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大学 化学院仪器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专业

41
沈强
男
37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基础实验(2)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
42
郝京诚
男
4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百人打算
43
薛庆斌
男
38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44
于丽
女
34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化学工程、物理化学
8
郗日沫
男
44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化学生物学
9
宋其圣
男
43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化学、无机化学
化学导论、基础实验(1)、无机化学
省级教学名师
10
赵玉亭
男
57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化学、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绿色化学
11
焦秀玲
女
37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基础实验(1)、固体化学、功能材料
固体化学、材料化学
泰山教授
4
孙思修
男
61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化学、无机化学
萃取化学、综合化学实验
5
李希友
男
4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光化学、综合化学实验
6
刘永军
男
42
教授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4月20日姓名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于潜科目生物化学实验题目纤维素酶活力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仪器编号105一、实验目的1、学会并掌握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酶活力方法2、巩固使用分光光度计二、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酶,包括C1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种主要组分。
其中C1酶的作用是将天然纤维素水解成无定形纤维素,CX酶的作用是将无定形纤维素继续水解成纤维寡糖,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将纤维寡糖水解成葡萄糖。
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能将碱性条件下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测定其还原糖生成的量就可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
测定酶活力实际就是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在一般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底物往往是过量的,测定初速度时,底物减少量占总量的极少部分,不易准确检测,而产物则是从无到有,只要测定方法灵敏,就可准确测定。
因此一般以测定产物的增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较为合适。
本实验中酶活力定义:1mg酶每分钟水解生成1微克葡萄糖的量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计算本实验中的纤维素酶活力。
三、实验器材(1)722型分光光度计(2)恒温水浴(3)沸水浴锅(4)电炉子(5)剪刀(6)分析天平(7)试管架(8)胶头滴管(9)具塞比色管(25mL×10)(10)移液管(2mL;5mL)(11)烧杯(500mL×3)(12)洗耳球四、实验材料(1)纤维素酶:0.05g酶溶解定容至50ml,取1ml再定容至100ml待测(用PH4.5乙酸-乙酸钠缓冲液配制);(2)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液;(3)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CMC):用0.1mol/L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配置;(4)标准葡萄糖溶液(1mg/mL);(5)蒸馏水。
仪器分析[第十四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十四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b9308f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d.png)
第十四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法1.红外光谱法及特点(1)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本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得到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一转动光谱,又称为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吸收光谱的范畴。
(2)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3)红外吸收谱带的谱峰的位置、谱峰的数目及其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通过官能团、顺反异构、取代基位置、氢键结合以及配合物的形成等结构信息可以推测未知物的分子结构.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其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4)在发生振动跃迁的同时,分子转动能级也发生改变,因而红外光谱形成的是带状光谱。
2.红外光谱的产生条件(1)照射光的能量E=hν等于两个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时,分子才能由低振动能级E1跃迁到高振动能级E2。
即△E=E1一E2,则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2)分子振动过程中能引起偶极矩变化的红外活性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光谱。
3.分子振动模型及振动方程可以将多原子分子看成是双原子分子的集合,采用谐振子模型来研究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体系的分子振动方程:其中μ为折合质量,若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通过振动方程可以看出振动频率ν随力常数k的增加或μ的减少(取决于m1和m中较小的一个)而增大。
2真实分子的振动并不完全符合胡克定律,不是理想的谐振子,所以谐振子模型应用于真实分子时应加以修正。
4.分子振动自由度由N个原子构成的复杂分子内的原子振动有多种形式,通常称为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
多原子分子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对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带.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质点都可以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所以N个质点运动的自由度为3N个,除去整个分子平动的3个自由度和整个分子转动的3个自由度,则分子内原子振动自由度为(3N一6)个。
山大仪器分析知识点12

第十二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荧光发射:多为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辐射(S1→S跃迁)。
荧光的发射时间约为lO-7一10-9s。
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跃迁(T1→S跃迁)产生磷光。
三重激发态比单重激发态的能量还要低一些,故产生磷光的波长要比产生荧光的波长长。
由于S0一T1的跃迁属于禁阻跃迁,电子直接进入三重激发态的概率很小,发生T1→S的跃迁也较难进行,另外,磷光的产生包括了多个过程:S0→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T1→S,所以磷光的发光速度与荧光相比很慢,约10-4一100 s。
光照停止后,各种过程仍在进行,且T1→S的跃迁慢,故磷光发射还可持续一定时间。
2.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称为振动弛豫。
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约为10-12s。
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称为内转换。
如通过振动弛豫和内转换,激发电子可由S2可转移到S1;T2转移到T1。
发生内转换的时间约为10-12s。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回到基态的非辐射跃迁称为外转换。
外转换可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发生“猝灭”。
系间跨越:指不同多重态,在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如由S1到T1的跃迁。
系间跨越改变了电子自旋状态,属禁阻跃迁,可通过自旋一轨道耦合进行。
3.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固定激发波长,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发射光的强度为纵坐标的谱图即为发射光谱图;激发光谱:固定发射波长,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激发光强为纵坐标的谱图即为激发光谱;荧光光谱的基本特征:荧光光谱显示的某些普遍特征为荧光物质的识别提供了基本原则。
包括三个方面。
即Stoke位移、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和镜像规则。
4.荧光猝灭包括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
氢-水液相催化交换法脱氚

氢-水液相催化交换法脱氚
李俊华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1(035)001
【摘要】对疏水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及氢-水液相交换反应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概要评述了以常温氢-水催化交换法进行重水脱氚的液相催化交换(LPCE)及其联合电解的催化交换(CECE)工艺流程。
【总页数】6页(P91-96)
【作者】李俊华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 1024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14
【相关文献】
1.氢同位素氘,氚从气相到液相的氢-水交换实验 [J], 古梅;罗阳明;韩军
2.铂基疏水催化剂制备及其在氢-水液相催化交换中的应用 [J], 叶林森;罗德礼;杨莞;郭文胜;徐钦英;罗丽珠
3.氘重氧水液相催化交换法氢正常化工艺研究 [J], 蒋琮琪;刘严;肖斌
4.Pt微观结构对疏水催化剂氢水液相催化交换性能的影响 [J], 胡胜肖成建古梅
5.液相氚化川芎嗪的氚氢交换反应 [J], 孟昭兴;吴小红;刘伯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现代仪器分析试卷

武汉工程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现代仪器分析考核类型:考试A卷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徐兰英考试专业:环境工程考试班级:研究生一、名词解释(5×4)1、离子色谱2、参比电极3、生色团4、摩尔吸光系5、酸差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上。
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2、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A、柱温B、载气的种类C、柱压D、固定液膜厚度4、用NaOH直接滴定法测定H3BO3含量能准确测定的方法是。
A、电位滴定法B、酸碱中和法C、电导滴定法D、库伦分析法5、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的最根本的作用是。
A、调节pH值B、稳定离子强度C、消除干扰离子D、稳定选择性系数6、已知在c(HCl)=1mol/L的HCl溶液中:ΦCr2O72-/Cr3+=1.00V, ΦFe3+/Fe2+=0.68V。
若以K2CrO7滴定Fe2+时,选择下列指示剂中的哪一种最适合。
A、二苯胺(Φ=0.76V);B、二甲基邻二氮菲—Fe3+(Φ=0.97V);C、次甲基蓝(Φ=0.53V);D、中性红(Φ=0.24V);7、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A、保持不变B、大于分解电压C、小于分解电压D、等于分解电压A卷【第页共页】8、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B、温度差,C、吸光度,D、分配系数。
9、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沸点高低B、熔点高低C、相似相溶,D、化学稳定性10、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
一、项目名称-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项目名称(名称、申报奖励类型)名称:智能、敏感型分子功能材料的构建申报奖励类型: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及完成人所在单位均进行了公示,确认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
根据项目科技创新、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应用情况、完成人情况,并参照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和提名基本条件,提名理由和建议等级如下:1.本项目创新点、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1)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承载荧光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并对其自组装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荧光变化行为等进行了研究,最终实现了对温度的高灵敏度检测。
(2)本课题构建了对Zn2+和Cu2+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荧光探针分子,并进一步发展了相关荧光探针分子的识别机制。
(3)第三个创新点是,发展了一种蜜胺与脲醛树脂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获得了能够选择性识别、吸附Cd2+和Pb2+离子的密胺树脂材料,解决了现有材料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
2.完成人情况:段洪东,郝爱友,孟霞,秦大伟,王兴建3.提名理由和建议等级:该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承载荧光基团的小分子组装模型,为超分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金属离子检测与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同时为可重复利用型蜜胺与脲醛树脂材料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环境友好的制备工艺,这些研究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建议提名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应用化学技术领域。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金属离子,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并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发展智能、敏感型的金属离子探针、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环境敏感材料等,以实现对环境变化及其中过量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与高效处理,受到了化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领域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现有的检测和吸附材料普遍存在选择性、灵敏度差的问题,在针对单一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或吸附时,容易受到其它金属离子或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刀具钝化对切削力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刀具钝化对切削力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贾秀杰;李剑峰;孙杰【摘要】There were few researche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cutting tool passivation on cutting force and parts surface roughness by now. Through single factor comparative test, changes of cutting force and parts surface roughness which brought by cutting tool passivation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force parameter was tested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utting speed, the cutting forces increased after cutting tool blade passivation, force increased obviously in Fx , Fz directions as radial and axial cutting depth increased, cutting force also increased with Fz forc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surface roughness was obviously reduced with the cutting speed, the cutting depth of radial or axial increased, and the quality of workpieces surface was improved.%目前有关刀具钝化对切削力和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通过单因素法对比试验,分别测出在不同切削参数下刀具钝化引起的切削力及加工后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钝化后的切削力增加了,Fx和Fz方向增加比较明显;随着径向、轴向切深的增加,钝化刀具切削时的切削力增加了,F2增加的最明显.随着切削速度、径向切深及轴向切深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都明显减小,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得以改善.【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年(卷),期】2011(017)007【总页数】5页(P1430-1434)【关键词】刀具;钝化;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作者】贾秀杰;李剑峰;孙杰【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10 引言在切削加工中,刀具被称为机床的“牙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共聚焦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
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3.NanoScopeⅢa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
4.NanoScopeE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STM)
5.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
6.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
7.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8.圆二色光谱仪
9.红外光谱仪
10.红外光谱仪
11.400MNMR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12.300MNMR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13.多角激源自散射仪14.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
15.SAXRDKratky小角X-射线散射系统
16.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17.比表面及空隙分析仪
18.万能材料实验机
19.VarioELⅢ元素分析仪
20.激光光散射仪
21.Hakee应力流变仪
22.高分辨液质联用仪(Q-TOF)
23.高性能摸拟计算集群
24.X-射线单晶衍射仪
25.SEM 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6.EDS 电子能谱仪
27.日立H-70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
28.日本电子JEOL-1011型透射电子显微镜
29.X射线粉末衍射仪
30.X射线粉末衍射仪
31.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