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教材下教师版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 【教师版】

【最新整理】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 【教师版】

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爱的新高一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高中时代,下面有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急需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即“初高中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我区初中是新课标,而高中也是新课程的学习,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

面对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们假期里加班加点,赶制了一份校本衔接教材,意在培养大家自学能力,同时降低同学们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希望大家将假期利用起来,一开学对这篇自学教材的学习将有相应的检测,愿大家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

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

第10讲 钠、氧化钠、过氧化钠-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第10讲  钠、氧化钠、过氧化钠-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01自学导引02知识精讲03对点精练04易错辨析Na+,Na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放置管口能试纸检验溶液,试纸变为蓝色,说明生成碱。

,氧化剂是Na2O(2)钠与水反应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与酸溶液反应(4)与碱溶液反应:其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如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即钠与水的反应;若氢氧化钠为饱和溶液,则会有溶质氢氧化钠固体析(5)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总方程式6Na+6H2O+2FeCl3==微提醒:在没有H2O存在时,在一定条件下,Na与盐反应也可以置换出某些盐;4NaCl。

对点精练故B正确;C.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因此钠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由于钠与溶液中水反应消耗水,氢氧化钠溶液形成过饱和溶液,因此产生白色浑浊,故C正确;D.把钠放入坩埚中加热,由于钠的熔点低,因此钠先熔化,熔化后剧烈燃烧,由于钠的焰色实验为黄色,因此产生黄色火焰,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的浓度增大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D.放入NH4NO3溶液中:不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A.钠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水,有氢氧化钠析出,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A错误;B.钠放入稀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错误;C.钠放入MgCl2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C正确;D.钠放入NH4NO3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NH4NO3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钠,D错误;故选C。

二、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微提醒:潮解为物理变化,风化为化学变化。

第01讲 认知改变、学法指导及知识衔接-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第01讲 认知改变、学法指导及知识衔接-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01认知改变02学法指导03知识衔接
认知改变
与初中相比,进入高中后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进入高一后将有一个不适应期,原来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会因为种种不适应,成绩可能会急剧下降。

在适应期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度过适应期,使学习成绩尽快稳步上升。

这就需要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正确理性地看待所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纳挫折和困难,并善于改变自己的认知。

受到一定的挫折是必然的,关键是面对挫折不能惧怕,更不能急躁,要稳扎稳打,相信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同学们会一步步爬上这个高台阶,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学法指导
知识衔接。

初高中衔接教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教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要求和学习重点。

2.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和适应初高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初中和高中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延续性。

2.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 高中学习的要求和挑战。

4. 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5. 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初中和高中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延续性- 通过对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学习重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高中学习的延续性和深化性。

2.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高中学习的要求和挑战- 介绍高中学习的要求和挑战,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学习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4. 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教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规划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分析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困难,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延续性。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程度。

2. 学习成绩: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如何进一步完善初高中衔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回眸中考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B. 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C.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挑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 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睛”的感慨。

答案:B展望高考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 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 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答案:C解析:A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

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

D项应该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是《当代文坛大家文库》,这里的书名号应该修改为引号,我们说书名号一般用在具体的书名和文章篇名上;二是“这些书”前面的这个逗号应该修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为止。

对比总结: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以附录的形式列举了16种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就高中阶段而言,标点符号依然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初中课文相对浅易,故出现标点符号的样式也相对少,高中课文较之初中课文篇幅较长而且表意复杂含蓄,故出现标点符号的样式也相对较多。

第15讲 物质的量浓度-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第15讲 物质的量浓度-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01自学导引02知识精讲03对点精练04易错辨析一、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称量:称量固体时要用托盘天平,量取液体时要用量筒。

)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在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冷却:冷却至室温。

)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荡:将溶液和洗涤液混合均匀。

Ⅰ(三)容量瓶1、用途:用来精确配制一定体积浓度的溶液2、形状:细颈、梨形、平底、带有瓶塞的玻璃瓶5、使用规则:①使用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检漏方法:往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附近,塞好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右手捏住瓶颈,食指摁住瓶塞,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1.配制一定体积的2.00mol/L NaOH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B.C.D.【答案】A【分析】配制一定体积的2.00mol/L NaOH溶液,实验步骤及仪器为计算(需要的NaOH固体质量)、称量(天平)、溶解(烧杯、玻璃棒)、冷却、转移液体(玻璃棒、一定体积容量瓶)、洗涤、振荡、定容(胶头滴管)、摇匀。

【解析】A.漏斗在过滤实验中使用,配制溶液不需要,A错误;B.烧杯在溶质溶解时候使用,B正确;C.玻璃棒在溶解时搅拌及移液时引流,C正确;D.容量瓶在溶液配制时用来定容,D正确;答案选A。

2.下列关于250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容量瓶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等触碰瓶口,以免污染试剂,A错误;B.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B错误;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口,C正确;D.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将容量瓶来回颠倒,将溶液摇匀,颠倒过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脱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从左手掉落,D错误;答案选C。

交大附中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数学教材(最终稿)

交大附中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数学教材(最终稿)

交大 附 中新高一数学衔接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

仙桃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

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

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知识差距和联系
2.掌握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知识差距分析
2.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3.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通过谈论学生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二、讲解:
1.介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和联系,并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2.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和延伸。

三、练习:
1.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感受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2.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延伸。

四、巩固: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延伸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数学水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差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学习目标】l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不同的集合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知识要点】1.集合的概念: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或者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2)互异性: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相同的,也就是同一个元素在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3)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的元素顺序无关.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4.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2)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图示法:韦恩(英国逻辑学家,John .Venn)图(几何方法):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5.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0,1,2,N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或.{}*1,2,3,N =N *N +N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012Z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6.集合的分类:①按集合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记作∅,如:2{|10,}x x x R +=∈。

②按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分类数集:集合中元素是数值。

如{|x y =,{|y y =点集:集合中的元素是点。

如{(,)|x y y =,{(,)|21}x y y x =-图形集等等【精讲精练】一.集合的概念例1 观察下列对象:(1)1~20以内所有的质数;(2)某汽车厂201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3)201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4)所有的正方形;(5)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6)方程2320x x +-=的所有实数根;(7)新华中学2013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这些例子都能组成集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案】:能 【解析】:相同特征元素一起例2 问题1 “我们班中高个子的同学”“接近0的数”“咱们必修1教材中所有的难题能否分别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答案】:不能【解析】:不确定问题2 一个百货商店,第一批进货是帽子、皮鞋、衬衣、闹钟共计4个品种,第二批进货是MP4、皮鞋、水杯、衬衣、台灯共计5个品种,问一共进了多少个品种的货?是不是4+5=9(种)呢?【答案】:7【解析】:4+5-2=7(种)问题3 我们这个班重新调整座次之后,是否还是原来的班集体?【答案】:是【解析】:班级人员没有变化变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某服装店里出售的好看的衣服组成一个集合;(2)36111,,,,2422-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3)由a,b ,c 组成的集合与由b,a,c 组成的集合是同一集合【答案】:(1)不对;(2)不对;(3)对【解析】:(1)好看的衣服无法确定(2)相同元素:46,23;|21|,21-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27,12,17}A =,,{1,5,11,17,23}B =-,则有:17 A ; -5 A ; 17 B .【答案】:∈∉∈,,【解析】:17在集合A 中,5-不在集合A 中,17在集合B 中变式 用符号“∈”或“∉”填空:(1)3.14______Q ;(2)______Q π(3)*0____N ;(4)0____N ;(5)0*(2)____N -;(6)Z ;(7)Q ;(8)R【答案】:(1)∈;(2)∉;(3)∉;(4)∈;(5)∈;(6)∉;(7)∉;(8)∈ 【解析】: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例 4 若23{3,21,1}a a a -∈--+,求实数a 的值【答案】:}0,1{-【解析】:当33-=-a ,即0=a 时,集合:}1,1,3{--当312-=-a ,即1-=a 时,集合:}2,3,4{--变式 已知2{1,0,}x x ∈,求实数x 的值.【答案】:1-【解析】:当12=x ,即1±=x 时,若1=x ,集合:}1,0,1{(舍);若1-=x ,集合:}1,0,1{- 当02=x ,即0=x 时,集合:}0,0,1{(舍)当x x =2,即1,0=x 时,舍三.集合的表示方法例5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答案】:(1)}9,8,7,6,5,4,3,2,1{;(2)}1,0{;(3)}19,17,13,11,7,5,3,2{【解析】:将满足条件元素列举出来变式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能被3整除且小于10的正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2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答案】:(1)}9,6,3{;(2)}3,1{-【解析】:将满足条件元素列举出来例6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20x -=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答案】:(1)列举法:}2,2{-描述法:}02|{2=-x x(2)列举法:}19,18,17,16,15,14,13,12,11{描述法:}2010|{<<x Z x ∈【解析】:(1)列举法:将满足条件元素列举出来(2)描述法:满足性质表示出来变式 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使y=216x 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 (2)坐标平面上第一、第三象限内点的集合;(3){},,5x x x x Z x =∈<; (4){}2(21)(2)(1)0,x x x x x Z-++=∈. 【答案】:(1)描述法:}06|{2≠-+x x x (2)描述法:}0|),{(>xy y x(3)列举法:}4,3,2,1,0{ (4)列举法:}2{-例7 下列各组集合中,每个集合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1){}(){}{}(){}1,5,1,55,1,5,1,(2){}{}0,(,)0,x x x y x y R ==∈ (3){}{}2210,10x R x ax a R x ax ∈--=∈--=有实数根(4){}{}21,,21,x x k k Z x x k k Z =-∈=+∈;(5){}{}{}2221,1,(,)1y y x x y x x y y x =+=+=+.【答案】:(1)不是;(2)不是;(3)不是;(4)是;(5)不是【解析】:(1)}5,1{和}1,5{相同,是两数集;)}5,1{(和)}1,5{(不相同,是两直角坐标点集(2)}0|{=x x 是数集;},0|),{(R y x y x ∈=是直角坐标系点集(3)描述法表示的元素不同,前面集合表示}{x ,后面集合表示}{a(4)前后两个集合均表示奇数集合(5)三个集合表示的元素不同,前两个表示数集,最后一个表示点集变式 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3,2)},{(2,3)}M N ==B .2{3,2},{560}M N x x x ==-+=C .{(,)1},{1}M x y y x N y y x ==+==+D .{0},M N ==∅【答案】:B 【解析】::B }3,2{=N【思维拓展】1. (山东)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5D .9【答案】:C 【解析】:2,1,2,1,0--=-y x【课外作业】1.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1)0表示数,}0{表示集合(2)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3)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2,1{(4)是无限集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π=, {3.14159}N =B .{2,3}M =, {(2,3)}N =C .{|11,}M x x x N =-<≤∈, {1}N =D .{}M π=, {,1,|N π=【答案】:D 【解析】:D 中均是π,3,1这三个元素3.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B 【解析】: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4.设a ,b 是非零实数,那么a b a b +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是________. 【答案】:}0,2,2{-【解析】:当0,>b a 时,2||||=+b b a a ;当0,<b a 时,2||||-=+bb a a ;当b a ,异号时,0||||=+bb a a 5.已知集合241x A a x a ⎧⎫-⎪⎪==⎨⎬+⎪⎪⎩⎭有唯一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答案】:}417,4,4{-- 【解析】:当为一元二次方程时,042=---a x x 有唯一实数根01641=++=∆a ,即417-=a 时有唯一解。

当为一元一次方程时,4±=a第二讲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l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要点】l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3.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5.子集的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任何集合A,都有A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对任何集合A ,若A ≠∅,则∅⫋A .(3)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4)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 ,真子集个数是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2n -.【精讲精练】一.理解子集、真子集例1 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