了头脑,改造自然、人定胜天、驾驭规律等超越自然法则的理念层出不穷,高潮迭起。

人是自然的主宰,是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类自我膨胀,贪欲泛滥;资源消耗毫无节制,环境污染毫无顾忌;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人类也灾难迭起。

圣雄甘地对此早有警示: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正所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但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走出了人与人、人与物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陷阱。

从人定胜天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

由此,国家出台了古今中外最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④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

生态文明社会所要倡导的生态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它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要求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伦理评价,接受自我良心的审判。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区宜川中学12月份高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①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__________》)②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___________。

(《蒹葭》)③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④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答案】(1). 怅寥廓(2). 沁园春·长沙(3). 宛在水中坻(4). 世胄蹑高位(5). 欲辨已忘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如“怅”“寥廓”“沁”“坻”“胄”“蹑”“辨”,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2.按题目要求选择下列各句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A. 你的邀请我心领了,明天我一定出席。

B. 我就谈这些,算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C. 王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题中A项,“心领”:客套话,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等,这里错在与“明天我一定出席”前后矛盾。

C项,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此处不能用于王老师对学生的提问。

B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谦辞,用于自己先发言的场合,正确。

D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称郢正、郢削、斧削。

不能用于自己帮别人改文章。

故选B。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

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

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

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

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②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

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③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

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

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

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

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

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

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

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④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

风骨便是一例。

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

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

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

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

譬如绘画。

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

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

又譬如书法。

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

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

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

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

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

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⑤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

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

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

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

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

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⑥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

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

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意蕴。

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

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

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

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3. 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

4.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 ⑥,①,④,③,⑤,②。

B. ⑥,①,②,④,③,⑤。

C. ⑥,③,④,①,⑤,②。

D. ⑥,④,③,①,⑤,②。

5.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6. 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 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 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 “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7. 分析本文行文思路。

【答案】3. 用品藻人物的词语去评论文章。

4. C 的5. 指出魏晋人议论人物偏于审美的一面的原因,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把品评人物的词语用于艺术的内容。

6. D7. 文章先提出讨论的话题——文章的风骨,然后探究风骨说法的来源,接着比较汉魏两朝议论人物的侧重,再梳理“风骨”一词用于文学品评的源流,最后揭示“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其影响。

【解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

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內涵。

划线句在第一段,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

第一段相关内容,“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

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

”这句话是说做文章要像人一样有风貌、骨骼和精神,钱钟书用这句话是来评论文章,如何评论文章,既然上一句谈的是做文章要像人一样有风貌、骨骼和精神,所以,理解“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抓住关键词“文章”和“人化”“生命化”,再联系后文,即第②节说“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

”可知其含义是:用品藻人物的词语去评论文章。

【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

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由备选答案知,⑥在首位。

⑥中有“先是看”一词,③“后来”“鉴别流品”承⑥“面相”。

④“汉代的王充”,①“曹丕”,根据时间先后顺序,④在①之前。

②中的“这种做法”是指⑤的内容,所以⑤应在②之前。

综上分析,应排成⑥③④①⑤②。

故选C。

【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句子的作用。

题干已经提示分析该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阅读第③段,该句是第三节末尾一句话“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

”内容上,指出魏晋人议论人物偏于审美的一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