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船航行辅助设备
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CCS

中国船级社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生效日期:2018年9月1日北京指导性文件 GUIDANCE NOTES GD14-2018前 言本指南是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的组成部分,针对智能能效管理的规范内容作补充说明和详细规定。
相关的认可与检验工作在满足本指南要求的同时,还须满足本社《智能船舶规范》的相关规定。
本指南由本社编写和更新,通过网页发布,本指南使用相关方对于本指南如有意见可反馈至es@。
目 录第 1 章 通 则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定义 (1)第 2 章 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监控 (2)2.1 一般要求 (2)2.2 数据采集 (2)2.3 数据采集周期及存储 (3)2.4 能效/能耗及排放数据分析 (3)2.5 能效及能耗评估 (3)2.6 能效管理辅助决策 (4)2.7 能效辅助管理 (4)第 3 章 航速优化 (5)3.1 一般要求 (5)3.2 基于航次计划的航速优化 (5)3.3 基于经济效益的航速优化 (6)第 4 章 基于纵倾优化的最佳配载 (6)4.1 一般要求 (6)4.2 纵倾优化及配载优化要求 (6)第 5 章 图纸审查 (8)5.1 图纸资料 (8)5.2 审查要点 (8)第 6 章 产品检验 (9)6.1 适用范围 (9)6.2 认可/检验依据 (9)6.3 典型样品的选择 (10)6.4 产品持证要求 (10)6.5 型式认可 (10)第 7 章 初次检验 (16)7.1 新建船舶初次检验 (16)7.2 现有船舶初次检验 (18)第 8 章 建造后检验 (19)8.1 年度检验 (19)8.2 中间检验 (20)8.3 特别检验 (20)第 9 章 附 表 (20)9.1 能效设备采集参数表 (20)附录1: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监控功能检查表 (21)附录2:航速优化功能验证表 (23)附录3:基于最佳纵倾优化的最佳配载功能验证表 (24)第 1 章通 则1.1目的1.1.1本指南规定了《智能船舶规范》第五章“船舶智能能效管理”中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监控、航速优化、基于纵倾优化的最佳配载的技术要求与认可要求,以及附加标志i-Ship(E)、i-Ship(E s)和i-Ship(E t)检验要求,可作为本社验船师、船舶设计单位、制造厂、服务供应商和船东、船舶管理公司等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海洋工程装备

二 海工企业及制造格局介绍
钻井平台服务商
• • • • • • • • Transocean Nobel DiamondOffshore Ensco Hercules Offshore COSL Rowan Pride
世界海工装备的制造格局
第一梯队: 韩国和新加坡
•亚洲居于海工装备建造市场的前沿, 其中韩国和新加坡属于第一梯队。 •中国近年发展迅速,跻身第二梯队。
起重船
管铺船Biblioteka 水下机器人物探船、勘察船、供应船、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 船、起抛锚船、拖带船、倒班船、特种运输船、工程支持船(平台)、 水下机器人、起重船、铺管船、铺缆船
钻井平台的分类
固定式
按运
桩基式 重力式 张力式 棚绳塔式
地撑式
海 洋 钻 井 平 台 类 型
移性 可分
坐底式 自升式 半潜式 钻井船
性能指标 工作水深 可钻井深 海底条件限制 浮动时的稳定性 船体定位方法
国际现状 10~150 m 超过5000 m 根据海底土壤承 载,决定插入深度 易受风浪影响 桩脚插入;底垫压载
半潜式钻井平台
“981”半潜式平台是我国第 一条3000米水深第六 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具 有勘探、钻井、完井与 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 DP3动力定位系统
第二梯队: 中国
•中东的阿联酋、南美的巴西、横跨亚 欧大陆的俄罗斯、以及越南、印度和 印尼等国家不甘落后,成为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 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中东、巴西、 俄罗斯、越南、在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努力提升自 印度、印尼 己的建造实力。
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分为三大阵营
:在欧美公司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需求引领下,垄断着海洋工程关键装备 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和高端制造领域,代表:法国 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国McDermott公司、挪威Aker Solutions公司、SBM.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水下生
船舶航行中的海上通信与导航设备

船舶航行中的海上通信与导航设备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必须依靠海上通信与导航设备。
这些设备在航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提供位置信息、通信联系以及海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船舶航行中常用的海上通信与导航设备及其作用。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船舶航行中最常用的导航设备之一。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欧盟的Galileo系统。
这些卫星系统通过将卫星定位信息传输给接收设备,能够实时提供船舶的准确位置、速度和航向等数据。
船舶通过GNSS系统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航线规划,从而更好地掌握航行动态。
二、雷达系统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波来探测目标的设备。
在船舶航行中,雷达系统能够提供周围海域的目标检测、距离测量、方位确定和目标追踪等功能。
通过雷达系统,船舶能够识别其他船只、浮标、礁石、冰山等潜在威胁,从而避免碰撞和其他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自动识别系统(AIS)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电通信来交换船舶信息的系统。
它能够实时提供船舶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包括船名、呼号、速度、航向、位置等。
借助AIS系统,船舶可以实现交通管制和避碰,同时也方便监管部门对船舶进行远程监视和管理。
四、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是保证船舶与岸上和其他船舶进行远距离通信的关键设备。
它使用卫星作为传输中继站,能够提供语音通讯、电子邮件、传真和互联网等服务。
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保证了船舶在长时间航行中与外界的联系和信息交流。
五、测深仪和地图测深仪是一种用来测量海洋深度的设备,它通过发射声波并测量反射的时间来计算出水深。
地图则是用来标示和展示海上地理信息的图表。
测深仪和地图结合使用,可以提供航行所需的水深和地理参考,帮助船舶避免浅水区、岩石和其他潜在风险。
六、辅助设备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海上通信与导航设备外,船舶航行中还会使用一些辅助设备。
航海学仪器知识点总结

航海学仪器知识点总结导论航海学仪器是指用来辅助航海的各种仪器设备,包括了导航仪器、通信设备、测量仪器等。
这些仪器在航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船舶确定位置、方向和速度,保障航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航海学仪器的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航海学仪器。
一、导航仪器1.1 水声测深仪水声测深仪是一种用声波来测量水深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声波来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并根据时间计算出水深。
水声测深仪主要用于海洋地形的测量,帮助航海员确定海底的地形和水深,从而规避障碍物和选择安全的航线。
1.2 水平仪水平仪是一种用来检测水平面的仪器,它通常由一个液体填充的管子和一个气泡组成。
当水平仪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气泡会浮在液体的表面,显示出水平位置。
水平仪主要用于调整船舶的水平位置,确保船舶稳定行驶。
1.3 罗盘罗盘是一种测量方向的仪器,它利用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
航海罗盘通常分为指南针罗盘和陀螺罗盘两种类型。
指南针罗盘是利用指针指向地磁北极来确定方向,适用于小型船舶和航空器;陀螺罗盘则是利用陀螺仪原理来确定方向,对航向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大型船舶和航空器采用。
1.4 GPS导航仪GPS导航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信号来确定位置的导航仪器。
它可以实时获取卫星信号,计算出船舶的绝对位置和航行速度,帮助航海员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1.5 水密舱水密舱是一种用来防止船舶受水的舱室,它通常由密封的门窗和泵系统组成,可以在船舶受水时迅速密封并排水。
水密舱是航海中的重要安全设备,可以有效防止船舶沉没。
二、通信设备2.1 无线电导航仪无线电导航仪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的设备,它可以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用来与其他船舶或岸上的导航台进行通讯和导航信息交换,帮助航海员确定航向、速度和位置。
2.2 通讯雷达通讯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和定位目标船舶的设备,它利用雷达波来扫描周围的海洋环境,并显示出辐射源的位置和距离。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ECD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ECDIS)一、“海上数字交通”自从1998年阿尔.戈尔“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一时间全球以“数字”为开头后面跟随不同名词的概念层出不穷,如“数字中国”、“海上数字交通”等等。
“海上数字交通”一开始仅仅是一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延,已有了具体内涵,主要包含:电子海图(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ECD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缩写AIS)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rder 缩写VDR)俗称船用黑匣子等。
在 “海上数字交通”时代,交通工具上需要了解可能到达地方的距离(电子海图);需要了解在海图上的位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需要了解周边船舶的船名航行状况等信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需要了解与他船的距离(雷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还需要有自动导航、避碰系统;通信及信息交换系统等。
二、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电子海图是现代航海的一项新技术,它在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国际海事组织对ECDIS有专门的要求,与简单地用颜色显示的纸海图相比,包括更多的使用简单、操作容易的地理和文字信息,是一种把需要向航海人员显示和解释的各种各样信息融成一体的实时导航系统。
ECDIS能自动地实时计算本船与陆地、海图上的物标、目的地或潜在的危险物的相对位置,可以说将航海安全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ECDIS规定必须采用1995年 l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 IMO)正式采纳并以 IMO817(19)议案公布的 ECDIS性能标准。
随着ECDIS性能标准的发展,国际航道测量组织( IHO)也完善了有关 ECDIS内容和显示的数字数据格式和规范,对航道测量数据IHO交换标准,更新模式的性能标准等。
船舶驾驶室仪器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舶驾驶室仪器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船舶驾驶室是船舶上专门用于驾驶和监控船舶运行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
这些仪器设备的作用是为船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以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安全、高效地运行。
船舶驾驶室仪器种类繁多,涵盖了导航、通信、机械状态监控等多个方面。
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仪器对于船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对船舶驾驶室中的主要仪器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加深对船舶驾驶室仪器的了解,提高船员对这些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意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通过对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脉络,同时更好地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文章的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主要是介绍船舶驾驶室的仪器,包括主驾驶台和辅助驾驶台的仪器介绍,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和作用;结论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船舶驾驶室仪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提出船员对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船舶驾驶室仪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明确知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船舶驾驶室仪器的种类、功能和作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船舶驾驶室仪器在船舶操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船舶驾驶室仪器的介绍,强调船员对这些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操作和航行。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更加了解和重视船舶驾驶室仪器的重要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2.正文2.1 主驾驶台仪器介绍主驾驶台是船舶上最重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其中安装了一系列关键的仪器用于监控和控制船舶的航行状态。
以下是主驾驶台上常见的仪器介绍:1. 舵机:舵机是用来控制船舶舵角的重要设备,通过操纵舵轮或者操控杆,船员可以通过舵机改变舵角,从而改变船舶的航向。
出港航行,利用船尾的方位叠标

出港航行,利用船尾的方位叠标摘要:1.出港航行概述2.船尾方位叠标的作用3.利用船尾方位叠标进行航行定位4.船尾方位叠标的操作方法5.船尾方位叠标的实用性6.注意事项正文:【出港航行概述】出港航行是船舶航行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船舶能否安全、顺利地完成航行任务。
在出港航行过程中,船尾方位叠标是一种常用的导航工具,能够为船舶提供可靠的航行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船尾方位叠标的作用、操作方法以及实用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导航工具。
【船尾方位叠标的作用】船尾方位叠标是一种测量船舶航行过程中船尾方位的设备,其主要作用如下:1.确定船舶行驶方向:船尾方位叠标能够实时测量船舶行驶方向,为船舶提供准确的航向信息。
2.观测航行障碍物:在航行过程中,船尾方位叠标可以帮助船舶及时发现航行障碍物,如岸线、其他船只等,从而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3.辅助导航:船尾方位叠标的数据可以与其他导航设备的数据相互校验,提高航行定位的准确性。
【利用船尾方位叠标进行航行定位】船尾方位叠标在航行定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使用船尾方位叠标进行航行定位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叠标:根据船舶的尺寸、航行速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船尾方位叠标。
2.准确测量船尾方位: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实时测量船尾方位,并与船首方位进行对比,以确定船舶的行驶方向。
3.结合其他导航设备:船尾方位叠标只是航行定位的一个辅助工具,还需与其他导航设备(如GPS、雷达等)相结合,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航行位置和方向。
【船尾方位叠标的操作方法】操作船尾方位叠标时,请遵循以下步骤:1.安装叠标:将船尾方位叠标安装在船舶尾部,确保其稳定可靠。
2.开启电源:开启船尾方位叠标的电源,使其开始工作。
3.调整参数: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调整叠标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等参数。
4.测量船尾方位:在船舶行驶过程中,观察叠标显示的船尾方位数据,并与船首方位进行对比。
5.校验数据:将船尾方位叠标的数据与其他导航设备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航行定位的准确性。
《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通用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通用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通常用来介绍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的通用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要求。
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在船舶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需要可靠的航行设备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精确性,而无线电通信设备则用于实现船舶间的通信和与陆地的联系。
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运行效率和船员的安全。
为了确保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际和行业标准,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通用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要求。
这些要求将作为评估船舶设备和系统的依据,确保其能够满足航行和通信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用航行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要点。
在船用航行设备的部分,我们将讨论各类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雷达、GPS导航、声纳等。
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部分,我们将涉及到船舶间的通信设备,如VHF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试验方法的要点和试验结果的要点。
试验方法的要点将涵盖对船用航行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试验结果的要点将强调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改进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将为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系列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和通信效率,保障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的通用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要求。
首先,在引言部分(1. 引言)中,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引言部分中,还将介绍船用航行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重要性及其在航行中的作用,以便读者能够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船航行辅助设备
一、前视避碰声呐
通常测深仪只能提供当前的水深,但是我们航行的时候更关注船前方的水深,船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等等,这些都是保障测量船安全航行所必须的重要信息。
前视避碰声呐为你在船只导航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它可以有效探测船只前方的障碍物,并形成3D图像,不仅为船员提供前方障碍物信息,而且还可以提供前方水深信息。
测量效果图(码头)
二、夜航监视系统
为了保障海上航行与作业安全,测量船可以配置前置声呐[另行介绍],以观察航行前方及航向水下是否存在障碍对象。
但是,前置声呐的作用距离仅达8-900米和水下百余米。
对于较大的测量船,特别在晚间航行时,我们建议可以配置作用距离更长的航海监视系统。
航海监视系统:以往只用于军方,现正逐步向民用市场开放,但仍需得到出口许可证。
它按装在船只前端,用于监
视航线前方海面状况,以确保白天,特别是气候与海况较差时或晚间的航行安全。
这类系统采用高分辨率非冷热成像技术。
国外的军方,大型商用船只及大型游船都已纷纷采用。
通常,分近、远监测距离,可以有两种型号。
因而,对于未来80米长的较大型测量船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远距离型:可视距离达9公里[例下页图示]。
这是其他前视、防撞声呐设备达不到的距离。
系统特性:高分辨率热成像
聚集平面阵列微幅射热计
光谱范围8-14um
分辨率640x480像素
焦距手动或自动
视场角双视场/视角:
20x 6.8度及13.8度x 4.6度数字化缩放12x宽/窄数字化连续缩放
高分辨率、摄像显示及信号:PAL(CCIR)或NTSC(RS170)双摄像实时输出
稳定性:由两轴定位保持三轴稳定。
系统主要特性:
•传感器平台包括
•门控图像增亮高分辨率夜视相机
•高分辨率日摄相机
•可以360度连续旋转
•由陀螺稳定
•雷达同步
•控制器按装在驾驶台
•非冷热敏成像相机*640x480像素传感器
水面物体识别距离--水平视野
NATO测试物体面积均为2.3米x2.3米,因不同的视场角,自左至右距离为2.3公里(1.24海哩),6.2公里(3.35海哩),3公里(1.64海哩)与9.13公里(4.93海哩)。
人体高1.7米,0.5米宽,因不同的视场角,自左至右距离为922米(0.5海哩),2.4公里(1.3海哩),1.22公里(0.66海哩)与3.66公里A(1.98海哩)。
在不同的气象、海况等客观干扰因素下,距离可能有变化。
系统电耗:130W
三、双频单波束测深仪
单波束测深仪推荐配置200kHz和12kHz的换能器,
采取船底固定安装的方式。
可以满足近岸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可以满足远海2000m水深的测量需求。
四、多普勒海流剖面仪
ADCP: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是利用声波来测量各个海流断层的流速流向的设备。
目前广泛应用于海道测量、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图制作等。
世界上主流的测量船、科考船、工程船都配有船底安装的ADCP系统。
国外如Fugro、EGS等大型测量公司的测量船、工程船,国内如中海油服的多缆地震船、中石油下属BGP的踏勘船等均配有不同规格的ADCP,且均为船底安装。
此类船底安装的ADCP主要给测量船提供准确的海流数据,辅助船只航行、测量小艇的施放、其他测量设备的投放,同事也可以用作气象调查、水下工程施工等
等。
就目前国内外测量界的发展趋势而言,ADCP已几乎成为一种必备测量设备。
一般的,船底安装的ADCP可以提供浅至1米,深至2000米的量程。
ADCP的量程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声波发射频率,对于工作区域水深小于2000m的中型测量船而言,建议采用40kHz/150kHz的双频探头。
低频可工作在16-1200m(主工作区域),底跟踪可达2000m,高频可工作在4-450m(浅水区域)。
这样兼顾了浅水和深水的不同要求。
ADCP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主要集中在换能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目前最先进的换能器采用二维平面相控阵技术。
综上所述,配备的ADCP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船底安装;
•工作频率:双频40kHz/150kHz;
•二维平面相控阵换能器;
•3轴流速剖面和对底速度测量;
•两种多普勒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窄带脉冲-非相干处理(大量程应用)
宽带脉冲-相干处理(高精度应用)
五、船舶自动气象站
船舶自动气象站是气象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数传电台、海事卫星通讯、GPRS移动通讯等与气象中心计算机进行通讯,将气象数据传输到船舶控制中心及气象中心计算机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
船舶自动气象站系统由硬件、软件、外围设备组成,硬件包括采集器硬件、传感器等,软件包括采集器软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软件,外围设备包括通讯模块、电源系统等。
它可以在海上观测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需测量的气象要素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模拟或数字信号,采集器将各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收集、处理、编码后经通信模块发送到中心站,经中心站接收、解码、处理后汇
入数据库,提升海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为航海运输、港口生产、海上作业、海洋渔业及近海海产品养殖、环湾公路客货运输安全等提供快速、及时、周到的气象服务保障。
近海海道测量船航线的气象数据对于气象数据库的完
善具有极大的意义,对测量船应急能力、海上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灾害预警、后续航行服务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主要功能特点:
1、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四要素
2、超声波方法测量风速和风向
图2.1图2.2
测出相对风速和风向。
3、自带WAAS GPS和罗经
直接测出绝对风速风向和相对风速风向
4、输出NMEA2000数据
符合NMEA2000的数据在多个显示器、不同的位置进行操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