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上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是体验体育政治功能的一个例子

乒乓外交是体验体育政治功能的一个例子一个直径4厘米的乒乓球,一张面积4平方米的乒乓球台,一副重量160~190g的乒乓球拍,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乒乓球,不讲究场地大小,不讲究环境优劣,不讲究专不专业,随时都能来个几拍,这就是中国人对“国球”的偏爱。
虽然乒乓球运动其实属于“舶来品”,它最早起源于英国,直到1904年才传入中国,但几十年发展下来,中国人反而成了这项运动的“最佳代言人”,不仅玩的人数最多,国际赛场上成绩也是最好的。
事实上,中国人不仅热爱乒乓球,还史无前例地研发出了“衍生品”——“乒乓外交”。
一个小小的乒乓球,竟强有力推动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曾在20世纪70年代,为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1年4月13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他们是1949年后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团体。
“西花厅的乒乓球桌”说到“乒乓外交”,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法绕过去的,即总理周恩来,是他开拓性提出了这个伟大想法,是他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要说为什么是乒乓球扮演了这个“大功臣”?其实这和周恩来本人有很大关系,因为他自身就是乒乓球运动的“狂热爱好者”,不仅自己打,还对许多国内外乒乓球运动员都了然于胸。
只要中国乒乓球队有比赛,他无论再忙都会让秘书关注比赛情况,然后随时报告比分,当中国队输球的时候,他比谁都着急。
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里,虽然院子面积不算太大,卫士们还是想方设法放了一张乒乓球桌。
这是他们找木工专门定制的,虽然丑了一些,不过好歹能用。
但他们没料到的是,用了几年后桌子开始摇摇晃晃,有一次周恩来就故意调侃说,你们找的木工技术不行啊。
无奈之下,卫士们便想了一个“妙招”,他们跑去乒乓球队借桌子,“总理爱打乒乓球,工作疲劳的时候,我们陪他打一会儿球,让他活动活动。
你们体委用过的旧台子多,拿一张放在西花厅吧。
乒乓外交

龙源期刊网
乒乓外交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18年第13期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
1971年4月3日,中國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
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主席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
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
(节选自《乒乓外交》)
知识链接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全世界,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
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中美和解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体现的正式指挥艺术的综合性

乒乓外交体现的正式指挥艺术的综合性
“乒乓外交”的历史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打开了XX关系的大门,它对XX邦交正常化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乒乓球协会就邀请中国参加名古屋世乒赛同中国乒乓球协会达成了一个会谈纪要。
XX“乒乓外交”推动了XX关系的破冰。
“小球”之所以推动“大球”,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关,其背后更有以XXX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的运筹帷幄及卓越的外交智慧。
“乒乓外交”深刻说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可促国之信。
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两国人民福祉出发,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XX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乒乓外交”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让中国外交取得前所未有、突破性大发展,其历史意义深远。
它不仅扭转了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中生存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还让中日邦交迅速得以恢复,结束了同西方发达国家隔绝的状态,从而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提升了在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为日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为新时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31届世乒赛“乒乓外交”插曲

第31届世乒赛“乒乓外交”插曲作者:***来源:《世纪》2020年第03期“乒乓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泽东指示正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向美国传递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实现正常化关系的愿望。
此举打破了20多年中美关系中的坚冰,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直至正式建交。
还应看到,“乒乓外交”对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义与推进中美关系几乎平行。
实际上,周恩来还巧妙地运用“乒乓外交”,与朝鲜改善了关系,修补了由“文革”而产生的裂痕,使之重新紧密起来。
这是从广义的“乒乓外交”引出的一段传奇式变奏曲。
郗恩庭,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是这次赴朝访问的主角之一。
30年前他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叙述过这段故事。
2018至2019年夏秋之间,我们多次坐在一起,将这段往事细细梳理了一遍,增添了新的细节史料。
没想到,完成了这段往事记述后的2019年10月27日,郗恩庭突因心脏疾病辞世,享年73岁。
本文可作为他生前最后审定的文稿,亦以此作为对这位乒乓兄长的纪念。
怎样看待与朝鲜的比赛1971年3月,朝鲜副外相金龙泽一行来中国会商,达成双方都去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一致意见。
其间周恩来会见了金龙泽,并向客人谈起他对朝鲜著名男选手朴信一的关注,表示如果朝鲜选手“在男子单打、双打中能获胜,我们就高兴”的意愿。
朝鲜客人感谢周恩来的热情和支持。
然而赛场的起伏跌宕,远非许久前在会议室里就可以议定。
中国男子选手在第31届团体比赛中占尽实力均衡之利获得冠军,进入男子单打比赛情况就不同了,中国选手还没有找到全面遏制欧洲弧圈球的好办法。
结果,打到男子单打前32人争夺前16名资格的时候,中国队就只剩下两位,即上半区李富荣和下半区郗恩庭,后者将与朝鲜选手朴信一相遇。
郗、朴对阵怎么打?赴日之前,郗恩庭隐约听说过与朝鲜选手比赛可能要帮助过关的说法。
但这位朝鲜选手即便进入前16名,此后相遇的个个是强手,他能不能冲过去,完全是未知数。
新余市中考满分作文-中日关系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关于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中美经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内容摘要: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
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
当前,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关系互动更加密切。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关键字:国际形势经济政治中美关系三.正文:1.中美关系发展历史回顾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
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
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将更加凸显。
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后,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
“乒乓外交”与屯留的一段渊源

“乒乓外交”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相访问、友好往来并切磋技艺的一系列事件,这不仅大大推动了两国关系从冰冻期向正常化发展的进程,也加快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可以说它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很重大。
所以提起那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起到“破冰之旅”重要作用的“乒乓外交”,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毕竟那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起外交事件。
但是,它和地处黄土高原、上党盆地的北“乒乓外交”与屯留的一段渊源◇ 王寒星方小城屯留还有一段极深的渊源,这段鲜为人知的过往,与当时国家体委设立在屯留县(今长治市屯留区)沙家庄、西魏村一带的一所“五七干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那个年代的“五七干校”很普遍,全国各地到处都有。
那是“文革”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将大批党政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各地农村进行劳动学习的一种场所。
干校,也即是“干部学校”。
女作家杨绛的《干校六记》记述的便是“五七干校”中的一些故事。
当时中苏交恶发展到了顶峰,苏联方面撤走了大批专家,当时的中国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粮食供应也很紧张,把这些人下放甚至遣散到各地进行自食其力的耕作劳动,也可能算是中央的一个初衷,“五七干校”正是在“反修路线”这样的大形势下搞起来的。
就在这个时期,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屯留县,迎来了这样一批特殊的客人——国家体委下属的大量运动员及其随行家属。
从1969年11月开始,陆续被下放屯留从事集体生产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的前后共计约有两千人,包括行政干部、运动员、教练员、家属子弟等,全都是体育系统的人。
而在这之前,国家体委将县城南边不远的沙家庄航校(原名滑翔学校)改建为位于屯留的“五七干校”,而相距不远的西贾乡西魏村也有校区(现为屯留一中的南校区),校内当年的几个大教室、大餐厅、大操场等主要场所,现在好多人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在这里进行集体学习的人,包括从教的老师和在校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体育从业者,都是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当然不会是现在我们通常认为的青少年学生,而这些人的主要生活居住范围就在沙家庄、西魏村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G 8 0 — 0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2 6 8 X( 2 0 1 5 ) 0 5 — 0 0 0 1 — 0 4
Ta b l e Te nn i s Di pl o ma c y i n S i n a pa ne s e Re l a t i o n s
张 晓 义
( 东北师范 大学 中国体 育公 共外交研 究中心, 吉林长春 1 3 0 0 2 4 )
摘
要: 在对 中 日关 系史 上 的“ 乒乓 外交” 进 行 回顾 的基础 上 , 分 析 了促 成 中 日“ 乒 乓 外交 ” 的主 要 因素 :
国际局势的变化;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中国的努力; 较早的 中目两 国民间外交起到 了重要作用; 周恩 来 总理 的贡 献 与后藤 钾二 先 生 的努力 。 总结 了中 日“ 乒 乓 外交” 对 中 日关 系产 生 的影 响 : 增进 了两 国人 民之间的友谊; 增加 了日本对华的友好力量; 促进 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第 5期
体 育 成 人敦 育 学 刊
J o u r n a l o f S p o r t s Ad u l t Ed u c a t i o n
2 0 1 5 年 1 O月
0c t . 2 0 1 5
Vo 1 : 3 1 , No . 5
中 日关 系史上的“ 乒乓 外交’ ’ *
s i n o - J a p a n e s e r e l a t i o s, n i n c l u d i n g i mp r o in v g t e h r e l a t i o n s ip h et b we e n C h i n e s e nd a J a p a n se e p e o p l e ,i n c r e a s i g n t e h f i r e n d s ip h b e —
方 面的 问题 , 还 涉及 到 了台湾 问题与 中 国内政 的问题 ,
因此 事关重 大 。
的“ 乒 乓外 交 ” , 可 以说 , 没有 中 E l 之 间 的“ 乒 乓外交 ” 就
没 有后 来 中美 之 间 的“ 乒乓外交” ; 2 0 1 5年 “ 新 华 网东 京 5月 2 0 E l 电( 记 者 刘 秀 玲 冯 武 勇 )日本 爱 知 县 l 9
we t e nCh i n aa nd J a p a n a n d p omo r t i g t n h e p r o c ss e o f d i p l o ma c yb et we e nCh in aa nd J a p a n .
Ke y w o r d s :S i n o - J a p a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a b l e t e n n i s d i p l o ma c yw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 r e v i e w 0 f t a b l et e n n i sd i p l o ma c yi nS i n o - J a p a n e s e r e l a t i o n s 。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t h ema i nf a c t o r so ft h et ab l e
Z H ANG Xi a o y i
( Ch i n a S p o r t s P u b l i c Di p l o ma c y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No r t h e a s t e r n No r ma l Un i v .,C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4 ,Ch i n a )
2 0 1 3 年 的 5月 5 日, 适逢尼克松诞辰 1 0 0周 年 ,
3 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 1 9 7 0 年 8月 , 时任 日本爱
知工业 学校 校长 、 日本乒 乓 球 协会 会 长 的后 藤钾 二 开 始积 极地 争 取 中 国组 团 参赛 。 ” L 2 但 中 国 是 否 参 加 第
Ch in a a n d J a p a n,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P r  ̄n i e rZ HOU E ml a i .Th el mp e r a l s o s u m _ me r i z e st h ei n l f u e n c eo ft ab l et e n n i sd ip l o a c m yo nt h e
日本的对外战略中是以中美关系作为制订对华政策风向标的因此中美的接近消除了战后日中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的一大障碍并且自身经济力量的增强与日美经济摩擦的日益扩大也使得日本开始寻求日美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的外交自主权一些日本民间组织重视对华关系的在野党和政治活动家积极地与中国发展关系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
第 3 1 卷
其 孙子 克 里斯 托弗 ・尼克松 率 团访华 , 重 走 当年 的“ 破 冰 路线 ” 。 中美之 间“ 破 冰 之旅 ” 的开 启 , 缘起 中美 之 间
的“ 乒 乓外 交 ” , 而 中美 之 间“ 乒 乓外交 ” , 源 自中 日之 间
3 1 届世乒赛 ,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不仅仅是体育
t e n n i s d i p l o ma y ,i c nc l u d i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a t t e r n c h a n g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Ch i n a ’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at t u s ,c i v i l ip d l o ma c y b e t we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