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
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形势分析(2023)

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形势分析(2023)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3.0%;经济规模突破120万亿元,人均GDP 达到85698元,比上年增长3.0%。
全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2022年,电力行业展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电力消费增速实现平稳增长,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电力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5.6亿千瓦,比上一年增长7.8%。
电力装机结构延续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近半,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
2022年我国发电量8848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电力改革创新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5.25万亿千瓦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不断深化。
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布局建设一批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重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
一、电力消费平稳增长,结构日益优化(一)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022年,我国电力消费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受疫情、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2年用电量增速回落,为近5年来最低,略低于2020年的4.1%。
图1 2013—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千瓦时,%)注:2022年数据来自于中电联快报,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增速系计算所得,如无特殊标注,下同。
(二)季度用电增速波动2022年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波动明显,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6.0%、2.5%。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清洁能源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 ,减少了碳排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电力行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电网的覆盖面 和供电可靠性,改善了居民和企业的用电条件。
技术创新与进步
中国电力行业在设备制造、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等方面取 得了重要突破,提升了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03
电力行业政策与监管
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电力行业的发展,包括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 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鼓 励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对传统火电发展进行限制。
政策稳定性
中国政府在电力行业政策制定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为电力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
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 方向,电网企业需加强技术 研发和应用,提高电网的智 能化水平,实现电力的高效
调度和优化配置。
电价与成本控制
电网企业需根据国家政策和 市场情况,合理制定电价, 并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 效益。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状况
市场竞争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 技术水平,满足客户需求。
02
电力行业现状
发电装机容量与结构
发电装机容量
截至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其中火 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3.3亿 千瓦、3.7亿千瓦、5780万千瓦、3.9亿千瓦和3.1亿千瓦。
发电结构
火电仍是中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但近年来清洁能源发电占比 逐渐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 量占比达到46.7%。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其基本方针

Please insert Title
Please insert sub-title
1 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
2 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
3
Please insert your own text
Please insert Title
Please insert sub-title
纵横搜 索
漫游平台为网站提供了由第三方 开发者开发的数百款社交应用, 漫游平台将大部分收益与站长分 享,每年给站长带来超过2000万 元人民币的净收入。
漫游应 用
SOSO 表情
SOSO表情,可实现与QQ即时通 讯一致的体验,帮助用户自由选 择最新、最炫的表情,大大提高 看帖乐趣。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1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2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3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4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5
Please insert Title
Please insert sub-title
Your own text
10
9
8
7
6
5
4
3
2
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Thank you !
腾讯分析
访客分析
访客中游客多 还是会员多?
网站分析
每天来我网站的 注册会员有多少 ?
访客都是从哪来 ?
来源分析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基本方针
组员:
目录
1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2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基本方针
3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供应和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能源的供应一直是中国的难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力行业也在经历着快速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电力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电力现状1、电力总量中国电力大幅增长,成为世界首位。
截止2019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06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力生产国。
其中火电、水电和核电是中国三大主要电源,2019年中国火电装机容量为94,970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为3,47,660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为4,980万千瓦,快速增长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分别为2,09,780千瓦和2,04,380千瓦。
2、电力供给结构中国电力供给结构基本平衡,但存在新能源消纳压力。
2019年中国的电力供给结构主要来自火电、水电和核电,其中火电占比高达62.9%;而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在中国新能源消纳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供给结构中占比的快速增大。
2019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占比已经达到了38.4%,超过了国家能源规划纲要中2020年40%的目标。
3、电力需求结构中国电力需求结构日趋多元化,但仍以工业用电为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用电依然是中国电力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9年,工业用电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74.5%。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和公共需求的电力占比也在不断增加。
4、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市场呈现出逐渐市场化趋势。
2002年,中国政府实施了电力制度改革,取消了“垄断经营”模式,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形成竞争性电力市场,发展了市场化电力直接交易、辅助服务市场、长期交易市场、配电电力交易市场等多个细分市场。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形势经历了从过去的严重短缺到目前的基本平衡的发展历程。
1949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位居第21位和第25位。
到199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5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180亿千瓦时,跃居世界各国的第4位。
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3,600亿千瓦时。
到200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3,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650亿千瓦时,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电力工业已经满足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已掌握了30万、60万千瓦的亚临界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电力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超高压、大电网、高参数和大机组的时代,计算机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普遍应用于电力生产,生产管理现代化手段先进,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
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工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
经过几年的艰苦讨论,2002年4月12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最终得到了确定,国务院已经批准实施,中国电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中国电力行业成就回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 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 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
务合作等业务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底,经营范围为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 营管理南方电网。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近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概括为四个阶段:
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集资办电阶段,目的在于根除 缺电和拉闸限电现象,解决最基本的电力短缺问题。
90年代初至1997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实行企业改制和现 代企业管理。
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至2001年,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 网”试点。
火电包袱较小的中电投集团显然走在了最前面。 2014年,该集团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8.47%,居五 大发电之首。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069.9万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652.37万千瓦;燃气装机容量378.1 万千瓦。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日前表示,2015 年该集团投资重点依然是清洁能源,预计到2015年 年底,集团公司总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其中,水 电2210千瓦,核电52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 1100万千瓦,气电、IGCC等440万千瓦,清洁能源 比重提高到40%。
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
2010年7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首次入选世 界500强企业。此后,2011年、2012年、 2013年、2014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均连续 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把集团公 司建设成经营型、控股型,市场化、集团化、 现代化、国际化,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盈利 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知名能源公司。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1.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882年,英籍商人R.W.Little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1.2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2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目前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2.1.1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全国总装机40000万kW2004年4月 ,发电量为18000亿kW·h 2003年底均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12月达到9.62亿kW;全国人均装机为0.2523 kW,人均发电为1380kW·h,相当于世界人均用电量的1/2,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的1/6 ;我国现有发电装机容量在2000MW以上的电力系统11个,其中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0MW,华东、华中电网甚至超过40000MW,西北电网的装机容量也达到20000MW;南方电网连结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实现了西电东送;其它几个独立省网,如四川、山东、福建等电网和装机容量也超过10000MW;各电网中500KV包括330KV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KV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到2000年底220KV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598053km,变电容量达642280MVA;其中500KV线路含直流线路达26837km,变电容量达94470MVA;2.1.2电力环保取得显著成绩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电力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控制烟尘排放,目前安装电除尘器比例达到85%以上,烟尘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32%以上,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减少了88%;1995年底结束向江河排灰,2002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部分水资源缺乏地区实现了废水“零排放”;2003年底大陆已累计建成投产的脱硫机组装置容量约1000万千瓦,脱硫设施产生的SO2去除量为96.9万吨,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了40%;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取得进展,已经掌握了低氮燃烧技术;水电、核电和电网的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供电标准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到2004年的376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从6.61%下降到5.95%;线路损失率从9.64%下降到7.59%;平均单机容量达到5.68万千瓦;2.1.3电力系统稳定性得到改善随着500KV网架的形成和加强,网络结构的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近10年间系统稳定破坏事故比前10年下降了60%以上;省及以上电网现代化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实用化;2.2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世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均用电量超过1400千瓦时,进入了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对电力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2.1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各个电力集团公司首先在有效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信自、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人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阶段,“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2.2.2加快电网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的输电线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输电通道资源;建设坚强、清晰、合理、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规模;2010年区域电网间电力交换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2020年除西藏外,形成结构更为坚强的全国互联电网,区域电网间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9000万千瓦,基本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城乡配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简化农村电网电压等级,进一步降低线损,从根本上解决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完善县城电网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电网的供电能力,扩大电网覆盖面;2.2.3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发电机组;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退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机组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冷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参考文献1.中国大陆电力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2007年;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中共中央;3.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8月;4. 月刊中国电力 Electric power 主办:中国电力信息中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5.双月刊现代电力Modern Electric Power 主办: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82年,当时上海的一台12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电力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逐步发展。
1949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1987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11年突破10亿千瓦。
截至2022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7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9.1万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
在电力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2006年建成投产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历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中国电力》杂志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
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
非凡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给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和国际接轨,和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
电力供给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2件大事。
纵观20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特征是,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于电力具有便于转换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清洁干净和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使电力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非凡是在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
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而且对电力的依靠程度将更高,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给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
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和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电网结构薄弱,非凡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平安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同时,电力的发展还要合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还将接受全球范围内电力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使之在技术上、管理上适应电力市场化体制和竞争需要;将迎接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挑战,使电网互联范围不断扩大。
回顾110年的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前60多年电力发展停滞不前,缓慢异常,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电力发展突飞猛进,连续50年平均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
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中国的电力正方兴未艾,日趋兴旺。
我国电力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无法比拟的。
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幅
员辽阔、人均用电水平低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电力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壮观。
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改革,依靠科技,依靠人才,要改革电力体制,建立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使我国电力融入全球电力,逐步和国际接轨;要高举“科技兴电”大旗,抓紧探究大电网的电网互联技术、清洁煤燃烧和电力环保技术及电力市场支持技术;要培养和依靠人才,要实行产、学、研的结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依靠工程、制造、经济、社会各类专家,为在21世纪初叶把我国电网建成具有高科技创新能力、高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高的承受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世界一流电网而奋斗,为中国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