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的特征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件

1.1 信息及其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 基本条件 也是人类生存的 基本需求
1.1 信息及其特征
1.1.1 丰富多彩的信息 1.1.2 信息的一般特征
1.1.1 丰富多彩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信息的一般特征
共享性
小结
1.1.1 信息定义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1.1.2 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 5、其他(真伪性、可存储性、可扩充性、可压缩性
可转换性 等)
作业
1、总结信息的一般特征 2、完成第四页、第五页的习题
【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
讨论: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
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出去旅游之前要了解天气情况】
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 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1.1.1 信息的一般特征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而且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载体依附性
1.1.1 信息的一般特征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 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 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 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 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中国将出兵朝鲜
Internet中的信息会因为我们某个人看了就消失吗?
我们下载了某个软件,这个软件别人还能用吗?
1.1.1 信息的一般特征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属性;3. 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信息的基本属性;3.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难点:1. 信息的基本属性;2.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强调信息的基本属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2. 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组信息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析方法和建议;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一条信息,并判断其真实性;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判断真实性的方法和经验;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特征和真实性判断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属性,并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

信息及其特点教案初中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分享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
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结构、IP地址和域名、网络通信协议。
4. 网络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
5. 信息道德与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应用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教学设计

《认识信息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可压缩性、可传递性、可更生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和价值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对信息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信息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认识到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具有价值高下的属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一些常见信息的样本,如新闻报道、图片、音频、视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特征。
4. 安排适当的教室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自我介绍并引入课程通过简短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知信息,并引出课题。
2. 了解信息观点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感知信息。
接着,通过讲解信息的基本观点,让学生了解信息是什么,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二)信息特征教学(20分钟)1. 传递性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信息可以传递的特点。
例如,通过图片展示交通信号灯的变化来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
2. 共享性通过展示一些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信息可以共享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音乐、电影等资源,并讨论信息共享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 可处理性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图像和音频素材,让学生了解信息可以被处理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尝试应用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感受信息可以被处理的过程。
4. 可伪造性通过展示一些网络诈骗案例和数字水印图片,让学生了解信息可以被伪造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防范信息伪造和诈骗。
(三)教室互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认识信息教案

初中认识信息教案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分类和处理方法;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培养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教学难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如手机短信、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2. 学生分享对信息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信息是传递知识、消息、数据等内容的一种形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价值性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信息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巩固知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社交媒体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信息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信息特征,并分享成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分类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信息分类的方法,如按来源、按内容、按目的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信息的不同分类方法。
2. 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基本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信息特征》教案

《信息特征》教案教案名称:《信息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3.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教学重点:1.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
教学难点:1.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实例或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一些问题和例子引发学生对信息概念的思考,例如:“你每天接收到哪些信息?信息是怎样传递给你的?你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信息的?”。
Step 2: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信息的定义、特点、功能和目的等。
Step 3: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通过课件的展示和实例的引导,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分类,包括信息的传递路径、信息的传递媒介以及信息的分类方法等。
Step 4:讲解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案例的引导,讲解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等。
Step 5:练习与讨论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解答,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展示。
Step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特征来辨识和评价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以及如何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信息特征的总结或者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信息获取和分析。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教学实例或案例;3.练习题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信息的特征教案

信息的特征教案
教案标题:信息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
3. 能够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2. 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或教材。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如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信息,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三、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
1. 教授信息的传递方式,如口头、书面、图表等。
2. 分析信息的处理方式,如筛选、整理、分析等。
四、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1. 讲解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2. 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的特征和分析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信息的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以及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方法。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活中的信息
从标志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
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 声音、图形、图像、情景等传
递的内容,都可以称为信息
。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 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的作用
维纳 信息就是信 控制论的奠基人
指出:“
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的本质
钟义信教授认为:
游戏开始了
大象 敲门 西瓜 举重 手机 打嗝 牙疼 猩猩 蹲下 香蕉 排球 拳击 睡觉 雨伞 企鹅 口红 看书 武术 兔子 跑步 菜刀 香皂 帽子 牙膏 皮鞋 领带 雨鞋 筷子 牛奶 瓜子
游戏开始了
小鸡 老鹰 白马 螃蟹 小猫 小狗 蝙蝠 母鸡 青蛙 鲨鱼 篮球 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滑冰 跳水 竞走 狐狸 老虎 大象 海豚 恐龙 老鼠 蟑螂 蝴蝶 熊 勺子 牙刷 围巾 毛巾 脸盆 剃须刀 碗 枕头 针
从这两 张图中, 你发现 了什么
信息必须借助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
现
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可以印刷 在书本上,也可以由老师朗诵出来; 同样的天气预报信息既可以通过电视 播放,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呈现。
同一信息可以依附性与不同 载体。
特征二:
如果没有信息……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者将被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 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
信息的内涵
特征一:
信息是无所不在的
书是不是信息?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 ,而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表现形态。信息是通 过载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递)的。
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
而书本身不是信息。
如果你是张勇,你会怎么做?
我学到了什么……
学习就像一场旅行,请让 我们用心感受这沿途的风 景。
努力会让我们欣赏到更多 美好的事物。
认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收 获!
谢谢指导
Thank You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中国将出兵朝鲜
启发:
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
特征三:
过期了!
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
3、时效性 听听小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
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小勺油,到年底 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 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 ,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 到钱?为什么?
➢♥关于日本地震,网上散布谣言核暴炸 会污染到水质,造成很多地方食盐的暂时 性短缺。
➢♥前几年,有人在网上流传:海南香 蕉含有SRS病毒,致使海南省数十万吨 的香蕉卖不出去,只能倒掉,蕉农蒙受 了巨大的损失……
特征六:
实践与创新
张勇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息:
您好,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在XX公司抽奖活动中了 一等奖,奖品是价值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请将 邮寄费100元汇款至账号:xxxxxxxxxxx,收到汇款 后2个工作日内我们将立即寄出奖品。截止日期:xx 月xx日。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
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
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 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 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
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是什么呢?
背景故事:朝鲜战争
实里验,前让他,们大带多上数半被透测明的者保以护为镜能以利尽用量减 这少个视机觉刺会激好。好接睡着一,觉又让,他或们者戴考上虑木论棉手 文套、,课并在程其计袖划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
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了
实一验个后气,泡被胶测枕者,报同告时说用空,气在调实节验器过的程单调 中嗡,对嗡任声限何制事他情们都的不听能觉。进除行了清进晰餐的和思排泄 考以,外哪的怕其他是时在间很,短实的验时者都间要内求。被他测们者躺 不在能床集上中。可注以意说力,,这思就维等于活是动一似个乎所是有感 “觉跳都来被跳剥夺去的”状的态。。感觉剥夺实验停 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信息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
信息。 3.情感目标: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 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你来比划
我来猜
规则
最多
语言 肢 体动作
词条中包含的任何 字
野外生存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 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 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
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 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 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打火机、指南针、 火石
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从古到今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古代信息传播方法)
结绳记事
烽火告急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
飞鸽传书
古诗文中的信息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 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特征四: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说:
“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 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
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 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种思
想,甚至更多。”
特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