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
AG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

❖ 2 )机组分类达到不同控制目标
❖ 按机组性能将其分为三类(如表1):日前计 划机组、超短期负荷预测机组、联络线AGC机组。 日前计划机组跟踪日前设定的96 点计划值,多 为20 万kW 及以下机组,若发生天气突变或其他 原因造成实际负荷曲线与日前负荷预测曲线偏差 较大,则按一定比例滚动修正日前计划机组的96 点计划值。超短期负荷预测机组主要跟踪负荷趋 势,实时平衡系统每15 min 进行一次超短期负 荷预测,并对日前计划机组的下一点计划及AGC 机组的中间目标值进行扫描,得出超短期负荷预
电力系统 AGC 系统构成
❖ 自动发电控制功能结构图.jpg
❖ 互联电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个控制区,控 制区之间通过联络线互联,各个控制区具 有各自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在控制区内, 发电机组分为AGC 机组和非 AGC 机组两 类。非 AGC 机组接受电网调度中心的发 电计划,由当地的控制系统或人工调整机 组的发电功率;AGC 机组则接受电网调度 中心实时更新的 AGC 信号,自动调整机 组的发电功率。
❖ 电力系统 AGC 系统物理上包含主站控制系 统、信息传输系统和电厂控制系统等组成,其总 体结构图如下。总结构图.jpg
❖ 电力系统调度机构转战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 由网络通信工作站或远程终端通信工作站(RTU) 经过通信网络送至电厂控制系统或机组控制器, 对发电机组功率惊醒控制。与此同时,电厂和发 电机组的有关信息有电厂的网络通信工作站和 RTU 经通信网上传至主站控制系统,供主站控 制系统分析和计算。与系统有功功率分配有关的 联络线功率等信息已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或 RTU 上传至主站控制系统。
❖ 电网调度中心负荷频率控制软件采集电网的 频率、联络线潮流、系统电时钟差,计算控制区 的区域控制偏差(ACE),经过滤波后,得到平 滑的 ACE。然后根据发电机组的实际功率,机 组的基点功率、AGC 分配因子以及机组的分类, 计算出各机组的 AGC 调节功率值,发送给 AGC 机组。
agc概念

agc概念AGC是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混凝土自收缩)的简称。
AGC是指混凝土在没有外界约束作用下,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引起体积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及其与骨料的反应会释放出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升,这就是水泥混凝土的热收缩。
而热收缩还会引起内部的冷却收缩,这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内部温度相对较高而引起的。
AGC是混凝土自收缩的一种形式。
具体来说,它是指混凝土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发生体积收缩。
混凝土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包括掺水搅拌、水泥水化反应过程。
而水分蒸发是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的同时,内部水分也会慢慢蒸发,这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
如果混凝土没有外界约束,这种收缩会导致混凝土的自由体积变小,产生内应力。
同时,水泥的水化反应也会使混凝土产生应力。
当水化反应发生时,发生以下几个关键的变化:1.水泥中的硅酸盐和氧化钙会与水发生反应,形成硬化产物,使混凝土强度增加。
这个反应也会引发混凝土的收缩。
2.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热量也会导致温度升高,引起混凝土体积的瞬间膨胀,然后在冷却过程中继续收缩。
3.混凝土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孔隙结构的变化,这也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化。
AGC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水灰比、材料的种类和比例、气候状况、施工条件等等。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水灰比和更多的水泥含量会导致较大的AGC。
而细砂、细粉煤灰和粉末骨料等细小的颗粒物可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进一步增加AGC。
此外,气候条件也是AGC的重要因素。
高温、低湿和风干条件下,混凝土的AGC往往更加明显。
AGC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AGC会引起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和开裂。
当混凝土自由收缩时,产生的应力会使内部的孔隙结构闭合,导致混凝土的体积缩小。
AGC工作原理

AGC工作原理一、概述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是一种电子电路技术,用于控制信号的增益,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GC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音频处理设备、雷达系统等领域。
二、AGC的作用AGC的主要作用是自动调整信号的增益,使信号的幅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在接收信号时,由于信号的传输距离、天线接收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信号的强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信号的幅度不稳定。
AGC通过不断监测信号的强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来调整信号的增益,使信号的幅度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AGC的工作原理AG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信号检测AGC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以获取信号的强度信息。
常用的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峰值检测、均方根检测等。
通过检测信号的强度,AGC可以了解信号的幅度变化情况。
2. 判断信号强度AGC将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信号的强度是否超出了合适的范围。
如果信号强度过大或过小,就需要进行增益调整。
3. 增益调整根据信号的强度判断结果,AGC会自动调整信号的增益。
当信号强度过大时,AGC会减小增益,以避免信号过载;当信号强度过小时,AGC会增加增益,以提升信号的强度。
4. 反馈控制为了实现增益的自动调整,AGC通常会引入反馈控制回路。
反馈控制回路会根据增益调整的结果,向增益控制电路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对增益的精确控制。
5. 增益平滑为了避免增益的突变对信号造成干扰,AGC通常会引入增益平滑技术。
增益平滑技术可以使增益的调整更加平滑,减少对信号的干扰。
四、AGC的应用AGC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AGC可以自动调整接收信号的增益,使信号的强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agc概念 -回复

agc概念-回复AGC(全称为自适应增益控制)是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技术,旨在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AGC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其优点和限制。
一、概念:AGC指的是自适应增益控制,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用于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以便在接收信号强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输出信号的稳定水平。
AGC基于反馈机制,通过不断调整信号增益,使得输入信号的强度得到自动调整,适应不同的信号状况。
二、原理:AGC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首先,它通过监测输入信号的强度来获取频率上的变化。
其次,它通过对信号增益的调整来保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最后,它可以通过让用户设定输出信号的目标强度来实现自适应的功率控制。
三、应用:AGC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广播接收机中,AGC技术可以确保接收到的信号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强度范围内,不会因为信号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噪音或失真。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AGC技术可以根据信号前进和传播的损耗,自动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保证信号的清晰度和质量。
此外,在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中,AGC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优点:AGC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在不同信号强度下自动调整增益,确保接收到的信号始终保持恰当的水平。
其次,AGC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失真,提供更清晰、更稳定的信号质量。
此外,它还可以适应不同信号环境,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五、限制:尽管AGC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有利于信号的传输,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AGC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测和调整增益,因此在信号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实时响应。
其次,在复杂的多径传播环境中,AGC技术可能会面临挑战,因为不同路径的信号强度可能会导致误判和不准确的调整,从而影响信号质量。
综上所述,AGC技术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自动调整信号增益来确保接收到的信号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强度范围内。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适应不同的信号环境等,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信号变化的响应时间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
agc概念

AGC,全称为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即自动发电控制,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系统。
它用于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发电能力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调整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来维持电力系统的频率。
在具体操作中,并网发电厂的发电机组需要跟踪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下发的指令,按照一定的调节速率实时调整发电出力,以满足电力系统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控制要求的服务。
此外,AGC还具有负荷频率控制(LFC)、经济调度控制(EDC)、备用容量监视(RM)、AGC性能监视(AGC PM)以及联络线偏差控制(TBC)等功能。
AGC工作原理

AGC工作原理标题:AGC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自动增益控制(AGC)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技术,用于调节信号的增益,以保持信号质量稳定。
AGC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输入信号的强度,并根据信号强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信号放大器的增益,从而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AGC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信号强度检测1.1 AGC系统中的信号强度检测器通常采用功率检测器,用于测量输入信号的强度。
1.2 信号强度检测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并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得到一个与信号强度成正比的输出。
1.3 信号强度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将作为反馈信号,用于控制信号放大器的增益。
二、信号放大器2.1 AGC系统中的信号放大器通常是可变增益放大器,其增益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检测器的反馈信号自动调节。
2.2 信号放大器根据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增益,使得输出信号的强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2.3 信号放大器的调节速度和精度对AGC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三、AGC控制算法3.1 AGC控制算法通常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通过调节增益来使输出信号的功率达到设定值。
3.2 PI控制器根据信号强度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出需要调节的增益值。
3.3 AGC控制算法需要考虑信号的动态范围、噪声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四、AGC应用领域4.1 AGC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如手机、基站等设备中,用于调节信号的强度以适应不同的信道条件。
4.2 AGC还常用于音频设备中,如收音机、音响系统等,用于调节音频信号的音量以确保音质稳定。
4.3 AGC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用于调节接收信号的强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五、总结5.1 AGC是一种重要的自动控制技术,通过监测信号强度并自动调节增益,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2 信号强度检测、信号放大器、AGC控制算法是AGC系统的关键组成部份,需要合理设计和调试。
agc考核标准

agc考核标准摘要:1.AGC 考核标准的概述2.AGC 考核标准的具体内容3.AGC 考核标准的意义和作用4.AGC 考核标准的应用实例正文:一、AGC 考核标准的概述AGC(Advanced Geometry Converter,高级几何转换)考核标准是我国对于高级几何转换技术人才的一种评估标准。
AGC 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领域,其核心是几何建模和转换。
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二、AGC 考核标准的具体内容AGC 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几何建模:要求掌握基本的几何建模方法,包括曲线建模、曲面建模、体素建模等,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建模。
2.几何转换:要求掌握常见的几何转换算法,包括坐标转换、参数转换、特征线转换等,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转换。
3.几何优化:要求掌握几何优化的方法,包括拓扑优化、形状优化等,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优化。
4.几何处理:要求掌握几何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裁剪、平滑、去噪等,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
三、AGC 考核标准的意义和作用AGC 考核标准的设立,对于推动我国高级几何转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技能提升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AGC 技术。
其次,AGC 考核标准可以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招聘、选拔人才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最后,AGC 考核标准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四、AGC 考核标准的应用实例在实际应用中,AGC 考核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和研究机构对高级几何转换技术人才进行评估和选拔。
例如,某企业需要招聘一名高级几何转换工程师,可以根据AGC 考核标准,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和考核,从而选拔出最符合要求的人才。
agc 概念、avc 概念 -回复

agc 概念、avc 概念-回复AGC概念及其应用AGC,全称为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是一种电子设备中常见的控制技术。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自动调整输入信号的增益,以确保输出信号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有效避免过大或过小的信号失真。
在电信领域中,AGC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音频处理以及视频处理等方面。
它能够自动调节信号的增益,使得输入信号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幅度范围内,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AGC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输入信号的幅度,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能够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值。
AGC对于解决信号动态范围不一致的问题非常重要。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距离、障碍物以及信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等。
如果不进行增益控制,信号可能会因为过大或过小而无法被正确解码或者传输。
通过使用AGC技术,可以减小信号幅度的波动,使得接收端能够更好地辨识信号内容。
在音频处理方面,AGC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音频质量。
在录音过程中,声音强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人的说话音量的大小不一。
如果不进行增益控制,声音的强度波动可能会导致失真,影响听众的体验。
AGC技术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强度自动调整增益,使得输入信号在不同音频强度下都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从而提高音频的质量。
在视频处理方面,AGC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监控摄像头中,由于光照条件的不同,图像的亮度强度也会不断变化。
如果不进行增益控制,图像的亮度可能会过亮或过暗,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导致细节无法清晰辨认。
AGC技术能够自动调整图像的亮度增益,确保图像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够保持适当的亮度水平。
综上所述,AGC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提高信号质量和减少失真非常关键。
它能够在多种条件下自动调整信号的增益,保证信号能够适应不同动态范围的变化,从而提高通信质量、音频质量和视频质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l eR l gPat S o gn rn & Sel o .B in 0 0 1 C ia 1 Pa ol l . h u agIo t i n n te . eig1 0 4 , hn ; C j
2. eS aeKe a . f ol g&Auo t n N rh at r i r t - S e y n 1 0 4 C ia Th tt y L b o ln R i t mai , o t e s n Unv s y h n a g 1 0 0 , hn ) o e ei Ab t a t B s d o h sr c : a e n t eAGC s s e o o r hg ol g mi t t e c r t e t a d l a em ee d l y t m fa f u — i h r l n l h o e ma h ma i lmo e —g g t rmo e i l c wa y t ma i l t d e , i cu i g a t ma i z r i g si e t g wit o e s to t ifl t ik es me . ss s e tc l s u id n l dn u o t e on . t ft si t ay c f n d h c mp n a in o l i m h c n s a s r ga de cn r i o e st n o a k p rl . u i n c e t i t c mp n a i fb c u ol n cy o s
高 精 度 厚 度 计 公 式 在 工 程 实 际 中 的 实 现 ,主 要 包 括 : 轧 机 自 动 清 零 、 轧 机 自动 刚 度 测 试 、 轧 机 刚 度 宽 度 补 偿、油膜厚度测量 、轧辊偏心补偿 。 关 键 词 :厚 度 计 ;AG C;绝 对 A C;压 力 A C G G
维普资讯
轧
・
钢
20 0 2年 1 0月 ・ 1 第 9卷 ・ 5期 第
Oc .2 0 t 02 Vo . 9 1 1 No. 5
4 ・ 2
S TEE L R0LLI NG
A C系 统 高 精 度 厚 度 计 公 式 的工 程 研 究 G
K e r s: ga t r; AGC : a out GC ; p e u e AGC y wo d ge me e bs l eA rs r
1言 前
从 图 1的 AG C系 统 控 制 过 程 可 看 出,厚 度
- — -
慧 辜
微调 的全 部过 程 。
: . 厚 度
陈建 华 吴 光 蜀 李 冰 张 其生 付 卫 国 , , , , ,
张 殿 华 王 君 胡 贤 磊 , ,
( . 钢 中厚 板 轧 钢 厂 ,北 京 1首 104 ; 00 1
2 东 北 大 学 轧 制 技 术 及 连 轧 自动 化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辽 宁 沈 阳 10 0 ) . 10 4 摘 要 : 以某 中厚 板 轧 钢 厂 四辊 精 轧 机 液 压 AG 系 统 为 背 景 , 系 统 地 研 究 了 AG 系 统 核 心 数 学 模 型 —— C C
S一实测辊缝 ; P一实测 轧制力 ; 一干扰量 ; 一计算厚 度; h △^一计算厚 度与 目标厚度的差值 ;i 一计算辊缝调节量 ; dS S一 l一上一周期的辊缝值 ; l S 一 一本 采样周期的辊缝值 ; 一轧机刚度系数; 一塑性系数 M Q
收 稿 日期 :2 0 —1 —2 01 0 2
。
。
—
茎
曩茎
一 轧制力预 _ .
测模型
.
—
—
. - 件
- -
厚 度 汁模 型
计模 型
-
-
_-
■ ■ ■■ ■ ■ ■■ ■ ■■ ■ 一
● ■■ ■ ■ ■■ ■ ●■ ■ ■■ -
图 1 绝 对 A C系 统 框 图 G
H 一钢 板 入 口厚 度 ; P0一 预 测 轧 制 力 ; 目标 厚 度 ; P一 预 设 辊 缝 ; h 0一 S
陈建华 等 :G A C系统高精度厚 廑 坌
…
!
1
能 够 应 用 于 实 际 控 制 中 的高 精 度 厚 度 计 模 型 ,要 有一 套 完整 的 数据 采 集及 处理 方法 ,主要
包括 :
P ,并 记 录 不 同 载 荷 下 的 辊 缝 值 S 、 、 0 S1
S …… S , 2 则各 载 荷下 的 轧机 弹 跳 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收 修 改 稿 日期 :2 0 —0 —2 02 1 5
作 者 简 介 : 陈 建 华 (9 4一) 男 ( 族 ) 辽 宁海 城 人 , 工 程 师 ,硕 士 , 主 要 从 事 轧 钢 自动 化 研 究 。 17 , 汉 ,
维普资讯
第 1卷 ・ 5 9 第 期
中图分类号 :T 2 3 G3 3 P 7 ;T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9 9 (0 2 5 0 2—0 0 3 9 6 2 0 )0 —0 4 4
R e e r h o h i h pr c so a e e e o lo GC y t m s a c n t e h g e ii n g g m t rm de fA s se
CHEN in—h a - W U a g—s u - LIBn ZHANG —s e g t Ja u Gu n h ig . Qi h n FU e —g o . W i u
ZHANG a Din— h a , W ANG u 2 HU a —li u2 Jn, Xin e2