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2专题细讲实战演练
【VIP专享】【全程复习方略】2014版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3章 第2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时作业

2014版高三地理人教版全程复习课时作业人文地理第3章第2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1年9月19日,湖南省农科院发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B.土壤肥沃,生长周期长C.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特点是()A.单产提高B.种植面积不变C.商品率降低D.受自然因素影响变大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九连增”。
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 812万吨,增产1 534万吨;稻谷产量20 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 058万吨,增产318万吨。
和2011年相比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358万吨,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约1 478万吨。
读下图回答3、4题。
3.我国2012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于()A.播种面积大量增加 B.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C.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D.农业科技投入达到最高4.从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中可以看出()A.全国形成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域类型B.小麦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C.玉米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D.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赶上美国下图为四个国家某年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6.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B.美国C.南非D.巴西7.下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乳畜业的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能力挑战题)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8、9题。
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区为乳畜业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优化探究高考地理总复习8.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8.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题组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014年高考重庆文综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1~2题。
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第1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故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两项错误。
第2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两项错误。
答案:1.A 2.A3.(2013年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第(1)题,贺兰山至黄河可分为山区、山麓、平原及河湖地区,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银川平原发展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有特殊的区位因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201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4

第2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1)生态习性:喜温喜湿,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热量和大量的水分。
(3)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2012·海南地理)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不难得出普通脐橙产量大,但是品质较差,从而导致产品滞销。
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是当地提高脐橙种植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考向立意】该题组结合生产实际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意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思维过程】提取文字信息→调动所学原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分析。
【误区警示】一是忽视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产量、品质与价格的关系;二是第(2)题没有抓住“提高……整体竞争力”这一关键词。
【预测展望】选取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现实热点素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突出学以致用。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随堂演练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32 世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一轮复习:2-3-2第二讲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随堂演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含精细解析)(2013年东北三校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M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B.M区域是该国的高新技术工业区C.M区域是该国人口大量迁入地区D.M区域的风能资源丰富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科技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解析:第1题,首先判断M区域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冷、暖气流的通道,故风能资源丰富;美国的高新技术工业区位于西海岸;南部与西部为美国的阳光地带,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第2题,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技术先进是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该区域的农产品主要面向外部市场,故选A。
答案:1.D 2.A读三地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3~5题。
A.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4.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气候较为干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市场需求大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列关于③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技术含量大D.作物单产高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①地的种植业比重很低,畜牧业比重很高,且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②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且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③地的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较低,且商品率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
第4题,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发展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
第5题,③地为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大、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础题组泰国是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农业区位于湄南河中下游平原,稻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四。
这一地域也是泰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带。
依据资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21北京四中期中)湄南河平原开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B.稻作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现代混合农业2.(2021北京四中期中)关于湄南河平原农业开展的区位条件,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热带季习尚候区水热资源充足②河流的中下游为平原,便于灌溉和耕种③人口稀疏,休息力丰厚④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2021北京四中期中)有关湄南河平原农业开展特征的正确表达是( )①小农运营②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③单位面积产量高④商品率高⑤水利工程量大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下表表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某农场的农事布置,据表完成下面两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在收割后的绵羊饲养在牧场上放牧配种剪羊毛麦田上放牧小麦种植①②③④4.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水稻种植业5.以下有关小麦种植的农事布置,正确的顺序是( )A.①收割、②犁地、③生长时节、④收获B.①收获、②犁地、③生长时节、④收割C.①犁地、②收获、③生长时节、④收割D.①收割、②犁地、③收获、④生长时节6.(2021北京西城二模)读以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8分)提升题组以下图为中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美国四个国度农业比例表示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21北京海淀期末)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消费和出口国是( )A.①B.②C.③D.④8.(2021北京海淀期末)以下有关各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国畜牧业产值比重高,其农业地域类型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B.②国农业技术兴旺,其粮食少量出口到国际市场C.③国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D.④国农业人口比严重,消费技术先进,农产品商品率高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域农业消费形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2专题细讲实战演练

第2课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一、单项选择题(2013阆中期中)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1.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A.人均耕地多B.水热条件好C.工业基础强D.科技水平高2.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C.劳动力充足,集约化经营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解析:1.B 2.D 第1题,图中甲位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2题,丙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丁为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均具有地广人稀的有利条件和商品率较高的特点。
(2012黄山二模)读图,回答3~4题:3.如果甲图中X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Y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则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a、b、c、d相对应的是( )A.aB.bC.cD.d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解析:3.A 4.D 第3题,乙图阴影区域显示的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其商品率高、农业人口密度较小,与a相对应。
第4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为国营农场,与美国相比单产低、机械化水平低;两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作物都为玉米、小麦。
(2012聊城质检)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6.影响c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热带草原气候,天然草场广阔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C.邻近城市,市场广阔D.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解析:5.A 6.A 第5题,d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应为原始迁移农业;c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这里牧草丰富、地广人稀、距海港近,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1专题细讲实战演练

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时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91~292页)(2013保定高三摸底)如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读图,回答1~2题: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材料和该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为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旱涝灾害。
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该地区的积温可以满足两年三熟。
第2题,该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2012淮南联考)如图为我国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的农业产值。
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农业( ) A.2003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2003年至2011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C.2011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2003年至2011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4.该地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D.机械化水平提高解析: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①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为76%,畜牧业比重为21%,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为3%;②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为51%,畜牧业比重为39%,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为10%;③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为31%,畜牧业比重为37%,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为32%。
第4题,该县农业产值构成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市场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说明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专题1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014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专题1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014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92022140066f5335b812131.png)
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 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分析方法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1)大区域合理布局方法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如我国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应主要发展种植业,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应主要发展畜牧业。
(2)小区域合理布局方法小范围地区来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二、农业地域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4.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拓展延伸】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例1、(2013·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考点2、农业地域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2013阆中期中)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2.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动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解析:1.B 2.D 第1题,图中甲位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2题,丙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丁为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均具有地广人稀的有利条件和商品率较高的特点。
(2012黄山二模)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甲图中X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Y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则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a、b、c、d相对应的是( )
A.a
B.b
C.c
D.d
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解析:3.A 4.D 第3题,乙图阴影区域显示的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其商品率高、农业人口密度较小,与a相对应。
第4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为国营农场,与美国相比单产低、机械化水平低;两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作物都为玉米、小麦。
(2012聊城质检)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6.影响c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天然草场广阔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
C.邻近城市,市场广阔
D.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解析:5.A 6.A 第5题,d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应为原始迁移农业;c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这里牧草丰富、地广人稀、距海港近,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种植园农业分布区为热带湿润气候,其产品及其加工品主要销往国外,应靠近港口,交通便利,因此应是分布在东南部的b图例所在区。
剩余的a是商品谷物农业。
第6题,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有大面积草场分布。
二、综合题
7.(2012南昌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B ,C 。
(2)图示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当地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大的是,日本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是。
(3)20世纪中后期,图示地区围湖造田现象比较普遍,简要说明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因果关系分析解答。
第(2)题,水稻种植区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因此机械化程度低。
日本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
第(3)题,围湖造田与人地矛盾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态意识淡薄有关,还与湖区优越的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关。
答案:(1)降水变率大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 人多地少
(2)低 C 工业基础好
(3)人均耕地少;人口素质低,生态意识淡薄;湖区自然条件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