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PPT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PPT


质控图的构成 一中心横线及其上、下各一或 两条平行的控制线,并有按时间顺序填入的各 质控血清测定的数值。
建立质控图参数




算术平均值(X) 代表一组S/CO值的平均值,为了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应该采用至 少20次(天)所测得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CO值结果计算出平均值。 标准差(S) 是描述样本与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是与对照值的S/CO值 均值有关的预期范围。 变异系数(CV) 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于衡 量被检标本检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 控制限 由实验室根据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
提示存在质量隐患,应引起重视的情况:

运输包装、内盒或试剂盒的物理损伤; 在单包装内存在混杂物质; 标签出现错误、缺失或字迹模糊(产品名称或出产厂家 名称,批号和货号,失效期或/和生产日期); 缺失目录; 泄露或污染; 不适宜的存放条件; 保护包装纸破损或污染; 未达到质量控制标准(阳性/阴性控制结果以及质控条 带出现与否等标志)。 建议 每个检测日检测一次阳性和阴性质控品;如果日检测 量大于50份样品,至少应做2次质控。
抗凝血的采集
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 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 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 櫞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 用K3EDTA或枸櫞酸钠。 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 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职业暴露药物预防及方案

根据暴露的类型及暴露源的状况,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及采取何种暴露后 预防(PEP)方案。

HIV抗体筛查检测原始记录表金标

HIV抗体筛查检测原始记录表金标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送检/其他:
试剂厂家
英科新创
试剂批号LOT
有效期EXP
洗板机型号
酶标仪型号
环境条件记录
温度:℃相对湿度: %
一、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操作日期
备注
样本编号
姓名
结果
操作日期
备注
样本编号
姓名
结果
操作人员:复核人员:
ycxzyyjykglsc02附表检验方法胶体金法检验项目hiv抗体筛查检测检测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样品类别血清或血浆标本来源门诊送检其他
XXXX医院
HIV抗体筛查检测原始记录表
文件编号:YCXZYYJYK_GLSC_02附表3
检验方法
胶体金法
检验项目
HIV抗体筛查检测
检测依据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解读郭晓黎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解读郭晓黎
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耳垂、中指、无名指或食指。1岁以 下儿童采用足跟部)。用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纱布擦掉第一滴血。收集滴出的血液, 备用。
血浆:将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离心15min,上层即为血浆,吸出置于合适的容 器中,备用。
血清:根据需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5~10ml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 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1500~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置于合适 的容器中,备用。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要求
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2006)》中对实验室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 等条件的要求。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实验室安全防护按本规 范相关章节规定执行。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和要点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特
九个章节涉及样本采集、检测技术、生物安全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合并了2004版第十章试剂评估的内容到质量管理章节。
第一章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293-2008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 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2006年2月)
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 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 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上一级实验室技术人员。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 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 ,应将样品安全废弃。并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修订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修订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09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九年九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09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九年九月前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二十余年,随着感染者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和临II床病人的日益增多,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新的监测和检测需求也不断增加,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

近几年,为了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的需要,一些没有条件建立规范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乡镇卫生院,也陆续建起了艾滋病检测点。

遍布全国的实验室网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加有效地支持艾滋病监测、咨询检测(包括VCT和PITC)、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工作,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四免一关怀”等重要方针政策,在向各省、市征求意见基础上,在“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审评和技术指导专家组”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后,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在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中,增加了滤纸干血斑样品、快速检测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样品、尿液和唾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2)在HIV抗体检测中,增加了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策略;(3)在HIV核酸检测中,增加了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和适用于窗口期的集合核酸检测方法;(4)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增加了HIV-1的耐药检测;(5)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6)考虑到技术发展和新的需求,增加了HIV-1新近感染检测和HIV-1的分离培养技术。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水平,本文档旨在提供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以便各地开展规范的艾滋病检测工作。

本规范旨在明确艾滋病检测技术的要求、方法和结果判断原则,提高检测质量,为防治艾滋病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等开展艾滋病检测的相关单位。

检测前要求:开展艾滋病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包括合格的人员、设备、实验室设施等。

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艾滋病检测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

检测中要求:艾滋病检测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使用经国家认证的试剂和仪器。

检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保护受检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检测后要求:检测结束后,应将检测结果及时告知受检者,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转介服务。

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艾滋病疫情信息。

血清学检测:常用方法包括HIV抗体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

抗体筛查试验包括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等方法;确认试验常用免疫印迹法。

病毒载量检测:用于监测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常用方法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等。

细胞学检测:通过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常用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病理学检测:通过活检或尸检观察艾滋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学检测: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需进行确认试验。

确认试验阳性者即可判定为HIV感染。

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高于正常范围即可判定为HIV感染。

细胞学检测:根据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治疗不理想。

2009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篇

2009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篇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 范围本章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全血、血清、血浆、细胞、唾液、尿液以及滤纸干血斑(DBS)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HIV抗体咽侧、抗原检测、耐药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和HIV分离培养。

3 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3.1 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以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抗体检测3.2 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

3.3 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测量。

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3.4 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液巴细胞(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型检测。

3.5 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分离培养4 操作步骤4.1 采样前准备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按照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要监察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油污破损,是否足量,特点应检查受检者心里与样品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

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于适合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物容器等。

4.1.1 样品的编号和记录4.2.2 应制订样品编码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规定样品编号的原则和方法,为样品制订唯一性编码(编号),保证期唯一性。

4.1.3 采血前,先对装有样品的离心管或滤纸进行标记,核对后编码。

要将标签贴在试管的侧面,最好使用预先印制好的、专门用于冷冻储存的耐低温标签。

4.1.4 应使用专门的样品记录本或登记表记录样品,同时率如电脑保存。

4.2 血液4.2.2.2 抗凝全血:消毒局部皮肤,用加有抗凝剂(EDTA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的真空采血管抽取适量静脉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甚加有抗凝剂的事关重,轻轻颠倒缓匀6—8次,备用。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说明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说明

附件2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说明本次《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简称规范修订根据我国目前HIV检测的检测需求,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新的一章(艾滋病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

将09版HIV抗体检测一章中检测流程全部放进本章,规范了流程图;增加了疫情监测的HIV匿名无关联试验流程;将09版阴性反应和阳性反应改为无反应和有反应(更科学);修改09版HIV抗体筛查流程,增加了一种试剂检测有反应时,可以用原有试剂双孔双份复检程序(简化流程),对复检结果有反应或者一有反应一无反应的情况,增加了可以选择核酸诊断的策略(满足医院的和血站需求),既可以选择抗体确证,也可选择核酸诊断;修改09版核酸检测流程,将WB不确定结果随访由4周改到2-4周(试剂敏感性提高),并可以进行核酸检测;新增加抗原检测流程图(发现可能的早期感染者);新增核酸检测流程图;修改09版高危人群VCT检测流程,将S/CO 值定义值6取消,(目前试剂比较多,S/CO比值不同,无法硬性规定),新增高危人群快速试剂检测策略和快速+酶联试剂的检测策略(云南和我科室的研究资料支持不用WB在高危人群中确证HIV感染);增加了血液筛查两个流程,血液HIV血清学筛查试验流程和血液核酸HIV试验流程(血站在用的,可以了解血站的检测流程);修改了09版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HIV感染早期感染检测流程,出生后6周采集血,制备干血斑,而不用EDTA 抗凝的全血(简化运输危险性和费用)。

(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原来规范里的内容简单,本次充实内容,增加了新的亲和力检测新发感染的方法)。

(3)新增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

(4)完善HIV-1抗原检测一章,细化了定性试验的种类,完善了相应检测方法的质控。

2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共123页文档

2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共123页文档
•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 染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 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样品的保存(四)
•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 品,无论确证结果如何,均应将剩余的样 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 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样品的运送
• 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 要获得相应部门批准并由具有资质的人员
专程护送; • 应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
应附有与样品唯一性编码相对应的送检单。 送检单应标明受检者姓名、样品种类等信 息,并应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容器之间。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样品的保存(二)
• 用于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4天内进 行检测的可存放于4℃,3个月以内应存放 于-20℃以下。3个月以上应置于-70℃以下。
样品的保存(三)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 品应及时送确证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 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间,建议至少 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 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② 在HIV抗体检测中,增加了免疫荧光法和 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 检测策略;
修订版(二)
③ 在HIV核酸检测中,增加了HIV感染产妇 所生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和适 用于窗口期的集合核酸检测方法;
④ 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增加了HIV-1的耐药 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运送注意事项(一)
•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冻存条件 下运送。
• 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 室温下(18~25℃)或4℃(特殊要求时)运 送。
• 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样品应在-20℃以下运输。 • DBS样品应在室温下(18~25℃)运送。 • 每一件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样品的保存(四)
•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 品,无论确证结果如何,均应将剩余的样 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 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样品的运送
• 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 要获得相应部门批准并由具有资质的人员
专程护送; • 应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
应附有与样品唯一性编码相对应的送检单。 送检单应标明受检者姓名、样品种类等信 息,并应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容器之间。
样品
初筛试验
原有试剂+另一不同原理 (或厂家)试剂或另外两种 不同原理(或厂家)试剂
阳性反应 复检试验
筛查试剂 阴性反应 阴性报告
均阳性反应
一阴一阳 确证试验
均阴性反应 报告阴性
HIV抗体筛查检测的流程
确证试验(一)
① 确证试剂 ② 确证样品:可采用血清、血浆、滤纸干血
斑样品。 ③ 确证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WB)、
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1. 在常规条件下,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 测定20次(天)或以上,获得一组S/CO值, 求X均数( )和标准差(s), 超出2s或3s的 数据不应删除。
2. 将均值(X)和标准差(s)分别在质控框架 图中标示出来。以S/CO值作纵座标(Y轴), 每一批次试验作横座标(X轴),绘制质控 图。
样品运送注意事项(二)
• 运送样品必须有记录。 •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用特快专
递邮寄样品,但必须按三层包装,将样品 管包扎好,严禁使用玻璃容器。
样品的接收(一)
• 样品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性材料能力的实 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戴口罩、 防护眼镜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用 后的包裹应及时进行消毒。
变异系数(cv)
• 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离散程度的 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检测的重复性或 精密度。
控制限
• 由实验室根据对外部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均 值和标准差来确定。例如2S质控规则的控 制限为外部质控品S/CO均值加减2个标准 差;3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外部质控品 S/CO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
② 在HIV抗体检测中,增加了免疫荧光法和 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 检测策略;
修订版(二)
③ 在HIV核酸检测中,增加了HIV感染产妇 所生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和适 用于窗口期的集合核酸检测方法;
④ 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增加了HIV-1的耐药 检测;
修订版(三)
⑤ 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 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使其更 加符合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更加 具有可操作性;
• 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 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 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和上一级实验室技术人员。
样品的接收(二)
•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 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 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应将样品安全废 弃。并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策略
• 常规HIV抗体检测的方法和程序 • 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
检)和确证试验。
• 筛查试剂 • 筛查样品 • 筛查方法 • 筛查程序
筛查试验
筛查试剂
• 必须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 准、在有效期内的试剂,其中酶联免疫试 剂应批批检合格。
• 推荐使用临床质量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的试剂。
绘制和分析质控图的要点(二)
④ 发现质控结果失控,应填写报告单,上交质量 负责人,分析原因并决定是否发出检测报告。
⑤ 使用新批次的外部质控品时,如测定值出现较 大变化,须重新绘制质控图。变异系数(cv) 小于20%,表示外部质控品处于稳定状态。
(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性检 测。 • 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 分离培养。
采集和处理样品(一)
• 血液 • 滤纸干血斑 • 尿液和唾液
采集和处理样品(二)
• 血液:抗凝全血、末梢全血、血浆、血清、 淋巴细胞富集液、PBMC
• 注意:根据检测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
• 内部对照结果无效,必须重新试验。
室内质控品
• 为非试剂盒组份的外部质控品,是为了监控检 测的重复性而设置的,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 阴性质控血清。
• 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质控,以该试剂盒临 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 外部质控品的作用是,判断该批临床样品检测 的有效性,因此,每次实验必须包含室内质控 品,其结果无效,必须重新试验。
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一)
HIV抗体检测的样品包括:
• 全血、血清、血浆 • 唾液、尿液 • DBS样品
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二)
• 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 • 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 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
HIV抗体确证检测流程
质量控制(QC)
•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 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试剂盒内部对照
• 试剂盒内部对照质控品即为试剂盒内提供的阳 性和阴性对照血清。
• 试剂盒内部对照用于判断每次实验的有效性, 但不能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
• 每一次检测临床样品时,必须有试剂盒内部对 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 接收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收单。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
• 本章规定了HIV抗体的检测方法、程序、结 果报告、检测策略及质量控制。
•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 保健机构。
• 可作为对HIV感染者诊断和监测的实验室依 据。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
•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 •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
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RIPA)及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④ 确证流程 (见图)
确证试验(二)
⑤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 ⑥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 ⑦ 发出确证报告的同时要做好检测后咨询。 ⑧ HIV抗体确证报告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年修订版 )
2009年修订版
与2004年版比较: • 本次主要对以下 6 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
增补和完善。
修订版(一)
① 在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中,增加了滤纸干血 斑样品(DBS)的采集和处理,用于 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样品、尿液和 唾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⑥ 考虑到技术发展和新的需求,增加了HIV-1 新近感染检测和HIV-1的分离培养技术。
修订后的《规范》(一)
共九章
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 第三章 HIV-1抗原检测 第四章 HIV核酸检测 第五章 HIV-1耐药检测
修订后的《规范》共九章
第六章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第七章 HIV-1的分离培养 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九章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二)
注意: • 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难以确证的样品,
送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确证。 • 同一受检对象的样品在不同实验室得到不
一致的确证结果时,由国家艾滋病参比实 验室予以仲裁。
筛查试验阳性反应样品 确证试剂
阴性反应 HIV-1 阳性反应 不确定反应 出现 HIV-2 指示条带
• HIV-1抗体阳性 • HIV-2抗体阳性 • HIV抗体不确定 • HIV抗体阴性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一)
注意:
• 符合HIV抗体阴性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阴性 (-)”。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建议进一步 做HIV核酸检测,尽早明确诊断。
• 符合HIV抗体不确定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不 确定(±)”,在备注中应注明“4周后复检”。
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 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 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 播HIV,包括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 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 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各类高危人群、重 点人群和一般人群。
HIV抗体检测的要点
• 根据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 • 严格遵守实验室SOP。 • 筛查试验阳性,须作确证试验。 • 筛查试验阴性, 不应做确证试验。 • 筛查及确证试验阳性均应做好咨询工作。
筛查样品
• HIV抗体筛查可采用血清、血浆、滤纸干血 斑、唾液和尿液样品。
筛查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 • 快速检测(RT)及其它检测试验
筛查程序
• 初筛试验 • 复检试验
注: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复检判定为阳性反应 的样品,确证实验室可以直接进行确证试验。
样品的保存(二)
• 用于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4天内进 行检测的可存放于4℃,3个月以内应存放 于-20℃以下。3个月以上应置于-70℃以下。
样品的保存(三)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 品应及时送确证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 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间,建议至少 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 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