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7 针刺退奶

合集下载

1959年资料7 针术

1959年资料7 针术
以上八种手术(搓、捻、弹、撚、们、循、揉、按),称之为八法。
进——进是大指前进九次。在前进时,同时针尖向下用力,使针深入。
伸——在进针时,针尖向下用力,就是伸展之意,也有探索皮肤肌肉内部三层的虚实和病状的轻重,而定补泻之法。
退——退是大指向后六次,在后退时,同时将针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微提。
进针后,若“气”未至,可用微“捣”法,亦即捻转针柄一上一下,如捣米状。“捣”时不宜用力过强,以轻轻捣动最为适宜。“气”至后,亦可应用“捣”法,给予适当的刺激。将针进到预定之目的后,可将针停放(留置不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针治时,若遇到捻转不动,进退两难的情形时,亦即发生“滞针”时,亦可“卧”针不动,待“滞针”解除后再继续针治或捻转退针。
捫——行补针,出针后即用左食指将针眼按一下。
循——针进入半途时,因气滞,针不能再深入,就用左食指在被针部位附近从上向下点划,使气自上向下行动,然后针就能深进了。
揉——在进针以前,用两手中指食指在针穴上揉数下,使皮肉活动。
按——在进针以前用两手中指食指在针穴上深按。
揉按两法同时施行,为使被针部分气血散开,减少疼痛。
(3)平补平泻:给予不轻不重的刺激(刺激的轻重介乎轻刺激与比较重的刺激之间)进针,待气至后,左右捻转,或撚针约10-15秒钟,朋退针;或再卧针22分钟后即退针(小儿可卧针2-5分钟,成人卧针10一20分钟)。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施行“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后,即可施行“退”、“提”或“拔”法,将针退出,最好用“提”法退出。
针至目的时,若针柄不易转动,即可用右食指轻“弹”针柄数下。针治时,若遇到捻转不动,进退不能的情形,亦即发生“滞针”时,宜于滞针附近“循”、‘按”。所谓“循”,即用一手之食指或中指指头轻敲针刺部位附近,以手指在被针部位附近从上向下点划。所谓“按”,即用手指头按压针刺部位附近。针到预定之目的地时,若感觉到针尖针身过紧过沉,可将针柄微微“摇”动。针到目的地后,若欲使受针部分扩大,可将针尖向 四外探去,同时用旋撚法施行针术,亦即施行“扩”法。针到目的地后,“气”不至,宜将针捻转退出一半,稍停两三分钟后,再捻转进针至原处,施行“补”的手法,即所谓“复”。

针刺对分娩第一产程促宫缩作用的临床观察

针刺对分娩第一产程促宫缩作用的临床观察

近年 来 . 者在 正 常 分 娩 的第 一 产 程 中运 用 针 笔
刺 合 谷 、 阴交 催 产 2 例 , 与采 用 常 规 产科 处 理 三 1 并
的1 8例作对 照 , 取得 较 好效果 , 报告 如下 。 现
1 一 般 资 料
21 0 0年 1月 ~ 0 1年 3月来 自本 院单 胎 头 位 21 初产妇 5 0例 , 外 产 道 异 常 及 其 他 禁 忌 症 , 龄 无 年
囝 兰 堂 ! 璺 苎塑
中 药 医
素 之 间 的 比例 。 刺 后体 内孕 酮含 量 下 降 , 二 醇 作用 . 针 雌 因而 具有 较好 的 临床使 用价 值 。 升高 . 导致 雌 二 醇/ 酮 、 产 索/ 酮 显 著 升 高 。 孕 催 孕 有
效 促进 子宫 肌 电的增 强 , 动 和加强 子宫 收缩 。 启
第 一 作 者 : 雪 慧 (90 ) 本科 学 历 , 主 任 医师 , 产 张 17 一 , 副 妇
观 察 过 程 中 , 刺 组 4例 、 照 组 5例 因宫 缩 针 对
乏 力 改 行催 产 素 促宫 缩 。 照 组 2例 因胎 儿 心率 异 对
常改 行剖 宫产 。 下 产妇 宫颈 扩张 进展 情况 见表 1 余 、
图1
表 1 对 照 组 、 刺 组 产 妇 宫 口扩 张 进展 情 况 比较 ( , ) 针 h
2 ~ 8岁 .孕 期 3 ~ 2周 ,愿 意 接 受 针 刺催 产 观 O3 84
察 。将 5 O例 产 妇 随 机 分 为 针 刺 组 、对 照 组 各 2 5 例。
2 处 理 和 观 察 方 法
图 1 宫 颈 扩 张 曲 线 图
针刺组 待 进 入第 一产 程 , 口扩张 至 1m 时针 宫 c

1959年中医资料11 宋爱人医案

1959年中医资料11 宋爱人医案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宋爱人医案宋立人整理实中阳厥苏州、秦汉卿、于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初旬,突然四肢麻木,颜面蠕动抽搐,神态呆异。

某日之晚,竟至仆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瘖痱不语,右半身萎废不用,痰鸣嗘吼,声如曳锯,遗尿不禁,画夜烦而不安。

是月十六日为得病之第九日,始延余诊治。

诊得脉情滑数,至数无绪,重按搏指有力,身热如炭,面赤如硃。

心胸按之灼手。

按治中风,当分虚实,据瘖痱不语,遗尿不禁,似属心肾之虚;然口噤不开,则又风邪之实。

而脉情滑数,重按有力,心胸按之灼热如烙,加以痰鸣嗘吼,声如曳锯,则又属风火痰涎,聚积肺胃,郁闭胞络,此“实中”而又兼“阳厥”大证,与虚中不侔,故捨虚而从实。

处方:蝎尾末、五分。

羚角粉、五分。

万氏牛黄丸,两粒。

先送。

另以化痰清热宣郁如竹沥、贝母、半夏、橘红、郁金,清肝熄风如芍药、丹皮、珍珠母、而以茯苓、茯神为助。

大剂浓煎,缓缓灌下。

十七日,复诊,询知服药后,即获神安入寐,厥逆之势已见平静,面赤亦退,脉滑数较缓,神志略觉安定,余证如昨。

此厥势虽,而风痱依然入中心肾之络,推其故,由于风火痰涎,犹有蒙蔽胞络,而心肾仍失于交媾。

是知欲交心肾,非先清化痰涎不可。

使胞络痰涎,郁者开而神明自安。

然后口噤可开,遗尿可禁。

若妄补留邪,与本证断不相宜。

投剂:万氏牛黄丸、叶氏神犀丹、各一粒。

研末先送。

余于前方去郁金、珍珠母。

加海藻、昆布,鹹润降滑,开痰散结。

龙齿、贝齿,清肝而安魂魄。

远志以开心气之郁,怀牛膝导引厥逆之气下行,使升者可降,而降者不复再升。

十九日、复诊,前昨两夜,寐可落寝,神可安定,颜面抽搐已缓,并且口噤已开,见其舌苔黄糙垢腻,小溲亦有知觉,惟仍感默默不欲语言,脉情滑数,尚感阳脉太过,欬虽有痰,而又吐咯不易。

1959年中医资料10针刺治疗聋哑症301例的初步总结

1959年中医资料10针刺治疗聋哑症301例的初步总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刺治疗聋哑症301例的初步总结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针灸研究所临床研究组聋哑症除先天性者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幼小时患各种急性传染病后,听觉神经或其感受器受损,不能接受和分析外界传入的声音,无从学习语言而形成。

所以一般聋哑人的言语器官,无论其末梢部分或中枢部分,均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发现,因此我们认为不论聋哑或单纯耳聋,实质上都是听觉器官疾患。

针刺治疗耳聋,祖国医学文献上早有记载,二千年前的内经即有“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于耳前者”的记载(按:手阳明俞穴主耳聋者有四穴:商阳、阳谿、偏历、合谷,通脉于耳前之脉即听会穴)。

此后历代医家陆续有所补充。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治疗耳聋的经验不断的丰富起来,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作出很完整的统计和总结。

解放前反动统治轻视和歧视祖国医学,针灸也同其它的民族文化遗产一样,非但不被重视,反而遭到否定和抹杀,解放后在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院从1956年10月起设立聋哑专科门诊,我们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并不断钻研和改进,运用深刺手法,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通过对301例聋哑患者的临床观察,初步肯定了针刺对聋哑症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的有效率84.7%,其中显效30.6%,进步54.1%。

现作初步总结报告如下,以资交流和参考。

治疗方案一、针刺穴位:兹将针刺穴位列表如下:二、针刺手法:采用输刺法,分以下三个步骤:(一)进针:进针时快速捻入,待进入皮肤后即停止捻旋,直刺进去达到应有的深度,使有酸麻痮的感应并向周围扩散为止。

(二)留针:留针时间不得少于三十分钟。

(三)出针:出针时不用捻转,只须向外轻轻拔出。

1959年中医资料11十年来的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 李德全

1959年中医资料11十年来的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 李德全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十年来的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十年来的英勇奋斗,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十年来,党与政府在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医药卫生条件,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着“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进行了巨大的工作,使城乡卫生面貌比解放前大大改观,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史无前例的除害灭病运动解放前,我们人民长期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各种烈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极广,年年有大量劳动人民被夺去了生命,无数人丧失了劳动力;严重的地区,造成了人口显著下降,田园荒芜的悽惨景象。

解放以来,各级卫生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大搞群众卫生运动,不仅有力地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同时也改善了我国的卫生状况,锻炼和增强了人民在这一方面向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和信心。

在这一运动发展的基础上,1956年公布的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更明确提出了十二年内灭四害和消灭危害人民最大的疾病的任务。

把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伟大斗争列入国家建设的长远规划,使卫生运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为生产服务。

尤其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广大群众以“让麻雀上天无路,让老鼠入地无门,让苍蝇、蚊子断子绝孙”的气概,千方百计地消灭了大量的四害,许多县、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四无。

1959年中医资料10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精)

1959年中医资料10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精)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子宫下坠研究小组子宫下坠病是广大农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患。

我院四年来在各地展开针灸巡廻教学时,为配合实习,都开放了针灸门诊,先后共治疗本病6000余例,疗效相当显著。

我们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自1958年秋即在南京市孝陵卫,安徽滁县与宣城三处的巡廻门诊中,作了重点治疗,本年二月份更专门组织了研究小组,至安徽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办理简易住院治疗,兹将上述四处410例的初步观察,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一、病名本病由于地区的不同,时代的演变,名称很多,像民间所称的“掉茄子”、“颓葫芦”、“沙果”等等,都是象征子宫脱出于阴户部分的形态而定的。

皖南一带,又以妇女小肠气称之,想系与男子的疝气相彷彿而取名。

从历代医学文献来看,在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等书中,就有“阴挺出”、“阴下脱”的记载。

晋唐而后的医家,大多以下坠程度的轻重、形态不同的譬喻等等,而在命名上互有出入。

如丹溪心法、薛氏医案,景岳全书、外科证治全书、叶氏女科、竹林女科等书,又有“阴挺”、“阴茄”、“阴菌”、“除”、“子宫脱出”等不同的名称;关于病情的描写,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究其实际,大多是指子宫下移的疾患,其中“子宫脱出”这一名称虽然明确了是子宫的疾患,但是患病的程度有轻重。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整个子宫脱出于阴道之外。

因此我们采用“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载“子宫下坠”这一名称,既能概括轻重不同的程度,又显明易解是子宫疾患。

二、病因本病的病原,古人各就所见,从症测因,说法很多,可分如下几点。

1959年资料7 针刺退奶

1959年资料7 针刺退奶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刺退奶延安县医院妇产科现在退奶方法,在产后未下奶以前每采用肌注求偶素或口服乙菧酚。

对奶已下来或产后数日需退奶者,则需多方面的治疗,如限制饮食饮料,紧包双乳,热敷吸奶,服泻剂让其腹泻,再合并用肌注求偶素或者口服乙菧酚等。

不但效果缓慢,一般需3—4天方能退奶,而且使产妇很痛苦,特别是药物引起腹泻及限制饮料不受人欢迎。

所以我们很希望能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自院内展开中西医合流运动以后,很希望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在祖国针灸学中找到了方法,针刺退奶,但那时医院内尚无人用此法退奶,因此不知那些穴位能退奶。

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奶汁过多,引起乳房胀痛系体内的阴阳不平衡表现,而针刺曲池,合谷后可以下奶,大概在奶汁过多时如再针刺曲池,合谷就可以退奶,所以对一初产妇,马××因早产,婴儿死亡,第三日奶下,为针刺曲池,合谷两穴后,第二日奶更加增多,退奶失败。

于1958年12月因偶而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针刺光明及足临泣穴引起母奶汁骤退,我们即以此二穴进行了数例观察,效果均很显著,故附病例于后,供大家参考。

例一:王××,女,23岁,本院妇产科助产士,第三胎产后三个月,因左眼睑麦粒肿以致半侧脸肿痛,故于1958年12月30日下午针刺光明穴(左足),眼疾未见显著好转,12月31日下午,约六时,又针刺右脚临泣,于半夜一时,哺乳时觉得奶汁骤退,眼疼也于元月一日大为减轻,婴儿因奶不够吃哭闹,经针刺曲池,合谷后,于元月三日乳汁恢复正常。

例二:本院洗衣工友、拓占雄之妻,40岁,第五胎,孩子一岁因病亡,双乳胀痛已五日,仍无退奶现象,胀痛逐日加剧,经针刺右足光明穴后,第二日奶胀减轻,第三日完全消失,未曾合并他种治疗。

生麦芽联合芒硝及吸奶器治疗哺乳妇女退奶

生麦芽联合芒硝及吸奶器治疗哺乳妇女退奶

7 ・ 6

!生 箜 鲞笠 ! 翅

坚 ! o ! f !
cI d i M y2 0 aMein a 0 9.Vd. 6. . ce 3 No 9

适应证更广 , 为实用 。经 阴道手术具 有手术 时间短 、 更 出血少 、 创伤小 、 腹壁无 瘢痕 、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3 . 经 阴道切除卵巢肿瘤的适应证和禁 忌证 : ①适应证 : 卵巢 良性肿瘤直径 ≤1 m、 0e 活动好 , 以靠 近穹窿者首选 。② 禁忌 尤
应用于哺乳妇女退奶 , 现将研究结 果报 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 选取 9 0例要求退奶 的哺乳妇 女 , 0 年龄 2 3 1~ 8
岁, 哺乳期 1 O个月 ~ 2年 , 乳汁分泌量多 , 无严重 的并发症 。将 其随机分 为观察组 6 0例和对 照组 30例 , 组妇 女年龄 、 0 0 两 哺 乳期 、 乳汁分泌量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5 。 0 0 ) 12 治疗方法 : . 观察组 : 从退奶第 1天开始 , 生麦芽 6 O一9 , 0g
33 经 阴道切除卵巢 肿瘤 的注意 事项 : . ①术 前细致 的盆 腔检 查及 B超检查了解卵巢肿瘤位置 、 大小 , 妇科检 查确定活动 度。 ②为提高成功率 , 者必须 熟练掌 握 阴道 手术 的操作 技能 , 术 熟
( 本文编辑 : 崔长征 )
生 麦 芽 联 合 芒硝 及 吸 奶器 治 疗 哺 乳 妇 女退 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用生麦芽、 芒硝联合吸奶 器应用于哺乳妇女 退奶 , 明显 缩短 了乳房瘀 积肿块 完全 消退的时 间,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1 。结论 P 00 ) 生麦芽、 芒硝联合吸奶器应用于哺乳退奶 , 安全 、 有效、 经济, 不良反应小, 值得 临床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刺退奶
延安县医院妇产科
现在退奶方法,在产后未下奶以前每采用肌注求偶素或口服乙菧酚。

对奶已下来或产后数日需退奶者,则需多方面的治疗,如限制饮食饮料,紧包双乳,热敷吸奶,服泻剂让其腹泻,再合并用肌注求偶素或者口服乙菧酚等。

不但效果缓慢,一般需3—4天方能退奶,而且使产妇很痛苦,特别是药物引起腹泻及限制饮料不受人欢迎。

所以我们很希望能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自院内展开中西医合流运动以后,很希望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在祖国针灸学中找到了方法,针刺退奶,但那时医院内尚无人用此法退奶,因此不知那些穴位能退奶。

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奶汁过多,引起乳房胀痛系体内的阴阳不平衡表现,而针刺曲池,合谷后可以下奶,大概在奶汁过多时如再针刺曲池,合谷就可以退奶,所以对一初产妇,马××因早产,婴儿死亡,第三日奶下,为针刺曲池,合谷两穴后,第二日奶更加增多,退奶失败。

于1958年12月因偶而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针刺光明及足临泣穴引起母奶汁骤退,我们即以此二穴进行了数例观察,效果均很显著,故附病例于后,供大家参考。

例一:王××,女,23岁,本院妇产科助产士,第三胎产后三个月,因左眼睑麦粒肿以致半侧脸肿痛,故于1958年12月30日下午针刺光明穴(左足),眼疾未见显著好转,12月31日下午,约六时,又针刺右脚临泣,于半夜一时,哺乳时觉得奶汁骤退,眼疼也于元月一日大为减轻,婴儿因奶不够吃哭闹,经针刺曲池,合谷后,于元月三日乳汁恢复正常。

例二:本院洗衣工友、拓占雄之妻,40岁,第五胎,孩子一岁因病亡,双乳胀痛已五日,仍无退奶现象,胀痛逐日加剧,经针刺右足光明穴后,第二日奶胀减轻,第三日完全消失,未曾合并他种治疗。

例三:产妇刘××,40岁,1959年元月16日入院,住院号4519,入院当日足月自娩一女婴,哭声不好、肺膨胀不全即日死亡。

因产母不知婴儿已死,故未及早退奶,第二日奶下,胀剧痛,以左侧乳房胀痛最剧,无法吸出,经针刺右足临泣后,两小时奶痛消失,当日奶胀减轻,第二日出院。

例四:产妇,刘××,19岁,第一胎,1959年元月22日入院,当日自娩一女孩,因脑出血合并肺膨胀不全而亡。

第二日奶下,经针刺左足临泣,当日奶胀减轻,又针刺左足光明及临泣,奶于第三日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四例观察,我们认为针刺光明与临泣两穴位可以退奶,其原理是否因此二穴系属于足少阳胆经,针刺后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致奶汁减退,因对中医知识不懂,观察例数不多,故不敢断言,仅供同道探讨并欢迎指教。

(本文发表在1959年7期第9页上)
针刺退奶
延安县医院妇产科
现在退奶方法,在产后未下奶以前每采用肌注求偶素或口服乙菧酚。

对奶已下来或产后数日需退奶者,则需多方面的治疗,如限制饮食饮料,紧包双乳,热敷吸奶,服泻剂让其腹泻,再合并用肌注求偶素或者口服乙菧酚等。

不但效果缓慢,一般需3—4天方能退奶,而且使产妇很痛苦,特别是药物引起腹泻及限制饮料不受人欢迎。

所以我们很希望能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自院内展开中西医合流运动以后,很希望有更好的退奶方法,以减少母亲们的痛苦。

在祖国针灸学中找到了方法,针刺退奶,但那时医院内尚无人用此法退奶,因此不知那些穴位能退奶。

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奶汁过多,引起乳房胀痛系体内的阴阳不平衡表现,而针刺曲池,合谷后可以下奶,大概在奶汁过多时如再针刺曲池,合谷就可以退奶,所以对一初产妇,马××因早产,婴儿死亡,第三日奶下,为针刺曲池,合谷两穴后,第二日奶更加增多,退奶失败。

于1958年12月因偶而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针刺光明及足临泣穴引起母奶汁骤退,我们即以此二穴进行了数例观察,效果均很显著,故附病例于后,供大家参考。

例一:王××,女,23岁,本院妇产科助产士,第三胎产后三个月,因左眼睑麦粒肿以致半侧脸肿痛,故于1958年12月30日下午针刺光明穴(左足),眼疾未见显著好转,12月31日下午,约六时,又针刺右脚临泣,于半夜一时,哺乳时觉得奶汁骤退,眼疼也于元月一日大为减轻,婴儿因奶不够吃哭闹,经针刺曲池,合谷后,于元月三日乳汁恢复正常。

例二:本院洗衣工友、拓占雄之妻,40岁,第五胎,孩子一岁因病亡,双乳胀痛已五日,仍无退奶现象,胀痛逐日加剧,经针刺右足光明穴后,第二日奶胀减轻,第三日完全消失,未曾合并他种治疗。

例三:产妇刘××,40岁,1959年元月16日入院,住院号4519,入院当日足月自娩一女婴,哭声不好、肺膨胀不全即日死亡。

因产母不知婴儿已死,故未及早退奶,第二日奶下,胀剧痛,以左侧乳房胀痛最剧,无法吸出,经针刺右足临泣后,两小时奶痛消失,当日奶胀减轻,第二日出院。

例四:产妇,刘××,19岁,第一胎,1959年元月22日入院,当日自娩一女孩,因脑出血合并肺膨胀不全而亡。

第二日奶下,经针刺左足临泣,当日奶胀减轻,又针刺左足光明及临泣,奶于第三日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四例观察,我们认为针刺光明与临泣两穴位可以退奶,其原理是否因此二穴系属于足少阳胆经,针刺后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致奶汁减退,因对中医知识不懂,观察例数不多,故不敢断言,仅供同道探讨并欢迎指教。

(本文发表在1959年7期第9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